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8028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A.教育的领导权 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目的的性质 D.教育结构的变化 

2.以下不属于同类班级规章制度的是()。

 

A.学生守则 B.考勤制度 C.日常行为规范 D.体育锻炼标准 

3.提出在“学科结构”基础上的“发现学习”的是()。

 

A.布鲁纳 B.马斯洛 C.裴斯泰洛齐 D.迪尔凯姆 

4.初中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第()个高峰期。

 

A.一 B.二 C.三 D.四 

5.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A.选拔作用 B.评价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6.以下哪项不属于教材的内容?

()

A.视听材料 B.参考书 C.幻灯片 D.课外活动

7.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其不具备以下哪种属性?

()

A.社会性 B.继承性 C.特殊性 D.阶级性 

8.在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中,以下哪项属于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的内容?

()

A.学生的家庭类型 B.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 C.学生干部情况 D.课外与校外活动情况 

9.“狼孩”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10.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在哪方面的表现?

()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11.一个人在解决问题时能触类旁通,说明这个人的思维具有()。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新异性

12.关系转换理论强调()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A.个体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 B.学习任务之间的共同要素

C.不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和概括化的经验 

D.认知结构变量的特性 

13.以下各项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14.即使不给予强化或奖励,学习也能够发生。

这种学习被称为()。

 

A.替代强化 B.潜伏学习 C.试误学习 D.意义学习

15.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将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

 

A.贾德 B.汉斯‘塞里 C.加涅D.罗森塔尔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认知策略有很多种,每一种策略都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2.定势对问题解决总是起积极作用。

 

3.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4.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信能力会减弱,所以总做错事情。

5.技能就是程序性知识。

三、简单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简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的含义以及在实践中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3.简述奥苏伯尔学校情境中的学习动机理论。

 

4.简述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

5.简述学校策略的特征。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开学不久,赵老师发现杨明同学有许多毛病。

赵老师心想,像杨明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

一次,赵老师找他谈话说:

“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

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

”第三天,杨明很不好意思地找到赵老师,满脸通红地说:

“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

老师听了说:

“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

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

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

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

”听了老师的话,杨明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

案例中赵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2.下面是两位年轻教师关于教学的对话,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小李、小张都是刚工作一年的初一语文老师,两人工作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困惑。

小李对小张说:

“为了上好课,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意识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我特别注意调动课堂氛围,我的课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上得很热闹。

上周的公开课上学生个个都很开心,可听课的老教师们都说我的课没有语文味,缺乏深度,只注重形式。

难道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不好吗?

小张说:

“为了上好课,我也没少花工夫。

我专门买了特级教师的教学录像,细心模仿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上课几乎就是把录像中教师的教学复制到我的课堂上。

可为什么同样的上课方式,我的课效果就不好呢?

问题:

(1)你是否赞成小李的教学观,结合相关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2)小张上课的问题在哪里?

请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孟母三迁”反映了()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教育 C.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2.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在()年。

 

A.1862 B.1902C.1903 D.1912

3.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4.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象。

 

A.关键期 B.依恋期 C.混沌期 D.最近发展期

5.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科技进步 B.生产发展水平 C.政治需要 D.产业革命

6.教师依靠发自内心的信念对自己教育行为的选择和调节是()。

 

A.他律 B.自律 C.内省 D.慎独 

7.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8.瞬时记忆又被称为()。

 

A.知觉记忆 B.工作记忆 C.感觉记忆 D.声像记忆 

9.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10.学生经常利用画表格的方式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类,这是运用了()。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模式再认策略 D.组织策略 

11.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尊感;当作出负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卑感或内疚感。

这属于()。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识 C.自我体验D.自我控制

12.当个体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而使目标无法达成时,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这种心理现象是()反应。

 

A.压力 B.挫折 C.焦虑 D.愤怒

13.按照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可以把学习迁移分为()。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负迁移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1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

15.奥苏伯尔的二维分类中,学习者所学的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乎逻辑的联系属于()。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2.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越大。

3.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4.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

5.德语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知识掌握过程中模像直观的有点和局限性。

2.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3.简述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特点。

4.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5.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只要影响因素。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但是,我真的感觉到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

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

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2.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

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

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未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

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

问题:

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你在教育、教学中将受到哪些启发?

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一个国家的人口()是确定该国教育规模的基础因素。

 

A.数量 B.增长率 C.质量 D.分布

2.肯定了教学过程必须遵循人类的认识过程,即象列宁指出的那样: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是由(  )提出的。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D.凯洛夫 

3.文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以及人的教育观念。

 

A.模式 B.规模 C.速度 D.规格 

4.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A.教授知识 B.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C.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D.发展能力

5.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 C.读、写、算教育 D.军事体育教育 

6.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中学”的过程。

这一观点是由()提出的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维D.凯洛夫

7.德育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作用。

 

A.关键 B.基础 C.前提 D.定向

8.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为()。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9.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的形式存储。

 

A.语义 B.概念体系 C.图式 D.视象和声象 

10.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11.“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12.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稳定的归因是()。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13.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4.在课堂上,某教师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该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领导方式属于()。

 

A.参与式 B.监督式 C.放羊式 D.控制式 

15.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

 

A.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 B.道德动机和道德观念 

C.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 D.道德感和道德认识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是智力,体力和道德的平均发展。

 

2场独立型学生比场依存型学生的问题解决水平高。

 

3目前在我国,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是同一个概念。

 

4心智技能不必通过外部言语表现出来。

 

5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会妨碍学生的主题地位。

三、简单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促进迁移?

 

3.简要说明教学的一般任务。

 

4.简要说明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5.简述怎样激发中学生的学校动机。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小学时成绩优秀,并在初中的入学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班级。

进入初中后,因学习不适应,渐渐地成绩下降到二十几名。

这对小明的打击不小,从此,小明来学校时总把衣服的拉链拉得很高,将头藏进衣服里,不愿见人。

 

问题:

 

小明的这种状况属于什么心理现象?

 

造成小明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帮助小明摆脱困境?

 

2.阅读下列材料,运用课堂纪律管理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

 

对于新教师,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我自以为了解了课堂,毕竟已经在学校生活了17年。

然而只有真正地站在课堂上,我们才会清楚地认识到教学到底有多复杂。

我痛苦地认识到教师职业中一个未被充分认识到的艺术之一,就是课堂管理。

刚开始教学的时候还算顺利,我和学生一起先分析了课堂上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强调他们要礼貌待师,并且彼此之间要礼貌相待。

我清楚地记得10月末的一天,在做完实验后,我要求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讨论一下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但是,学生们根本不听我的招呼,我连说几次,没有丝毫效果。

我就一直催促,仍旧如此。

直到我的指导教师走进教室,这种乱糟糟的局面才得以制止。

在我随后的教学中,这种情况仍然照旧。

我的指导教师对我说,他会坚定地站在我这一边。

接下来的一周,我的指导教师继续观察课堂并给予我帮助。

我对班级管理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并讲了我的新规则要求。

那天,我的指导教师说,我有些太婆婆妈妈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对他们进行严格控制。

对于犯错达到两次的学生,我罚他们放学后留校15分钟。

我在学生中失去了信任,我被彻底孤立起来。

此后不久,我的大学老师来听课,也许那天是节日的缘故,我的心态比平时放松得多,课也讲得很精彩,并且学生们也很为他们那天在课堂上的一些发现欣喜不已。

我被他们围在中间。

我突然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比管教的方式好得多。

 

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我国古代教育家苟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2.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4.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5.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6.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需要一定的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7.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这符合中学德育()的原则。

 

A.言行一致 B.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D.通过集体进行教育

8.“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9.形象联想的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问题解决策略

10.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

 

A.班级活动 B.文学艺术活动 C.群众性活动 D.社会公益活动

11.在知觉、思维、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往往强调速度而不是精度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独立型 B.沉思型 C.场依存型 D.冲动型

12.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

 

A.驾驶汽车 B.洗衣服 C.解两步应用题 D.拉小提琴

13.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水平。

 

A.前习俗 B.中习俗 C.习俗 D.后习俗 

14.“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实质上忽视了人的()。

 

A.生理健康 B.生理卫生 C.心理健康 D.身体健康 

15.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语方法是()。

 

A.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2.根据过度学习的规则,学习时复习的次数越多越好。

3.技能是习惯。

4.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5.空间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

三、简单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班集体形成的条件。

2.思维品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3.学生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4.教师如何写好教案?

5.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照本宣科”的张老师

张老师教高中历史。

他上课有一个>-7惯:

就是不断地换眼镜。

张老师有两副眼镜,一副是近视镜,一副是老花镜。

他读课本的时候,就戴老花镜。

他一旦戴上了老花镜,就像黄牛喝水一般只管喝水,不轻易抬头。

有时学生不听他上课,吵闹太厉害,他就换上他的近视镜,抬头看着学生,大吼一句:

“闭嘴,吵什么吵。

“不是教教材。

而是用教材教”的魏老师

魏老师是学校新来的大学生,也是学校唯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

开学后,全校老师都来听魏老师上课。

魏老师的课令老师们大开眼界:

他根本不讲课文,不知从哪里选了一篇课文把原来的课文给替换下来。

校长支持魏老师的做法,说代表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方向。

魏老师也解释,现在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

所以,没有必要拘泥于课本,教师应该开发自己的教材。

学校老师们很不服气,按照他们的经验,考试虽然不完全考教材上的知识点,但教材上的知识点总是重要的,怎么会忽然变得与教材没有关系了呢?

几个月后,有学生家长来找校长投诉,抱怨魏老师不讲课本,教学太随意了。

校长虽然安抚家长说“老师有权利调整教材”,但家长的投诉让校长开始对魏老师的教学方法产生怀疑。

期末考试到了,阅卷的结果是:

魏老师班上的语文成绩最差。

问题:

 

“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

“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但也容易误解。

结合材料分析,你是如何看待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的?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齐白石先生幼年家境贫寒,没有上学的机会,长大后做了木工,四十岁以后才开始自学绘画。

他虚心求教,勤学苦练,终于在画坛独树一帜,成为著名的国画犬师。

问题:

 

(1)试述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2)在齐白石先生的成才过程中哪些因素起关键作用?

对你有何启示?

 

试题五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目()。

 

A.《论语》 B.《中庸》 C.《大学》D.《孟子》

2.我国唐朝中央官学的“六学二馆”,鲜明地体现了封建社会教育的()。

 

A.阶级性 B.等级性 C.传统性D.垄断性

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 B.应试教育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著名学者的学说

4.从影响形式看,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有()。

 

A.间接性 B.直接性 C.公开性D.开放性 

5.学生王林因不守纪律,又一次被带进办公室,当即受到班主任的训斥:

“你又违反纪律了?

”我跟你说了多少次?

你的脸皮实在太厚!

你把家长请来,当面说清楚,你到底准备怎么办。

不然,从明天起,你就不要来读书了。

”学生低着头离开了办公室。

从上面例子分析,你认为要使王林同学遵守纪律应采用的方法是()。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D.实际锻炼 

6.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规定出自于()。

 

A.1993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B.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 

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7.个体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这体现了身心发展的()特征。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8.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

 

A.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C.指导班委会工作D.评定学生操行

9.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10.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D.恒常性 

11.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干扰?

()

A.消退抑制和于扰抑制 B.倒摄抑制和干扰抑制 

C.前摄抑制和消退抑制D.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12.为了测量遗忘,艾宾浩斯设计了()。

 

A.回忆法 B.再认法 C.重构法 D.节省法 

13.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第二天进行检查。

这里所运用的复习规律是()。

 

A.多感官参与 B.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C.复习方式的多样化 D.及时复习 

14.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

 

A.开发潜能 B.寻求发展 C.个案辅导D.学会调适

15.按照布卢姆等人的认知教育目标分类,代表着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目标是() 

A.综合 B.运用 C.评价 D.领会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

2中小学教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团队活动和集体活动。

 

3.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是知识直观。

 

4处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出新的适用行为。

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

5按照加涅的学习分类观,苏苏从红、黄、紫、青、绿中辨别出红色;从圆锥、圆柱、梯形、四边形中辨别出了圆柱体,这属于认知策略的学习。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2.搞创造性者具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