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期中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9996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期中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上期中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上期中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上期中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上期中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上期中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上期中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上期中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上期中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上期中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上期中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上期中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上期中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上期中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上期中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上期中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上期中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上期中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期中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一语文上期中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期中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上期中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一语文上期中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请在密封线内填写清楚考号、姓名、班级。

3、本试卷分为Ⅰ、Ⅱ两卷,第Ⅰ卷为试题,第Ⅱ卷为答题纸。

第Ⅰ卷

特别提示:

把选择题的答案对应写在答题卡的对应题序号上。

18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共9分)

现代诗歌

代表新诗创始期最高成就的是创造社的主将﹑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

“五四”时代各种社会矛盾的加深,激起了先进分子的觉醒。

由不满现状而陷入苦闷的广大青年﹐迫切寻找激情喷发的方式表达个性解放的要求。

一批诗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从欧美浪漫主义诗歌中找到启示和力量。

他们在理想的憧憬中揭露封建黑暗﹐作为旧秩序的叛逆者而忠于自己的热情和理想的一代人﹐很自然地从思想上接受浪漫主义﹐并用以作为艺术原则﹐指导自己的创作。

这就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批创造社诗人崇奉浪漫主义的动因。

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的大部分诗篇写于1920年。

他的创作在飞动和呼啸的抒情形象中传达“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女神》的基本精神在于创造﹐于旧的毁坏中寻求新我的诞生。

郭沫若笔下自焚的凤凰形象﹐集中地体现了对旧世界的批判与抗争的意识﹐同时又象征着那个创造和追求光明的时代﹐郭沫若还追求西方现代文明与东方古老文化传统的融汇﹐《女神》中不少作品以新诗的形式表现溶进了现代精神的古老神话传统﹐既与新世纪的抗争意识相通﹐又与中国历史文明﹑特别是“五四”时代精神一致。

随著自由体新诗的勃兴﹐新诗体式因不加节制而趋于散漫﹐便转而要求便于吟诵的格律化。

新月派的出现顺应了这种潮流。

1926年北京《晨报》创办《诗镌》﹐由闻一

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刘梦苇﹑于赓虞诸人主办。

随后又创办《新月》和《诗

刊》。

在刊物的发展沿革中培养﹑集合了一批艺术主张相近的诗人﹐新月派即由此得

名。

这是一批立志要为新诗创格的诗人。

其中闻一多的理论最为完整明确﹐他认为诗应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他们创造的新诗格律体﹐不同于自由体的毫无拘

束﹐又不是古典诗词那种陈旧的模式﹐而是在自由体新诗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统一格律要求的格律诗。

此派诗人的情调风格都接近英国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但反抗精神甚为微弱。

徐志摩是新月派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他致力于诗体的输入与试验﹐尝试的诗体最多﹐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

他的诗语言鲜明﹐色彩清丽﹐具有流动的质感﹐让人觉得世上一切都鲜明﹑灵动。

闻一多是新月派创作和理论全面发展的诗人﹐著有诗集《红烛》﹑《死水》。

《死水》一诗是他贯彻自己艺术主张的力作﹐以设想的奇诡﹑色彩的浓郁﹑节律的和谐以及格式的整饬著称。

死水是旧中国衰颓的象征﹐它表达了诗人对黑暗腐败的抗争﹐并以强烈的嘲讽来宣示那未曾绝望的激愤。

20年代后期﹐象征派诗风兴起﹐李金发以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为模式﹐试验把西方象征主义创作方法引进自己诗中﹐有诗集《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

他以新奇生涩的形象﹐表现富于异国情调的感伤气氛。

同样受到法国象征派影响的戴望舒﹐创作始于20年代中期。

他因发表《雨巷》一诗而被称为“雨巷诗人”。

这首诗以悠长的雨巷和带有悲剧色彩的丁香一般的姑娘﹐构成了一种朦胧的理想化气氛﹐以象征来暗示飘忽不定的心态。

在这以后﹐戴望舒的诗歌观念有了改变﹐认为诗不应藉重音乐和绘画的长处﹐诗的韵律不在字面﹐而在情绪的抑扬顿挫上。

从《我的记忆》开始﹐由外在字句的节奏变为内在情绪的节奏﹐明显地转向现代诗风。

1932年《现代》杂志出版﹐在刊物周围聚集了一批诗人﹐被称为“现代派”。

其实“现代派”之称只是一种借用﹐他们的作品多数藉重于象征派。

只是较之李金发﹐他们的诗风趋于明快﹐舍弃了语言的欧化。

他们扬弃了从新月派到象征派的明显局限﹐转为内向性的自我开掘﹐擅长表达人生的忧郁和欣慰﹐以暗喻的手法抒写内心的隐曲。

他们敏感地抒发对于城市生活的厌恶﹐展示自我灵魂在日益发达的工业社会面前的悲哀。

  

经历了多种风格流派的并存和竞争﹐20﹑30年代之交﹐新诗呈现出空前的丰富与多样。

随着历史的前进﹐紧密把握社会现实与提高诗艺这二者的结合已引起更多的人注

意﹐艺术道路也日见宽广。

节选自《百科名片—现代诗歌》

1、对新诗产生的背景、一批诗人崇拜浪漫主义的动因解释正确的一项()

A、觉醒的先进的知识分子,从欧美浪漫主义诗歌中找到启示灵感力量,因而创作了有别于中国古典诗歌中所运用的浪漫主义手法。

B、由于他们以浪漫主义作为创作原则,很自然地从思想上接受浪漫主义,也就很自然的在作品中忠于自己的热情和理想。

C、五四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加深,激起先进的知识分子觉醒,他们迫切寻找激情喷发的方式表达个性解放的要求,而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有利于抒发这种激情,因而一批年轻诗人崇奉浪漫主义。

D、五四时期的一些诗人,他们憧憬揭露封建的黑暗,他们是旧秩序的叛逆者,作为其中的代表——创造社中的年轻诗人们,崇奉浪漫主义。

2、对文章主体内容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

A、郭沫若笔下自焚的凤凰形象,溶进了现代精神的古老神话传统﹐于旧的毁坏中寻求新我的诞生。

既与新世纪的抗争意识相通﹐又与中国历史文明﹑特别是“五四”时代精神一致。

B、闻一多的理论最为完整明确﹐他认为诗应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正体现了新诗体式因不加节制而趋于散漫的特点。

C、徐志摩是新月派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他致力于诗体的输入与试验﹐尝试的诗体最多﹐《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红烛》就集中表现了他语言鲜明﹐色彩清丽﹐具有流动的质感诗歌美感。

D戴望舒因发表《雨巷》一诗而被称为“雨巷诗人”。

这首诗以悠长的雨巷和带有悲剧色彩的丁香一般的姑娘﹐构成了一种朦胧的理想化气氛﹐我们读到了诗人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3、对选文所介绍的内容推断正确的一项()

A、戴望舒在完成《雨巷》

以后,诗歌观念有了改变﹐认为诗不应藉重音乐和绘画的长处﹐诗的韵律不在字面﹐而在情绪的抑扬顿挫上。

从《我的记忆》开始﹐由外在字句的节奏变为内在情绪的节奏﹐明显地转向现代诗风,回归到格律诗的形式上。

B、现代派扬弃了从新月派到象征派的明显局限﹐转为内向性的自我开掘﹐擅长表达人生的忧郁和欣慰﹐他们以委婉的手法抒写内心的隐曲。

敏感地抒发对于城市生活的厌恶﹐展示自我灵魂在日益发达的工业社会面前的悲哀,抒情意味浓重。

C、五四时期的年轻诗人,由于受到西方浪漫派、象征派的影响,开创了中国新诗崭新的局面,由此看出,在诗歌发展过程中必须借助外国诗歌才可以正常发展。

D、20﹑30年代之交﹐新诗呈现出空前的丰富与多样。

随着历史的前进﹐紧密把握社会现实与提高诗艺这二者的结合已引起更多的人注意﹐艺术道路也日见宽广,时至今日,新诗发展已达到一定的高度,形成辉煌的局面。

二、古诗文阅读(4—10题,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4—7题)。

   岳起,满洲镶白旗人。

乾隆三十六年举人。

累擢户部员外郎、翰林院侍讲学士、詹事府少詹事。

五十六年,迁奉天府尹。

前官贪黩,岳起至,屋宇器用遍洗涤之,曰:

“勿染其污迹也!

”与将军忤。

居年余,擢内阁学士。

寻出为江西布政使,殚心民事。

值水灾,行勘圩堤,落水致疾。

诏嘉其勤,许解任养疴。

   嘉庆四年,特起授山东布政使。

未几,擢江苏巡抚。

清介自矢,僮仆仅数人,出屏驺从,禁游船声伎,无事不许宴宾演剧,吴下奢俗为之一变。

疏陈漕弊,略曰:

“京漕积习相因,惟弊是营。

米数之盈绌,米色之纯杂,竟置不问。

旗丁领运,无处不以米为挟制,即无处不以贿为通融。

推原其故,沿途之抑勒,由旗丁之有帮费;旗丁之索帮费,由州县之浮收。

除弊当绝其源,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

请下有漕各省,列款指明,严行禁革,俾旗丁及漕运仓场,无从更生观望冀幸之心。

”诏嘉其实心除弊。

   八年,入觐,以疾留京,署礼部侍郎。

会孝淑皇后奉移山陵,坐会疏措语不经,革职留任。

寻命解署职,遂卒。

帝深惜之,赠太子少保,赐恤如例。

   无子,诏问其家产,仅屋四间、田七十六亩。

故事,旗员殁无嗣者产入官。

以起家清贫,留赡其妻;妻殁,官为管业,以为祭扫修坟之资。

异数也。

妻亦严正,起为巡抚时,一日亲往籍毕沅家,暮归,饮酒微醺。

妻正色曰:

“毕公耽于酒色,不保其家,君方畏戒之不暇,乃复效彼耶?

”起谢之。

及至京,居无邸舍,病殁于僧寺,妻纺绩以终。

吴民尤思其德,呼曰岳青天,演为歌谣,谓可继汤斌云。

(节选自《清史稿》)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将军忤。

  忤:

抵触 

B.俾旗丁及漕运仓场俾:

使

C. 京漕积习相因       因:

沿袭

D.坐会疏措语不经坐:

居留,停留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岳起“廉洁”的一组是( )(3分)

   ①行勘圩堤,落水致疾       ②僮仆仅数人,出屏驺从

   ③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   ④以起家清贫,留赡其妻

   ⑤居无邸舍,病殁于僧寺     ⑥呼曰岳青天,演为歌谣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 ③⑤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岳起担任奉天府尹后,把前任居住的房屋、使用过的器物洗刷一番,来表明自己不受沾染,因此被提升为内阁学士。

   B.嘉庆四年,特起用岳起为山东布政使。

不久,提升为江苏巡抚。

他禁止歌姬舞女游船卖唱,无事不许宴请宾客、演剧,吴下奢侈的风俗为之一变。

   C.嘉庆八年,岳起入京朝见皇上,因病留在京城,代理礼部侍郎。

他是在被免去代理礼部侍郎的官职后病故的。

   D.岳起为官,入京后不置邸舍,最终死于寺庙。

身居高位,死后竟没有什么家产,他妻子为人也很正直、勤劳。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居年余,擢内阁学士。

寻出为江西布政使,殚心民事。

(5分)

 译文:

 

(2)毕公耽于酒色,不保其家,君方畏戒之不暇,乃复效彼耶?

(5分)

 译文: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过杨村

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①尔清和②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注解:

①“政“通”“正”,正当的意思。

②“清和”指农历四月。

8.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二、三联。

(6分)

9.这首诗手法突出,请任选一种手法加以鉴赏。

(景情关系除外)(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

(1),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不在沉默中爆发,。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

(《望岳》)

(4),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5)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四、现代文阅读(23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3分)

鲁迅“骂”出名的女校长晚节彪炳

读过鲁迅写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的人,对其中的反面代表人物杨荫榆女士,或多或少会有些印象。

杨荫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校长,也就是这一年零六个月的校长生涯,让她一世都被人诟病着。

  1925年,“女师大风潮”爆发,也就是在这场风潮中杨荫榆成了反动军阀的帮凶,封建余孽的化身,遭到鲁迅等人的谴责。

有人说杨荫榆是被鲁迅“骂”出名的。

八十多年已过去,虽无法再置身于那段战乱频仍、惊心动魄的岁月,但真实的历史永远不会被尘封,我们来看看真实的杨荫榆是怎么样的。

 

  杨荫榆是1924年春开始担任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长的,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

杨荫榆1884年刚满17岁,就被祖母硬嫁给了一个姓蒋的傻少爷。

后来虽然她很快就与夫家断绝了关系,回到娘家和姐姐进了补习学校学习,但早年这段不幸运的婚姻给她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此后她终身未嫁。

  1907年到日本留学,1913年从日本回国后,她先后到江苏和北京任教。

杨绛回忆说“那时候她在校内有威信,学生也喜欢她”。

在她1918年离开北京到美国读书时,学生都去为她送行。

杨绛回忆说“一位老师和几个我不认识的学生哭得抽抽噎噎”,“很多学生都送礼留念,那些礼物是三姑母多年来珍藏的纪念品”。

如果师生之情不够真挚和深厚的话,哪能这般的不舍?

  1922年,杨荫榆获教育学硕士后回国,到上海教书。

1924年2月18日,杨荫榆被教育部任命为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长。

杨荫榆对教育事业始终是热忱的,也许失败的地方在于她太过严厉,太过死板。

《章士钊》一书中曾对杨荫榆有这样的介绍:

“杨女士是一个循规蹈矩,办事认真,严以律己而又待人严苛的女学究”,章士钊在给段祺瑞关于《停办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呈文》里则这样评价杨荫榆:

“该校长以一女流,明其职守,甘任劳怨,期有始终。

  在“女师大风潮”中,有关杨荫榆的是是非非,在《鲁迅另铸新词“反七步诗”救了许广平》一文中已有详细的介绍。

让我最为感动的是被解职后的杨荫榆,所做的种种事情很值得他人敬佩,可以说是晚节彪炳。

  杨荫榆离开北京后,回到了苏州,虽然在女师大栽了那么大一个跟头,可她并没有舍得放弃她热爱的教育事业。

她先是在苏州女子中学任首席自然科学教师,讲授教育测验、数学等课程,后来又去了中央大学区立民众教育学院任讲师、苏州中学教英语。

1929年,任东吴大学日文兼教育学教授。

  如果不发生那件事,也许杨荫榆就会愉快地一直在苏州东吴大学教学下去,可她竟然为了一个学生辞职了。

当时有个自称“怪物”的大四学生,不是穿戏里纨绔少爷的花缎袍子、镶边马褂,戴上红桔子的瓜皮帽招摇过市,就是到街上挑大粪闹着玩,甚至叫洋车夫坐在洋车上,自己拉着车在闹市跑……校方视其为异类,要将他开除。

  当时杨荫榆不再是什么校长,她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员而已。

杨荫榆认为“年轻人胡闹不足怪,四年级开除学籍就影响这个青年学生的一辈子”,学校不应该就这样开除这名学生。

但学校并没买她的帐,杨荫榆愤而辞职。

  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为了一位学生而辞职的,由此可见杨荫榆是很关爱自己的学生的,并不是人们想象中那般不通情不达理。

  1935年,杨荫榆还在苏州创办过女子补习学校,定名“二乐学社”,“二乐学社”是所私立学校,专门招收已入社会参加工作,但在学业和文化上有欠缺或者需要提高的女子,旨在培养青年女性服务社会的能力。

但后来有人将她办校之事与“女师大学潮”联系起来,指责她是“专制魔君、女性压迫者、教育界蟊贼”、“反革命分子”。

正常的教学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二乐学社”最终未办下去。

 

  抗战爆发后,日军入侵苏州后,对侵华日军在苏州烧杀抢掠的暴行,杨荫榆很是愤慨,曾几次到日军司令部提出抗议,严词指责日本人的奸淫掳掠。

杨荫榆曾到过日本留学,会一口流利的日语。

杨荫榆的住处甚至成了附近的妇女的临时避难所。

一天,几个被日军追逐的妇女逃至盘门新桥巷的杨荫榆家时,杨荫榆站出来同日军进行交涉,当众斥责日军的暴行。

杨绛在《回忆我的姑母》一文中说:

“三姑母住在盘门,四邻是小户人家,都深受敌军的蹂躏。

据那里的传闻,三姑母不止一次跑去见日本军官,责备他纵容部下奸淫掳掠。

军官就勒令他部下的兵退还他们从三姑母四邻抢到的财物。

街坊上的妇女怕日本兵挨户找‘花姑娘’,都躲到三姑母家里去。

” 

  杨荫榆种种的做法,让日本侵略军视杨荫榆为眼中钉。

1938年1月1日,两名日军把杨荫榆诱出家门,行至盘门外吴门桥突然开枪击杨,并抛入河中,后又开数枪将其射杀。

杨绛在描述杨荫榆的殉难情节时也说:

“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两个日本兵到三姑母家去,不知用什么话哄她出门,走到一座桥顶上,一个兵就向她开一枪,另一个就把她抛入河里。

他们发现三姑母还在游泳,就连发几枪,见河水泛红,才扬长而去。

  杨荫榆的一生是命运多舛的,一生坎坷,不被世人理解。

摈弃她在女师大当任校长时的是非,她的其他事迹都是值得世人肯定的,尤其是她的晚节。

选自《星岛环球网》,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在“女师大风潮”中,杨荫榆成了反动军阀的帮凶,封建余孽的化身,但她晚节彪炳,前期的错误可以原谅。

B.文章评传结合,让读者了解了杨荫榆的生平、际遇,同时也对人物做了适当的评论,帮助公正、客观地评价人物。

C.在女师大任校长,失败于她太过严厉,太过死板,之后她吸取教训,改变作风,至而为保护青年学生而辞职。

D.杨荫榆借助一口流利的日语,多次与日军交涉,斥责日军暴行,杨荫榆的家成了附近妇女的避难所,使得日军视她为眼中钉,杨荫榆也因此惨遭杀害。

E.杨荫榆命运多舛,一生坎坷,一生被人诟病,周围人不理解,她内心痛苦,终身未嫁。

(2)作者评说杨荫榆“晚节彪炳”,“晚节彪炳”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请结合文章概括作答。

(6分)

(3)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引用,请结合文章阐述这种写法的作用。

(6分)

(4)请探究论述如何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可结合你的观点分析评价项羽、刘邦、毛泽东。

(7分)

表达题

特别提示:

把12—17题的答案对应写在答题卡的12—17题序号上。

18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12—17每题3分,)

12.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遒劲有力jìng  骨髓suǐ沧茫食不裹腹寥廓

B溯流而上sù 悄声qiāo必竟心恢意懒颓圮

C重创敌军chuāng匕首bǐ桀骜趋之若鹜提纲

D妄自菲薄fěi  弄堂lòng笙萧忧柔寡断殒石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特别关注》和《特别文摘》里面的文章,短小精悍,却蕴含着很深的哲理,很多文章都给人以启发,百读不厌。

B国庆长假期间,各大商场打起了打折让利价格战来抢夺客源。

那些原本计划只逛不买的市民也按捺不住,纷纷慷慨解囊,抱着商品满意而归。

C“那时候真是有各种各样的传言,说法很多,现在好了,司法介入,很多事情很快就能图穷匕见了,就让我们等最后的结果吧。

”对于司法的介入,王国林十分赞同。

D丰收的季节到了,全班乘车来到柳埠果园进行参观。

步入果园,满园的水果让大家垂涎。

同学们忍住口水,秋毫无犯。

孩子们自律的表现让班主任甚是欣慰。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凭借NBA的一部宣传片,姚明完成了从单纯的“体育明星”转变到“体育、娱乐明星”。

B.江西梨温高速公路上饶路段“3·17”特大爆炸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指挥部披露,爆炸原因是客车和运载烟花爆竹药料的厢式货车发生碰撞而引起的,从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

C.读高二时,母亲病故,当生活把放弃求学与打工养家的两难选择推到面前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D.在这次大修中,故宫使用的金箔来自有几百年生产历史的南京金箔厂。

从厚厚的金块变成金箔,需要捶打2万次以上,打好的金箔薄如蝉翼,柔若绸缎,轻似鸿毛。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口不过二十万,;,,枕着清澈的多瑙河水,;这是一个孕育了音乐奇才的小城,莫扎特让城中一木一石无不浸润音乐的魅力。

①面积不过八十公顷②这是一个古老的小城

③偎倚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峰之间④这是一个迷人的小城

⑤却有着千年的沧桑历史⑥美得让人不忍离去

A.②①⑤④⑥③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①⑤④③⑥D.④①③⑥⑤②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

⑴晋军函陵⑵与郑人盟⑶越国以鄙远

⑷越国以鄙远⑸共其乏困⑹若不阙秦

⑺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⑻函封之⑼群臣怪之

⑽使使以闻大王⑾皆白衣冠以送之⑿太子迟之

⒀吾得兄事之⒁项伯杀人,臣活之⒂君安与项伯有故

A.⑴⑵⑷/⑶⑼⑽⑿/⑸⑺⑻⑾⒀∕⑹⒁∕⒂

B.⑵⑷/⑴⑶⑼⑿/⑸⒂/⑹⑽⒁/⑺⑻⑾⒀

C.⑴⑵⑾/⑺⑻⒀/⑶⑼⑿/⑹⑽⒁/⑷⑸⒂

D.⑴/⑵⑶⑷/⑸⑹⑽⒁/⑼⑿/⑺⑻⑾⒀⒂

17、下列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

⑴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⑵以其无礼于晋⑶何厌之有

⑷父母家族,皆为戮没⑸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⑹沛公安在

⑺燕王拜送于庭⑻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⑼此天子气也

⑽沛公军霸上⑾为击破沛公军⑿大王来何操

⒀长于臣⒁敢以烦执事

A.⑴⑼/⑵⑽⒀/⑶⑹⑺⑿/⑷⑻⒁/⑸⑽⑾

B.⑵⑸⑺/⑶⑹/⑴⑼/⑷⑻⑾/⑽⑿⒀⒁

C.⑴⑷/⑸⑹⑺/⑵⑶⑻/⑼⑽⑾/⑿⒀⒁

D.⑴⑼/⑵⑸⑺⒀/⑶⑹⑿/⑷⑻/⑽⑾⒁

18、阅读下面的语段,拟出新闻标题。

(20字以内)(4分)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5月30日报道,以色列将在波斯湾靠近伊朗水域部署三艘可发射核弹的“海豚级”潜艇。

以色列方面一直认为伊朗、叙利亚和真主党在不断发展弹道导弹,担心此举会威胁包括一些空军基地和导弹发射架在内的以境内设施安全。

这三艘潜艇能够载员35至50人,能在海底持续航行50天,最大潜水深度为350米,可携带以色列最先进的核弹头。

而在波斯湾部署该潜艇可供收集情报,秘密运送摩萨德特工,收集敏感信息,并进行军事遏制。

以色列军事官员称,“它携带的导弹射程可达1500公里,能够打击伊朗境内的任何目标。

”此举被认为是以色列向伊朗发出的又一威胁。

伊朗方面对此回应,“任何试图在波斯湾作恶的人都将遭到我们有力的回击。

”“海豚级”潜艇为常规柴电潜艇,由以色列委托德国制造。

六.写作(60分)

19.刘伟:

《中国达人秀》冠军获得者。

北京人,生于1987年10月,10岁时因一场事故失去双臂。

12岁开始学游泳,15岁在2002年的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金一银。

2005年(18岁)、2006年(19岁)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百米蛙泳冠军。

学习很好却放弃高考,决定学音乐和钢琴。

19岁开始学钢琴,一年之内就通过了钢琴七级。

  他的话成为最新最感人的励志格言:

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

“你和别人没有任何不同”,这句话是母亲反复给刘伟灌输的思想。

可能刘伟母亲说这句话的初衷很朴素,仅仅是想让孩子不陷入自卑之中,可是朴素的话语恰恰有最深邃的内涵:

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孩子,提醒孩子从生命的角度审视自己。

  母亲的这句话点亮了刘伟的一生,引领他去体验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根据以上材料,请以“体验自己的生命价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自拟题目,不要超越材料的含义和范围作文,不得抄袭,不得宿构,注意卷面工整。

 

语文参考答案

1、C(A、偷换对象:

“觉醒的先进的知识分子”应为“一批诗人”;无中生有:

“灵感”原文没有;强加因果“因而”原文看不出来。

B、颠倒关系:

原文是“从思想上接受浪漫主义﹐并用以作为艺术原则﹐指导自己的创作。

”张冠李戴:

“忠于自己的热情和理想”不是作品中的表现。

D、扩大表意范围:

原文是“在理想的憧憬中揭露封建黑暗”

2、D(A、张冠李戴:

“于旧的毁坏中寻求新我的诞生”,是《女神》的基本精神,“既与新世纪的抗争意识相通﹐又与中国历史文明﹑特别是“五四”时代精神一致”,是《女神》中的作品,非“凤凰”形象。

B、断章取义:

原文“新诗体式因不加节制而趋于散漫﹐便转而要求便于吟诵的格律化。

新月派的出现顺应了这种潮流。

”而非“正体现了新诗体式因不加节制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