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0337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项目摘要

1.1.1、项目名称:

****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

1.1.2、主管单位:

****县畜牧特产局

1.1.3、建设单位及法人:

共7个。

其中:

①****县天添畜禽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

②****县昌海畜牧良种场,法人代表;

③****县中原牧业公司养猪场,法人代表;

④****县城关镇

“标准150”模式养殖户4户,养殖业主(带动2户:

)、(带动2户:

)、(带动2户:

)、(带动2户:

)。

1.1.4、建设地点:

①****县天添畜禽有限责任公司,地址:

****县

②****县昌海畜牧良种场,地址:

****县

③****县中原牧业公司养猪场,地址:

****县

④****县城关镇“标准150”模式养殖户4户,具体为:

1.1.5、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完成后,建设单位年出栏商品猪增加7300头,出栏总量达到15800头左右。

主要建设内容是养殖场户粪污处理,栏圈改造,水、电、路改造等。

1.1.6、投资规模与与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303.46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补助资金180万元,企业和农户自筹123.46万元。

其中天添公司中央补助资金60万元,企业自筹20万元;昌海畜牧良种场中央补助资金40万元,企业自筹16.4万元;中原牧业公司中央补助资金40万元,企业自筹69.86万元;4个标准150养殖户中央补助资金40万元,养殖户自筹17.2万元。

1.1.7、建设期限:

一年。

1.1.8、经济和社会效益:

建设单位年可增加销售收730万元,新增纯利146万元,投入与新增纯利之比为1:

0.18。

项目完成后还可延伸产业链,发展生态养殖,增加水产养殖收入。

1.1.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年出栏商品猪15800头,年销售收入1580万元,年获利316万元。

1.2结论与建议:

该项目经济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当前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项目切实可行。

1.3编制依据

国发[2007]22号文件,发改办农经[2007]1939号文件,《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农业厅关于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重点户)改扩建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市发改委、市畜牧局关于做好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工作的通知》。

2、项目所在县生猪发展现状

****县共有10个镇1个区,282个村,1371个组,11.28万农户,农业人口42.45万人。

版图面积38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8万亩。

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

2005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7891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9%;2006年在畜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和产值计算单位调减的情况下,畜牧业总产值仍然达到7659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

2006年,****生猪出栏62.1万头,年末存栏38.95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3.03万头,年内人工授精43200头,人工授精受配率75.04%。

全县乡村人口42.45万人,人平出栏生猪1.5头,与上年相比生猪出栏增长1.8%,畜牧业增加值达到37877万元,占第一产业增加值116208万元的32.6%。

2007年,****大力推广“标准150”模式养殖和养猪专业村建设,规模养猪比重达到30%,上半年畜牧生产全面增长,其中生猪出栏增长35.9%,预计全年出栏生猪达到70万头左右,仅生猪一项预计农民人平增收100元以上。

当前,我县生猪生产呈现“三化”的发展态势。

一是向规模化发展。

据统计,全县现有50头以上规模养殖猪场户1471户,100头规模的242户,300头规模的135户,1000头规模的72户,3000头规模的29户,10000头规模的2户,规模养殖出栏量达到总出栏量的30%。

规模养殖场户现有存栏生猪10.7万头,与上年同期对比增加11.3%。

全县共有生猪养殖小区16个,其中省级6个,市级5个,县级5个。

二是向专业化发展。

我县生猪养殖主产区武镇、九集、城关、清河等镇(区)依托本地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了一批养猪大村。

武安镇的跑马岗、老街、葫芦滩、陈家集和清河王家坡、雷家巷等养猪大村,每村年出栏生猪都在6000头以上。

其中跑马岗村,全村现有能繁母猪981头,与上年相比增加199头,存栏育肥猪13500头,户平存栏生猪21头,其中年出栏肥猪30头以上的农户达到210户,比上年增加50户,全村全年出栏肥猪将达到2万头左右,户平出栏31头,人平养猪纯收入达到1563元,比上年增加547元。

三是向新型模式化发展。

全县生猪养殖投资多元化,发展养殖业的有领导、有干部、有工人、有商人,有在职工作人员、有单位下岗人员,有从事其它行业转产的,有外地到我县发展的。

并出现了“标准150”模式养殖,“猪-沼-鱼”、“猪-沼-果”生态养殖,和依托协会发展养殖等新型养殖亮点。

武镇、九集、城关、东巩等镇现已发展“标准150”模式养殖户17户,预计到年底可发展到100户以上;清河区已发展天添公司等生态养殖户,武镇已建立生猪养殖协会。

****规模养猪场以个体和承包经营为主,在栏圈建设、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上有县畜牧部门作为技术支撑,全县畜牧部门现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3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25人,助理及技术员职称152人,技术力量雄厚。

但目前只有少部分养殖场建立了沼气池,推行了猪—沼—鱼(果)生态养殖模式,大部分养殖场没有配套粪污处理设施,急需配套粪污处理设施。

3、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共7个单位,包括三个规模养殖场和四个养殖户。

其中:

①****县天添畜禽有限责任公司。

是2005年4月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30万元。

公司现有员工12人,其中具有中初级职称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畜牧兽医)人员5人。

2006年,该企业出栏商品猪2950头,年末存栏生猪1345头。

现有存栏生猪2000头,日产干粪2吨,日污水产生量8吨。

该猪场三面环水一面临山,自然隔离条件优越,利于疫病防治。

在猪场周围附带有一个350亩的小Ⅰ型水库和1000亩精养鱼塘,为猪场污水、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排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利于发展猪鱼菜生态养殖模式。

该企业占地面积60亩,地势平坦开阔而高燥,距离305省道直线距离6000米,离周围居民区最近距离也有1000米以上,交通便利,供水供电条件良好,布局合理,选址适宜,设施完善,设备配套,并建立健全了严格的防疫管理制度,废污实现了循环综合利用。

②****县昌海畜牧良种场。

****县昌海畜牧良种场成立于2002年,现有员工10人,中级以上管理人员2人,该厂2005年取得襄樊市农业部门颁发的种猪生产许可证,并于同年获得湖北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

现存栏生猪1300头,年出栏生猪1800头,日产干粪1.5吨,日污水产生量6吨,粪污处理采取综合利用方式。

该场地处****县九集镇邹湾村,该地环境清静,资源丰富,水源充足,生态环境适宜,符合兽医卫生条件;该场属县域郊区,北边紧靠305省道,距襄荆高速路入口20公里,达襄樊市区30公里,交通、通信便捷。

③****中原牧业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100万元,法定代表人周立明,系浙江农大畜牧专业本科生、浙江大学动物营养学硕士研究生,高级畜牧师,从事牲猪养殖20年。

创办的“宁波市东方牧业有限公司”管理已通过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宁波市十大无公害猪肉生产基地之一。

注册商标“东方日月”在宁波、广州、上海等地用户中享有声誉。

为寻求更大发展,周立明先生创办了“****中原牧业有限公司”。

该公司正养猪场2006年出栏商品猪1800头,现有生猪存栏2200头,日产干粪2.2吨,日污水产水量8.8号。

粪水处理选用淅江宁波东风牧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自动畜禽粪水处理机处理。

④城关镇标准150模式养殖户。

城关镇是****养猪大镇之一,这四个养殖大户养场场选址适宜、布局合理,给排水方便,和稳定的电源,生产与生活分开,圈舍相向、栏圈设计等符合标准化栏圈建设要求,防疫较为严格,管理比较规范。

2006年,四个养殖户共出栏商品猪1950头,现有存栏生猪1634头,日产干粪1.9吨,日污水产生量9吨,粪水处理以人工清运为主。

4、项目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

4.1、项目建设地点:

①****县天添畜禽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县清河农场皮家湾;

②****县昌海畜牧良种场位于****县九集镇邹湾村林场;

③****县中原牧业公司养猪场位于****县武安镇刘家河村三组;

④****县城关镇“标准150”模式养殖户4户,。

4.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生猪生产是****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提出了创建全省生猪大县的号召,并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和措施,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畜牧业发展,为实施本项目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一是县政府制定了畜牧业发展以奖代补政策。

县财政每年拿出30万元作为畜牧养殖业以奖代补资金。

二是金融部门投资倾斜。

县农发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每年分别拿出1000万元对畜禽养殖场和畜禽加工企业提供贷款支持。

三是相关部门大力支持。

养殖户新建、扩建畜禽圈舍所需土地,由所在镇村协调落实,允许农户间以地换地修建圈舍,土地管理部门按规定优先审批并免收费用,城建管理部门免收城建规费。

林业部门对畜禽养殖栏圈建设用木材,优先审批供应。

电力部门对畜禽养殖大户用电实行农业用电收费。

发改、财政、科技等部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优先向养殖业倾斜,每年落实1-2个畜牧项目。

扶贫办每年从国家投入的扶贫开发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发展畜牧生产。

交通部门执行绿色通道政策,对运送畜禽产品的车辆免征车辆通行费。

保险部门积极为生猪养殖开展风险保险。

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每年在包驻村发展畜牧业新型模式养殖户2-3户。

四是我县实施了农村沼气推广建设项目。

县能源办把农村沼气推广与畜牧养殖紧密结合,对规模养殖大场大户优先扶持修建沼气池,在沼气建设示范村全面推广1511(1个农户养5头猪,建1个沼气池,人平增加收入100元)生态养殖模式。

五是畜牧部门对畜禽养殖农户免费提供技术服务,提供防疫,提供畜禽产品购销信息。

5、项目建设内容及建设方案

5.1、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

5.1.1、工艺技术方案。

①在3个规模养殖场中推广自繁自育养殖模式,在4个养殖户中推广“标准150”模式。

②建立标准化栏圈和粪污处理、防疫设施,配套完善水、电、路等设施。

5.12、仪器设备选型。

①栏圈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建设标准”为依据,“150模式”标准化栏圈建设面积220平方米左右;②粪污处理以沼气处理为主,选用县能源办实施的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所用仪器设备。

③生产用种猪从省畜牧良种场引进。

5.2、建设方案及主要建设内容

5.2.1、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完成后,7个建设单位年出栏肥猪增加7300头,出栏总量达到15800头左右。

5.2.2、总体思路:

建设标准化栏圈,改造水、电、路、防疫设施,配套粪污处理设施。

5.2.3、土建工程及其它建设内容:

①新建标准化栏圈4920.93平方米。

其中天添公司1277.73平方米,昌海畜牧良种场900平方米,中原牧业1879.2平方米,4个150模式养殖户864平方米。

②新建沼气池692立方米。

其中天添公司160立方米,昌海畜牧良种场300立方米,中原牧业200立方米,4个150模式养殖户96立方米(含1带2)。

③标准150模式养殖户1带2农户栏圈改造。

其它建设内容详见附表4。

5.2.4、主要仪器设备:

给排水设备、供电设备、消毒设备、疫苗保存设备、自动化养猪设备等。

详见附表4。

6、规划、土地、环保、节能

6.1、规划和土地:

本项目选址都符合城建和土地利用规划,不涉及占用耕地问题。

建设单位相关土地使用证明附后。

6.2、环保和节能:

本项目建设单位都建有粪污处理设施,可以改善粪水污染现象,保护环境,并能变粪为气为肥,节约能源。

7、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7.1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303.46万元。

其中:

①天添畜禽有限公司总投资80万元。

投资构为:

建安工程33.41万元(空怀母猪舍289.7平方米,单价275.11元,需资金7.97万元;哺乳母猪舍225.9平方米,单价260元,需5.87万元;保育猪舍154平方米,单价248元,需资金3.82万元;育肥猪舍579.75平方米,单价240元,需资金13.91元;种公猪猪舍28.38平方米,单价249元,需资金0.71万元;场内道路绿化300平方米,单价37.5元,需资金1.13万元),环保工程24.05万元(尿粪熟化池2口,单价7.85万元,需资金15.7万元;尿粪沟338米,单价40元,需1.35万元;建沼气池20个,单价3500元,需7万元),引种猪53头10.5万元,仪器设备购置安装5.7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3.39万元,预备费2.95万元。

②昌海畜牧良种场总投资56.4万元。

投资构成为:

建安工程21.3万元(空怀母猪舍300平方米,单价240元,需资金7.2万元;哺乳母猪舍300平方米,单价260元,需7.8万元;育肥猪舍300平方米,单价210元,需资金6.3元),环保工程15万元(建沼气池300立方米,单价500元),引种猪50头7.6万元,仪器设备购置安装8.4万元(产床20套,单价1700元,需资金3.4万元;单体限位栏50套,单价600元,需资金3万元;消毒设备1套,单价5000元,需资金0.5万元;疫苗保存冰箱1台,单价5000元,需资金0.5万元;内部供电线路1套,0.4万元;内部供水管道0.6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6万元,预备费2.5万元。

③中原牧业公司养猪场总投资109.86万元。

投资构成为:

建安工程59.26万元(标准化猪舍1879.2平方米,单价262元,需资金49.26万元;粪污处理设施200平方米,单价500元,需资金10万元),引种猪107头16.5万元,仪器设备购置安装30万元(标准自动化养猪设备5套,单价5.3万元,需资金26.5万元,粪污处理设备1套,需资金3.5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6万元,预备费2.5万元。

④标准150模式养殖户(含1带2农户)总投资57.2万元,每户平均投资14.3万元。

投资构成为:

建安工程21.28万元(猪舍4栋,每栋216平方米,单价200元,需资金17.28万元;1带2农户栏圈改造8间,单价5000元,需资金4万元),环保工程3.6万元(沼气池12个,每个8立方米,每个3000元),购育肥仔猪24.81万元(4户共600头,每头413.5元),仪器设备购置4.71万元。

工程建设其它费用0.8万元,预备费2万元。

总投资估算表、单项工程估算表、仪器设备投资估算表附后。

7.2、投资估算依据

参照当前标准化栏圈建设、农村沼气池建设、当前种猪价格、当地房屋建设、路面维修等经费测算标准,适当调整后作为本项目投资估算依据。

7.3、资金来源及运用

7.3.1、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303.46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补助资金180万元,企业和农户自筹123.46万元。

其中天添公司中央补助资金60万元,企业自筹20万元;昌海畜牧良种场中央补助资金40万元,企业自筹16.4万元;中原牧业公司中央补助资金40万元,企业自筹69.86万元;4个标准150养殖户中央补助资金40万元,养殖户自筹17.2万元。

7.3.2、资金运用。

中央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栏圈建设、粪污处理和水、电、路改造等,自筹资金主要用于购买种猪。

(中央补助资金使用计划表附后)

8、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

8.1、项目组织实施管理

8.1.1、强化领导,认真组织。

县成立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和项目技术小组。

管理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发改局、畜牧局、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项目实施的协调、组织,把本项目建设与争创全省生猪大县建设紧密联系起来,确保有计划,按步骤顺利实施。

项目技术小组由县畜牧局黄光国局长任组长,聘请市畜牧局高级畜牧师仝允、高级兽医师姚建强等专家为技术顾问,县畜牧局畜牧师(兽医师)韩远宏、郑生国、郭庭发、谢志荣等为成员,负责项目可研报告、设计、工程监理和项目验收工作。

8.1.2、强化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

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资金使用实行专帐专户管理,接受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审计,并对项目建设实行分阶段检查验收。

8.1.3、工程招投标方案。

严格按照“工程招标制”,对项目建设实行公开招投标;招标范围土建工程为本县范围内,仪器设备和种猪为湖北省境内;招标方式为议标。

8.2、建后运行管理。

项目建成后,按照现代企业运行模式,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增强企业活力。

建设单位实行目标量化考核管理,对职工实行工效挂钩、定岗定责、强化成本核算,不断挖掘生产潜力,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8.3、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建设期为一年,即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和各项基建工作,2008年6月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完毕,2008年6月份开始引进种猪投入运营,2008年8月全部完工,达到项目建设设计要求。

从2008年9月开始进入全面正常生产。

9、效益分析

9.1、经济效益。

项目完成后效益十分显著,建设单位新增出栏肥猪7300头,按每头销售1000元、纯利200元计算,新增销售收入730万元,新增纯利146万元。

9.2、生态和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对生猪排放物(猪粪尿)进行转化利用,变废为宝,提高商品猪品质,并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10、结论与建议

10.1、综合评价与结论

该项目经济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当前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项目切实可行。

10.2、问题与建议

一是该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建设内容符合国家产业化政策,是国家“菜蓝子”工程建设的组成部分,但工作量较大,时间较紧,建议国家2007年投资建设;二是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是一项专业技术较强的项目,需要加强对参与项目的技术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进行培训;三是畜牧业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同时又是个弱势产业,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畜牧业项目和优惠政策的扶持力度,确保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目录

第一章总论1

一、项目概况及目标1

二、项目建设单位简介3

三、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7

四、可行性报告编制内容7

五、建设方案与研究结论8

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0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11

一、马铃薯产业是关系到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11

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举措。

14

三、生育期避灾性强,是减灾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18

第三章市场分析20

一、马铃薯产业转化基地产出物用途调查20

二、马铃薯现有生产能力调查21

三、我国马铃薯产业竞争力分析33

四、马铃薯消费市场分析39

五、酒精市场分析46

六、休闲食品—薯片市场分析50

七、马铃薯营销合作模式56

第四章项目建设选址和有利条件61

一、项目选址61

二、建设条件61

第五章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化方案65

一、建设宗旨和目标65

二、建设标准65

三、项目建设总目标66

四、生产工艺66

五、工厂化生产的管理体系69

六、产业化推广模式70

七、建设内容71

第六章酒精生产工艺方案74

一、工艺流程74

二、工艺技术74

三、工艺特点说明76

四、建设设备清单77

第七章炸薯片生产工艺81

一、生产工艺流程图81

二、马铃薯薯片生产工艺描述81

三、生产技术创新84

第八章环境保护与消防安全、劳动安全86

一、环境保护86

二、消防安全89

三、劳动保护90

第九章节能、节水91

一、编制依据91

二、能源构成91

三、节能和节水措施91

第十章组织机构、劳动定员与培训92

一、组织机构92

二、劳动定员93

三、职工来源94

四、职工培训94

第十一章施工进度及项目管理95

一、施工进度95

二、项目建设管理96

第十二章项目招投标98

一、招投标原则98

二、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99

三、评标委员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100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01

一、投资估算101

二、资金筹措102

第十四章效益评价104

一、评价依据、范围及指标104

二、经济评价105

第十五章社会效益111

一、能提高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

111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高效农业111

三、能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111

四、建设规范的检测检验系统,保障农户的利益。

112

五、保障粮食安全,降低粮食供给对国外的依赖112

六、有效利用生物质能,减小石油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