合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7907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合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合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合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合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合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合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合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合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合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合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合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x

《合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合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x

通过学校与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本科工程技术人才。

2、总体思路

我校开展“卓越计划”,重点围绕安徽省支柱产业及学校优势学科,首先在批准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四个专业进行试点。

联合国内知名企业,共同实施人才培养,不断完善试点改革方案,确保“卓越计划”取得实效。

并逐步扩大“卓越计划”专业覆盖面,以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所覆盖专业为重点,向其余工科专业辐射。

具体实施中,一方面,在多年积淀的借鉴德国相关办学理念基础上,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核心,整合教学内容,变传统的学科导向为专业导向;

以模块化为手段,重构课程体系,精心设计专业培养方案;

同时以项目驱动为抓手,培养学生团队学习能力;

以第二课堂为依托,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探索适于区域经济建设需要、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与方法。

另一方面,继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

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整合实践教学资源。

积极推进校企、校地、校际联合共建实习实训教学基地,拓宽实践教学渠道。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强化产学研合作,重点支持与企业共建嵌入式实验室及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新型的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并依托这些平台,实现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目标。

3、目标定位与培养层次

作为一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我校“卓越计划”人才培养层次确定为本科层次。

目标定位为:

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职业道德、富有进取精神和人文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应用创新能力,能够适应较复杂的工程技术环境,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关键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现场工程师。

二、组织管理体制

为保障“卓越计划”顺利实施,我校建立了完备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运行体系:

1、学校成立领导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由教务处、服务地方与合作交流办公室、人事处、发展规划处、外事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及各试点系负责人参与的“合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领导组。

领导组下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办公室”,挂靠教务处,主要负责审定和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研究配套制度与机制、提供保障措施以及对内、对外(教育部、省教育厅、地方政府、实习和联合培养企业、德国政府和高校)协调与联络等工作。

2、试点系成立工作组

参加试点的系成立相应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作组”,系主任担任组长,成员由系教学办、教研室主任、合作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负责制订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监督教学计划的实施、管理和监控各教学环节以及审核学生毕业资格等。

3、校企联合成立指导委员会

成立专门的“合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聘请合作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委员,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经常性的教学研讨和教学观摩活动,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加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等。

4、中德联合成立专家组

成立由我校相关人员、德国合作院校负责人及德方专家组成的专家组。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要求,借鉴德国教学模式和方法,每年定期举行研讨,结合实际进一步优化实施方案。

三、政策措施支持

为推动“卓越计划”向纵深开展,我校在经费保障、学生遴选、教学管理等方面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1、经费保障

“卓越计划”开展以来,我校一直采取比较倾斜的政策,如:

参与专业实习、实训实验室优先建设、教研项目优先立项、“卓越计划”项目优先纳入市财政预算等。

近两年,直接投在卓越计划参与专业实验室设施建设方面的经费逾1000万。

学校通过采用企业冠名、设立企业奖学金等多种形式,多渠道筹措经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加大对参与专业的经费保障力度。

重点资助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师资培训、校企联合培养、国际化培养等。

除此之外,为缓解“卓越计划”运行经费不足的问题,我校给予试点专业特殊实习经费支持,每个专业10万元人民币(后续视情况追加),用于企业培养阶段相关工作的开展。

2、学生遴选

我校制定了《合肥学院“卓越计划”学生选拔与管理办法》,规定:

试点专业开设“卓越班”,人数30~45人,实行特殊培养。

学生的遴选主要通过校内双向选择,采用学生自愿报名、试点专业工作组负责选拔的方式。

因不适应“卓越班”教学模式而中途退出试验班的学生,可以转回原专业普通班继续学习。

部分试点系在落实学校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如《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卓越计划”选拔实施细则》、《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计划”试点班实施及选拔办法》等。

此外,为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卓越计划”试点,激励“卓越班”学生奋发向上,我校制定了《合肥学院“卓越计划”奖学金评选暂行规定》,设立卓越奖学金。

3、教学管理

我校对参加“卓越计划”试点的学生,实施学分制管理,并严格按照各试点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执行计划,实施人才培养。

学生的管理由教务处、学生处和试点专业所在系等相关部门协调分工、共同管理。

4、质量保证

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我校即将出台《合肥学院本科工程型学位授予实施细则》(试行),对“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具体要求,对试点学生必须达到的毕业标准进行规定,现正积极向广大师生及企业界人士征求意见。

四、培养模式改革

1、学校培养标准和专业培养方案

(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实施“卓越计划”的有关精神,围绕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要求,以“面向行业、服务地方”为出发点,按照“基础扎实,方向明确,工程应用”的基本原则,重点依据“卓越计划”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同时借鉴德国工程师培养的部分标准,结合专业实际,制定参与专业培养标准。

努力培养企业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保证“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实现。

(2)主要措施。

围绕“能在工程一线从事技术应用开发工作,工程功底深厚的现场生产服务型工程师”的专业培养目标,充分利用我校多年来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所取得的诸多成果,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参与专业与合作企业联合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了各专业的学校培养标准以及校内、校外联合培养方案,通过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建立工程型师资队伍、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以及完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等途径,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人才。

实施中,采取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3+1”模式,学生整个学习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部分,其中在校累计学习3年,在企业累计学习1年以上。

具体遵循分步进阶的专业能力提升路线,设计“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增加了一个12周的认知实习学期,将现有的“8学期”改为“9学期”。

前4学期“重基础”,重点完成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第6、7学期“精方向”,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技能、方法和工具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第5、8、9学期“强工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3)初步成效。

通过分解专业培养标准和重构专业培养方案,使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如10级软件工程专业卓越班共38名同学在科大讯飞接受为期6周的专业认知实习期间,学生良好的表现获得了企业领导和员工的一致好评。

2011、2012两年,卓越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后获得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国家级特等奖、一等奖,第四届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全国高校电子信息实践创新作品评选国家级一等奖,“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第五届、第六届“中国石化——三井化学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华中赛区一等奖,以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安徽省金奖等,并被《中国青年报》、新华网、新浪网等国家主流媒体报道。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体系是大学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离不开相应的课程体系的实施。

我校“卓越计划”参与专业在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时,强调知识、素质和能力培养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新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企业学习课程,尤其注重对学生工程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1)指导思想

借鉴德国FH模块化教学改革成功经验,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从学生能力培养要求出发,统筹规划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体系,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各教学环节的始终,并利用模块所具有的能力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可重组性,非重复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特点,实现对原有课程的整合优化,构建覆盖本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标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2)具体做法

各试点专业遵循“改学科导向型的课程设置为专业导向型,从知识逻辑体系向技术逻辑体系转变”的原则,按照下述思路重构课程体系:

①紧密围绕专业培养标准,通过对定位的岗位群专业能力主流需求和最新技术趋势进行广泛深入调研,结合本科教学要求,确定本专业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②对抽象的专业能力进行梳理细化,并优化分解成能力要素;

③确定能力要素对应的支撑知识点,由相关联的能力要素对应的知识点及知识应用组成模块;

④通过专业培养标准所需的若干个模块的有机组合,构成培养卓越工程师所需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举例来说,软件工程专业以专业能力为导向,对数学、物理、三电(电工电子、模电、数电)共计7个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形成适合该专业后续专业能力发展的6个个性化基础模块。

针对专业特点,将大学物理、电工电子、模电、数电四门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电路与数字系统设计I和II两个模块,其中I主要讲述原理性内容,II侧重原理的应用。

同时面向工业界主流技术,优化整合专业模块教学内容,将Oracle10gCertifiedAssociate和Oracle10gCertifiedProfessional认证课程内容整合到Oracle数据库模块中。

为了紧跟国际IT产业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同步发展,新增软件质量保证、软件配置、项目管理、软件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等5个专业模块。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则将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绘图、三维软件基础(UG)三门课程整合为机械产品表达I、机械产品表达II两个模块,培养学生具有空间想象和空间构思的能力,运用CAD、CAM应用软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的能力以及将三维模型生成工程图的能力。

(3)实施情况

自2010年以来,我校“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全面实行了模块化课程改革,按照“先行先试,边试——边总结——边推广”的策略,向全校其余专业逐步辐射,现已覆盖了包括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学科等在内的22个专业。

大学数学、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程也进行了相应改革,改变了过去统一的教学内容,根据试点专业的不同需求,构建不同类型的高等数学(或大学英语)课程模块,供不同专业学生选择。

2012年10月,我校模块化课程改革的初步成果——《基于能力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以合肥学院为例》一书已由科大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3、教学方法改革

在卓越试点班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模块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量采用项目驱动、工程案例研究法、开放式工程实训等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尤其是依托校内实习基地和工程实训平台,向学生开设以现代生产过程、企业场景模拟为内容的工程实训项目,深受学生欢迎。

实训题目绝大部分来源于企业委托项目,或是教师科研课题及国内外竞赛项目。

运行采用双导师制和企业化管理,让参与实训学生能切实感受企业氛围。

同时,强调开发流程的规范化,从项目需求到项目设计开发,完全模拟企业的运作模式。

例如软件工程专业,依托软件工程能力实训基地,在校内仿真企业开发场景,学生以项目分组方式完成一个中型软件项目的开发实训。

又如“化工工程师之家”工程实训平台,拥有化工模型实验区、系统过程控制区和化工工艺设计流程实验区三块功能区,每学期能够提供200人次左右进行工程实训,学生在此可接受office、AutoCAD等10余种类型的基础技能培训,以及工艺、设备、工程制图等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五、师资队伍建设

“卓越计划”要求参与高校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

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

在前期工作中,针对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我校已经制定了《合肥学院加强教师应用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实施办法》、《合肥学院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聘任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

近两年,我校共派出45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同时从合作企业聘请37位兼职教授。

今后,我校将继续加强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依托省级教师能力发展中心,组织开展提升教师工程实践等能力的各项工作。

学校专门制定了以下政策:

①青年教师培养实施为期两年的“教学、科研、实践、管理”业务培训工作,将培养纳入教师考核和职称评聘,实施统一管理;

②新进教师必须到企业顶岗工作一年,增强工程实践能力;

③专任教师引进录用考核时,除对其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情况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参加过工程实践项目;

④优先引进和录用具备“双能型”素质的教师,并在科研经费、津贴等方面给予倾斜,切实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

⑤职称评聘中,除科研项目和论文成果等有规定要求外,还要在聘期内至少参加一项工程实践项目或取得相关专利等成果;

副教授以上还要求主持过产学研合作项目至少一项;

⑥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使试点专业企业外聘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15%左右,通过设立“企业教授”岗位,从合作企业聘请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授和指导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在“卓越计划”实施的不同阶段,给予学生实践指导,保障企业学习阶段培养目标的实现;

或担任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以满足“卓越计划”教学需要。

六、校企合作培养

企业环境是培养工程人才的重要因素,为更好地推动我校和企业界密切开展合作,我校专门成立了服务地方与合作交流办公室,负责构建学校与地方双向互动交流与合作平台,为“卓越计划”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我校合理确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定位,依据自身的特色优势,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建立人力资源共享机制,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技术合作,建立嵌入式实验室及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方式,与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合锻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优秀企业签订了“卓越计划”联合培养协议,其中过半合作企业为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则超过85%。

现在我校所有卓越试点班学生的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都可以在合作企业完成。

此外,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方面,我校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作为共建高校之一,与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已获得批准。

2012年12月,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我校精心组织申报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重点支持“卓越计划”参与专业与合作企业联合申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最终我校与合肥合锻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两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被推荐至教育部接受专家评审。

同时,我校和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已经成功获得批准,现正积极开展项目建设相关工作。

表1卓越试点班已执行的企业教学内容(部分)

序号

试点专业

合作企业

参与学生数(人)

教学内容

1

软件工程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5

认知实习

2

35+46

工程概论

3

无锡IBM公司、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

22

专业实习

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合肥合锻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30

工程训练

5

化学工程与

工艺

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

29

化工安全与环保、化工标准与法规

依托合作企业的设备、环境和先进技术等培养条件,我校积极开展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共同制定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和执行计划,共同确定企业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等,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指导方案也由双方共同编制,初步形成了实质性的学校—企业联合培养工程人才的机制。

2011年11月,我校四个国家级卓越计划参与专业的企业阶段培养方案,已全部由校企双方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完成(附件二所示),目前相关教学活动正按计划有序开展。

至2012年12月,我校已有部分卓越计划参与学生,得到了企业专家授课,或到企业进行了专业相关实习(如上表所示)。

七、国际化视野拓展

我校组建之初,即将“国际化”列入办学定位,与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等九所高校的合作已持续二十七年。

为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保证教学方法和手段与国际接轨,我校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积极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

与多所国外友好学校签订了教师互访协议,派遣了多名教师到国外高校进修访问,并聘请德国雅德大学工程科学院院长海勒•科斯特教授和韩国汉拿大学校长金星勳等14名国外专家为我校客座教授,定期来我校做学术报告、讲学等。

邀请德国雅德大学信息技术系HannsGruetzner教授和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计算机系JoergHoffmann教授来我校为卓越试点班学生讲授专业课程。

围绕“卓越计划”实施,多次与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教授、合肥学院客座教授Quass博士等交流探讨,改进人才培养方案。

同时,借助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家友好学校的力量,积极寻求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

时机成熟时,拟选派“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学生到国外企业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专业实践培训,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背景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借鉴德国高校教学经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多种形式培养卓越工程师。

开设《软件质量保证》等双语教学课程,由熟悉英语和具有外企合作经历的老师共同讲授。

派遣教师分别赴德国、爱尔兰、法国、韩国等国的高校及企业进行交流访问。

八、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议

“卓越计划”实施以来,我校做了大量工作:

制定“卓越计划”学校培养标准,修订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等。

虽然取得了一些初步进展,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例如模块化课程建设,企业阶段学习方案的制订,校企联合培养工作的组织落实,工程型师资队伍建设等。

下一步,我校将继续深化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将前期取得的经验逐步总结推广。

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对企业阶段培养方案进行优化,组织落实。

研究制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完善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等,最终实现“卓越计划”各项目标。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多种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工程师的培养需要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出台一些扶植政策:

①给予“卓越计划”实施高校专项经费支持,可以根据参与专业数或学生人数确定金额,帮助高校开展相关工作。

②放宽对“卓越计划”某些课程学时的政策约束,给学校更多的课程开发自主权,重在考核课程的实际效果,鼓励学校大胆改革探索。

③在执业资格考试、技术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卓越计划”优先和倾斜,给予未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的学校参与“卓越计划”学生一定比例免试推荐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资格。

④政府牵头组织成立若干区域性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心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教育主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协会)、高校与企业之间对话和交流,研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制定质量标准等。

⑤制定政策对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待遇,鼓励企业技术人员进入高校任教;

同时,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作为企业资质评定、年检和考核的指标之一,规定不同资质的企业每年应完成的人才培养任务,促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⑥改革教师职称评审、聘任、考核和培训制度,工科类专业教师的职称评审、聘任与考核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为主,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服务等并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