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阅读高考政治知识热点专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9614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开阅读高考政治知识热点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公开阅读高考政治知识热点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公开阅读高考政治知识热点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公开阅读高考政治知识热点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公开阅读高考政治知识热点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公开阅读高考政治知识热点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公开阅读高考政治知识热点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公开阅读高考政治知识热点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公开阅读高考政治知识热点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公开阅读高考政治知识热点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公开阅读高考政治知识热点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公开阅读高考政治知识热点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公开阅读高考政治知识热点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公开阅读高考政治知识热点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公开阅读高考政治知识热点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公开阅读高考政治知识热点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公开阅读高考政治知识热点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公开阅读高考政治知识热点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公开阅读高考政治知识热点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公开阅读高考政治知识热点专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开阅读高考政治知识热点专题.docx

《公开阅读高考政治知识热点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阅读高考政治知识热点专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开阅读高考政治知识热点专题.docx

公开阅读高考政治知识热点专题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

 

2005年高考政治知识热点专题

目前很多学校采用这样一种高考政治复习模式:

第一轮复习,按考试说明或考试大纲规定的考点,系统复习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第二轮复习,确定年度间十五个左右重大时事热点问题,开展时事热点专题复习。

笔者也曾经按照这种模式开展复习工作,但发现这种复习模式也有一定的不足,简单地说,既不利于中等以下同学成绩的提高,也不利于中等以上同学成绩的拓展。

中等以下同学,政治基础本身就比较薄弱,到了第二轮复习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中等以上同学,对时事热点涉及教材的知识点理解能力较好,但对于知识体系自身还缺乏深刻的提炼和再认识,往往成绩再向上走就不容易了。

那么,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

从2005年高考开始,笔者开始新的尝试,在推进时事热点专题复习之前,加了一轮知识热点专题复习,即把五本书的内容整合成10个专题:

①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②我国的对内对外政策;③国家机构与国家职能;④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⑤经济学原理及其应用;⑥市场主体与市场经济;⑦三大产业与结构调整;⑧财政金融与宏观调控;⑨扩大内需与对外贸易;⑩哲学基本理论与实践。

这十个知识专题不求面面俱到,所涉及知识在高考中的价值相对大一些,同时,知识的提炼有笔者自己的思考和创新,以和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有所区别。

这一轮复习对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加上这一轮复习似乎没有必要,再说时间也不允许。

笔者认为,一是必要,二是可能。

近年来不管高考怎么考,始终考的是知识,“时政化”泛滥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

对文科考生来说,记忆能力尤其不能忽视,很多知识如果不靠广泛的接触和反复的刺激,是很难巩固记忆的。

从时间上来讲,关键在提高每一节课效益的基础上,进行巧妙安排。

事实上,在时事热点专题复习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存在着浪费时间的现象,如一个热点专题能讲好几课时,挖掘很多的角度,进行大量的练习,而当年高考竟然没有涉及或鲜有涉及这个专题。

因此,走出时事热点专题复习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误区,完全可以为知识热点专题的复习提供宝贵的时间。

以下即为这十个知识专题的整理(依据人教版2003年6月第2版教材编写),希望能够对各地2005年高考复习提供帮助,并欢迎广大师生批评指正。

第一专题 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复习提要:

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历来高考政治科考核的重要内容。

高考考核比较注重基础,整体难度不大,但对考生的记忆要求特别高。

结合党的十六大以及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有关精神,本专题主要复习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劳动合同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重要政治经济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知识点拨】

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以按照“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样一个模式对知识进行整合:

1.人民: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民主。

②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是间接的,即通过选举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机关及由其产生的其他国家机关都必须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a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b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有助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使国家长治久安。

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要求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a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根本的特点。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我国民主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依法治国才有可靠的保证。

c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充分发扬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d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依法治国的过程,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维护人民主人翁地位的过程,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过程。

2.人民代表:

①人民代表由选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②作为人民代表,充分行使提案权、质询权等代表权利,自觉履行密切联系群众、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等代表义务,有利于加快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更好地代表和维护人民的利益。

3.人民代表大会:

①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由于其它国家机关都由其选举产生,因而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②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任何国家机关都不得超越和凌驾于其之上,因而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③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国家权力,对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国家制度。

②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国家其他有关管理制度的基础。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和活动原则,主要表现在代表的产生、职权的行使及决议的执行三个方面体现着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

西方议会君主制、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等政体主要采用三权分立制。

三权分立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统一,保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因而,能够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适合我国的国情。

⑤要通过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密切人大代表和群众的联系,加强人大的立法职能和对一府两院的监督职能等措施,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高考例析】

例1:

(2004高考综合能力试题广西卷第16题,单项选择题)在我国民主发展进程中,一些省、市相继建立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在海内外应得良好评价。

这一制度的建立

①推进了我国政治文明建设

②增加了人大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③有利于完善我国政治体制中的监督机制

④使我国公民民主权利的行使方式转变为直接方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简析:

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是间接的,即通过选举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

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并没有改变这一特点。

此题正确答案为B。

例2:

(2004高考政治试题上海卷第9题,单项选择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号召,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①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

②是我国各项工作的中心

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任务

④必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简析:

我国各项工作的中心是经济建设,故②说法错误。

此题正确答案为C。

例3:

(2004高考政治试题上海卷第11题,单项选择题)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

这说明全国人大拥有

A.最高立法权  B.最高任免权  C.最高监督权  D.最高决定权

简析:

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的最高决定权主要包括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的问题;最高监督权则是指监督宪法的实施,监督最高国家机关的工作。

此题正确答案为D。

例4:

(2004年高考政治试题广东卷第25题,不定项选择题)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由此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以下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议会制、总统制同属于民主共和制的政体类型

C.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议会制的一种形式

简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同于西方的议会制,D项说法错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项说法错误。

此题正确答案是AB。

例5:

(2003年高考政治试题江苏卷第34题,简答题)2003年1月,某网站推出“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您关注什么?

”为题的网上调查,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

截至2月25日,共有20余万名网友投票选出今年人大最受关注的十大问题。

其中居第一位的是: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问题: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的主要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简析:

此问取自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五部分“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第八小点“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实际上就是问“为什么要加强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为什么的解答一般有两个层次,一是理论依据,二是现实意义。

理论依据主要从教材知识点中寻找,现实意义则要求考生能够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有一定的开放性。

参考答案:

(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表明,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权力越大危害越大。

(2)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党和政府的自身建设,有利于改善党和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有利于我国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注:

若考生回答第

(2)问与参考答案不一致,只要能运用有关政治常识,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例6:

(1997年高考政治试题全国卷第36题,辨析题)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是由全体人民直接行使的。

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

  简析:

解答此题,一要分析我国国家权力是否是由全体人民直接行使的?

如果不是,那是怎么行使的?

二要分析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能否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

如果不是,那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由人民行使,但不是直接行使。

(2)我国全体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是间接的,即通过选举人民代表,由人民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3)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在于国家是否由人民当家作主。

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并不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知识点拨】

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可以围绕“为什么要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和“怎么样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两个问题

对知识进行整合:

1.为什么要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①从理论上讲,这是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从现实来看,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有利于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2.怎么样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①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离不开特定的机构,即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既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又是中国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人民政协这一性质决定了其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和国家机关履行的国家职能是不同的。

②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必须要有明确的要求。

中共作为执政党,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二者的亲密合作要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基础,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要以宪法和法律作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这样才能保证这一政党制度充分发挥优越性。

③要不断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高考例析】

例1:

(2004年高考政治试题上海卷第21题,不定项选择题)2003年,上海市政协共有160位委员参加了对本市26个职能部门政风、行风的测评工作,并提出了大量建议和意见。

这体现了

A.人民政协具有参政议政的职能   B.人民政协是我国的政权机关    

C.政府决策民主化的要求      D.政治协商是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简析:

政协委员参与政风、行风测评工作,是参政议政的重要表现,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民主化,但人民政协不是我国的政权机关,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而非政治协商,故此题正确答案是AC。

例2:

(2004年高考政治试题江苏卷第25题,不定项选择题)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政党制度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赋予各民主党派以参政权    

C.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简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C项说法错误。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享有参政权。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即人民当家作主。

此题正确答案是ABD。

例3:

(2003年高考政治试题江苏卷第25题,不定项选择题)2002年9月17日,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出席,听取他们对中共十六大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这表明我国的

A.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各民主党派也是执政党

C.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D.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共同执政

简析:

在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而不是执政党,故BD两项说法错误。

此题正确答案是AC。

例4:

(2000年高考政治试题上海卷第22题,不定项选择题)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组织形式,它的主要职能有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制定法律 D.参政议政

简析:

在我国,制定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

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其职能主要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此题正确答案是ABD。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可以围绕“我国民族关系的变化及其对处理民族关系的影响”

对知识进行整合:

1.我国民族关系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从而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民族关系被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取代。

2.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①民族平等主要表现在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以及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②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③贯彻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首先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同时需要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优势;还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援,先富帮后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④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最终会影响民族团结的巩固和民族平等的全面实现。

3.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①民族区域自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具体行使民族自治权。

②民族自治地方始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和坚持中央的领导是统一的。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助于把国家的统一领导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因而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高考例析】

例1:

(2002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全国卷第34题,单项选择题)“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有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文化心理

简析:

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基本特征。

此题强调的是海峡两岸都有庆祝中秋节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故正确答案是D。

例2:

(2001年高考政治试题全国卷第9题,单项选择题)2001年2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提出要对民族自治地方实行必要的特殊政策,逐步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民族自治地方资金投入。

这表明

A.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就是发展民族经济

B.民族区域自治是发展民族经济的前提

C.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D.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落实

简析:

根据题意以及有关民族理论知识,不能得出ABC三项的结论,A概括具有片面性,B说法明显错误,C说法不精确,故此题正确答案是D。

例3:

(2004年高考政治试题上海卷第22题,不定项选择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3年5月发表的《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中央政府领导、支持新疆各族人民在过去50多年中取得了辉煌成就,提高了当地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巩固了民族团结。

这说明

A.国家保障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

B.我国消除了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C.巩固民族团结的核心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支持少数民族的建设事业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

简析:

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原因,一些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还比较落后,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因此,我国各民族间还存在着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B项说法错误。

根据题意,此题正确答案是ACD。

例4:

(2002年高考政治试题全国卷第26题,不定项选择题)“十五”期间,在国家的扶持、各兄弟省区市的支援和西藏各族人民的努力下,西藏自治区将按照“三纵两横、六个通道”骨架公路网的设想,投资100多亿元,建设近100个工程项目。

这一事实表明

A.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是分不开的

B.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得到进一步贯彻和落实

C.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平等和团结的充分条件

D.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简析:

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但不等于说经济发展了,就一定会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局面,故C项说法是错误的。

根据题意,此题正确答案是ABD。

例5:

(2002年高考政治试题上海卷第28题,简答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请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色及其优越性。

简析:

此题设问简洁,贴近书本,注重考察考生的基本功。

第1问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概括能力,第2问要求考生不够对教材中的重要观点准确记忆。

参考答案:

(1)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维护国家统一为前提的。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

③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通过自治机关来行使自治权的。

(2)①保证了少数民族管理国家大事和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民主权利。

②有利于捍卫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③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

例6:

(2000年春季高考政治试题北京、安徽卷第34题,简答题)材料一:

在九届全国政协当中,各民族不分大小,都有自己的政协委员;

材料二:

1994年中央和其它省市无偿援助西藏建设62项工程;

材料三:

5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向西藏投入400多亿元,1997年与1991年相比,西藏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6.6%,适龄儿童入学率提高32.6%。

(1)上述材料体现出我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些基本原则?

(2)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了这些基本原则哪些具体内容?

简析:

此题考核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个原则的记忆和理解,题目难度不大。

参考答案:

(1)上述材料体现出我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原则,民族团结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2)材料一说明我国各民族在政治地位上的平等关系;材料二说明我国各民族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团结合作关系;材料三说明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采取了积极扶持的政策,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四、基本经济制度

【知识点拨】

关于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可以围绕“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对知识进行整合:

1.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①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在所有制结构中居于主体地位。

②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③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2.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①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①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优劣,要以它是否适合现实的生产力状况为标准。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用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生产力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所有制结构必然具有多层次性。

②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具体来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高考例析】

例1:

(2004年高考政治试题上海卷第15题,单项选择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

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

A.市场经济的主体    B.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C.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D.由不同所有制形式通过合股方式融合而产生的

简析: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不能简单将其划为公有制或非公有制的范畴,关键看谁控股。

故C说法不妥。

在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为主体,混合所有制经济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故A说法错误。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故B不选。

此题准确答案是D。

例2:

(2004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北京卷第24题,单项选择题)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这里的股份制

A.必须由国家或集体控股    B.是产品的分配方式

C.指混合所有制经济        D.都具有公有制性质

简析:

股份制不一定非要由国家或集体控股,因而不能说都有公有制性质,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