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9216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

《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docx

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

2018年辽宁省记叙文阅读7篇

今年春节我回家

①十年前,父亲患绝症,永远离开了我们。

没有了父亲,我们不愿再像以前那样每年春节时回到老家乡下的老宅里。

母亲平时一人独守那座空荡荡的房子也不合适。

我住在省城,住在老家的妹妹便将她接到自己家住。

②然而,母亲虽住女儿家,却总是隔三岔五地要回老宅去。

“她不听的!

风雨无阻!

”妹妹经常在电话里向我抱怨。

听多了,有时我也会假装生气,在电话里“责令”母亲不能再没完没了地往老宅跑了,但母亲依旧我行我素。

③今年春天,我借出差的机会回乡。

那天晚上,我陪母亲回老宅去。

我们姗姗而行在乡间的小路上:

那口鱼塘,父亲撒下第一批鱼苗,也曾撒下全家致富希望的那口鱼塘,在夕阳的映照下,闪着碎金一般的粼粼波光;鱼塘四周曾经细弱的桑树,早已枝干粗壮,看着新发的嫩叶随风摇曳,我仿佛看到当初妹妹帮母亲采桑喂蚕的身影;远处绿油油的秧苗,整齐地铺在水回里,背后黛色的群山像一道屏风,见证过我们一家人洒在田里的汗水。

观今忆昔,别有一番滋味和感慨。

④进了老宅的大门,看完前院的桂花树、后院的柿子树,母亲带我进屋。

母子俩事先没说一句话,却不约而同地进了楼下一间放置我父亲骨灰和遗像的房间。

三鞠躬后,我为父亲点上一支香烟,再插上一把母亲点燃的香……我忍不住哽咽起来。

父亲去世十年,我第一次回老宅,不知为什么,在他遗像面前哭得像个孩子。

⑤“走,看看你的房间。

”母亲怕我太伤感。

一把拉我上楼。

其实从进门的第一眼,我已经注意到:

房间内,无论是墙还是地,无论是桌子、椅子还是沙发,甚至电话机,都与我以前在家里看到的一模一样,放在原位,整齐而洁净。

“还这么干净啊!

是你经常擦洗的?

⑥母亲含笑道:

“我隔三岔五回家就为干这些事,把所有的地方都擦一遍……不要让你爹感觉没人理会他了,也好等你们回来看着舒服。

⑦母亲最后把我领进我的房间。

一张宽宽的床,上面盖着的是我熟悉的黑底花被面。

被子的夹里是土布,那土布是母亲亲手织的,尽管摸上去有些粗糙,但它令我脑海里立即闪现出当年母亲双手在织布机上日夜穿梭的情景……床边是一排梳头柜,上面的相框内,是我当军官时的照片,以及与家人的合影。

那个时候,我们全家人多么幸福,家里有我这个连级干部,他们是那么的引以为豪!

⑧“看,里面全是你的书!

”母亲拉开一个个抽屉让我看。

令我惊喜的是,它们多数是我早期的作品,有的我早以为遗失了。

“这都是你爸爸给你攒的……”母亲边唠叨着,一边弓着腰,开始翻箱倒柜。

“这是你的衬衣,没穿两次。

”“这件棉衣,是那年冬天你回家时特意给你缝的,你都没来得及穿……”这么多年竟将我的所有作品和曾经用过的衣物,一样样保存得如此完好!

⑨“你看这个……”母亲从一个包袱里拿出一个暖水袋,说,“还记得那一年春节你们回家,我给小孙女买的这个暖水袋吗?

”“记得!

怎么不记得呢!

”我一把抓过暖水袋,摸了又摸,眼睛很快模糊了……

⑩那一年冬天,我有了第一个孩子,趁春节回家探望父母,遇上特别寒冷的天气。

南方没有暖气,屋子里跟冰窖似的,母亲急得不行,半夜打着手电去镇上敲商店的门,硬是让人家卖给她一个暖水袋。

不想回家途中,雪路很滑,母亲连摔了好几跤,卧床几天后方康复。

⑪我擦去眼泪,想到第二年父亲就去世了,我们再也没有回过老宅。

“倒上热水还能用。

啥时你带我两个孙儿回来?

”母亲顺势拿过暖水袋,认真地看着我,“我和你爸早就准备好了。

”母亲像变戏法似的,又从柜子里拿出两个暖水袋,还有电热毯、铜热炉和夏天用的凉席、毛巾被、竹扇……一年四季所需物品应有尽有。

我吃惊地张大嘴巴。

母亲喃喃道:

“你们要是回来,这些都能用上。

”她抱过一床棉被和一条床单,放在我手上……

⑫棉被软软的,暖暖的,像刚从太阳底下收进屋似的。

我顿觉有一股巨大的暖流涌遍全身,然后融入血液,一直暖到心窝。

⑬就在这天晚上,我异常庄重地对母亲说:

“妈,我现在懂了。

”母亲惊诧地看着我,问:

“你懂啥了?

”我说:

“今年春节我就回家来!

”母亲笑了。

这时,她的双眼闪着泪光……

(选文有改动)

13.选文标题“今年春节我回家”有什么含义?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你概括出父亲去世后母亲爱家人的情节。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文第③段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说说选文第④段中加点词语“不约而同”好在哪里。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第⑩段的插叙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选出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A.“我”在父亲“遗像面前哭得像个孩子”,可见“我”想起父亲心里非常难过。

B.选文第⑧段中加点词“竟”既写出了“我”对父母保存自己作品和衣物的惊讶,也写出“我”内心的感动。

C.选文第⑫段中“棉被软软的,暖暖的,像刚从太阳底下收进屋似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爱。

D.结尾段写母亲“双眼闪着泪光”,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母亲内心的欣慰与感动。

 

【参考答案】

13.是“我”对母亲的承诺;是“我”对母亲盼望子女回家心情的理解;是“我”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14.隔三岔五回老宅打扫卫生;保留孩子们用过的东西;为儿孙们回家做充分的准备。

15.写出老家田野春天的美丽景象;回忆了一家人曾经的幸福时光;表达“我”回到老宅的愉悦(或“我”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为下文“我”决定今年春节回家做铺垫。

16.可以看出“我”和母亲之间有一种默契;表明“我”和母亲对父亲的爱(或怀念)。

17.写了那年冬天,母亲怕孙女冷半夜去买暖水袋而摔伤的情节,表现了母亲对亲人的爱及“我”的感动(或感激)

18.C

(2018辽宁本溪)

我与父亲的夏日联考

①少了臭氧层防护罩,太阳窃笑,夏暑发威,火烤台北盆地,行人如蝼蚁,纷纷走避,就怕烫脚。

②想起父亲,特别怕热,夏天赤膊,仍汗如雨下。

但联考这天,【A】他偏要在汗衫之外,又加了件正式的衬衫。

路远迢迢,搭公交车给我送午饭。

③那是个高中需要联考的年代,而更早的年代,父亲在军旅生涯中患了中风,身体右侧无力,走路一瘸一拐,这才提前退役。

我时父亲的记忆,多半从那时候开始。

④记忆很深,夏日炎炎。

⑤我在考场,中午急忙交了卷,就往校门口跑,只为寻找中风的父亲。

但我其实没怎么寻,就已经看见他在走廊的尽头,翘首等待我的出现。

⑥父亲一等我跑到身边,马上说:

“我找到了一个凉快的位子。

”我加快脚步,他拖着无力的右脚在后面赶,就怕好不容易找好的位子给人占了。

⑦一到位子,他马上摊开报纸铺好,让我坐下,免得裙子沾尘。

然后打开饭盒,放好水果,又从水壶中倒了一杯水,再拿起扇子帮我扇凉。

父亲一向不多话。

等我差不多吃完了,他才说:

“刚刚进校门,遇见邻居,他说要带儿子去吹冷气的餐厅吃饭。

你看……唉……”

⑧他指的是住在巷子底的邻居,邻居也是当兵退役的,之后不久就考取医师执照,进入中产阶级行列。

邻居是看了父亲手拎便当,汗涔涔地赶路,才得意扬扬地抛下这句话的。

我知道父亲对我有说不出口的抱歉,但我脑海里绕不开的是父亲拐着腿被挤缩在公交车的角落,仍紧紧握着便当的身影。

公交车没有冷气,父亲要塞车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考场,衬衫旱已被汗水浸透。

⑨我继续安静地吃着父亲切好的水果,感觉这顿饭是他亲手做出的最丰盛的午餐,在有冷气的餐厅吃饭根本比它不上。

在那个紧挨教室的墙角,我们席地而坐。

前方的几株花树上,蔷薇开得正好,阳光把枝叶的影子拖移到墙边,散落在我身上,香甜甜的味道荡在空中。

我从心底泛起一片清凉。

⑩高中三年过去,又到了大学联考。

这次要赶赴陌生的台北应试,父亲决定全天陪我应考。

天微微亮,我们赶早挤进客运巴士,走到最里边。

虽然他右侧手脚不便,但会用唯一有力的左手抓住车顶垂下的手环,再用身体护着我,让我稍稍紧倚座椅,得以换脚休息,因为从桃园到台北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⑪一路塞塞停停,七点钟才抵达台北车站。

我们随着鱼贯的人群下车,父亲让我先行,他殿后。

当时忠孝东路挤满上班上学的人,而我刚刚下车,司机还没等父亲中风的脚站稳,就开足马力急驰离开。

瞬间父亲应声倒地,待我回身看时,他正困难地挣扎着爬起,那时年少的我因害怕别人射来的异样的目光而并未上前搀扶,甚至像个陌生人一样,退后几步,将自己深深隐在人群中,冷冷看着这一幕,当作不认识他。

⑫父亲起身后,蹒跚步向我,我们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继续往考场前进。

⑬有些事,当下错过,便永远也弥补不回来。

他无助地倒在人来人往的街头,【B】那个穿汗衫加正式衬衫的身影,成了我多年来心底最深的痛。

⑭考上了大学后,晚上也会有课每天夜里十一点多回到桃园车站,无论刮风下雨,下车一定看见父亲在等我。

从车站走到家要经过小山坡,步行十多分钟,他不放心,昏黄的路灯,将他穿汗衫的斑驳的身影拉长又缩短,缩短再拉长……

⑮后来父亲病重,无法行走,全身瘫痪卧床。

我一边忙于工作,一边照顾父亲,常常苦于被现实羁绊,无法随侍在侧。

十年后,父亲离世。

⑯之后有好多年,我常梦到他,【C】汗衫之外又加一件正式的衬衫,在一个个的夏日,陪我赴一场又一场的联考。

梦中的他,笑容安静,神情祥和。

我会小声地对他说:

“怕热就别再穿那件正式的衬衫了。

慢慢走,有我在,跌倒了也不用害怕……”

⑰至今,舍不得父亲的梦还在,我知道父亲也一直舍不得我。

他始终用一颗很温柔的心待我,就像高中和大学联考的陪伴。

⑱记忆很深,夏日炎炎。

(选文有删改)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

(3分)

 

14.选文第⑦段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15.选文第⑨段画线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好处?

(3分)

 

16赏析选文第⑪段中加点的词语。

(3分)

退后几步,将自己深深隐在人群中,冷冷看着这一幕,当作不认识他。

 

17.对父亲衣着的描写在选文中多次出现:

结合上下文,分析【A】【B】【c】三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态度或情感?

(3分)

【A】他偏要在汗衫之外,又加了件正式的衬衫

【B】那个穿汗衫加正式衬衫的身影

【C】汗衫之外又加一件正式的衬衫

 

18选出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A.第①段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天气的酷热。

B.第⑧段是插叙,交代邻居家境、父亲给“我”送便当不容易,都为表现“我”的孝顺。

C.结尾以“记忆很深,夏日炎炎”收束全文,突出中心,照应前文,令人深深地回味。

D.本文以第一人称叙事,亲切、自然、真实,表现了“我”和父亲之间的深挚情感。

 

【参考答案】

13.高中联考这天父亲冒酷暑搭公交车给“我”送午饭,并给“我”占个吃饭的好位子;大学联考在客运巴十上用身体护着“我”.让“我”休息;大学期间,无论刮风下雨每天夜里在车站接“我”。

14.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地照顾,表现了父亲不能为“我”提供凉爽就餐环境的愧疚之情。

15写了景物的美好和环境的清凉:

渲染温馨的气氛;烘托“我”的幸福、满足之情。

16.“隐”有“藏”的意思;形象地写出父亲跌倒让“我”难堪;“我”因害怕别人的异样的目光而藏在人群中没有去扶他。

17【A】表现出父亲对“我”联考的重视。

【B】表现出“我”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C】表现出“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18.B【解析】B“都为表现‘我’的孝顺”有误。

第⑧段通过对比,突出了父亲竭其所能,全力地爱“我”,丰富了“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2018辽宁抚顺)

李德霞

①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

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

“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②马兰花一惊:

“出啥事啦?

”三孬说:

“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③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

三孬又说:

“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

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④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

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⑤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

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

男人说:

“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

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⑥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

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

“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⑦马兰花说:

“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

“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

“你咋尽往坏处想啊?

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

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

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

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⑧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

“钱呢?

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

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⑨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

马兰花只当没听见。

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

男人说:

“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⑩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

“你有完没完?

不就六百块钱吗?

是个命!

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⑪日子水一样流淌。

转跟,一个月过去。

⑫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

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

“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

“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

“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

“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⑬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

“你自己看嘛。

⑭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

信中写道:

“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

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

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

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

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

不然麻烦可就大了。

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

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⑮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23.请将下面的词语正确、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2分)

安慰犒劳

24.选文中马兰花的三次流泪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请根据提示填空。

(2分)

(①)——气愤的泪——(②)

25.选文第④段画线部分运用了插叙,有什么作用?

(3分)

26.马兰花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4分)

27.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28.选文第⑭段详细地叙述了麻婶女儿来信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3分)

29.马兰花、麻婶两家的故事温馨感人,她们虽是生活中最平凡、最普通的人,但她们身上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请你用抒情的笔调赞美她们,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2分)

 

【参考答案】

23.安慰犒劳

24.⑴委屈(或伤心)的泪⑵高兴(或感激)的泪

25.交待麻婶的热心和马兰花的友谊,为下文写马兰花不提借钱的事作铺垫。

26.大方善良,富有同情心。

诚恳老实,知恩图报;坚强,不妥协。

27.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

生动表现了男人得知马兰花没向麻婶提借钱的事后愤怒生气的心理。

28.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也表现了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徳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从而升华文章的主旨。

29.示例:

马兰花像一株散发着幽香的兰花,高洁典雅而又超凡脱俗。

(2018辽宁丹东)

最后的牵手

雷抒雁

⑴这一次,是他的手握在她的手里。

⑵这是一双被岁月的牙齿啃得干瘦的手:

灰黄的皮肤,像是陈年的黄纸,上边满是渍一般的斑点;不安分的筋,暴露着,略略使皮与指骨间,有了一点点空隙。

那些曾经使这手显得健壮和有力的肌肉消失了。

这是长年疾病的折磨所雕凿出来的作品。

⑶可是,母亲仍然紧紧地握着这手。

很久都是相对无言。

突然,她感到那手在自己手心动了一下,便放松了它。

那手立即像渴望自由的鸟,轻轻地转动一下,反握住她的手。

⑷“要喝水吗?

”她贴近他的脸低声地问。

⑸A父亲不回答,只是无力地拉着母亲的手。

母亲知道,他实在是没有力量了,从那手上她已感到,生命准备从这个肉体上撤离。

不过依着对五十多年来共同生活的理解,她随着那手的意愿,追寻着那手细微的指向,轻轻地向他身边移动着。

到了胸前,她感觉到父亲的手指还在动。

又移到颈边,那手指似乎还在命令:

前进!

不要停下来。

⑹母亲明白了,全力握紧那干枯的手,连同自己的手,一齐放在他的唇上。

那干枯的手指不动了,只有嘴唇在轻轻嚅动。

有一滴浑浊的泪从他灰黄多皱的脸颊上滚落下来。

⑺许多记忆一下子涌上她的心头。

从这两双手第一次牵在一起的时候,父亲就这样把母亲纤细的手握在自己手里。

那时,父亲的手健壮、红润而有力量。

母亲想挣脱他的手,但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冲不破那手指的门,直到她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手停留在他的手里。

⑻这两双手相牵着,走过一年又一年,直到他们的子女一个个长大,飞离他们身边。

贫困的时候,他们坐在床边,父亲拉过母亲的手放在自己的手里;苦难的时候,他拉起她的手放在自己的手里。

手指好像是一些有灵性、会说话在的独立生命,只要握在一起,就如同魔术师神奇的吹了一口气,什么就都有了。

信心、勇气、财富,一切都有了。

⑼难道就是这两双手一相牵,就能相守一生?

或许这只是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

⑽可是,他们彼此听得懂这手的语言:

关切、思念、幽怨、歉意、鼓励、安慰……现在,生命就要首先从他的一双手中滑落。

曾经有过的共同的幸福记忆,都将从这一双手首先远去了。

母亲的手在父亲的唇上只停留了短暂一瞬,便感到那只干枯的手不再动了,失去了温度。

屋子里突然一片静寂,原来那咕咕作响的氧气过滤瓶不再作声了。

时间到了!

⑾B母亲没有落泪,站起身来。

望着那一张曾经无比熟悉、突然变得陌生的脸,她慢慢抓起父亲的手,轻轻地贴在自己唇边。

她觉得沿着手臂的桥,那个人的生命跑了过来,融汇在自己身上。

⑿她相信自己不会孤单,明天,依然会是两个生命、两个灵魂面对这同一世界。

(选自《读者》2018年第8期,有册改)

16.文章线索有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

选文有两条线索,请说说明线、暗线分别是什么。

(4分)

明线:

暗线:

【答案】明线:

(父母的)牵手

暗线:

父母相伴一生的深情(父母之间的深厚感情)

17.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灰黄的皮肤,像是陈年的黄纸,上边满是渍一般的斑点;不安分的筋,暴露着,略略使皮与指骨间,有了一点点空隙。

【答案】外貌描写(1分),生动地写出了父亲手的干瘦和苍老(1分),体现出父亲饱经风霜(1分),且病得很重(1分)。

18.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的妙处。

(3分)

那手立即像渴望自由的鸟,轻轻地转动一下,反握住她的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表现出弥留之际的父亲对母亲深深的依恋和不舍(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深厚感情)(2分)

19.选文第⑦⑧两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答案】插叙(1分),补充交代了父母从第一次牵手起,便一直双手相牵共同面对生活的幸福记忆(1分),写出了父母的牵手具有神奇的力量(1分),表现了父母之间具有深厚的感情(1分)。

20.请结合语境分析A、B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2分)

A.父亲不回答,只是无力地拉着母亲的手。

B.母亲没有落泪,站起身来。

【答案】A:

父亲临终前对母亲的不舍;

B:

母亲能够平静、坦然地面对父亲的离世(1分)

21.根据选文内容,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3分)

她觉得沿着手臂的桥,那个人的生命跑了过来,融汇在自己身上。

【答案】父母心手相牵,父亲的生命已经融入到母亲的生命中(1分),父亲虽然去世了(1分),但在母亲心中,父亲并没有离开,会永远陪伴自己(1分)。

(2018辽宁锦州)

 

江心有爱

①学校要交高考辅导资料和模拟试卷费了,一百多元钱,这对他来说,已经是不能承受之重了。

②如果不变就意味着他将拿不到辅导资料,无法同步跟上老师的复习计划,更不能参加高考前至关重要的模拟考试。

③唯一的办法只能求助于家里,他让回去的同学顺带着去自己家一趟,把交钱的重要性说明白,争取让父亲把钱带过来。

④很快,同学回来了。

父亲给他带来的不是钱,而是一张皱巴巴的小字条,歪歪扭扭的几排字,大意是,让他再等个把月,自己已经找到一个赚钱的好门路了。

⑤父亲的这些安慰,他都快听出老茧来了,已经引不起他一丁点的兴奋了,相反却是极端的厌恶和不满。

一直以来,贫困就像一道驱之不去的魔咒,始终笼罩着他——从小学到初中,再到现在的高中,一路过来的各种学杂费,他从来都没按时上交过,为此,他甚至开始

讨厌起父亲,为什么一个堂堂男人,连儿子的学费都挣不来?

⑥他去了校长室,说明了情况,学校答应让他缓交这笔费用。

⑦父亲是一个勤劳且老实巴交的人,曾做过很多活、揽过无数工,可是一年忙到头,还是挣不来几个钱。

后来父亲还不小心在做活时弄瞎了一只眼睛,自那以后,家里就更加拮据了。

⑧一个多月后,他决定回家去要钱。

回家要过一段江面,需坐十几分钟的轮渡。

那天,过江的人很多,轮渡上挤满了人,他找了一个视野不错的位置站定,这是一条狭窄的细长江面,蜿蜒于两岸秀美的崇山峻岭之中,此时正值万物吐绿、百花艳丽的春天,风景甚是美丽,可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⑨有一条游轮从远处慢慢驶来,朝轮渡发出避让的呜叫声,这是这段江面上每天都要发生的一幕——无数乘游轮的旅游者们都会在经过此地时,放慢脚步,以便于饱览两岸的美丽风景。

⑩此时,游轮上的游客们在兴奋地拍照留影,几分钟之后,他突然看见一只小船,更准确地说是一务农村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