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9790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2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

《人教版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

人教版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根据上述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A.滤渣中一定有Fe粉

B.滤渣中一定有Cu粉

C.滤液中一定有Fe2+

D.滤液中一定有Fe2+、Cu2+

2.向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铝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不溶物M和滤液则M的组成不可能是()

A.只含有Cu

B.只含有Fe、Cu

C.只含有Al、Cu

D.含有Al、Fe、Cu

3.工业上制造硝酸的过程中,发生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g

C.X中氮、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

1

D.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2价

4.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或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现象或做法

解释

A

蚊虫叮咬后可涂抹肥皂水消肿

肥皂水呈碱性

B

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以防腐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渍

洗洁精能溶解油渍

D

废旧电池不随意丢弃而要回收利用

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节约金属资源

A.A

B.B

C.C

D.D

5.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

序号

HCl溶液

NaOH溶液

HCl溶液

大理石

BaCl2溶液

Na2CO3溶液

CuSO4溶液

铁粉

H2SO4溶液

锌粉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⑤

6.欲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需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    。

A.95g

B.10g

C.50g

D.100g

7.下列验证Zn、Fe、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中(“—”表示未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金属

盐溶液

 A

 B

C 

 D

 ZnSO4溶液

-

 Fe

 Fe

 Ag

 FeSO4溶液

 Zn

 Ag

-

 Zn

 AgNO3溶液

 Fe

-

 Fe

-

A.A

B.B

C.C

D.D

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大试管、集气瓶

B.烧杯、玻璃片

C.酒精灯、铁架台

D.导气管、单孔塞

9.下列物质的名称和主要成分不一致的是()

A.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B.石灰桨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

C.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

D.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

10.下列溶液放置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使溶液的质量减小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石灰水

C.浓盐酸

D.浓硫酸

11.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一种变化是()

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

B.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C.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D.久置在潮湿的空气中的铁钉质量增加

1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向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铜,溶液显红色

B.在空气中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冒白烟

C.电解水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3.运用图示法可以帮助我们巧学化学。

下列化学知识用相应图示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14.物质分散到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土

B.食盐

C.植物油

D.石灰石

15.物质分散在水中,经搅拌过滤后,所得溶液名称正确的是

A.

氧化钙溶液

B.

胆矾溶液

C.

纯碱溶液

D.

食盐溶液

16.根据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做法不能成功的是

A.在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用铅笔芯粉末加入锁芯打开生锈的铁锁

C.用稀盐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D.用干冰制造影视舞台上的云雾缭绕,使人如入仙境的景象

17.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

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则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

1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生石灰可用作干燥剂

D.铜用于制造导线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数合金的熔点等于组成它的金属熔点的平均值

B.“真金不怕火炼”主要是指黄金化学性质稳定

C.工业上用赤铁矿石炼铁的反应原理属于置换反应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变成四氧化三铁

20.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

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

21.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2CO3、稀H2SO4、稀HCl、KNO3

B.稀HCl、Na2CO3、BaCl2、Na2SO4

C.NaOH、Na2CO3、酚酞、CaCl2

D.CuSO4、NaOH、BaCl2、NaCl

22.鉴别与除杂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下列设计的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鉴别CO与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是否变浑浊

B.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通入过量氧气,点燃

C.除去CaO中的CaCO3——高温煅烧

D.鉴别NaCl和NH4NO3固体——加水溶解并测温度

23.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

金属银用作电线

B.

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

C.

用钛合金做人造骨

D.

用锰钢制作自行车架

24.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相同的稀硫酸中,只有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且乙产生气泡较快;再把都经过打磨后的丙和丁投入相同的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丁没变化,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

A.丙>乙>丁>甲

B.乙>甲>丙>丁

C.甲>乙>丙>丁

D.乙>甲>丁>丙

25.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40℃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

5

B.将2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溶质质量增加

C.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1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二、填空题

26.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

(2)t1℃时,将50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

(3)t2℃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钾的方法是_____。

(4)将t3℃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10g水,然后降温至t2℃过滤,得到溶液a和溶液b。

对于溶液a和溶液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质量a<b

C溶质质量a=b

D溶剂质量a<b

A.溶质的质量分数a=b

27.化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等。

(1)请按要求书写化学式并标出各元素的化合价:

①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氧化物_____;②紫红色的金属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甲烷燃烧_____;

②实验室制二氧化碳_____;

③通电分解水_____;

④稀盐酸除铁锈_____。

28.根据图文回答问题。

(1)葱油酥是我省传统特色小吃。

根据图1回答下列问题:

①葱油酥的主要成分是面粉,面粉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物质有_____(填“蛋白质”或“糖类”)。

在烘焙时,会使用以_______(填化学式)为主要成分的发酵粉。

②葱油酥的配料中还有大葱,大葱中有丰富的维生素、铁、磷等矿物质,“铁”是人体必需的__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缺铁易_________。

(2)图2是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和建造的航母001A号,其中使用了许多新材料和新技术。

①船体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以有效防止与___________接触而生锈。

②制造优质钢材首先炼铁,在炼铁时投入高炉中的固体原料有赤铁矿、石灰石和________。

高炉炼铁的原理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9.在一次用餐中,同学们对“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于是对其成分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

(1)按如图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此结论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2)为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探究。

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

①甲组按下表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取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

_____

清液中有碳酸钠

②乙组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_________。

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经讨论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___(填序号)

A.Ba(OH)2溶液

B.CaCl2溶液

C.Ca(OH)2溶液

30.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1)铜丝用作导线,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    性。

(2)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硫酸铜溶液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31.现今社会,饮食安全越来越被全民重视.我市要求各餐饮单位严格遵守该标准.禁止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等的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化学式C14H10O4)是一种淡黄色、微有苦杏仁气味的固体,易燃烧、撞击或受热摩擦能爆炸,试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苯甲酰由_____种元素组成

(2)过氧化苯甲酰属于_____(填“混合物”“氧化物”“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中的两项)

(3)过氧化苯甲酰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4)过氧化苯甲酰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2.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图1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

接通电源后观察两电极都有气泡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收集到的气体是   。

(2)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决定于气体的分子数之比。

该实验中能说明水的化学式为“H2O”的实验现象是            。

(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采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

如图2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

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的变化分析正确的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5)甲、乙两个城市全年雨水的月平均pH变化如图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城市受酸雨的影响较严重

B.pH小于7的降雨称为酸雨

C.煤的大量燃烧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D.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三、推断题

33.图中

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F为氧化物,A和B的组成元素相同;C、D、E为单质,E为淡黄色固体。

图中“

”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D的名称为______。

(2)写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E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A、B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其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34.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图1),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

猜想一:

氯化钠溶液;猜想二:

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三:

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1)小丽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

该溶液不可能是_____溶液,理由是_____;

(2)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小刚得出结论: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_____.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_____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_____;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_____.

(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_____.

(拓展迁移)若该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反应的实质表达式为:

H++OH﹣═H2O,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是_____(填符号).

35.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同学们对镁条变黑的条件及生成物进行了相关的探究。

(一)镁条变黑条件的探究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如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主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mL浓硫酸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2

加入2mLNaOH浓溶液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3

先加入2mL浓硫酸再通入约4mL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4

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再充满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5

先加入2mL蒸馏水再通入约4mLCO2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20天全部变黑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_____。

(3)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填编号)。

(4)根据上述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得出结论:

镁条表面黑色物质的形成与_____有关。

(反思与评价)

(5)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____。

(二)对镁条变黑后生成物的探究

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了解到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是一种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碱式碳酸镁可表示为aMg(OH)2·bMgCO3·cH2O。

(查阅资料)①Mg(OH)2、Mg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②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碱式碳酸镁组成,称取购买的碱式碳酸镁固体18.2g;装入硬质玻璃管,按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装置A、C、D中所装药品均足量)。

步骤一:

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空气;

步骤二:

点燃酒精灯,依次连接装置A→B→_____→_____(填“C”,“D”);

步骤三:

待装置B中固体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直至冷却。

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C:

试管和所盛溶液

45.0g

48.6g

D:

干燥管和固体

75.8g

82.4g

(解释与结论)

(1)“步骤三”中,当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写一条)。

(2)假设上述数据均准确,通过计算可得:

该碱式碳酸镁中a:

b:

c=_____。

(3)有同学提出,在“步骤二”连接装置的最末端应再接一套装有碱石灰的装置,这样改进的目的是_____。

36.某小组将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发现表面变黑,他们对黑色物质来源展开探究。

(猜想假设)猜想1:

黑色固体是酒精燃烧生成。

猜想2:

黑色固体是铜与空气反应生成。

(查阅资料)

(1)酒精等含碳物质在氧气不充足时会燃烧生成炭黑,炭黑难溶于水,与稀硫酸不反应。

(2)氧化铜加热时能溶于稀硫酸生成蓝色溶液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

铜片表面_______(“变”或“不变”)黑。

猜想1不正确

实验二:

另取一小段光亮铜片用金属铝严密包裹,压紧不留空隙,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一段时间后,打开包裹的铝箔,观察现象。

刚打开包裹的铝箔时铜片不变黑;一段时间后铜片变黑。

猜想2正确

实验三:

再取一小段光亮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变黑。

然后把附着黑色固体的铜片投入到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加热。

盛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消失,溶液____。

猜想2正确

(反思拓展)

(1)请用符号表达式表示黑色物质的来源:

_______;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可简单表示如下,请在反应中方框内画出正确的图示。

_______

(2)实验二用金属铝箔将铜片严密包裏的目的是_______;

(3)实验方案的设计主要有从反应物和从生成物两个角度。

上述实验主要从反应物角度设计的是______(填序号)

a.实验一      b.实验二        c.实验三

五、计算题

37.实验室某混合溶液由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组成。

探究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124.5g该混合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将120gNaOH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称量所得溶液及沉淀的质量,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144.5

164.5

179.6

189.8

200

220

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

0

0

m

n

9.8

0

计算:

(1)上述表格中产生沉淀的质量:

m=_____,n=_____

(2)所加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

(3)第5次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三、推断题

1、

四、科学探究题

1、

2、

3、

五、计算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