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漫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9719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合同法漫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劳动合同法漫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劳动合同法漫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劳动合同法漫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劳动合同法漫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劳动合同法漫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劳动合同法漫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劳动合同法漫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劳动合同法漫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劳动合同法漫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劳动合同法漫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劳动合同法漫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劳动合同法漫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劳动合同法漫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劳动合同法漫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劳动合同法漫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合同法漫画.docx

《劳动合同法漫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合同法漫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劳动合同法漫画.docx

劳动合同法漫画

劳动合同法,漫画

  篇一:

漫画型试题讲练答案

  1答案:

C解析:

A、D两项说法错误;不适用此情景的是B项,结合题干描述可知漫画讲的是不同的人针对同样内容的漫画却得出不同的结论,故排除B项。

  2答案:

A

  3.C汽油与汽车是互补品,汽车是高档消费品。

漫画中高油价导致汽车需求下降,体现了②④中的道理。

①③不符合题意。

  4.A漫画里的鱼本身没变,但在不同的场合(小溪与大海)自我感觉不一样,这就涉及主观感觉与客观条件之间的关系问题。

  5.A把脉是对人生病时的一种诊治,把对人的诊治方法用到猪身上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因此选A项。

  6.B解析:

从漫画寓意可知,CPI跑的过快,收入赶不上,所以难以扩大消费。

要扩大消费就要抓住重点,增加居民收入,坚持适度原则,防止物价过快上涨,所以B项符合题意。

②中物价上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避免物价上涨说法不妥。

材料不能体现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且不是处理经济与社会的关系,③不符合题意。

  7.B解析:

解决漫画中的道德冲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加强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理性的社会心态,B项符合题意。

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是人们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只能靠教育和引导,不能依靠经济和政治的强制力量去解决,②错误。

  8.D解析:

漫画反映了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也体现矛盾的对立统一,故D项符合题意;A项体现的哲理是量变质变;B项体现的哲理是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C项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B解析:

作者在这里是批判他们盲目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没有把握当地的特点。

  10.C解析:

视为路标是基于其共性指导意义,视为框框是基于其个性即特殊局限性。

我们不能由此说前者是教条主义后者是经验主义,而只能说它启示我们要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

  11.C解析:

漫画中“看的太远,有时候也不是什么好事哦”包含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会相互转化的道理。

A、B两项包含着量变质变的道理,不符合题意;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包含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不符合题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包含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会相互转化的道理,与题干包含的哲理一致,故选C项。

  12.D解析:

注意此题的题干要求选“不相符合的”。

漫画反映了要坚持辩证法矛盾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一点论。

③“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比喻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抓主要矛盾;④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②体现了矛盾的观点。

  13.C解析:

材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的道理。

A项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项是主观认识决定主观情感,说法错误。

C项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D项体现了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14.B解析:

规律是客观的,不能创新规律,①说法错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④说法错误。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通胀压力,存在矛盾,我们既要承认矛盾,又要作好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所以B项符合题意。

  15.A漫画反映了某些领导干部弄虚作假的现象,故①正确。

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闻不问,可见对群众利益的漠不关心,所以政府职能亟待转变,④正确。

②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A。

  16.D此题考查政府权力的运行。

漫画反映了政府监管部门不作为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必须加强问责制度建设,故选D。

  17.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A、B两项说法均错误。

D项的说法夸大了文化作用。

漫画表明特定的文化情景下人们能够产生相应的行为,故选C。

  18.C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既可能是对经济、政治的正确反映,又可能是歪曲反映,A项说法片面。

此题没有体现文化的独立性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B、D两项与题干无关。

故选C。

  19.A此题考查发展与联系的观点。

漫画反映了一个一个地通过障碍,可见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故①说法正确。

三个人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努力,可见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故③说

  法正确。

故选A。

  20.A看得远主要强调人生的目标,属于思维的范畴。

所以材料强调生活中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故答案为A。

  21.快速导入专家与房地产商相互勾结→为的是获得不正当的经济利益→表明市场秩序混乱、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启示我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遵守诚实守信的市场交易原则、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解析本题宜采用逆向推断法。

漫画讽刺了某些专家与房地产商进行言钱交易,沦为房地产商的代言机,其言论没有如实反映社会现实,这启示经济活动参加者应该遵守诚实守信的市场交易原则,故②符合题意;同时,也体现了市场调节的自发性,④符合题意;另外,专家和房地产商都没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都没有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故①③符合题意。

答案C

  22.快速导入“醉车上路猛于虎”→对人民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启示醉驾司机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解析本题宜采用透视寓意法。

漫画中的司机紧握酒瓶,神志不清,他所驾驶的小轿车变成了“老虎”,到处“咬人”,将画面与漫画中的文字“醉车上路猛于虎”相结合,可以提炼出该漫画的寓意是讽刺醉驾对人民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醉驾司机作为我国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没有履行相应的义务,侵犯了他人的生命安全等合法权益,没有自觉遵守法律法规,①②③正确。

漫画没有涉及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④排除。

答案A

  23.快速导入“阻碍我们进步的是已知的东西”→说明传统文化没有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启示我们要加强文化创新,摆脱落后传统文化的束缚。

  解析本题宜采用透视寓意法。

结合漫画和辅助性文字,可以提炼出漫画的寓意:

如果不加强文化创新,传统文化就会阻碍我们进步。

解答时,考生要注意结合设问要求(“理解正确的是”)找准漫画寓意与知识的切合点。

①说法错误,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将其全部抛弃。

依据漫画中对“已知”“未知”的思索,可知②③符合题意。

漫画未涉及实践的知识,故④不选。

答案C

  24.解析本题宜用透视寓意法。

漫画《心动不如行动》强调了不能仅是“心动”,更要“行动”,要注意主观和客观相结合,B正确。

A、D说法错误。

C说法正确,但与漫画寓意不符。

答案B

  25.解析本题宜用透视寓意法。

漫画反映的是落后文化对人们的行为的影响,B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6.解析本题宜用透视寓意法。

漫画反映了某些人弄虚作假,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本题选A。

答案A

  27.解析阅读漫画可知,厂家不肯主动召回有问题的产品,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故①符合题意,③排除;这一现象的发生说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故②符合题意;④表述错误,规范、维护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是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

答案A

  28.解析本题宜用透视寓意法。

漫画旨在强调行政问责制度实施后,政府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更加慎重,这样能够减少权力的滥用,从而推动依法行政,②③正确。

①中“关键”的说法不科学,排除。

行政问责与公民监督无直接关系,排除④。

答案B

  29.解析本题宜用透视寓意法。

本题以新《劳动合同法》生效前出现的一些问题为素材,考查考生对企业行为的判断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漫画中的文字说明。

该企业在新《劳动合同法》正式生效前辞退员工,是逃避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表现,①②正确。

③不符合题意;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④错误。

答案A

  30.【分析】漫画的题目叫“入市之梦”,另一重要信息是漫画中的一行揭示文字:

心若在,梦就在。

说明题中主人的入市之梦,只考虑了股市的盈利的一面,没有考虑到股市还有风险的一面。

告诉我们要把股市看作一个矛盾体。

只有C项最符合题意。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反映了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的道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反映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

“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反映了要重视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与预见性。

这三个选项的观点都不符合题意。

  31.【分析】漫画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事实,一人扛着一块“优质服务的牌子,另一个正准备把这块牌子挂到墙上去。

这时一个顾客要求服务,而工作人员却说:

“等一下,我们正忙着呢”。

这里揭示了这样一对矛盾:

言与行的关系。

优质服务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而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才会有实际的效果。

所以B项符合题意。

“尽信书,不如无书”反映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体现了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博学而无穷,笃行而不倦”强调了既要重视不断地学习,又要不断地参加实践活动的道理。

都与题目材料的信息不符合。

  32.【分析】解答本题先要读懂漫画。

本题以“一丝不苟”为题,画面显示的是一个路政工人正在画行车线,而这条行车线不仅画在路上,还画在一辆汽车的车身上。

由此看来,这位路政工人虽然工作认真,但其工作方法却并不可取。

因为行车线是画在路上给行车人看的,如果遇到汽车占线,完全可以请他离开或等他离开再画,而不能将行车线直接画在车身上。

可见,作者以加引号的“一丝不苟”为题,并不是要赞扬他的工作态度和方法,而是通过表现这种不合时宜的“一丝不苟”来讽刺他在工作中“思想僵化,缺乏灵活性”,故本题应选项为D。

  33.【分析】漫画的题目叫做“顾上不顾下”,画面中三个人打伞、打招呼、打电话,都是顾上的表现,但是脚下有一个下水道,都没有顾及到。

漫画的主题是既要顾上,又要顾下,“顾上”与“顾下”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只顾上,不顾下,就是片面的看问题的观点。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也没有体现抓主要矛盾的道理。

选C。

  34.【分析】题目对漫画进行了充分的文字说明:

影与物的关系比喻为思想与实际的关系。

但是在分析思想与实际的关系的时候,又不能脱离漫画的信息盲目的分析。

学生的失误在于要么只分析漫画的信息,要么只分析材料的文字信息。

总是不能把二者结合起来。

ABCD四个说法都是正确的,“影”是“物”的反映,但“影”又不是“物”的完全摹写,“影”总是与“物”有一些差别,没有“影”就没有“物”。

由此可以选ABC。

从漫画中无法得出思想对事实有反作用的结论的,因为“影”对“物”无法形成作用。

也正是这个答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从理论上分析,思想对事实是有反作用,但是,从漫画的信息中又得不出这个结论。

信息就是事实,结论一定要从事实中归纳和概括出来,即题目题目决定答案。

  35.【分析】艺术和科学在思维方法上有共同之处,但也各自有自己的特点。

科学最重要的思维方法是抽象思维,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而艺术则大多采用形象思维,运用联想、想象、意象等思维方法来认识和解释世界。

此题漫画的主人就是运用联想思维,看到了蛋壳和伞具之间的相似性,创造性地把蛋壳做成了一把雨伞。

A不选的理由在于要区分科学与艺术思维方法上的不同之处,画中主人的创造性思维不是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结果,而是联想的结果。

注重知识积累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必然要求,但是在题目信息中没有反映。

超越合理想象的说法不正确,所谓合理想象,一定要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之上,不是胡思乱想。

该题选C。

  36.【分析】夸张是漫画的主要手法之一,题干中的文字介绍对于理解漫画的主题有重要作用。

画师借助于哈哈镜观察创作对象,把现实中的“瘦子”画成了“胖子”,由此可以知道,画师作品中的胖子即是现实生活中的瘦子的反映,又不是原原本本的摹仿。

第一题中A的说法不符合题目的信息,即画师的作品不是忠实地再现原型,而应该是创造性地再现原

  型。

同理,可以排除D答案。

B的说法是错误的,画师的作品是画师丰富想象力的产物,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C说法正确地表达了这幅漫画的主题。

  36.第二题限定为认识论的范围来理解漫画的主题。

要求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来理解画家对社会现象的认识。

其中观点③“认识是主体创造客体的过程”的说法是错误的,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人创造的结果和产物。

观点④“认识是客体显现自身的过程”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客体不会自动地进入人的大脑,人的认识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反映客体的过程。

人的认识是对客观的反映,这种反映是能动的,而不是被动的,观点①②表达了这个思想,所以选A。

  37.【分析】一根木棍插在水中,半截在水面上,半截在水面下,水面上的飞鸟看见的木棍是直的,水面下的青蛙看见的木棍是弯的,漫画的题目叫做“弯与直”,这就是画面的直接信息。

木棍本身是直的,不因为你在水面上还是在水面下去观察它而发生改变,但是观察的结果又的确有弯与直的区别,这说明人们的认识受到了客观条件的制约。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图中飞鸟与青蛙得出的结论也都只是感性认识而不是理性认识,所以B不符合题意。

“认识受主体价值取向的制约”强调的是主观因素对人们认识活动的影响,在画中信息中体现不出来。

只有C项符合漫画的主题。

  38.【分析】漫画的题目叫做“又到浇水的时间了”,这是矛盾的普遍性。

但是如何浇水,浇多少水,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矛盾的特殊性。

画中主人不顾客观条件的变化,教条主义地去执行浇水这一任务,违背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漫画的信息没有体现要抓就可能的道理。

画中主人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但没有注重客观条件,所以不选。

D答案与题意不合。

选C。

  39.【分析】漫画中有两个文字信息是深刻领会其寓意的必要条件,中间的一面鼓上写着“批评”二字,而上面一行字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响鼓还要重锤敲,但是大家都席地而坐,偃旗息鼓。

生活中人人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和不足。

但是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活动中都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都只谈优点,而对缺点避而不谈,其实质就在于回避矛盾,明哲保身。

所以选D。

  40.【分析】此题把漫画同文字说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实降低了分析问题的难度,既可以从漫画中得出结论,也可以直接分析题中的文字信息得出结论。

“拔苗助长”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否则就会遭到惩罚。

选D。

  41.【分析】这幅漫画由同一主题的三幅不同题材的画面组成,其分别的标题是:

生病了想起了健康;出事故了想起安全教育;入狱了想起拒贿。

漫画的题目叫做“晚了一步”。

整体漫画的信息非常丰富,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解读。

命题者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分别设问。

因此一定要充分理解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做到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实质。

第一问的问题是“漫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什么”,一定要结合漫画的主题进行分析,逆向思维,漫画的题目是“晚了一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则是要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A答案与漫画的寓意明确不符合。

C观点强调了科学研究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必须坚持唯物主义的态度,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就是承认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的说法不科学,仅仅只是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还无法对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在行动中作出趋利避害的选择。

只有正确的把握因果联系,才能达到上述要求,并提高活动的自觉性与预见性。

所以此题选B。

  42.第二题则是抓住漫画中的三条配文进行归纳概括,并强调要从“想”字入手重点分析,“想”是意识的一种具体形式,想的内容是客观的,“健身”、“安全教育”、“拒贿”都是对“生病了”、“出事故了”、“入狱了”等客观事物的反映。

所以选D。

  43.第三题是从漫画的主题“晚了一步”入手分析,这个主题是对三条配文的综合与概括,选D项最符合题意。

BC两个观点是错误说法。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也不正确,可以直接排除。

选D项。

  44.【分析】这幅漫画的寓意应该是非常明确的,但事实上学生在做这个题目的时候,错误率是非常高的,主要还是没有真正领悟它的深刻内涵。

漫画的内容告诉我们做事情一定要有预见性,否则,自己的行为就会成为自己发展的桎梏。

题肢中只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体现了这个思想,即要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体现了要重视实践的道理。

选A。

  45.【分析】《放生》这幅漫画给我们揭示了这样一对矛盾,鱼儿离不开水,把鱼放回水里去,应该是鱼最快乐的事情,但是鱼却大声疾呼“不要”,其潜在的信息则是,水已经不适合它们生存了,所谓“放生”,就是杀生。

因此,漫画讽刺的是经济发展不顾环境破坏的错误行为。

它给我们的哲学启示则是,要充分考虑经济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切不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强调了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是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来看,经济发展应该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事实上环境污染正是只顾经济发展而不顾环境破坏造成的,所以,这个观点不符合题意。

最终选D。

  46.【分析】此漫画很简洁,两个人分别坚持自己的观点:

一个人认为“我在故我思”;另一个人则认为:

“我思故我在”,其主题是表现了哲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不同派别的基本思想。

“我在故我思”是唯物主义的思想,强调了物质决定意识,“我思故我在”是唯心主义的思想,强调了意识决定物质。

双方的观点是围绕“我在”和“我思”二者的关系展开的,这正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标准。

所以ACD三种说法是对漫画的正确分析。

而“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则是对信息的错误解读。

不能把唯物主义等同于辩证法,也不能把唯心主义等同于形而上学。

  47.【分析】该漫画图中有一个重要信息:

有了大脑灵,高考一准行。

审题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题干中的规定性条件,如第1题有一个“它”字,这是一个代词,“它”代替的是什么呢?

从前面的信息来看,应该是做广告者,所以此题只能从做广告者这个角度来分析问题。

那么BCD三个答案就不能选了,因为它是从考生这个角度来分析问题的,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48.而第二个题目则是从考生的角度来设问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假设:

考生真的将高考成功的希望寄托于“大脑灵”,这样实际上又限定了要从考生的主观因素去分析。

高考成功必须靠自己的主观努力,这是内因,而大脑灵等只能是外因,是条件,所以如果真的将高考成功的希望寄托于“大脑灵”,是忽视了内因,是没有抓住主要矛盾的表现。

所以选C。

  49.【分析】此漫画运用分镜式手法表达了一个完整故事。

卖辣椒者根据买者的需要而不是根据辣椒本身的事实来说明辣还是不辣,结果一无所获。

辣与不辣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因人而异。

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而不能从主观出发。

所以选D。

  50.【分析】此题漫画下面有两行提示文字:

女孩:

下雨好极了!

男孩:

下雨糟透了!

意即面对下雨这种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由于其出发点不同,而得出的结论也大不相同。

说明了主观因素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为什么不同的人会对同一事物作出不同的主人呢?

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所以AB两个答案符合题目的要求。

一定要对比两个人的不同观点作出分析与判断。

现象与本质是有区别的,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两个观点都正确,但不能反映漫画的主题。

  51.【分析】漫画的题目叫做“总做噩梦的床”,图中有一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一个大大的“贿”字。

整个漫画反映了贪污受贿者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说明人们的实践活动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唯利是图,贪得无厌意指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是一种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是最能够诱

  篇二:

《经济生活》漫画选择题

  政治生活漫画选择题精编

  1.右图是中国移动3G标识。

通过3G手机可以实现视频通话、宽带上、观看手机电视等,手机新功能带来生活和娱乐方式新变化。

这说明

  A.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B.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以及消费的方式

  C.新的消费热点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D.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2.对右侧漫画《换汤不换药》中的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企业不应追求经济效益

  B.这有利于建设低碳经济

  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诚信为重点

  D.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干预

  3.右边漫画《市场》给我们的启示是

  A.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

  B.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无法维护自身权益

  C.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D.企业应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4.读漫画《授鱼不如授渔》,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

  ①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之一②有助于劳动者更好地实现就业

  ③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促进作用④决定着我国的综合国力水平

  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我国著名的饮料企业王老吉原先的广告语是“健康家庭永远相伴”,缺乏个性的广告语,没有让企业的产品销售有多大起色。

后来,王老吉提出了“怕上火,喝王老吉”的新广告语,专业定位于“消火”,企业产品销售量于是猛增。

由此可见

  A.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重视企业形象的树立

  B.成功的企业经营离不开正确的经营战略

  C.优美的广告语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因素

  D.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消费者利益

  6.漫画《遮风挡雨》说明劳动合同法能够为劳动者遮风挡雨,主要体现在这部法律旨在

  ①增加劳动者的就业岗位,保障劳动者充分就业

  ②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权利与义务

  ③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④确保用人单位建立完善的制度,避免各种劳动纠纷

  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③

  7.观察右图,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①工不同酬应不同,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

  ②容易导致职工收入差距扩大

  ③侵犯了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④违背了职业平等观的要求

  A.①③B.②③C.①②③

  权利。

  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C.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D.休息、休假的权利

  9.右边漫画反映了

  ①股票价格是可变的、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②股市有风险,入市请谨慎

  ③股市市场供求规律失灵

  ④投资股票的目的难以实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④

  10.针对漫画《如此悬殊》反映的现象,我国在分配上应该

  ①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②适当增加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③在初次分配中也要重视公平

  同工不同酬

  D.①②④8.右图漫画:

“挖煤”。

这损害了劳动者的

  ④逐步提高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1.漫画反映的是央企高管薪酬首次与职工工资挂钩。

  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

  ②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③有利于强化政府对央企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右边漫画是在金融危机期间某市的做法。

对此,你认为下列观点最恰当的是

  A.再分配中维护社会公平

  C.有利于消除贫富差距

  A.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B.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D.完善分配制度为社会公平提供制度保证

  根据漫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回答11-12题。

  B.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13.右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