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9128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9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片机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单片机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单片机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单片机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单片机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单片机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单片机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单片机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单片机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单片机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单片机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单片机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单片机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单片机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单片机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单片机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单片机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单片机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单片机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单片机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片机报告.docx

《单片机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片机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单片机报告.docx

单片机报告

 

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电气与信息工程系课程设计

单片机控制的交通灯设计

 

 

专业班级:

电子信息10-6班

学生姓名:

杨卫东

指导教师:

陈晓芸老师

完成日期:

2012年6月15日

 

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电气与信息工程系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1/2012学年下学期2012年6月10日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班级

电子信息10-6班

课程名称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设计题目

单片机控制的交通灯

指导教师

陈晓芸老师

起止时间

2012-6-8/2012-6-15

周数

1周

设计地点

423教室

设计目的:

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巩固和扩大已学过的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为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并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掌握单片机设计与应用的基本方法。

3、了解单片机控制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工艺流程,电子元器件的识别、老化、筛选、测试、焊接、装配及调试,掌握单片机编程的基本技能。

4、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设计任务或主要技术指标:

1、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及Protel99SE、keiluvision3训练。

2、C语言的编程能力训练,熟悉所制作电路的工作原理,能画出原理图和安装图。

3、使之实现相应的功能

设计进度与要求:

首先找到一个适合我们组的题目,并通过老师的审核和认可;进行了对所用软件的学习并在ISIS中进行仿真,经过多次改进实现了功能;接着就开始做报告。

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

1、卢艳军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系统》,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

2、余发山,王福忠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5

3.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4.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

5.张洪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系统》.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

6.穆兰.《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教研室主任(签名)系(部)主任(签名)年月日

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课程设计评定意见

设计题目:

单片机控制的交通灯

学生姓名:

杨卫东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班级:

10-6班

评定意见:

 

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评定意见参考提纲:

1.学生完成的工作量与内容是否符合任务书的要求。

2.学生的勤勉态度。

3.设计或说明书的优缺点,包括: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工作能力、表现出的创造性和综合应用能力等。

摘要

本设计是单片机控制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人、车、路三者关系的协调,已成为交通管理部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城市交通控制系统是用于城市交通数据监测、交通信号灯控制与交通疏导的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它是现代城市交通监控指挥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如何采用合适的控制方法,最大限度利用好耗费巨资修建的城市高速道路,缓解主干道与匝道、城区同周边地区的交通拥堵状况,越来越成为交通运输管理和城市规划部门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当前,国内大多数城市正在采用“自动”红绿交通灯,它具有固定的“红灯—绿灯”转换间隔,并自动切换。

它们一般由“通行与禁止时间控制显示、红黄绿三色信号灯和方向指示灯”三部分组成。

现在我们利用“自动控制”控制交通灯的方法。

将事先编制好的程序输入单片机,利用单片机的定时、查询、中断功能;能够根据十字路口两个方向上车辆动态状况,采用查询的方式,根据具体情况,自动给予时间通行,其中利用中断方式来处理特殊情况。

这样既方便驾驶员、路人,同时还可以紧急处理一些紧急实况。

同样具有红、黄、绿灯的显示功能,为驾驶员、路人“照明”。

关键字:

单片机、仿真、编程、调试

 

目录

1单片机的发展历程1

1.1单片机的发展过程1

1.2单片机的发展趋势2

1.380C51单片机介绍3

2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4

2.1单片机型号的选择4

2.2功能特性描述4

2.3引脚号第二功能5

2.4端口引脚第二功能6

2.5数码管显示工作原理7

2.6键盘电路设计7

2.7晶振电路原理图8

3交通控制灯总体方案10

3.1设计要求10

3.2设计任务11

3.3总体设计11

3.4交通控制灯原理图11

4prituse软件介绍与交通控制灯的设计12

4.1编辑本段功能特点12

4.2编辑本段功能模块13

4.4总体流程图15

4.5紧急中断子程序流程图15

4.6循环流程控制思路:

16

4.7Proteus软件仿真16

5程序编程17

5.1C语言程序17

总结19

致谢20

参考文献21

 

1单片机的简介

(1)SCM即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ChipMicrocomputer)阶段,主要是寻求最佳的单片形态嵌入式系统的最佳体系结构。

“创新模式”获得成功,奠定了SCM与通用计算机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在开创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道路上,Intel公司功不可没。

从应用领域来看,单片机主要用来控制,所以又称为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Unit)或嵌入式控制器。

单片机是将计算机的基本部件微型化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

(2)MCU即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Unit)阶段,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是:

不断扩展满足嵌入式应用时,对象系统要求的各种外围电路与接口电路,突显其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

它所涉及的领域都与对象系统相关,因此,发展MCU的重任不可避免地落在电气、电子技术厂家。

从这一角度来看,Intel逐渐淡出MCU的发展也有其客观因素。

在发展MCU方面,最著名的厂家当数Philips公司。

Philips公司以其在嵌入式应用方面的巨大优势,将MCS-51从单片微型计算机迅速发展到微控制器。

因此,当我们回顾嵌入式系统发展道路时,不要忘记Intel和Philips的历史功绩。

(3)单片机是嵌入式系统的独立发展之路,向MCU阶段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寻求应用系统在芯片上的最大化解决;因此,专用单片机的发展自然形成了SoC化趋势。

随着微电子技术、IC设计、EDA工具的发展,基于SoC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会有较大的发展。

因此,对单片机的理解可以从单片微型计算机、单片微控制器延伸到单片应用系统。

1.1单片机的发展过程

(1)第一阶段(1976-1978):

单片机的控索阶段。

以Intel公司的MCS–48为代表。

MCS–48的推出是在工控领域的控索,参与这一控索的公司还有Motorola、Zilog等,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这就是SCM的诞生年代,“单机片”一词即由此而来。

(2)第二阶段(1978-1982)单片机的完善阶段。

Intel公司在MCS–48基础上推出了完善的、典型的单片机系列MCS–51。

它在以下几个方面奠定了典型的通用总线型单片机体系结构。

①完善的外部总线。

MCS-51设置了经典的8位单片机的总线结构,包括8位数据总线、16位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及具有很多机通信功能的串行通信接口。

②CPU外围功能单元的集中管理模式。

③体现工控特性的位地址空间及位操作方式。

④指令系统趋于丰富和完善,并且增加了许多突出控制功能的指令。

(3)第三阶段(1982-1990):

8位单片机的巩固发展及16位单片机的推出阶段,也是单片机向微控制器发展的阶段。

Intel公司推出的MCS–96系列单片机,将一些用于测控系统的模数转换器、程序运行监视器、脉宽调制器等纳入片中,体现了单片机的微控制器特征。

随着MCS–51系列的广应用,许多电气厂商竞相使用80C51为内核,将许多测控系统中使用的电路技术、接口技术、多通道A/D转换部件、可靠性技术等应用到单片机中,增强了外围电路路功能,强化了智能控制的特征。

(4)第四阶段(1990—目前):

微控制器的全面发展阶段。

随着单片机在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发展和应用,出现了高速、大寻址范围、强运算能力的8位/16位/32位通用型单片机,以及小型廉价的专用型单片机。

1.2单片机的发展趋势

单片机,体积小,重量轻,抗干扰能力强,对环境要求不高,价格低廉,可靠性高,灵活性好,即使是非电子计算机专业人员,通过学习一些专业基础知识以后也能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来开发所希望的单片机应用系统

(1)CMOS化近年,由于CHMOS技术的进小,大大地促进了单片机的CMOS化。

CMOS芯片除了低功耗特性之外,还具有功耗的可控性,使单片机可以工作在功耗精细管理状态。

这也是今后以80C51取代8051为标准MCU芯片的原因。

因为单片机芯片多数是采用CMOS(金属栅氧化物)半导体工艺生产。

CMOS电路的特点是低功耗、高密度、低速度、低价格。

采用双极型半导体工艺的TTL电路速度快,但功耗和芯片面积较大。

随着技术和工艺水平的提高,又出现了HMOS(高密度、高速度MOS)和CHMOS工艺。

CHMOS和HMOS工艺的结合。

目前生产的CHMOS电路已达到LSTTL的速度,传输延迟时间小于2ns,它的综合优势已在于TTL电路。

因而,在单片机领域CMOS正在逐渐取代TTL电路。

(2)低功耗化单片机的功耗已从Ma级,甚至1uA以下;使用电压在3~6V之间,完全适应电池工作。

低功耗化的效应不仅是功耗低,而且带来了产品的高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以及产品的便携化。

(3)低电压化几乎所有的单片机都有WAIT、STOP等省电运行方式。

允许使用的电压范围越来越宽,一般在3~6V范围内工作。

低电压供电的单片机电源下限已可达1~2V。

目前0.8V供电的单片机已经问世。

(4)低噪声与高可靠性为提高单片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使产品能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满足电磁兼容性方面更高标准的要求,各单片厂家在单片机内部电路中都采用了新的技术措施。

大容量化以往单片机内的ROM为1KB~4KB,RAM为64~128B。

但在需要复杂控制的场合,该存储容量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外接扩充。

为了适应这种领域的要求,须运用新的工艺,使片内存储器大容量化。

目前,单片机内ROM最大可达64KB,RAM最大为2KB。

(5)高性能化主要是指进一步改进CPU的性能,加快指令运算的速度和提高系统控制的可靠性。

采用精简指令集(RISC)结构和流水线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运行速度。

现指令速度最高者已达100MIPS(MillionInstructionPerSeconds,即兆指令每秒),并加强了位处理功能、中断和定时控制功能。

这类单片机的运算速度比标准的单片机高出10倍以上。

由于这类单片机有极高的指令速度,就可以用软件模拟其I/O功能,由此引入了虚拟外设的新概念。

(6)小容量、低价格化与上述相反,以4位、8位机为中心的小容量、低价格化也是发展动向之一。

这类单片机的用途是把以往用数字逻辑集成电路组成的控制电路单片化,可广泛用于家电产品。

外围电路内装化这也是单片机发展的主要方向。

随着集成度的不断提高,有可能把众多的各种处围功能器件集成在片内。

除了一般必须具有的CPU、ROM、RAM、定时器/计数器等以外,片内集成的部件还有模/数转换器、DMA控制器、声音发生器、监视定时器、液晶显示驱动器、彩色电视机和录像机用的锁相电路等。

串行扩展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通用型单片机通过三总线结构扩展外围器件成为单片机应用的主流结构。

随着低价位OTP(OneTimeProgramble)及各种类型片内程序存储器的发展,加之处围接口不断进入片内,推动了单片机“单片”应用结构的发展。

特别是IC、SPI等串行总线的引入,可以使单片机的引脚设计得更少,单片机系统结构更加简化及规范化。

1.380C51单片机介绍

VCC:

电源。

GND:

接地。

P0口:

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

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

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

在FIASH编程时,P0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口:

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

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P2口:

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

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

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

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

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

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

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

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

P3口也可作为80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如下表所示:

口管脚备选功能

P3.0RXD(串行输入口)

P3.1TXD(串行输出口)

P3.2/INT0(外部中断0)

P3.3/INT1(外部中断1)

P3.4T0(记时器0外部输入)

P3.5T1(记时器1外部输入)

P3.6/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P3.7/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P3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RST:

复位输入。

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

ALE/PROG:

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的地位字节。

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

在平时,ALE端以不变的频率周期输出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

因此它可用作对外部输出的脉冲或用于定时目的。

然而要注意的是:

每当用作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

如想禁止ALE的输出可在SFR8EH地址上置0。

此时,ALE只有在执行MOVX,MOVC指令是ALE才起作用。

另外,该引脚被略微拉高。

如果微处理器在外部执行状态ALE禁止,置位无效。

PSEN:

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

在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

但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将不出现。

EA/VPP:

当/EA保持低电平时,则在此期间外部程序存储(0000H-FFFFH),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

注意加密方式1时,/EA将内部锁定为RESET;当/EA端保持高电平时,此间内部程序存储器。

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也用于施加12V编程电源(VPP)。

2.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2.1单片机型号的选择

3.2与MCS-51单片机产品兼容、8K字节在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1000次擦写周期、全静态操作:

0Hz~33Hz、三级加密程序存储器、32个可编程I/O口线、三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八个中断源、全双工UART串行通道、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掉电后中断可唤醒、看门狗定时器、双数据指针、掉电标识符。

2.2功能特性描述

At89s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8K在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

使用Atmel公司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制造,与工业80C51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

片上Flash允许程序存储器在系统可编程,亦适于常规编程器。

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位CPU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AT89S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

AT89S52具有以下标准功能:

8k字节Flash,256字节RAM,32位I/O口线,看门狗定时器,2个数据指针,三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一个6向量2级中断结构,全双工串行口,片内晶振及时钟电路。

另外,AT89S52

P0口:

P0口是一个8位漏极开路的双向I/O口。

作为输出口,每位能驱动8个TTL逻辑电平。

对P0端口写“1”时,引脚用作高阻抗输入。

当访问外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时,P0口也被作为低8位地址/数据复用。

在这种模式下,

P0具有内部上拉电阻。

在flash编程时,P0口也用来接收指令字节;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

程序校验时,需要外部上拉电阻。

P1口:

P1口是一个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输出缓冲器能驱动4个TTL逻辑电平。

对P1端口写“1”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P1口使用。

作为输入使用时,被外部拉低的引脚由于内部电阻的原因,将输出电流(IIL)。

此外,P1.0和P1.2分别作定时器/计数器2的外部计数输入(P1.0/T2)和时器/计数器2的触发输入(P1.1/T2EX),具体如下表所示。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接收低8位地址字节。

2.3引脚号第二功能

  P1.0T2(定时器/计数器T2的外部计数输入),时钟输出

  P1.1T2EX(定时器/计数器T2的捕捉/重载触发信号和方向控制)

  P1.5MOSI(在系统编程用)

  P1.6MISO(在系统编程用)

  P1.7SCK(在系统编程用)

  P2口:

P2口是一个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输出缓冲器能驱动4个TTL逻辑电平。

对P2端口写“1”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P1口使用。

作为输入使用时,被外部拉低的引脚由于内部电阻的原因,将输出电流(IIL)。

  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用16位地址读取外部数据存储器(例如执行MOVX@DPTR)时,P2口送出高八位地址。

在这种应用中,P2口使用很强的内部上拉发送1。

在使用8位地址(如MOVX@RI)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P2口输出P2锁存器的内容。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2口也接收高8位地址字节和一些控制信号。

  P3口:

P3口是一个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输出缓冲器能驱动4个TTL逻辑电平。

对P3端口写“1”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口使用。

作为输入使用时,被外部拉低的引脚由于内部电阻的原因,将输出电流(IIL)。

  P3口亦作为AT89S52特殊功能(第二功能)使用,如下表所示。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3口也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2.4端口引脚第二功能

  P3.0RXD(串行输入口)

  P3.1TXD(串行输出口)

  P3.2INTO(外中断0)

  P3.3INT1(外中断1)

  P3.4TO(定时/计数器0)

  P3.5T1(定时/计数器1)

  P3.6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P3.7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此外,P3口还接收一些用于FLASH闪存编程和程序校验的控制信号。

  RST——复位输入。

当振荡器工作时,RST引脚出现两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将是单片机复位。

  ALE/PROG——当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数据存储器时,ALE(地址锁存允许)输出脉冲用于锁存地址的低8位字节。

一般情况下,ALE仍以时钟振荡频率的1/6输出固定的脉冲信号,因此它可对外输出时钟或用于定时目的。

要注意的是:

每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

对FLASH存储器编程期间,该引脚还用于输入编程脉冲(PROG)。

如有必要,可通过对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区中的8EH单元的D0位置位,可禁止ALE操作。

该位置位后,只有一条MOVX和MOVC指令才能将ALE激活。

此外,该引脚会被微弱拉高,单片机执行外部程序时,应设置ALE禁止位无效。

PSEN——程序储存允许(PSEN)输出是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当AT89C52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令(或数据)时,每个机器周期两图2.4.1

次PSEN有效,即输出两个脉冲,在此期间,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将跳过两次PSEN信号。

EA/VPP——外部访问允许,欲使CPU仅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地址为0000H-FFFFH),EA端必须保持低电平(接地)。

需注意的是:

如果加密位LB1被编程,复位时内部会锁存EA端状态。

FLASH存储器编程时,该引脚加上+12V的编程允许电源Vpp,当然这必须是该器件是使用12V编程电压Vpp。

2.5数码管显示工作原理

数码管是一种把多个LED显示段集成在一起的显示设备。

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共阳型,一种是共阴型。

共阳型就是把多个LED显示段的阳极接在一起,又称为公共端。

共阴型就是把多个LED显示段的阴极接在一起,即为公共商。

阳极即为二极管的正极,又称为正极,阴极即为二极管的负极,又称为负极。

通常的数码管又分为8段,即8个LED显示段,这是为工程应用方便如设计的,分别为A、B、C、D、E、F、G、DP,其中DP是小数点位段。

而多位数码管,除某一位的公共端会连接在一起,不同位的数码管的相同端也会连接在一起。

即,所有的A段都会连在一起,其它的段也是如此,这是实际最常用的用法。

数码管显示方法可分为静态显示和动态显示两种。

静态显示就是数码管的8段输入及其公共端电平一直有效。

动态显示的原理是,各个数码管的相同段连接在一起,共同占用8位段引管线;每位数码管的阳极连在一起组成公共端。

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性,依次给出各个数码管公共端加有效信号,在此同时给出该数码管加有效的数据信号,当全段扫描速度大于视觉暂留速度时,显示就会清晰显示出来。

图2.1共阴数码管

2.6键盘电路设计

(1)该设计只用了一个键盘,但实现的功能却是比较完善,减少了硬件资源的损耗,该键盘可以实现小时和分钟的调节以及控制是否进入省电模式。

当按键按下又松开,可以实现屏蔽数码管显示的功能,达到省电的目的;直接按下不松开,则可以通过按键实现分钟的累加,每按一次分钟加一;而连续两次按下按键不放松,则可实现小时的调节,同样每按一次小时加一。

达到时间调节的目的。

图2.2多功能控制键

(2)复位电路:

上电+按钮

   

图2.3复位电路原理图

当8051的ALE及/PSEN两引脚输出高电平,RST引脚高电平到时,单片机复位。

RST/VPD端的高电平,若直接由启动瞬间产生,则为启动复位,若通过按动按钮产生高电平复位称手动复位。

图中,上电时,接通电源,电容器C相当于瞬间短路,+5V加到了RST/VPD端,该高电平使8051全机复位。

若运行过程中,需要程序从头执行,只需按动按钮S,则直接把+5V加到了RST/VPD端,从而复位。

显然,该电路即可以上电复位,也可以手动复位,是常用复位电路之一。

(3)晶振电路

图2.4晶振电路原理图

4)键盘:

独立键盘+中断

5)数码管显示:

LED7段码

6)发光二极管显示

2.7发光二极管

图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