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政府决定将外高桥地区建设成为现代国际物流基地。
外高桥保税区地处长江与东南海岸线的交汇点,紧靠外高桥港区,临近浦东空港,拥有政策优势、功能优势和先发效应优势,在建设外高桥地区物流产业基地中作用重大,地位突出。
一.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现状及进一步发展的优势
物流仓储是外高桥保税区的三大功能之一。
几年来,外高桥保税区与外高桥港区和浦东国际机场同步发展,在外高桥地区形成了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集散点,集装箱进出口快速集并、中转、分检、分送基地,从而在保税区内初步形成了海运与空运结合、保税物流与非保税物流结合、区内物流与区外物流结合自营物流与外协物流结合的物流产业。
从物流量上看,作为上海的国际贸易基地,2001年外高桥保税区进出口额将达到100亿美元,外高桥港区的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300万TEU。
从物流企业数量上看,截至到今年9月,区内物流仓储型企业己达到518家,其中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物流信息平台和业务管理系统,并实现了网上通关。
目前,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第一、产业的发展尚存在散而杂的问题,资源利用的效率还不够高,产业急需总体规划和布局;
第二。
与分拨业快速发展的情景相对照,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进驻速度不快,还没形成物流企业尤其是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大量集聚的局面,不同类型物流企业的配置比例不合理;
第三,如物流产业要大发展,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外高桥保税区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
比如,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外商投资贸易公司聚集保税区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随着我国关税的普遍降低和投资限制的进一步取消,加之我国实行类似保税区政策的15个高科技加工出口区的启动,保税区一枝独秀的势头将减弱。
在此环境下,外高桥保税区迫切需要新的功能开发支点,而根据外高桥保税区的条件,全力推进现代物流产业是新的功能开发支点的最合理选择。
外高桥保税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有着非常突出的优势:
1.区位优势
外高桥保税区位于浦东新区的前沿,处于长江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线的交汇点,面对良好的深水岸线,背依富饶的长江三角洲腹地,并能辐射整个长江流域。
目前区内已聚集了近4000家从事国际转口贸易、进出口贸易和出口加工业务的中外企业,它们对高效的物流服务系统的需求首先为外高桥保税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提供了稳定的客户群。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西部开发,保税区外的货物经外高桥港区和浦东国际机场进出口的数量将会大幅度增加,这更为外高桥保税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2.功能和政策优势
外高桥保税区集加工、贸易、转口、仓储、金融、运输、服务、物流等诸多功能,并在投资、关税、货物保税加工、货物存储、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
对国际航运集团和物流跨国企业进驻保税区的项目,可率先
●实行市场准入和贸易自由化原则;
●采取自由融资、自由兑换、适度放宽的外汇管理方式;
●通过空运直通式和海运直通式提速国际物流运作。
3.交通优势
外高桥保税区距外高桥港区仅3公里,距浦东国际机场25公里并有快速通道联接。
外高桥港区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组成部分,其三、四期工程完工后,预计集装箱年吞吐量可达400万TEU,将占上海港总量的六成以上。
浦东国际机场,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港,可起降目前世界上任何型号的大型飞机,目前可满足年75万吨货运量的需求,完全建成后,将达到年货物吞吐量500万吨的水平。
外高桥港区和浦东国际机场己成为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发展的枢纽。
外高桥保税区通过越江隧道和城市轻轨可与上海市区各交通干线快速连接,通过城市高速公路网可与江苏、浙江等省市腹地快速连接,通过越江工程可与长江以北城市快速连接,通过沿海铁路干线可与中国南方城市相接并快速进入全国铁路联网。
4.通讯优势
外高桥保税区建有完善的光缆等通讯基础设施,通讯线路容量共达16万门。
开通了ISDN.ADSL线路,可提供包括国际国内直拨电话、传真和电传在内的可提供DDN数据专用网、Internet高速接入、服务器托管、宽带数据网接入、ISP国际互联网增值业务服务等在内的各类IT信息服务。
开通了电子政务网、商务网。
二、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发展定位与功能设计
根据外高桥保税区经济特征、物流产业现状及特点、以及物流产业发展的优势,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发展定位确定为:
着眼于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发展的趋势,配合整个外高桥地区城市化的进程,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依托海港、航空港和信息港,利用优惠政策,通过区(保税区)、港(海港、航空港)、镇(高桥镇、机场镇)联动,大量集聚物流企业,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形成第三方物流与自营物流、区内物流和区外物流、保税物流与非保税物流、海运物流与空运物流并存且比例合理的物流产业布局,将保税区建成以贸易与转口贸易物流为主、兼顾区域物流和市内物流的亚太地区采购中心和功能综合的现代国际物流基地,成为世界经济供应链中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物流节点之一。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基地的地理范围应包括整个外高桥地区(见外高桥保税区规划示意图),而保税区内可以建设若干物流园区作为物流设施与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分布的场所,以起到加速发展的效果,并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
保税区内不断发展的贸易企业和出口加工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应成为保税区物流产业的最直接客户,但完整意义上的客户应包括区内外、市内外和国内外的广大贸易商和制造商。
外高桥保税区在发展物流产业过程中,作为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应开发出以下功能:
一是集约互补功能。
从内部产业层面上看,集约功能是指要有一批物流企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此集中经营;
互补功能是指业内的分工细化,以实现优势互补,形成集合优势。
而从资源的配置看,外高桥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建设应体现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港区、浦东空港以及规划中的洋山港区在物流功能上集约和互补。
二是综合运作功能。
要实现市场信息、现代仓储、专业配送、多式联运和市场展示及交易等综合功能,以实现产业运作的配套化和系统化。
还应发挥有效衔接作用,即实现公路、铁路、海运、空运等多种不同运输形式的有效衔接。
三是辐射带动功能。
要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发挥对国内外的国际物流通道的辐射作用,以及对长江中上游物流业的带动作用。
四是其他辅助功能。
除了承担以上功能之外,还应在信息系统的构筑、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
区、产业政策的研究制订、物流理论的研究探讨等软件建设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发展目标
根据产业定位及功能设计,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的发展目标确定为:
在今后5-10年,在外高桥地区投入近100亿人民币,构建三个平台(物流区设施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政策平台),重点在保税区原仓储基础上建设北区1.2平方公里国际物流园区,同时提升南区IT、机电产品物流园区的容量,经过十年努力,把外高桥保税区建成亚太地区采购中心及现代国际物流基地。
具体目标值为:
在2001年至2005年期间,引进10家世界着名船公司、20家世界着名物流公司及100家跨国公司自营物流企业(分拨中心),物流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50%。
到2005年
建成200万平方米仓储面积,保税区物流量达到1000万吨,集装箱处理量占外高桥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的20%左右;
物流产业增加值占全保税区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左右,进出口货物价值达到200亿美元,物流产业税收占全区的比重达到40%左右,物流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区的比重达到20%;
按物流量计,第三方物流与自营物流的比例达到6:
4,保税物流与完税非保税物流的比例达到1:
1,区外物流与区内物流的比例达到1:
1,空运物流与海运物流的比例达到
1:
4。
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引进20家世界着名船公司、50家大型物流公司及200家跨国公司自营物流企业(分拨中心),物流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30%。
到2010年
●建成400万平方米仓储面积,保税区物流量达到2000万吨,集装箱处理量占外高桥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的30%左右;
●物流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或以上,进出口货物价值达到400亿美元,物流产业税收占全区的比重达到50%,物流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区的比重达到30%;
●按物流量计,第三方物流与自营物流的比例达到8:
2,保税物流与完税非保税物流的比例达到2:
1,区外物流与区内物流的比例达到2:
1,空运物流与海运物流的比例达到1:
3。
四、外高桥保税区发展物流产业的政策与措施
为了达到产业发展目标,初步拟订如下推进政策和措施:
(一)降低市场进入壁垒,扩大市场准入领域
外高桥保税区己在部分市场准入方面先行了一步,今后还将继续保持先行先试,在中国加入WTO后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领域。
1.对外商开放贸易领域。
外商可在外高桥保税区注册独资贸易公司,放开外商独资贸易公司的贸易分销权。
2.对外商开放服务贸易领域。
外商可在外高桥保税区注册独资物流公司。
分拨中心、货运代理公司、集卡运输公司、仓储公司、咨询公司等,从事自营或公共物流服务。
3.同样欢迎国内物流公司及相关企业入驻园区,享受优惠政策。
4.鼓励竞争,反对垄断,禁止卡特尔协议,禁止滥用市场势力,控制市场集中度,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空间。
5.鼓励兼并、收购,形成规模经济,优化资源配置。
对年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的物流企业,可以取得进出回经营权、减免各种规费、给予适当奖励等其它优惠。
6.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包括公共仓储,公共运输,公共配送,公共分拨中心,综合物流服务。
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申请开业、仓库选址、设施租赁。
信息服务、后勤保障等方面将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二)实行财政税收优惠,支持物流产业发展
外高桥保税区对一般企业己实行了一定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为支持物流产业发展,对物流企业将给予更优惠的政策。
卫.对注册在外高桥保税区的物流企业给予两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营业税的税收优惠。
2.对注册在外高桥保税区的物流企业给予两年内先征15%、返回14%,后三年先征15%、返回5%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
3.对注册在外高桥保税区的流通、加工企业给予五年内返还3%的增值税税收优惠。
4.对注册在外高桥保税区的物流企业允许其在固定资产(包括仓库设施。
运输工具、装卸搬运设备及信息通讯设备等物流实施)的折旧时采用加速折旧。
5.对注册在外高桥保税区的物流企业,通过资信度审核,可获得贷款优先权和一定的优惠利率。
必要时,外高桥保税区可给予政府担保。
6.对成片批租土地,自行开发物流项目,一次性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物流开发商,给予一定比例的减收地价的优惠。
(三)推出物流园区项目,构建物流服务体系
在宏观布局上,根据上海市和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五”计划纲要及正在制定中的上海市“十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外高桥保税区己被列为重点发展的物流基地。
在微观布局上,结合外高桥保税区新一轮发展战略,“十五”期内计划在外高桥保税区建设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国际物流园区。
目前,北区1.2平方公里的物流园区建设已开始进行前期工作。
通过园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物流服务体系,为物流企业提供理想的运作环境及最有效的全方位服务。
1.外高桥保税区物流园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东北紧邻外高桥港区三期码头,西北侧距外环线浦东浦西接口吴淤隧道约2公里,南侧即为建设中的外环线,可由港城路导入杨高路,并靠近规划中的沪崇苏越江工程的起点,它扼长江之日,跨沿海之中,有着十分便利的水上交通;
外环线擦边而过,直通沪宁、沪杭高速;
距浦东机场20公里,距虹桥机场40公里,拟建中的浦东铁路直通港区。
路桥隧相连,海陆空并举,交通优势十分突出。
2.园区土地面积利用方案为:
①可批租的土地面积(包括园区提供可租用的物流服务公用设施,如仓库、堆场等)控制在园区可经营总面积的70%以内;
②园区服务公共设施(包括口岸机构服务中心、公用商务楼、查验场地等),占经营总面积的10%左右;
③留有可经营总面积20%的综合开发的余地。
3.选择合适的位置,辟出危险品货物专用区;
根据冷藏货和冷藏箱的比例及发展趋势,安排冷库及冷藏箱堆场的位置及规模;
对库区的布局,对装货区、理货区、平台、进出门的设计都要体现先进的国际化物流配送理念。
4.在园区将构建完善的物流服务体系,包括:
建设现代化的停车场,以及为货车及人员提供完善的后勤服务设施(包括加油站、修理厂、旅馆生活区等),作为长途货车理想的中转站,并为货运调配提供现代化场所。
同时,配备完备的集装箱处理设施,为集装箱的各种处理提供周到的服务。
作为物流服务区,还要提供海关、商检和其他商贸服务,为物流活动提供配套服务。
5.园区主要公共设施建设规模大致如下:
l)物流园区管理中心,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2)口岸机构服务中心,建筑面积3250平方米。
3)物流园区商务大楼,建筑面积互.l万平方米。
4)建成后供出租用的物流仓库5个,每个面积1-2万平方米。
5)海关查验场地,面积3万平方米左右。
6)己整形的可供业主自行建设仓库或其他物流设施的基础场地20块,每块3-5万平方米,地块形状一般长、宽比例为5:
2。
7)大型停车场和多层停车库,7600平方米。
8)维修保养厂、加油站、清洗站等设施,1500平方米。
(四)构筑物流信息平台,满足物流运作需求
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信息平台将是构架在互联网技术之上的高端信息通道,
由通信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化平台,物流电于商务平台,物流信息系统应用,EDI应用等组成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物流信息网络。
既满足高效物流业务运作对信息的技术要求,又满足政府管理对信息的技术要求。
1.成立专门的物流信息服务公司或物流信息服务中心,具体负责通讯网络系统、信息化平台、物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和维护。
2.建立满足保税区物流业电子数据交换所需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银行、保险、税务等部门的电子数据交换功能;
建设与海关、进出境检验检疫局信息系统的电子数据交换功能;
建设与物流相关其它政府部门信息系统间的电子数据交换功能;
支撑各类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多样化的接入方式(如ISDN.DDN及INTERNET等);
从技术上负责制定电于数据交换通信协议及EDI报文等相关标准化工作。
3.建设一套完整的共用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系统,支持物流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对共用信息需求的支持,对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相应层次上的信息。
4.建设物流业务交易支持系统。
开发运作层客户的应用服务:
包括供应链过程的跟踪、监控、报表服务。
5.建设海关报关系统,实现电于通关功能和关贸信息服务功能;
建设口岸管理系统,实现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和税务综合管理系统的电子化。
6.建设港口货运综合管理系统,进行港口货运管理:
建设机场货运综合管理系统,进行机场货运管理;
建设铁路货运综合管理系统,进行铁路货运管理。
7.建设银行/税务系统,银行、保险、税务等信息系统及电于商务信用认证中心,推动物流活动中财务结算(特别是外汇结算)电于化进程。
8.建设外高桥保税区国际物流园区的网站。
(五)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建设“过关”快速通道
管理高效、通关便捷是世界上物流基地的共同特征。
政府工作提速,建设“过关”快速通道,是改善物流软环境的重要措施。
1.简化政府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做到政府工作透明化,保证企业在一周内领取营业执照。
2.提高货物通关速度,保证空运货物在10小时、海运货物在24小时内完成通关。
3.扩大海运直通,空运直通的范围,实施24小时海关服务,试行企业分类监管制度,扩大绿色通道范围,提高物流的速度。
4.注册在外高桥的企业可不结汇,可全额保留现汇留存,保证经常项目下外汇自由进出。
5.分拨企业可在保证金制度下实施先出货,后清关,建立零部件快速供货系统。
6.开辟一块专用的海关集中查验场地,在该场地中完成保税区物流企业进出口货物的集中查验和报关。
7.对于保税仓储的货物享有入仓的便利,海关划出保税专用的通道,保税货物只能在规定的路线中行进,对港口直接运往保税仓库货物进行途中的监控。
8.对于长期和大宗的进口货物海关可审核一批管理完善的物流企业给予预报关的资格。
通过先进的电子报关手续,确保货物的通关速度。
9.对保税货物的出库进行分批登记、集中报关,利用事先设定的条形码对每批货物进行跟踪并在月底按照海关和物流公司电于对帐集中征收关税。
10.赋予区内物流公司享有对国外的直接收付外汇的权利,外汇监管机构应在保税区常设办事机构,通过网络对外汇的收支进行网上预审,并定期对物流公司的汇总申报进行审核以确定其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