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全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0385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18 大小:7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全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全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全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全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全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全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8页
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全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8页
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全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8页
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全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8页
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全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8页
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全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8页
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全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8页
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全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8页
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全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8页
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全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8页
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全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8页
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全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8页
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全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8页
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全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8页
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全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全解.docx

《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全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全解.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全解.docx

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全解

2016年最新助理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主要领域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

什么是社会工作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SocialWork

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获得发展的职业性服务活动。

(二)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普通社会工作

行政性社会工作(民政部门社会救助、福利,非专业)

专业社会工作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规划社工制度,推动职业化、专业发展。

社会工作的内涵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二、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专业助人活动——第一特点

以困难群众为主要对象、专业的、职业性的助人活动。

(二)注重专业价值——理念、指导思想和伦理

从事服务是所遵循的理念、指导思想和伦理。

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

社会工作以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民福利为己任,以追求社会公正与进步为理想。

强调平等之爱,帮助所有有困难、有需要的人。

(三)强调专业方法

社工从事的是复杂的助人服务,解决复杂的问题,需要专门的、训练有素的方法和技巧。

微观方法: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

宏观方法:

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

(四)注重实践

社会工作要具体地去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行动。

社会工作的实践性不但要求社会工作者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要有根据情况的变化,合理运用工作方法与技巧的能力。

(五)双方合作

工作者与案主的合作:

强调专业关系——助人自助

(六)多方协同——团队协同解决

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的区别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一、社会工作的目标[了解]:

(一)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

1.解救危难

危难:

危及基本生存,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目标:

帮助脱离危难

方法:

物质支持、心理支持

举例:

救护战场伤员到救援难民和极度困难者,从帮助极度贫困者到帮助因家庭关系破裂而精神崩溃者以及吸毒成瘾者。

2.缓解困难

比较严重的困难,当事人解决问题能力有限,需要别人帮助。

物质方面的困难;精神方面的压力。

目标:

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士缓解压力、克服困难,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

举例:

帮助青少年走出迷恋电子网络困境、帮助单亲家庭走出困境、帮助丧偶老人适应生活

3.激发潜能

助人自助——内在能力的挖掘

人的能力:

已充分发挥的能力

部分发挥的能力

被压抑的能力

尚未发掘的潜能

4.促进发展

目标:

实现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使个人和社会都能更好地发挥功能(帮助个人、社会群体乃至社区更好地发展)。

举例:

成长小组;增加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克服不利因素的能力、提高个人与社会协调的能力都在发展之列。

(二)社会层面的目标

1.解决社会问题(个人、群体、家庭、社区)

2.促进社会公正

帮助困难群体;

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的能力;

促进不公正制度的改变;

为困难群体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更多机会和制度保障等。

(三)文化层面的目标

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促进形成相互关怀的社会文化

1.弘扬人道主义

关怀人、尊重人、人格平等、相互尊重

2.促进社会团结

发展社会支持网络;

组织互利活动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合作;

建构相关关怀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团结。

二、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功能的含义与类型

1、功能的含义

是指一个系统中某一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即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和其他部分所发挥的影响。

2、功能的基本类型

正功能

负功能

(二)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

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

2.恢复弱化的功能

3.促进人的发展

4.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人在环境中”

(1)应对环境压力和挑战

(2)调动环境资源提供支持

(三)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1.维持社会秩序

社会工作专业与政府的行政管理体系不同

社会工作通过服务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的效果。

2.建构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在一定社会范围内存在的,人们基于信任、情感、共同体意识而形成的,相互信赖和支持的关系。

举办关爱困难群体的公益活动,连接社会资源,可以增加他们的相互信任,促进社会成员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促使社会资本的增加,或者使社区的社会资本更加丰富,有助于建立一个相互关怀的社区。

3.促进社会和谐

4.推动社会进步

一、社会工作的要素[了解]:

(一)社会工作的对象

1.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

首先帮助的是最边缘、最困难、从道义上最需要帮助的人。

这些人包括:

第一,孤儿、无依无靠的老人、残疾人。

第二,精神病患者。

第三,因失业而生存困难者。

这些人成为被优先救助和帮助的人,成为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

2.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

表现为:

最困难的人-所有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人

个体和家庭-欠发展的社区(二战之后)

困难民众-一般公众

社会工作的对象在当代社会可能涉及所有社会成员

(二)社会工作者

1.社会工作者的特征

2.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1)社会工作者的直接服务角色

①服务提供者

②治疗者

③支持者

④关系协调者

⑤倡导者

(2)社会工作者的间接服务角色

①行政管理者

②资源筹措者

③政策影响者

(3)社会工作者的合并角色

(三)社会工作价值观

利他主义:

即以帮助他人、服务他人、促进社会福利和社会公正为自己行动的目标。

价值观不仅表现在社会工作者对自己工作的看法上,更反映在他的全都工作之中。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通过专业教育形成的,也是在服务实践中养成的。

(四)专业助人方法

社会工作的种类: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五)助人活动

社工根据专业目标和专业价值观的要求,向服务对象提供的具体服务,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与合作的过程。

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双方互相理解对方的行动,相互合作,共同去实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目标。

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最核心的部分,将各种要素连接起来。

第四节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一、儿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

二、老年社会工作

三、妇女社会工作

四、残疾人社会工作

康复服务是针对残障人士而开展的、以增强和恢复他们的生物功能和社会功能为目的的福利服务。

残障分为肢体残障和智力残障,前者是人的生理器官(躯体的主要部分)残缺或失去功能的状态,后者是人的智力和精神方面发育不足或受到损伤而不能发挥正常功能。

包括物理治疗和精神康复。

服务方式有机构内康复、社区康复和职业康复。

五、矫正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对罪犯或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使之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其行为模式,以适应社会生活的服务。

矫治服务包括在监狱中的服务和社区中的服务(社区矫正)。

六、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优抚医院社会工作

光荣院社会工作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

军休社会工作

烈士褒扬社会工作

军供社会工作

七、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八、家庭社会工作

九、学校社会工作

主要是以帮助学生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专业服务。

社会工作以其“助人自助”的价值观,平等对待有困难的学生,并采用个别辅导、小组活动等专业方法去帮助学生,可以收到其他方法达不到的良好效果。

学校社会工作有三种主要方式:

1.治疗型学校社会工作——问题学生

2.变迁型学校社会工作——帮助学生适应剧烈社会变迁

3.社区—学校社会工作——延伸到学校之外

一十、社区社会工作

十一、医务社会工作

医务社会工作是在医疗、卫生、保健领域实施的社会工作,与医疗事务相关的、主要在医疗机构内从事的社会工作,也叫医务社会工作。

1.帮助患者有效连接医疗资源;

2.帮助建立良好医患关系;

3.帮助建立患者与社区之间的良好关系。

十二、企业社会工作

在企业中开展的针对职工群体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职工权益的保护问题;

协调劳资关系方面;

职业生涯设计、职工心理关注提升职工积极性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第一节社会工作价值观

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了解]:

(一)保护服务对象的权益

这些权益主要包括:

基本需要的满足

免于贫困的影响和暴力的侵害

促进人际沟通与交往

扩大就业与社会参与机会

更好地融入社群

(二)帮助社会工作者解决伦理难题

(三)促进专业的健康发展

(四)促进社会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

(五)维护社会正义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了解]:

(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相关论述

(二)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

1.服务大众      

2.践行社会公正

3.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4.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5.待人真诚和守信

6.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三)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

1.以人为本,回应需要  

2.接纳和尊重

3.个别化和非评判

4.注重和谐,促进发展

5.平等待人,注重民主参与

6.权利与责任并重

7.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一、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

(二)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

合作、尊重、帮助

(三)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

遵守机构规定

落实机构服务宗旨

负责管理个案

(四)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

适当的工作认知

专业能力的表现

提供专业服务

维持服务品质

公正与服务

专业知识的拓展

(五)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

专业完整性

专业的评估研究

(六)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

社会整体福利

鼓励公民参与

倡导社会与政治行动

二、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难题

(一)伦理难题含义

社会工作者经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和矛盾,不仅包括资源本身的缺乏,也包括体制和政策的限制,还涉及伦理原则自身的相互制约,这就是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难题。

伦理难题本质上是价值多元性和矛盾性的结果,也是社会工作实践中责任与义务之间冲突的具体表现。

伦理难题产生的原因:

目标的冲突、价值观的冲突、身份与角色的冲突、利益的冲突。

(二)社会工作实践中面临的伦理难题

1.保密问题

2.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

3.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

4.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利益满足与职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

5.自我决定问题

三、伦理难题处理的基本原则及步骤

(一)伦理难题的基本处理原则

1.保护生命原则

2.差别平等原则

既要以平等的方式对待服务对象,同时又要注重服务对象的差异,在助人过程中充分把握好平等待人和个别化服务的理念。

3.自由自主原则

充分调动服务对象参与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充分尊重服务对象的意见

鼓励服务对象表达不同意见

注重倾听服务对象的意见与声音

案主自决

4.最小伤害原则

5.生命质量原则

6.隐私保密原则

7.真诚原则

坦诚对待服务对象,适当自我呈现,建立相互信任的专业关系

不伪装、坦诚、真实自我

(二)处理伦理难题的一般步骤

(1)认识伦理问题,分析自身价值观、责任、义务

(2)识别个人、团体、组织影响伦理决定的境况

(3)认识伦理行动的过程及参与其中的相关者,分析可能存在的利益和风险

(4)深入分析伦理决定的理由

(5)向同事专家咨询

(6)做出伦理决定并记录过程

(7)监督和评估伦理决定

第三节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守则

一、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含义

社会工作伦理是指一种专业范围内的价值观和道德约束,这些伦理包括:

保密性、隐私、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对机构的忠诚等。

通过专业价值观和专业共同体制定出的伦理守则,来约束社会工作者正确处理实践中的价值观问题。

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内容[了解]:

(一)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基本内容

1.服务

2.社会正义

3.人的尊严和价值

4.人类关系的重要性

5.正直

6.能力

(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国际惯例

1.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

社会工作者要始终以服务有需要人群,促进社会变迁和正义为己任。

对待服务对象要做到关爱、有同理心和非评判,

对待同事要公平,与同事合作共事,

对待社会服务机构的政策要做到表里如一,维护机构的立场和利益。

在对社会方面,要努力促进社会福祉的发展,以实现社会正义。

2.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

(1)对服务对象的承诺/责任

(2)自我决定

(3)知情同意

(4)能力

(5)文化敏感性与多样性

(6)隐私和保密性

3.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

(1)尊重

(2)保密性

(3)合作

(4)利益冲突与争议的处置

(5)咨询

(6)教育与培训

(7)服务转介

转介是个案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它是针对一些非本机构或者个人所能提供服务的个案,经过必要的程序,而转送到其他机构或者个人,使求助者能够得到适当的服务。

4.社会工作者对专业的伦理责任

(1)注重专业的品性

(2)加强专业评估和研究

5.社会工作者对机构的伦理责任

维护机构的政策与立场

保管机构相关资料和信息

妥善使用和保存机构的文件信息和其他资料

促进机构与政府及其他机构的合作关系

协调服务对象与机构的关系

6.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伦理责任

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

促进公众参与

在公共危机情形下提供介入与救助措施

通过社会与政治行动减少不平等、反对歧视和促进社会正义

三、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守则内容

(一)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制定的原则

1.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相结合

2.本土社会工作和伦理实践与国际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则相结合

3.专业实践与政治实践互不冲突

(二)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的主要内容

1.尊重服务对象全心全意服务

2.信任支持同事促进共同成长

3.践行专业使命促进机构发展

4.提升专业能力维护专业形象

5.勇担社会责任增进社会福祉

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

(一)人类需要的含义

人类的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是个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它通常以愿望、意向等形式表现出来。

需要是人类活动和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它的发展变化受到社会生产发展的制约。

(二)人类需要的层次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生理需求——衣、食、住、行——生存

(2)安全需求——自身、失业、财产

(3)爱与归属需求——归属、友爱、爱情

(4)尊重的需求——内部(自尊)、外部(尊重、肯定)

(5)自我实现的需求(最高层次)——理想、抱负、潜能——自我价值体现

第一层和第二层是低级需要,三四五层是高级需要。

只有低级需要满足了才会产生高级需要,最占优势的需要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

高级需要出现之后,低级需要仍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减弱了。

2、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

(1)生存的需要——E(Existence)

(2)关系的需要——R(Relatedness)

(3)成长的需要——G(Growth)

(1)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而当这种需要的得到满足后,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没有这种上升趋势。

(2)当较高级需要受到挫折时,可能会降而求其次。

(3)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这就与马斯洛的观点不一致了。

3、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的需要理论

人类存在共同的、客观的需要

(1)基本需要

身体健康

自主性:

文化规定的理解

个体心理健康水平

客观环境的机会

(2)中介需要

营养的食物

洁净的水

具有保护功能的住房

无害的自然环境

适当的保健

童年期的安全

重要的初级关系

重要的初级关系

环境上的安全

经济上的安全

适当的教育

安全的生育控制与分娩

(三)人类需要的类型

1、(起源)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生理性需要,人类生命的维续和种族的繁衍。

社会性需要,工作、知识、理想等需要。

2、(内容)物质的(如吃喝)和精神的(如娱乐)

3、(迫切度)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教育、医疗、社保)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一)人类行为的含义

行为是由客观刺激通过人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内部与外部的反应。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

1、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起源)

本能行为起源于遗传,不需学习就能获得。

习得行为相反,它是在后天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而形成。

2、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作用的积极消极)

亲社会行为:

助人、遵规、公共参与

反社会行为:

攻击他人、暴力、侵犯、破坏社会秩序

3、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

如果某人行为与大多数人相似,在统计上就可以视为常态,其行为就属于正常行为;反之,则被认为是异常行为。

人类行为的正常与异常之分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类型划分,不应该成为一种价值判断。

划分正常与偏差行为的常用标准:

(1)统计学标准

(2)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

(3)行为适应性标准

(4)个体主观体验

但是这些标准是相对的,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认识的深入而发生变化。

(三)人类行为的特点

1、适应性——适应环境同时改变环境

2、多样性——复杂多样

3、发展性——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4、可控性——有意识的控制和调节

5、整合性——有机统一,个体行为与自身生理、心理与社会环境密切联系

(四)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家庭、群体、社区、文化、社会制度)

第二节社会环境

一、社会环境的含义和特点

(一)社会环境的含义

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社会因素,以及与人的生物遗传、心理状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系统。

社会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庞大的系统,包括人造物质环境和纯社会环境。

纯社会环境包括:

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

(二)社会环境的特点

1、多样性(涵盖不同方面和层次)

2、复杂性(各子系统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相互交织)

3、层次性(直接、间接、大、小)

4、稳定性(相对稳定性)

5、变动性(动态平衡性)

二、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一)家庭

1.家庭的含义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初级群体。

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人最原始、最根本的环境,也是人接触社会生活的基础。

2.家庭的类型(考点)

核心家庭:

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最主要)

主干家庭:

父母与一对已婚子女

联合家庭:

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

单亲家庭:

父母一方与未婚子女

丁克家庭:

没有孩子

单身家庭:

鳏寡孤独

失独家庭:

由失去独生子女形成的失独家庭

空巢家庭:

由子女上学或外出工作形成的空巢家庭

3.家庭教养模式(6种)

娇纵型:

盲目溺爱、疏于管束

   自我中心,小霸王,反社会人格

支配型:

过分溺爱+严加管束

   怯懦、意志薄弱,清高孤傲

专制型:

粗暴管理、缺少爱心和耐心

   自卑、消极、暴躁、依赖

放任型:

无爱心耐心、缺乏责任感

   缺乏自信、自制力差、无责任感

冲突型:

成员紧张、不和谐、导向不一

   缺乏安全感、意志薄弱、冷酷、反社会

民主型:

互相尊重、平等交流、约束+鼓励

   自尊自信、自律、创造性、社交能力

4.家庭的功能

情感支持

性爱满足

繁衍后代

社会化

经济功能:

生产经营功能弱化,消费功能增强

5.家庭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二)同辈群体

1.含义

同辈群体是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

同辈群体的形成大部分出于偶然性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同辈群体形成的主动选择性变得越来越多。

2.特点

平等性、开放性、认同性、独特性

3.同辈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1)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统均有直接影响;

(2)伴随个体的成长,同辈群体在不同社会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3)朋辈群体有自己的价值标准,与社会主流价值标准一致时,会有利于群体成员形成积极的行为;相反则有消极影响。

(三)学校

学校既是传授知识、培训技能的地方,也是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学校系统、教师、管理者与社区之间有密切的交互作用,并共同影响学生的发展。

遵守社会价值规范

遵守规章制度

学习社会角色

学校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1.校园文化

2.班级规模——小班化教学,个性化指导,因材施教

3.教学模式——素质教育

4.师生关系

(四)工作单位

对个体影响较大,工作时间仅次于家庭生活时间。

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1.个人学习和实践专门职业知识、技能、道德规范

2.建立社会关系,自我调适适应工作和社会需求

(五)社区

社区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功能:

经济功能

社会化功能

社会参与功能

社会控制功能

成员相互支持

社区的类型:

地域性社区

功能(精神)社区

城市社区

农村社区

传统社区:

传统社区是指其成员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主要以前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主,生活节奏缓慢,生产方式主要以人力和畜力为主。

现代社区:

现代社区是指其成员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进入现代社会水平的社区,表现为城乡一体、生活节奏快、交通发达等。

社区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1)社区成员具有共同特征;

(2)社区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在交往中彼此影响;

(3)社区规范对成员行为具有约束作用;

(4)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会影响成员行为;

(六)文化

1.含义:

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精神体系,是所有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2.类型

主流文化和亚文化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3.影响

通过确立行为标准,从而达到规范、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个体的行为深受其认同文化中的行为模式的影响。

(七)大众传媒

1.含义

大众传媒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

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

2.类型

3.影响

①  提供支持其固有立场、观点和行为的有关信息,增强受众的固有观点和行动;②  大众传媒的重复传播能够直接改变受众行为;

③  可以使受众改变原有立场;

④  提供信息引导人们的行为;

5提供行为规范。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

1.人们要适应环境;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

4.作为能动个体,人类行为也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5.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更大一些。

(非平衡性)

第四章个案工作方法

第一节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了解]: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

心理“人在情境中”社会

社会工作者既需要深入个人的内心,了解他(她)的感受、想法和需求,还需要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对他(她)施加的影响,分析个人适应环境的具体过程。

(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心理社会治疗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