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景观文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0153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景观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自然景观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自然景观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自然景观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自然景观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自然景观文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自然景观文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自然景观文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自然景观文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自然景观文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自然景观文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自然景观文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自然景观文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自然景观文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自然景观文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自然景观文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自然景观文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自然景观文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自然景观文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自然景观文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景观文化.docx

《自然景观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景观文化.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景观文化.docx

自然景观文化

自然景观文化

第一节自然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给自然遗产的定义是符合下列规定之一者:

  ①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②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

  ③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并获得批准:

  (i)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

  (ii)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

  (iii)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

  (iv)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第一节自然景观文化的类型

一、地质景观文化

1、典型地质构造遗迹文化

按照规模大小可以分为三级:

第一级别为海陆构造,第二级为大地构造,第三级为局部构造运动。

1)地质构造遗迹主要类型:

褶皱构造行迹和断裂构造行迹。

褶皱构造行迹:

是岩层在受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个过程中所产生的连续弯曲构造,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类型,具有各种美学形象图式是最重要的观赏内容。

2)断裂构造行迹是组成地壳的岩石受力作用发生变形,可分为节理和断层。

节理的代表;黄山和云南石林有着价值极高的山石景观。

断层的代表;陕西华山和蛾眉山金顶。

3)构造体系:

是由大的构造体系组成的地质景观、如大别山的弧形构造、太行山的多字型构造。

2,火山景观文化

类型;活火山—夏威夷火山、休眠火山—富士山、死火山—大同火山火山景观;

3.生物化石与典型地层文化

(一)化石

(二)典型的地层剖面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北美元古代到新生代不同地质时代岩层

第二节,地貌景观文化

(一),我国山岳景观文化

历史文化名山;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历史名山;井冈山

宗教名山;佛教名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

道教名山;五当山、崂山、青城山、龙虎山

风景观赏型;优越的生态环境,奇特的地貌景观,富有艺术构图,满足和培养旅游者多种美感如黄山、泰山、华山、张家界、九寨沟雁荡山

(二)自然遗产标准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给自然遗产的定义是符合下列规定之一者:

  ①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②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

  ③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并获得批准:

  (i)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

  (ii)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

  (iii)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

  (iv)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黄山的美学价值

黄山四绝--奇松?

?

?

?

?

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

黄山松,它分布於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於巨岩裂隙。

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

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

循崖度壑,穿罅穴缝,破石而出。

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无坚不摧、有缝即入,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

由于要抗暴风御冰霜,黄山松的针叶短粗,冠平如削,色绿深沉,树干和树枝也极坚韧,极富弹性。

黄山松的另一特点是,由于风吹日晒,许多松树只在一边长出树枝。

黄山松姿态坚韧傲然,美丽奇特,但生长的环境十分艰苦,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数百年;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由于根部很深,黄山松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虽历风霜雨霜却依然永葆青春。

?

黄山四绝--怪石?

?

?

?

?

?

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

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

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

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

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其分布可谓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或与松结伴,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

?

黄山千岩万壑,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许多灵幻奇巧的怪石,其形成期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黄山石“怪”就怪在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

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块大石头,形如大公鸡展翅啼鸣,故名“金鸡叫天门”,但登上龙蟠坡回首再故,这只一唱天下白的雄鸡却仿佛摇身一变,变成了五位长袍飘飘、扶肩携手的老人,被改冠以“五老上天都”之名。

黄山峰海,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奇松怪石,往往相映成趣,

黄山四绝--云海?

?

?

?

自古黄山云成海,黄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

依云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而登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则可尽收诸海于眼底,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地。

?

?

?

?

?

黄山的云海有其特色,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云海之中,就更增加了美感。

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波澜壮阔,一望无边,黄山大小山峰、千沟万壑都淹没在云涛雪浪里,天都峰、光明顶也就成辽浩瀚云海中的孤岛。

阳光照耀,云更白,松更翠,石更奇。

流云散落在诸峰之间,云来雾去,变化莫测。

风平浪静时,云海一铺万顷,波平如镜,映出山影如画,远处天高海阔,峰头似扁舟轻摇,近处仿佛触手可及,不禁想掬起一捧云来感受它的温柔质感。

忽而,风起云涌,波涛滚滚,奔涌如潮,浩浩荡荡,更有飞流直泻,白浪排空,惊涛拍岸,似千军万马席卷群峰。

待到微风轻拂,四方云慢,涓涓细流,从群峰之间穿隙而过;云海渐散,清淡处,一线阳光洒金绘彩,浓重处,升腾跌宕稍纵即逝。

云海日出,日落云海,万道霞光,绚丽缤纷。

?

1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

庐山,又称匡山或匡庐,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位于九江市南36公里处,北靠长江,南傍鄱阳湖,形成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之景象。

故古人云:

“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

2历史传说;a殷周时期有匡氏兄弟七人结庐隐居于此,后成仙而去,其所居之庐幻化为山,故而得名。

b在周武王时候,有一位方辅先生。

同老子李耳一道,骑着白色驴子,入山炼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庐。

人们把这座“人去庐存”的山,称为庐山

庐山的美学价值

一、庐山风光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最高境界

庐山屹立在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交汇处,与大江、大湖,浑然一体,博大雄伟,给人一种高大、旷达的崇高美。

庐山面临长江、鄱湖、有着险峰、幽谷,组合成的多层次的博大峻秀的空间自然美。

庐山独峙于大江大湖广袤平原,远眺气势磅礴,高峻苍古,登临则放眼廖廓,天水一色,诚如古人摩崖石刻所概括的:

“目无障碍”。

庐山,把非凡的开阔美与高峻美组合在一起,把神奇的险峻美与幽柔美组合在一起,在中国众多的名山中独具一格。

庐山有四季美、朝夕美、月色美、朦胧美等为形态的色彩变幻的时间自然美。

庐山有着瀑布美、云海美、瀑布云美、烟雨美、飞雪美、风朔雾淞美、候鸟珍禽美等为具象的意境抒情的运动自然美。

 庐山地理条件得天独厚,集中了众多类型的典型的自然景观,形成了以"雄、奇、险、秀"为主要特征无限美景,是中华民族美学理想的载体。

因此,庐山在古代就被公认为是人们修养道德与精神得到艺术性的自由解放的"神山","往来尽仙灵"。

中国历代重要的文化名人,几乎没有不来庐山的,其原因就在于此。

庐山的自然美与历史遗迹"形成了有着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关的文化景观。

"

 

含鄱口

海拔1286米,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壑口,大有一口汲尽山麓的鄱阳湖水之势,故得名。

庐山观日处位于庐山东谷含鄱峰中段含鄱口,含鄱亭为最佳地点。

清晨,只见鄱阳湖上晨光熹微,天水一色,一轮红日射湖而出,金光万道,霎时湖天尽赤,半壁河山成了一幅灿烂绚丽的画卷。

雄伟、瑰丽、云浓雾密,莽莽苍苍,状如鱼脊的含鄱岭,像一座屏界屹立在庐山的东南方。

它势如奔马,又宛如游龙,神气活现的横亘在九奇峰和五老峰之间,张着大口似乎要鲸吞鄱阳湖水,因此得名。

含鄱口曹树龙高空谁劈紫金芙,远水长天手可揄。

拟似巨鲸张海口,西江不吸吸鄱湖

含鄱口的奇妙就在于一个“函”字,造成“千里鄱湖一岭函”的气势。

宽敞的空间,辽阔的视野,低舒的葱茏,山的静止,水的流动等种种情致极度不相同的美相互对照、相互辉映、相互连接成为一体,幻妙与旷达是这里的精妙所在,魅力所在。

二、庐山有着中国山水美学发展的清淅的足迹。

1、中国的山水美学,与物质、社会功利逐渐分开,逐渐认识到主客体在审美关系上的特殊性,这是在魏晋南北朝完成的。

陶渊明一生就生活在庐山之麓。

他在生存中审美,在生存中创造了田园境界。

而明确地从理论上提出欣赏自然美纯粹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愉快和自由解放的,是中国第一个山水画理论家、晋代的宗炳。

庐山是个巨大的美的综合体,或以阳刚,或以阴柔出奇制胜,风格各异,和谐共存,催人振奋。

宗炳受佛教中国化的大师慧远的哲学思想的影响,提出:

欣赏自然美,“万趣融其神思”,“畅神而已”。

宗炳的观点,在中国山水美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

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

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李白歌咏庐山的诗歌,突出体现了唐代美学思想的深刻转变:

由注重对客体的形象的把握,转向对客体的想象的升华。

他的《望庐山瀑布》,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把人们对非人化的自然美(第一态自然美)和经过人类美化的自然美(第二态自然美)的现实体验,上升到通过赏景者的想象,重新构建的“第三态自然美”的崭新阶段。

这首诗在中国山水美学史上,是划时代的建树。

1),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香炉峰)

游庐山,多是指游山南,唐宋以来的文人名士留下的众多胜迹,如李白望吟的“庐山瀑布”,陆羽评点的“天下第六泉”,苏轼题壁的“西林寺”,朱熹讲学的“白鹿洞书院”等等,都星罗棋布在山南、山西一带的群峰茂林中。

其中,集自然造化与人文籍蕴之精华于一体者,当首推秀峰。

庐山瀑布”正名叫“开先瀑布”,准确说是开先瀑布的西支“黄岩瀑”,。

李白另一首吟庐山瀑布诗的开头两句就是: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开先瀑布起于鹤鸣、龟背二峰之间,由同源异流的东西两瀑组成。

东瀑自鹤鸣、龟背两峰之间奔流而出,名“马尾瀑”;西瀑自黄岩山巅倾泻下来,先跌落在双剑峰顶的大龙潭中,再绕出双剑峰东,缘崖悬挂数百丈飞流直下,名“黄岩瀑”。

黄岩、马尾二瀑飞流直下秀峰峻岭,再合流于“青玉峡”山涧,一路狂奔十数里,最后注入山下“龙潭”,一路尽展峰、瀑、峡、潭、水之壮丽秀美。

3、宋元时代,庐山成为获得“韵、趣、意境”等最高审美理想的胜地。

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写了长诗《庐山高》,体现了他的山林之乐高于富贵之乐的美学观。

千崖万壑响松桧,悬崖巨石飞流淙。

水声聒聒乱人耳,六月飞霜洒石矼。

明代的著名文学家黄庭坚评价这首诗说:

“庐山之美,既备于欧阳文忠公之诗,“

宋代,苏轼以”观身卧云岭”(超脱于物,静观内省)的独具个性的审美观,写出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极富哲理、意境深远的千古名诗。

 神功巧构了庐山变化万千的美景。

因此,庐山的朦胧美举世闻名。

千年来,“不识庐山真面目”这名诗,已经衍化成了对庐山朦胧美的最富情趣、最为概括的评价。

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

三、庐山是以艺术美深化自然美的典型

“天人合一”--庐山千年来,正是遵循着与自然和谐这个原则,以建筑美,深化了自然美的内涵,使自然美更富于感染力。

正如20世纪80年代德国著名建筑师贝歇尔教授所说:

“庐山是安静的地方,内省的地方!

”精妙的建筑的设计者们,“他们懂得大自然的敏感性,他们其实也是为了这一点而来的”。

庐山历来为画家所钟情。

晋代顾恺之,唐代吴道子,五代荆浩,宋代李公麟、李龙眠、王涧,明代沈周、唐寅、周臣、王思任、晃补之,清代石涛、戴本孝、许从龙,现代徐悲鸿、黄秋园、张大千、刘海粟;这些中国著名的画家,都曾为庐山创作了不朽的作品。

他们的杰作所体现的不凡的审美观,深刻地体现地启发了人们对庐山自然美的理解。

庐山的摩崖石刻和碑刻,把文化、诗歌、书法、镌刻溶于一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欣赏自然美的优雅和高超情趣。

摩崖石刻、碑刻和名峰、名瀑、名泉、云雾、古树、奇松、奇石等景观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又构成了极富庐山特色的审美情趣。

汉阳峰摩崖石刻“峰从何处飞来,历历汉阳,正是断魂迷楚雨”,五老峰摩崖石刻“去天尺五”。

访仙路摩崖石刻“天在山中”等等,都极其生动地表现了庐山的雄伟美、崇高美。

庐山有着多类型的景观的神奇组合,空间序列对比强烈。

在三峡涧仰望,五老峰、含鄱岭、九奇峰、如海浪铺天盖地而来。

大峡谷恰似排浪的谷底,此处摩崖石刻"山浪"、"回澜"、"万流归一"等等,便有着强烈的美感效应。

  古人不仅善于把握庐山的大气魄的整体美,也非常注意对庐山美的局部以及细节的欣赏。

例如:

在一块常有云雾相伴的石头上刻了"片云",在浅浅的清泉流过的岩石上刻了"枕流",在布满了奇形野趣的石头的溪流旁刻了"云壑",都画龙点睛地阐发了审美者对自然的深刻体验和丰富想象。

古人曾感叹:

“庐山到处是浮图”。

庐山最早的寺庙,是建于公元340年的归宗寺。

据公元1070年的《庐山记》所载,当时庐山有佛寺147所、道观11所。

明、清时,还新建了许多庙观。

建于晋代的归宗寺、简寂观、西林寺、东林寺,建于盛唐的道观太平宫,建于晚唐的秀峰寺,建于明代的海会寺等,均位于山麓,或背靠大山或险峰,直接依靠庐山的气势,或以风水学说中的象征地貌相吻合,来和大自然处于和谐的状态之中。

建于晋代的天池寺、大林寺,建于明代的小天池寺等,建在峰顶,俯瞰群山。

云雾涌来,这些寺庙便有着“接近天国的神域”的浪漫精神。

建于南北朝的栖贤寺、建于明代的黄龙寺,处于深谷,把建筑融于大山环抱的神秘静穆而又是诗情画意之中。

1886年,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在黄龙寺就说:

此处表现了庐山的“隐遁之风”。

庐山的皇家建筑非常注意与庐山的历史氛围、自然环境相融洽, 除了唐明皇在公元731年下令建的规模浩大的太平宫之外,体量都很小,更多的是纪念性的小品式的建筑。

我们甚至可以感觉到,这些建筑里,庐山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庐山是帝王为“真命天子”的证明,这样的极神圣极庄严的寓意,竟然都被淡化了。

这些建筑里,更多地强调它对从总体上来说庐山是平民化的名山,这个历史传统的尊重。

南唐中主李王景登上金銮殿之前,于公元951年建的读书台,建在秀峰龙潭附近,隐于竹林,却占尽了山南最精彩的风光。

  宋代复兴的庐山白鹿洞书院建筑群,以礼圣殿为中心,按此中轴线布局,沿袭儒家的礼教思想。

清康熙帝于公元1685年旨令建的御书阁,在白鹿洞书院内。

这幢砖木结构的二层阁楼,古朴而轻松。

庐山近现代的中国园林建筑,继承传统手法,又敢于突破传统,充分展示自然美所给予的奇幻魅力。

例如:

20世纪30年代建的仙人洞的“月洞门”,以大自然实景与空间美代替了传统的门后置假山的手法。

50年代初建的含鄱口的石牌坊、含鄱亭、望鄱亭、听涛亭这一组建筑,充分发挥了刀刃形的山脊的地形的特异优势,组成了“起、承、转、合”,讲究空间节奏的秩序美。

庐山历代的寺、观、亭、阁、桥、塔、楼、台、坊、廊等,也以各具风格的造型美,装点了进而深化了大自然的无限美景。

四、庐山有着中外美学思想的和谐融汇

近代牯岭别墅区及其规划所体现的西方美学观念,以及它与中国传统美学的结合,改变了庐山文化发展的一脉相承的单纯性,使庐山的美学长河里,出现了别具一格的魄力。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初,庐山东谷近代别墅区有美、英、德、瑞典、意大利、法、葡萄牙、芬兰、加拿大、日、澳大利亚、挪威、奥地利、瑞士、丹麦、爱尔兰、俄国、荷兰、中国等20个国藉业主建造的别墅600多栋。

庐山还保留着1905年英、美专家编制的《牯岭规划图》(PlanEstateofKuling1905)。

该规划规定别墅的占地面积一般在庭院面积的15%左右。

别墅的体量小,隐蔽在绿树之中,不与大自然喧宾夺主,体现了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在1886年第一次上庐山时的感受:

“隐遁之风”。

该规划吸收了英国的园林思想,尤其是运用了19世纪美国杰出的风景建筑师奥姆斯(F.L.Olmsted)的把乡村生活与都市文化结合起来的浪漫主义,在长冲河中段两岸,设计了带状公园“林德赛公园”(LindsayPark)。

在英、美、俄等别墅区兴建的同时,以中国人兴建的别墅为主的西谷、橄榄山、女儿城、太乙村等别墅区相继建成。

这些别墅虽然大多数为西式,但园林布置多为中国文化传统手法。

中国古典建筑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

而庐山近代别墅绝大多数用石头构建,移植了欧洲建筑文化传统。

西式的石彻别墅群和谐地分布在中国文化氛围之中,形成了德国当代著名建筑师贝歇尔所说的“庐山的个性”。

各国别墅区与原有的中国古典建筑、园林、摩崖石刻融为一体,使庐山成为了中国名山中,最具有开放品格的风景名胜区。

北宋画家、美术理论家郭熙认为,自然与人的关系越近,就越具有审美价值,山水"可居",则与人生溶为一体。

900年后,牯岭别墅区的形成,也可以说是实现了郭熙的山水"可居"的美学理想。

这是中国古典美学与西方近代美学的有趣的会合。

  近代牯岭别墅区及其规划所代表的西方美学思潮,改变了庐山文化发展的一脉相承的单纯性和历史纵向的大一统,使庐山在中国美学领域里,有其独特而深刻的美学价值,使庐山的美学长河里,出现了跌宕起伏、别具一格的魅力。

  庐山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均有着极高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就是庐山的美学价值的最好的定评。

4)望庐山五老峰

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五老峰位于江西庐山的东南侧,为庐山著名的高峰,海拔1436米,山顶苍穹,下压鄱湖,削辟千仞,绵延数里,山峰受岩层垂直节理的影响,形成了既相互分割又彼此相连的五个雄奇的峰岭。

五座主峰俨若五老并坐,故名五老峰。

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山姿不一,有象诗人吟咏,有象武士高歌,有象鱼翁垂钓,有象老僧盘坐。

五峰中以第三峰最险,奇岩怪石千姿百态,雄奇秀丽蔚为大观;第四峰最高,峰顶云松弯曲如虬,下有五小峰,即狮子峰、金印峰、石舰峰、凌云峰和旗竿峰,往下为观音崖,狮子崖,背后山谷有青莲寺。

5,文化历史

胡适著名的论断:

“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

(一)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

(二)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代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三)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大趋势。

1),庐山宗教文化的独特性则在于“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在这座云雾缭绕的灵山中,释道两教从互争雄长走向携手共勉;在这座缥缈的仙山中,移植来了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四颗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文化”,,把庐山变成了宗教的荟萃地,神灵的伊甸园,宗教文化在庐山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是极为显著的。

,东林寺始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

由江州刺史桓伊资助,慧远兴建,该寺曾为全国八大道场之一,一度成为全国佛教第二中心,寺中现有“唐经幢”、“护法力士”、“柳公权东林寺残碑”、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学者,诸如陶渊明、李白、白居易、柳公权、苏轼、黄庭坚、岳飞、陆游、康有为等相继来过东林寺,并在此留下了许多宝贵墨迹和诗篇,堪称江西佛教丛林之冠。

使得佛教在庐山出现“钟声长鸣,香烟缭绕”的昌盛时期。

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陆 游看尽江湖千万峰, 不嫌云梦芥吾胸。

戏招西塞山前月, 来听东林寺里钟。

  

南朝名道陆修静也来庐山开辟道场,庐山道教由此而迅速发展。

同时也开始了佛、道两家在庐山共争共荣的局面。

庐山道教的福地洞天,当数庐山仙人洞,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后人为奉祀吕洞宾,将此洞窟更名为仙人洞。

洞内有一石制殿阁——纯阳殿,两旁有两副对联:

“称师亦称祖,是道仍是儒”,“古洞千年灵异,岳阳三醉神仙”,洞旁苍色的山岩下,依山临壑建有一栋斗拱彩绘,飞檐凌空的殿阁,名老君殿,殿为歇山式单层建筑,整个建筑显得庄重而又轻巧,内供太上老君李聃骑牛雕像。

2),宋学大趋势----中国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

白鹿洞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首。

这是一所与金陵(今南京)国子监相类似的高等学府。

北宋初年,江州的乡贤明起等,在白鹿洞办起了书院,但不久即废。

直到著名理学家朱熹重修书院之后,白鹿洞书院才扬名国内。

朱熹还建立了严格的书院规章制度。

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教育思想,而且成为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

3),西方文化的侵入

1858年九江被强辟为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入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为外国传教士进入九江打开了方便之门。

以李德立为首的基督教势力一时甚嚣尘上,泛滥起来,庐山上仅教堂就有13座,教会派别16个,天主教、东正教势力也接踵而至,闻风而动。

他们以租借地为营地,以教堂为中心,与基督教、东正教势力互为呼应,广为活动,此时的庐山处处游荡着外国宗教势力的幽灵。

与西方宗教势力称盛庐山不同的是,伊斯兰教悄然而来,默默无闻。

1925年,少许穆斯林在庐山建起了唯一一座供他们进行宗教活动的圣所清真寺

  无论是经历过兴盛与衰败的佛道两教,还是近代介入庐山的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而今都以崭新的姿态,风格各异的宗教建筑,构成了庐山神秘而具魅力的宗教世界,一山兼具六教,,一道永远让人追溯的课题,从而受到海内外宗教人士的注目。

6,现代史名胜;美庐别墅、庐山会议会址、  

阅读三峡;

黑格尔则充分肯定神话记述的史料价值,他在《美学》中指出:

“古人在创造神话的时代,生活在诗的氛围里.他们不用抽象演绎的方式,而用凭想象创造形象的方式,把他们最内在最深刻的内心生活转变为认识的对象,阅读三峡从神话开始屈原之前有大禹联结中华文明的的源头,大山拓展人的心胸,旅途磨练着人的坚忍,云雾增添着离别的忧愁,无数重叠的大山又疯狂的牵扯着人们的想象力,《离骚》波澜壮阔的浪漫与神奇,就是在山峡产生的,屈子由巴入楚,吸取两大文化的精华,这种气魄与想象在平原是决不可能产生的,三峡使屈原成为最伟大的诗人,<离骚>也成为了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今天也具有前卫性.

继往开来屈子之后,宋玉、李白、杜甫乃至毛泽东一涉及三峡也一样陷入一种艺术灵感的疯狂的迸发之中。

李白之畅快淋漓、杜甫之苍凉高古、等而下之,刘白羽之飞扬、舒婷之怅然。

数不尽数。

谷地深狭,两岸陡峭的河谷地貌景观,气势磅礴,具有“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