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文献《兖州府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9304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志文献《兖州府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方志文献《兖州府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方志文献《兖州府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方志文献《兖州府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方志文献《兖州府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方志文献《兖州府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方志文献《兖州府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方志文献《兖州府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方志文献《兖州府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方志文献《兖州府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方志文献《兖州府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志文献《兖州府志》.docx

《方志文献《兖州府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志文献《兖州府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方志文献《兖州府志》.docx

方志文献《兖州府志》

万历二十四年《兖州府志》

专门史

一、《兖州府志》版本介绍

兖州为古九州之一,明代兖州府包括现今的山东省聊城、济宁、菏泽、泰安、临沂、五个地区中和枣庄市的三十余县(市)。

兖州地方志起源较早,明代及其以前撰修的有四种:

(一)晋《兖州记》,荀绰编修。

(二)后汉《兖州山阳先贤赞》一卷,仲长统撰。

以上两种方志已近似于地方志形式,始有风土、人物、山川、物产、传记等记载。

至明时已无存留,仅见于其他书的著录。

(三)明万历元年《兖州府志》五十一卷。

兖州知府朱泰修,包大爟繤。

此志体例始备,记载亦较为详细,为后来编修的明万历二十四《兖州府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该书可惜今国内只存一部残本,现藏于宁波天一阁。

(四)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刻本,其在万历元年刻本基础上采其所长,避其所短,续补并增订了汉唐以来迄于明万历中期的史实和史料,弥足珍贵。

另外,清康熙年间和乾隆三十五年亦有刻本。

但综合对比,尤以万历二十四年刻本资料最详实,体例最为严谨,另外图书馆所藏也为明万历二十四年本,故我选择此版本进行研读。

关于万历刻本《兖州府志》此书原本国内久已失传,各图书收藏单位方志书目中均未见著录,只朱士嘉编《中国地方志综录》记载了日本宫内省图书寮藏有此书,60年代于山东巨野县发现此书,此书共五十二巻,发现时已缺失《人物志》二巻(巻36、巻37)和典籍志(巻38)一卷,后从日本省图书寮复制出所缺三卷,方使国内孤本得以补全。

原书开本宽大,版框高22.5厘米,宽17厘米,纸张洁白,刻印精美,分装12册,保存亦较完好,先藏于山东省图书馆。

齐鲁书社在补全所缺三卷后,影印为18开本,分装为六册。

于1984年出版,我所读的也是此版本。

二、编者

此书编纂者为于慎行(1545—1607),字可远,更字无垢,东阿人,隆庆进士,任编修。

万历初年,充任讲官,后至东阁大学生,明朝著名文学家。

晚年退休归里,编纂了这部规模宏巨的《兖州府志》。

三、体例、结构介绍

万历二十四年本共计五十二卷,其志目分府境州县图考、州县沿革、建置、山水、风土、帝迹、圣里、国纪、天潢、职官、选举、田赋、户役、学校、兵戎、驿传、河渠、盐法、马政、古迹、陵墓、祠庙、寺观、官迹、人物、艺文、灾祥、丛谈等28项,整体来说,体例略仿万历元年本,但比万历元年本更为完备。

其详细目录及内内容设置如下:

巻前:

序、修志氏名、图考。

卷一:

沿革

先叙述做此志原因。

(以下所设各志前均为先叙述设此志的原因,以下就不一一点出)又按鲁、宋、卫、齐分野等分别叙述,后又从唐虞、三代、春秋、秦汉至明历代王朝列表介绍个州、道、部所辖郡国及州县,接着对兖州府及各县以朝代顺序依次讲述其沿革。

巻二:

建置

就兖州府及府内所辖各县的疆域、城池、公署、分署、庙庭、行署、编户、铺舍、桥梁、别署等分别加以介绍。

卷三:

山水志

做山水图经,又按各县其境内所辖山、水。

卷四:

风土志

先叙《禹贡》《汉·地理志》《隋·地理志》《宋·地理志》《马氏通考》等对兖州府风土的记载,后就府内各县的风土做详细介绍。

卷五:

帝迹志

主要对帝王、后妃在兖州的踪迹进行叙述。

卷六:

圣里志(上)

此志详细记载了孔子生平及历朝修孔庙事宜。

巻七:

圣里志(中)

主要记载四配世家:

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及其弟子列传、曾子门人。

巻八:

圣里志(下)

主要记载三氏子孙传略已经孔子后人等。

巻九:

国纪志

先记叙了春秋列国:

鲁、曹、滕、薛等诸侯国,后对前汉、后汉、曹魏、晋、元魏、北齐、隋、唐、宋、金、元诸王进行介绍。

卷十:

天潢志

主要记述从鲁至明代的所封藩王及其支系,另有王府官属附、王府禄米附。

巻十一:

职官志

记述兖州府及各州县知府、同知、通判、推官、知县、知州及儒学、税课局、巡检司、马驿等官职的设置。

巻十二:

选举志(上)

记府内进士(府学)及各县举人。

巻十三:

选举志(下)

记岁贡、辟藨、将领等。

巻十四:

田赋志

记述兖州府官民田地、夏税、农桑、丝绵、秋量、地亩花绒、马草、课程、土贡、存量总数及各县情况。

巻十五:

户役志

记兖州府及各县户口、银差、力差、里甲数额。

巻十六:

学校志

记兖州府及各县儒学、书院。

巻十七:

兵戎志

记总理河道、提督军务衙门、任城卫等及各县民兵、巡司弓兵等兵戎情况。

卷十八:

驿传志

记水路驿传道里、编泒规则总例(马匹、水夫、车夫、帮贴等)、州县站地数目(兖州府及各州县)。

巻十九:

河渠志

总述漕河职制、漕政沿革、漕渠正道等,对各州县河渠的流域、支流等详加描述,另有黄河图说(实则无图),对历代治理黄河的情况作了详述。

巻二十:

盐法志

记盐政沿革、行盐引目、捕获私盐额数、食盐钞卖、王府食盐、境内制盐等情况。

巻二十一:

马政志

记马政沿革及兖州府及各县种马额数,另附录通判包大爟议。

巻二十二:

古迹志

主要记述各州县古迹。

巻二十三:

陵墓志

记各州县陵墓。

巻二十四:

祠庙志

记兖州府及各县内祠庙。

巻二十五:

寺观志

记兖州府内各县寺观。

巻二十六:

官迹志

(一)

记春秋战国—一三国时期官迹。

巻二十七:

官迹志

(二)

记晋——五代时期的官迹。

巻二十八:

官迹志(三)

记宋——元时期的官迹。

巻二十九:

官迹志(四)

记明朝官迹及历朝外传人物。

巻三十:

人物志

(一)

记春秋战国时期名人。

巻三十一:

人物志

(二)

记前汉——三国时期名人。

巻三十二:

人物志(三)

记三国——晋时期名人。

巻三十三:

人物志(四)

记南北朝——隋时期名人。

巻三十四:

人物志(五)

记唐——五代时期名人。

巻三十五:

人物志(六)

记宋、金、元时期名人。

巻三十六:

人物志(七)

记明一朝与兖州相关名人。

巻三十七:

人物志(八)

分孝义、列女、流寓、外传叙与兖州相关名人。

巻三十八:

典籍志

分经、史、子、集对相关典籍记述。

巻三十九:

艺文志

(一)

记制诏(主要是历代帝王重修孔庙及追赠孔子诏书)、祝文(祭尧陵等)

巻四十:

艺文志

(二)

记秦汉——金时期碑记。

巻四十一:

艺文志(三)

记金——明时期的碑记。

巻四十二:

艺文志(四)

记明一朝碑记。

巻四十三:

艺文志(五)

赋(汉——明朝)颂赞(汉——明)箴铭(汉——明)

巻四十四:

艺文志(六)

杂体(晋——明)

巻四十五:

艺文志(七)

诗歌(四言乐府歌)

巻四十六:

艺文志(八)

歌诗(五言古体)

巻四十七:

艺文志(九)

歌诗(七言歌行)

巻四十八:

艺文志(十)

歌诗(五言近代)

巻四十九:

艺文志(十一)

歌诗(七言近体)

巻五十:

艺文志(十二)

歌诗(五七言绝句)

巻五十一:

灾祥志

记历代兖州府县灾祥。

巻五十二:

丛谈志

记备逸、志异、方伎等。

卷后:

附于慎行府志自叙

四、方志特点。

因时间有限,未来得及对《兖州府志》仔细研读,加之受个人知识水平的局限,故对《兖州府志》的理解尚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在我看来,《兖州府志》主要有以下特点:

优点:

1、字体优美、排印精致。

字呈长仿宋体,粗细匀称,字形横平竖直,撇捺有力,让人看起来颇为赏心悦目。

2、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卷首有《春秋府境列国之图》、《兖州府总图》、《兖州府城图》以及所辖滋阳、曲阜、邹县、宁阳、泗水、滕县、峄县、成武、单县、金乡、鱼台、曹州、曹县、定陶、济宁、郓城、嘉祥、巨野、东平、汶上、东阿、平阳、阳谷、寿张、沂州、郯城、费县等县图30副,另有《阙里图》、《阙里圣庙图》、《孔林图》、《颜庙图》、《孟庙图》、《漕渠总图》、《黄河总图》等图七副,副副珍玑、精粹严谨,这些原始的地图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叙述文字的不足,对了解明代兖州的地理情况参考价值重大。

3、编纂体例完备,力求详实。

山东监察御史姚思仁在该志序文中对其体例完备情况说的十分详尽:

“其沿革、建置则逼真禹贡、职方、地理志;其山水、河渠则逼真山海、水经、沟洫志;其帝迹、圣里、国纪、天潢则逼真五帝本纪、孔子三王世家……其丛谈则又逼尔雅、方言、论衡、博物等书”可以说,万历本《兖州府志》主要承袭于我国古代著名地理著作继而纪传体史书的编制体制。

4、内容严谨、考证精深。

每有考辨,则于文后附加案语,于经史无可考稽者,则作为逸事异闻纳入全书卷末《丛谈志》,供作参考。

《人物志》大都考证精深,如《人物志》三之“诸葛亮”条后文案云“阳都故邑在琅琊境内,不可详其所在,而沂州故即丘城,相传为诸葛旧里,土人号为诸葛城,故系之沂州”。

《古迹志》中考证也颇多。

局限:

1、体例虽然极为完备,但是详略不甚合理。

如对孔孟大书特书,分《圣里志》三卷对其做极为详尽的描写,可看出编修志书之人对孔孟之乡曲阜在兖州的自豪之情,虽为研究孔孟提供了重要价值,但整体看所占篇幅过大。

另外,于慎行的才能与嗜好偏于诗赋,故仅《艺文志》就占十二卷,未免过于繁杂。

清乾隆刻本兖州府志改《艺文志》仅五巻,大为缩减。

另外《山水志》与《河渠志》所叙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复。

2、迷信色彩浓厚,宣扬天人相关,另外还宣扬“真龙天子”“君权神授”。

主要表现在《灾祥志》中,如汉“安帝延光元年,琅琊上言黄龙见。

时安帝听谗言,太尉杨震自杀,又帝独有一子,信谗言废之,是皇帝不中,故有龙孽”《灾祥志》中类似例子多不胜数,概不多举。

《帝迹志》《天潢志》中也曾宣扬“高皇帝既受天命”“龙潜之迹在焉”

3、方志记述不够客观真实,“趋利避害”如对孔子大书特书,对宋朝梁山泊、宋江起义等似乎有损乡里名声被视为“乱臣贼子”而丝毫未提及。

另外,《人物志五》中记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此处把李白归于山东人则缺乏考证,过于牵强,有很大的主观成分。

五、方志中的文化资源

兖州,作为古九州之一,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方志中所涉及的文化资源更是极为丰富,可谓不胜枚举,因篇幅有限,选取其中的部分资源主要列举如下:

(一)自然文化遗产

1、峄山。

《山水志·邹县》载“峄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一名邹峄山,《水经注》曰:

峄山周回二十里,高秀特出,积石相临,殆无土壤。

石间多空穴,洞打相通,有如数间屋处,其俗谓之峄孔……”现在峄山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并享有“岱南奇观”、“天下第一奇山”的美誉。

《孟子·尽心上》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东山”即峄山。

现在亦以洞穴、泉水美而闻名,诸洞大如广庭、小如斗室、纵横通达、曲径通幽、深邃莫测;且洞多有泉水,每每东北风起,百泉涌涨,云气汹涌,“峄山戴帽”,大雨来到,其情景尤似仙山。

2、熊耳山《山水志·峄县》载“其上有黄龙洞,旧传为黄龙禅师修真之所。

洞中空阔委折,高数丈,远十余丈,深入必以火烛,之内更宽敞,东壁有二石龙……旁多石乳,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鸽,盖饮石乳而长生也……洞产朱砂”现在熊耳山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已开发为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以熊耳山为主题,集双龙大裂谷、溶洞群、迷宫洞自然奇观等为一体,堪称天造地设、鬼斧神工之作,现为国家AAA级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

3、漏泽湖。

《山水志·费县》载“其西即陪尾山泗水发源处也,泽有五穴。

春夏积水,秋冬漏竭,将漏之时,声闻数里……一名雷泽”现在雷泽湖背靠蒙山,南望四开山,湖光山色珠联璧合,美不胜收。

历代文人墨客不少在此留有诗篇,苏轼有“不惊渤海沧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的诗句,可见评价极高。

古兖州的自然文化遗产亦是不胜枚举,除此,《山水志》所记载的泗水、许由泉、汶水、黄河故道、蜀山湖、紫云山、尼山、许由泉、狐台山、微山、大野泽等亦非常有名,概不多举。

(二)历史文化资源。

名人:

1、柳下惠:

《人物志一》载“柳下惠,名展禽,鲁公族居柳下,谥曰惠……孟子曰:

柳下惠,圣之和者也”

2、孙膑:

《人物志一》载“孙武之后也,生阿鄄之间”

3、匡衡:

《人物志一》载“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

4、李绩:

《人物志五》载“李绩,曹州离狐人也”(今菏泽东明县)

兖州可谓人杰地灵,名人辈出,除孔孟外,名垂千古的还有曾子、季文子、左丘明、诸葛亮、程知节等,概不多述。

书院:

1、尼山书院:

《学校志》载:

在县东南六十里尼山之麓”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避孔子讳称为尼山。

现在尼山书院仍是尼山的一个重要景观,与孔子庙、五老峰、鲁源林、智源溪、坤灵洞、观川亭、中和壑、文德林、白云洞等被誉为“尼山八景”,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就就读于尼山书院,固然是杜撰,但是可见其声名之大。

2、曾子书院:

《学校志》载“曾子书院在县南五山下,相传曾子读书处”现在,嘉祥县政府着重打造曾子故里,决定重新建造曾子书院,先已划定院址。

祠庙:

伊尹庙:

《祠庙志·曹县》载“伊尹庙在县西北十八里,不详所使,成化三年重修,县东南二十里为伊尹墓”

王右军祠:

《祠庙志·沂州》载“王右军祠在普照寺内,即王右军故宅”

另外,还有至圣先师庙(孔庙)、孔林、尼山圣庙、亚圣公庙、济公庙、孟母祠、尧祠等,概不一一论述。

寺观:

香山寺:

《寺观志·东阿县》载:

香山寺在县西北十五里,香山之阳,弘治年比丘洪成增修,嘉靖隆庆间比丘性然苦行修持,年近百岁更加修葺”此寺在明代较为有名,《艺文志》中有于慎行等多个名人游香山寺的游记。

现在香山寺已是残桓断壁,实为可惜。

古城:

故昌平成:

《古迹志·嵫阳县》载“故昌平城,在府城东南八十里,春秋僖公二十九年,介葛卢来朝舍于昌衍之上,杜预曰鲁县东南有昌平城,史记孔子生鲁昌平乡即此地也。

除此,较著名的故城遗迹还有古鲁城、古穷桑城、故蛇丘城、古漆城、古公丘城、故昌邑城等。

陵墓:

1、少昊陵:

《陵墓志·曲阜县》载“在县东北八里,陵前有石壇石像,有石碑,四高广哥二十余尺”

2、女娲陵:

《陵墓志·济宁州》载“在州东南三十九里”

3、至圣先师墓:

《陵墓之·曲阜县》载“在县北二里……”

4、亚圣公墓:

《陵墓志·邹县》载:

在县东三十里司基山之西麓……宋景佑四年,龙图学士孔道辅兖州访而得知,因于其旁建庙。

政和四年,奉诏重修,赐祭田百亩以给守者”

5、陶朱公墓:

《陵墓志·定陶县》载“在县治东北陶山亦有陶朱公墓,皆不可考也。

而水经所指朱公之陶则此地也”

另外《兖州府志·陵墓志》记载的较为有名的陵墓还有尧陵、蚩尤冢、比干墓、伊尹墓、彭越墓、鲁诸郡王墓、孟尝君墓、冉子墓、项王墓、晁错墓等。

其他:

1、钓鱼台:

《古迹志·泗水县》载“钓鱼台,在陶山后薛河中,高一丈五尺,代经大水而不为损,土人云是范蠡种鱼处也”

2、射戟台:

《古迹志·济宁州》载“射戟台,在州南门,相传为吕布射戟处”

3、戚姬村《古迹志·定陶县》载“戚姬村,在城东北五十里,戚夫人故里也”现仍存。

另外,关于《人物志·列女》中关于东海孝妇、秋胡子妻、鲁义姑姊等的历史传说也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有的还被列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