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起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9812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7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明节的起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清明节的起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清明节的起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清明节的起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清明节的起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清明节的起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明节的起源.docx

《清明节的起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明节的起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清明节的起源.docx

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一词最早见于《淮南子·天文训》:

明庶风至四十五日,清明风至。

”这里的“清明”还是作为节气。

而节日意义上的清明,起源于古代的寒食节。

关于寒食节的来源说法不一,有周代禁火说、古代改火说、介子推说等,其中介子推的故事被提及最多。

它说的是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饥肠辘辘,即将一命呜呼的时刻,一位叫介子推的同学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给公子喝。

后来晋文公上位,重赏当初陪他流亡的功臣,介子推却不邀功,带着老娘去山里隐居。

重耳深感如此大的恩情,不拉他出来好好报答,简直不是人!

于是派人搜山,搜寻无果,又想采用放火烧山的办法,把介子推给逼出来。

结果,没掌握好火候,直接把人给烤熟了。

重耳后悔不已,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全国禁烟火……于是一脸懵逼的吃瓜群众做饭也不敢开火,只能天天吃寒食冷饭,寒食节就这么诞生了。

清明节的蜕变

每年寒食节,晋国人都要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招唤介子推的灵魂,据说这也是后来清明插柳条风俗的起源。

寒食节期间,大家都很丧。

不仅要提前准备好几天的熟食,天天吃冷饭,还没有冰箱保鲜,一边吃一边拉肚子。

后来大家一想,过这个节反正都犹如上坟,干脆就真的开始在这个时候去扫墓祭拜,向先人哭诉自己什么也没干,为什么要受到这样的惩罚。

久而久之,寒食节上坟扫墓,就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

而那个时候还只是一个普通节气的清明,是冬至后的第108天,刚好接在寒食节的后面。

这种感觉就像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迎来高考结束那一刻。

人们迫不及待释放压抑已久的心情和食欲。

由于寒食节实在不怎么受人待见,紧随其后的清明,便显得出类拔萃,由一个普通节气逐渐上位,成为一个全民狂欢的“国家法定节假日”。

清明节的逆袭

你没有看错,到了“城会玩”的唐朝,清明已然是一个全民狂欢的“国家法定节假日”。

清明家家扫墓是唐朝以后才真正流行起来的风俗。

但这并没有妨碍唐朝人踏青蹦迪。

反而是有了清明扫墓的风俗,人们将祭祀祖先的供品在坟前野餐,合上“寒食”的习惯。

人们还将一种有香味的青艾,用石灰酶制后洗净捣碎,和上米粉与糖,蒸成艾团子,这东西后来成了清明节特有的食品。

清明节一嗨上瘾,加上寒食、清明两节合并,有时候一下节奏没把握好,大家从寒食节就开始嗨了——上坟野餐、踏青蹦迪、放风筝、插柳条、荡秋千、踢足球……

到唐肃宗时,直接就把寒食、清明假期由4天延长至7天,清明节开始走上节生巅峰,享受“黄金周”的至尊荣誉。

宋以后,清明更是成了和元宵、中秋等佳节同等重要的节令,所谓“朝朝寒食,夜夜元宵”,形容清明节游人的热闹,同元宵灯市一样。

苏轼有一句著名的诗:

“人生能得几清明?

”可见那时人们对清明节何等重视。

所以,清明节其实是一个娱乐性的节日,随着后来寒食节的没落和消失,清明节吸收了寒食节扫墓和插柳等习俗,才成为现在的清明节。

因而除了在扫墓、祭拜等特定场合,清明也是可以互道“快乐”的呢。

好了,今天咱就聊到这儿,大家赶紧趁着清明节,抓住春天的尾巴,去扫墓、踏青、享受欢乐家庭时光吧。

同时知之菌在此也倡导一下,快乐过节的同时,也要文明祭祀和出行哦,良好的居住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维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