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973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影剧院及音乐厅的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俗称燕子泥.且四周墙壁挂呢绒帘幕,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装饰的更美观 

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的响度 

易于吸收声波,减弱反射的回声 

可改变音色,使声音更加悦耳

6. 

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声波能传递信息,但不具有能量

7. 

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8.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将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海绵”沥青路面可以减弱噪声

9. 

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

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0. 

下列实例中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倒车雷达发现障碍物 

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

11. 

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

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核爆炸的方位和强度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

12.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 

 

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

13.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高铁列车轨道采用无缝连接,减小了车轮与轨道碰撞时发出的声音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体育课上老师利用哨声来发出各种指令,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4. 

随州市广水一中物理老师程军涛在CCTV科技节目中展示了自制教具“用锡纸记录声音“,赢得了亿万观众的赞叹(如图).对着纸纸筒唱歌,纸筒底部的振针在移动的锡纸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刻痕从而记录下声音。

复原声音时,振针经过刻痕带动纸筒振动发声重现歌声。

这是魔术节目,用障眼法使观众把“假的”当成了“真的”

利用声波是电磁波的特性和锡纸导电的特点,将声音电流记录下来

声波具有能量,响度越大刻痕越深

用显微镜仔细观察刻痕,刻痕里记录着歌词汉字

15. 

在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开启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 

蜡烛火苗抖动是因为声音传播信息 

抽出罩中的空气声音越来越大 

钢尺伸出的长度越长音调越高

16. 

北方的冬天,因为使用暖气,房间很干燥,很多家庭会使用图4超声波香薰加湿器。

加湿器通过超声波产生雾气,能有效地扩散香味,让人在宽敞的房间充分享受香味的同时也增加了空气的湿度,点亮加湿器的小灯泡还能作为台灯照明。

则(  )

加湿器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 

闻到香味是分子间存在斥力 

产生的雾气是水蒸气 

雾的形成属于凝华

17. 

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声波炮”震慑海盗。

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高频声波的威力在于其比飞机飞得更快 

“声波炮”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发射器喇叭状外观能增大声音的音调 

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8. 

关于声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能够传递能量

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调

乐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不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9. 

如图所示,小文将一把长钢尺紧紧压在桌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

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逐渐缓慢,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用很大力拨动钢尺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钢尺此时发出的声音是______。

20. 

公路上常用超声波测速,这种仪器还能测距.某次测车速时测速仪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用了0.4s,当汽车遇到超声波信号时距测速仪______m,利用这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理由是______.(空气中超声波速度340m/s)

21. 

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

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_m。

22. 

小明喜欢利用iPad听歌,根据声音的______就判断出是哪位歌手,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

23. 

行驶的汽车所获动力是由汽油机的______冲程提供的;

汽车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可以______;

汽车疾驰而过,地上的落叶“吸”向路中间这是由______导致的。

24.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波能够传递______。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_m;

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

25. 

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侧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来工作的。

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侧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______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这种方法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26. 

小敏在表演二胡时,二胡声是通过______传递过来的;

小敏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

27. 

由于海水对电磁波的吸收比声波大得多,为减少通讯信号损失,科学家利用“潜龙二号”进行深海科考时,母船和“潜龙二号”的信号联系必须通过漂浮在海面上的信号中继器。

(1)若信号中继器质量为10kg,体积为15dm3,当它漂浮在海面上时,露出水面的体积为______m3.(g=10N/kg,ρ海水≈1.0×

103kg/m3)

(2)当“潜龙二号”在4500m深的海底进行科考时,它向海面正上方的信号中继器发出______(电磁波/超声波),中继器在______s后可接收到该信号,然后由中继器再和母船联系。

(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2.25×

108m/s)。

28. 

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_m;

29. 

科学家们在对蝙蝠研究的过程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上,但他们意外地发现蝙蝠仍可以很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儿影响.这是因为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______,并根据其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这说明了声音能够传递______.

30. 

共享单车可以随时通过“刷卡”和“扫码”取车。

“刷卡”时,当卡靠近刷卡机时,仪器产生的磁场使卡内产生瞬时电流,卡再将信息通过卡内置天线发给刷卡机,刷卡过程是通过______传递信息;

“扫码”时,二维码中的黑色图形______(选填“吸收”或“反射”)所有色光,手机发出“滴”的响声,提示扫码成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0分)

31.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湿衣服展开挂在衣架上晾晒会很快变干,这是什么道理?

答:

湿衣服展开挂在衣架上晾晒,这使衣服上水分的______加大,从而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所以湿衣服很快就会变干.

(2)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一个同学春游时,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那么该同学距离山崖大约是多少米?

32. 

一辆小汽车匀速沿直线公路向前方的隧道行驶,在距隧道口740m处鸣笛,司机经4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

(1)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

(2)汽车的行驶速度.

33. 

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

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申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

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______。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______。

(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l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多少米?

(请写出计算过程)

34. 

2017年4月26日,我国自行建造的航空母舰顺利下水,航母编队有多种舰船及舰载机组成,执行多种作战任务。

(1)飞行员发现航母渐渐远去,这是以______为参照物得到的结论。

(2)飞行员在空中执行任务期间是通过无线电波(光波的一种)进行相互联系的,这种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光速相等,这种无线电波的速度大小是______m/s。

(3)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

(4)编队中的导弹护卫舰利用超声波--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当向海底发射超声波2s后收到从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

已知当时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此舰所在处的海底深度为多少?

(5)当质量为18000kg的飞机停在航母甲板上时,轮子与甲板接触的总面积约为1.5m2,试求此时飞机对甲板的压强是多少Pa?

35. 

如图所示,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科学家们为了探测某处海底的深度,在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用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6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

求:

(1)该处的海深为多少?

(已知海水中声速是1500m/s)

(2)能否利用声呐技术来测量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为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含答案)

【答案】

振动;

次声波 

68;

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音调;

1530 

音色;

能量 

做功;

传递信息;

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能量;

1530;

真空不能传声 

液体(水);

9;

不能 

空气;

音调 

0.005;

超声波;

1531;

信息 

电磁波;

吸收;

表面积 

解:

(1)由v=

可得,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s声=v声t=340m/s×

4s=1360m,

因声音传播的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等于鸣笛处到山崖距离的2倍,

所以,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

s车=2s-s声=2×

740m-1360m=120m;

(2)汽车的行驶速度:

v车=

=

=30m/s.

(1)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为120m;

(2)汽车的行驶速度为30m/s. 

高于20000Hz;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飞机(或飞行员自己);

108;

人耳处 

(1)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t=

×

6s=3s,

由v=

可得,该处的海深:

s=vt=3s×

1500m/s=4500m;

(2)超声波需要在介质中传播,月球附近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利用声呐技术来测量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1)该处的海深为4500m,

(2)不能;

因为月面附近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A、声音靠介质传播,若物体在真空中振动发出的声音,人耳就不会听到,故A错误;

B、考场周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

C、“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故C正确;

D、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

故选A.

(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物体发生振动;

②介质向外传声;

③良好的听觉器官;

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

⑤有足够的响度;

(2)减小噪音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4)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此类题目是考查声音方面多个知识点的综合题目,要结合相关物理知识点进行分析解答.

A、“声呐”是利用了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制成的,故A正确;

B、石油、煤和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B错;

C、“移动电话”是利用了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

D、羽毛球撞击球拍的力和球拍对羽毛球的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D错。

故选:

A。

(1)“声呐”是利用了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制成的;

(2)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而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

(3)“移动电话”是利用了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

此题主要考查了超声波的应用、能源分类、电磁波的应用以及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掌握基本概念,并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是关键。

A、道路两旁的隔音板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而不是传递信息,故B错误;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C正确;

D、太空舱中是有空气的,所以宇航员能直接对话,不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C。

(1)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3)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可用来辨别不同的声音。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本题考查了减弱噪声的途径、超声波的应用、声音特性的辨别、声音的传播条件等,属声学综合题。

A、人耳听到声音是有条件的,频率必须在20~20000Hz之间,且响度达到0dB及以上,故物体振动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

B、分辨蛙声和蝉鸣是依据它们发声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C错误;

D、超声波能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

D。

(1)人耳听到声音是有条件的,频率必须在20~20000Hz之间,且响度达到0dB及以上,故物体振动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2)声音的特征有三个:

响度、音调、音色。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3)减弱噪声的措施有三:

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4)声音能传递信息,能传播能量。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比较简单。

剧院及音乐厅的四周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象蜂窝状的墙壁,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

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故C说法正确.

故选C.

面积较大的房间容易产生回声,影响听觉效果,因此可从减弱声音的反射入手来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对回声的理解和应用,知道声音也可以发生反射现象.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正确;

B、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声音即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1)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减弱噪声的方法有:

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声音即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本题考查学生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声音的利用等多个知识点的理解,此题属于中考中常见的综合性题目,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振动的频率范围如果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人也听不到声音。

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故C正确;

D、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肯定能发出声音,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响度大小、是否有介质的限制,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