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中毒事故案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0428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体中毒事故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气体中毒事故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气体中毒事故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气体中毒事故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气体中毒事故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气体中毒事故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气体中毒事故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气体中毒事故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气体中毒事故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体中毒事故案例.docx

《气体中毒事故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体中毒事故案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气体中毒事故案例.docx

气体中毒事故案例

Intheend,whatyoubelievecanbecomewhatyoubelieve.悉心整理 助您一臂之力(页眉可删)

气体中毒事故案例

  能造成人和动物中毒的化学物品有2000种左右,而在平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人员中毒的危险化学品有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氢氰酸)、氨、苯、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酚、光气、甲胺、甲醇、硫酸二甲酯、氯、氯乙酸、氢氟酸、三氯氧磷、砷化氢、异氰酸甲酯、有机磷农药等20来种。

  一氧化碳中毒案例

  2004年4月1日凌晨,营前乡潘营村小口下码头茶室工地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两人死亡。

经事故调查组调查取证分析,情况如下:

  1、工地及施工单位基本情况

  营前乡潘营村小口下码头茶室工地系三间平房,中央一间大厅,两边各一间分前后隔开的套间,建筑面积约60多平方米。

该茶室及东岩乡所在地的上码头管理室工程系瑞安市旅游管理局寨寮溪管理处投资的旅游项目,由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温州分公司承建。

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温州分公司负责人徐汉平将下码头茶室工程以口头形式分包给无建筑资质的福建藉民工徐秀宋建造。

按合同,该工程应于2003年11月1日开工,于当年12月20日竣工,工期为50天。

但由于三通问题迟迟没有解决,工程一直拖到2004年3月底才完工。

  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温州分公司负责人徐汉平,男,汉族,44岁,中专文化,福建省永泰县红星乡礼柄村人。

  茶室工地分包负责人徐秀宋,男,汉族,43岁,高中文化,福建省永泰县红星乡礼柄村人,现住拱瑞山路403号二楼。

  2、事故经过

  2004年3月31日,工程已经完工,施工人员准备于次日下午撤离工地。

2004年3月31日傍晚6时30分左右,工地管理人员林宗华(徐秀宋姐夫)与施工人员徐鸿兵(徐秀宋之子)、徐明楷(徐秀宋之侄)吃罢晚饭,徐鸿兵和徐明楷叫姑父林宗华早点回东岩上码头旅游管理房休息,而林宗华交代徐鸿兵和徐明楷要早点关掉汽油发电机(2.5千瓦)睡觉,因汽油已不多,明天上午还要用它发电。

当时发电机放在中间的大厅里开,林宗华离开时又交代他们不要将发电机拉到房间里去。

然后林宗华就离开小口下码头工地去了东岩管理房睡觉。

  2004年4月1日早晨7时许,林宗华从东乡上码头管理房工地回到下码头茶室工地,发现徐鸿兵和徐明楷尚未起床,遂在茶室前后高声大叫,结果没有人回答。

慌忙之中爬上两人睡觉的房间窗台,将手伸进未安装玻璃的小气窗将窗户的插闩拉开,从窗口进入房间。

推拉两人,但两人已经没有气息,并闻到浓烈的汽油机烟气味。

就赶紧打开房间通往外间的门,发现汽油发电机就放在外间,排气管正好对准卧室的门底下的缝隙,遂将还在运转的汽油发电机关掉。

  接着,林宗华用手机打电话给工地负责人徐秀宋(当时徐秀宋在瑞安拱瑞山路403号居住处),要求他立即派车到工地接徐鸿兵和徐明楷送医院抢救。

同时又打电话给潘营村村长,要求村长带医生过来。

8时许,潘营村村长带营前乡卫生院医生过来,对徐鸿兵和徐明楷进行抢救,但经诊断,发现两人已经死亡多时。

  死者徐鸿兵,男,20岁,初中肄业,福建省永泰县红星乡礼柄村人,系工地承包负责人徐秀宋之子。

  死者徐明楷,男,20岁,初中肄业,福建省永泰县红星乡礼柄村人,系工地承包负责人徐秀宋之侄。

  3、现场调查

  经现场调查发现,两名死者睡觉的卧房仅10来平方米,朝东的窗户已安装好玻璃,仅左上方有一爿约25cm×60cm厘米气窗未上玻璃。

徐鸿兵和徐明楷头朝窗睡在地上。

汽油发电机就放在外间门边,排气口贴近地面,并斜对准通向里间的门下缝隙。

门下的缝隙约10毫米高。

另外间后面玻璃和通向大厅的门均紧闭着。

  林宗华3月31日晚离开工地前已交代徐鸿兵和徐明楷,要求他们不要将发电机从大厅搬到卧室外间,并要求早点关机睡觉,而徐鸿兵和徐明楷为什么将发电机搬到卧室外间?

通过调查分析,徐鸿兵和徐明楷可能认为发电机放在大厅不安全,怕被人偷去,就把两台发电机都搬进房内。

另外,发电机为什么开的时间这么长?

分析认为可能是为了手机充电。

  4、事故原因

  造成徐鸿兵和徐明楷死亡的直接原因是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来自汽油发电机。

因为,安放汽油发电机的房间仅十平方米左右,且门窗紧闭,发电机缺氧运转,废气中一氧化碳浓度上升,排气管又对着门缝,致使废气进入卧室,卧室面积又小,一氧化碳滞留在卧室底部没能及时散发,两人又睡在地面很容易吸入一氧化碳。

徐鸿兵和徐明楷死后脸色红润,是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明显特征。

  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温州分公司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将下码头茶室工程以口头形式分包给无建筑资质的福建藉民工徐秀宋建造,没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对公司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承包负责人徐秀宋,安全意识淡薄,不具备建筑施工资质,对员工缺乏安全知识教育,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徐鸿兵和徐明楷没有经过安全教育和培训,不懂发电机不得安放在密闭室内使用的原理,贸然将发电机搬进室内使用,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应注意的事项:

  一氧化碳中毒经常发生在煤矿及其它地下矿山、酒厂、不通风的工业炉灶及动力车间、水煤气、冬季用炉子取暖等场所。

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应注意的事项:

  1、冬天在屋内生煤炉取暖时必须使用烟囱,使烟气能够顺利排到室外。

  2、存在一氧化碳的车间,应经常测定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或设立一氧化碳警报器和红外线一氧化碳自动记录仪,监测一氧化碳浓度变化。

  3、定期检修煤氧发生炉和管道及煤气水封设备,防止一氧化碳泄漏而引起中毒。

  4、生产场所(如车间、锅炉房、动力房等)应加强自然通风,产生一氧化碳的生产过程(如柴油机排气管、锅炉烟囱等)要加强密闭通风;矿井放炮后必须通风20分钟后方可进入生产现场。

  5、进入危险区工作时,须戴防毒面具;操作后,应立即离开并适当休息;作业时最好多人同时工作,便于发生意外时自救和互救。

(待续)

  二、硫化氢中毒案例

  案例1:

1994年4月17日,上海市光复西路1285号合流污水工程6号井,5位民工下井清除污水不一会儿,有3人中毒晕倒在井内,2人勉强支撑爬出井口,其中1人因体力不支而昏倒,另1人踉跄着去报警。

普陀区白玉路派出所接警后派3名民警前往抢救,2名民警也晕倒在井内,后消防人员佩带防毒面具将井内人员救出。

该事故造成2人死亡5人中毒。

  案例2:

1999年5月1日,上海闵行诸翟水厂利用5月1日劳动节放假之际,组织5名职工清洗沉淀池。

4人下去清洗,5分钟后相继倒下,池口监护人员立即报警。

在救援过程中又有3名职工和1名消防队员中毒倒在池中。

面对这样的惨状,有人才意识到池内存在有毒气体,后经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后才把所有的人救上来。

这起事故造成3人死亡5人中毒。

  案例3:

2000年10月18日,上海九印鹰王印染厂内,因建在曝气池上的厕所内的下水道与曝气池相通,且下水道口部又没有液封装置,风力使曝气池产生的硫化氢气体顺厕所下水道口涌进,致使2名入厕的职工遭到飞来横祸而中毒身亡。

类似事故在上海金山石化还发生过一起。

这里的厕所下水道接在通向大海的工业排污总管道上,由于没有安装液封装置,工业排污总管内排入含硫的污水与酸性污水发生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恰逢涨潮期,污水排出不畅,致使排污总管内的硫化氢气体从厕所的下水道涌出,使上厕所的1名女职工当场中毒,并造成救援人员1名中毒、1名死亡的严重后果。

  案例4:

2001年6月19日上午9时许,苏州市七子山垃圾填埋场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

这天该垃圾填埋场中转污水泵房因下雨积水,造成电机损坏,一位老师傅到污水池检修时,因嗅到硫化氢气体中毒掉入池水中,后有4人闻讯后下池救援,亦相继中毒倒入污水池内,这起事故共有5人中毒,其中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防止硫化氢中毒应注意的事项:

  在采矿和从矿石中提炼铜、镍、钴等,煤的低温焦化,含硫石油的开采和提炼,橡胶、人造丝、鞣革、硫化染料、造纸、颜料、菜腌渍、甜菜制糖、动物胶等工业中都有硫化氢产生;开挖和整治沼泽地、沟渠、水井、下水道、潜涵、隧道和清除垃圾、污物、粪便等作业,以及分析化学实验室工作者都有接触硫化氢的机会;天然气、矿泉水、火山喷气和矿下积水,也常伴有硫化氢存在。

由于硫化氢可溶于水及油中,有时可随水或油流至远离发生源处,而引起意外中毒事故。

防止硫化氢中毒应注意的事项:

  1、闻到臭鸡蛋味应尽快远离它。

  2、当你准备下井作业时,一定要作好自我防护,最好能预先测一测井下有无硫化氢。

  3、在可能产生硫化氢的车间中,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定期监测硫化氢的浓度。

当达到或超过国家限值时,一定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4、当发现工人下井(池)作业突然昏倒时,切忌在无防护的情况下救人,一定要带上防护用具,腰系绳子,并有旁人在场的情况下施救,以免增加不必要的伤亡。

  三、苯中毒案例

  案例1:

2001年7月12日下午17时左右,某建筑工地防水工史某(男,29岁)与班长(男,46岁)2人在未佩戴任何防护用品的情况下进入一个7m×4m×8m的地下坑内,在坑的东侧底部2m,面积约为2m×2m的小池进行防水作业,另一名工人马某在地面守候。

约晚19时许,班长晕倒在防水作业池内,史某奋力将班长推到池口后便失去知觉倒在池底。

马某见状,迅速报告公司负责人。

约晚20时,经向坑内吹氧,抢救人员陆续将2名中毒人员救至地面。

经急救中心医生现场诊断,史某已死亡。

班长经救治脱离危险。

  该地下坑防水池底部、中部、池口空气进行监测分析,并对施工现场使用的L-401胶粘剂和JS复合防水涂料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发现L-401胶粘剂桶口饱和气中,苯占58.5%、甲苯占8.3%。

JS复合防水涂料中醋酸乙烯酯占78.1%。

事故现场经吹氧后2h,防水池底部空气中苯浓度范围仍达17.9~36.8mg/m3,平均23.9mg/m3,其他部位均可检出一定量的苯。

估计事发时现场空气中苯的浓度可能会更高。

  案例2:

1997年1月7日,中山市某制衣厂发生一起急性苯中毒事故,该制衣厂为村办企业,中毒事故发生在腰带车间。

腰带生产流程为:

开料→成型→涂胶→修饰→成品质检。

涂胶工序居车间中央,开料成型和修饰质检分居左右两侧。

事故发生当天,厂方为出货需要,要求工人加班。

当晚共有11人加班,其中开料成型和修饰质检工序各3人,涂胶工序4人。

涂胶工序使用WM“301”胶浆作为腰带粘合剂。

为加快胶浆自然干燥,厂方自行在胶浆中加入苯溶液作为稀释剂。

平时胶浆用量15kg/日,事故当天用量增至45kg,为平时的3倍。

当天,由于天气寒冷,为御寒,工人紧闭车间门窗。

加班2小时后,涂胶女工开始先后感觉不适,但仍坚持工作,至晚上10时,一名女工昏迷,另3名也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无法继续工作即被送往当地医院救治。

  发生事故的车间面积30m2,高3.5m,有4个面积为2.5m2窗门。

无抽风排毒设施。

涂胶工人工作时没有防毒口罩和手套,裸手用小木条将胶浆涂于皮条上,待自然干后进行粘合。

车间没有劳动卫生操作规程,工人也未接受过安全知识培训。

  案例3:

1999年4月8日某厂13名油漆工因使用白矾氧磁漆和环氧媒沥青漆4天后,出现头昏、头痛、舌头发麻、腹胀腹痛、恶心、四肢乏力、走路不稳等症状被急送入院,经我所诊断组诊断为急性苯中毒。

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

工作厂房约30,厂房内有排风扇一台,另有一排毒抽风设备,其抽风口离地面15m。

经测定,现场空气中苯平均浓度为252.5mg/m3。

油漆成分主要有:

环氧树脂、钛白粉、苯、丁醇、T31雾化剂,丙酮等。

4天前开始使用白矾氧磁漆和环氧媒沥青漆,因任务紧,工作时间从早上8点至夜间11点。

室内操作、室温高,戴沙布口罩两个。

  防止苯中毒应注意的事项:

  急性吸入性苯中毒需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以苯挥发形成的蒸气由呼吸道侵入人体。

其特点为时间短,中毒急骤,病情危重常以损害心脏、肝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为主。

防止苯中毒应注意的事项:

  1、作为企业,在使用含苯(包括甲苯、二甲苯)化学品时,应通过下列方法,消除、减少和控制工作场所化学品产生的危害:

  

(1)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替代品。

  

(2)选用可将危害消除或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技术。

  (3)采用能消除或降低危害的工程控制措施(如隔离、密封等)。

  (4)采用能减少或消除危害的作业制度和作业时间。

  (5)采取其他的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2、对接触苯(甲苯、二甲苯)的工作场所应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对检测和评估结果应建立档案。

作业人员接触的化学品浓度不得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暂时没有规定的,使用车间应在保证安全作业的情况下使用。

  3、在工作场所应设有急救设施,并提供应急处理的方法。

  4、使用单位应将化学品的有关安全卫生资料向职工公开,教育职工识别安全标签、了解安全技术说明书、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理方法和自救措施,并经常对职工进行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教育和培训。

  四、氨中毒案例

  案例1:

1998年4月26日22时27分,四川省自贡某公司氯甲烷车间冷冻站-40℃制冷系统在年度大修结束后正常开车过程中,2号高压氨压缩机的气缸破裂,液氨在瞬间发生大量泄漏,使在机房工作的宋某等8名当班职工不同程度中毒。

但肖某临危不惧,在自救的同时,对事故进行了恰当的、有效的处置,且通过随后赶到现场的氨防站急救站及消防支队等奋力抢救,控制了事故,并有效防止了事故的扩大。

8名当班职工经全力抢救,除宋某因中毒窒息伴水肿医治无效,于23时05分死亡外,其余7名职工均无生命危险。

  案例2:

2005年8月31昨日上午,河南省周口市区建设路东段的周口市骏马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内发生液氨泄漏事故,一辆罐车在充装液氨时,因罐车软管破裂造成液氨泄漏,并因静电火花起火,事故造成3人死亡,9人轻度中毒。

  案例3:

2006年1月17日凌晨1时20分,浙江省建德市新化化工有限公司液氨车间发生一起液氨泄漏的严重事故,已造成17人中毒,其中4人因抢救无效死亡,另外13名中毒者正在医院抢救中,有4名伤员病情较重。

  防止氨中毒应注意的事项:

  氨是制造各种含氮化合物的重要工业原料,主要用于冷藏、化肥、人造冰、石油精炼、人造丝、硝酸制造等工业。

氨中毒的发生大多属于意外事故,若生产中不注意预防,以致管道漏气、阀门破裂或液氨贮罐爆炸等,皆可因大量氨气外逸而致氨中毒事故发生。

在高温的气象条件下,尤其容易出现危险。

  发生氨泄漏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氨有较强的腐蚀性及其刺激性气体腐蚀金属设备及管道、阀门等,造成“跑、冒、滴、漏”现象。

因此,在化学工业中,预防的重点应在于防止“跑、冒、滴、漏”的意外事故的发生。

  综合预防措施有:

  1、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管道密闭化,以减少人与刺激性气体的接触。

  2、采用耐腐蚀的设备,如耐腐蚀的塑料或陶瓷类,定期检查机器、管道、垫圈、阀门等有无故障、破损或腐蚀等现象。

  3、在灌注、贮存、运送液态氨时,要特别注意防爆、防火及防漏气。

  4、在生产车间要穿戴特制的工作服、胶皮手套、胶鞋及防护眼镜。

在发生事故的现场进行抢救时,抢修抢救人员应尽可能戴上防毒面具。

  5、车间的防毒面具要经常检查其效能,保证其使用效果。

在车间里要安装冲洗皮肤用的水龙头,准备冲洗眼睛用的水壶、冲洗液和涂抹皮肤暴露部位的防护油膏,如抗碱性的硼酸或安息香酸油膏。

  6、制定生产车间或存放场所的清扫制度。

定期测定车间空气中氨等刺激性气体的浓度。

如果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时,应找出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此外,还应做好就业前及定期体检工作。

发现有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眼及鼻、咽喉、气管等呼吸道慢性疾病,肺结核等都不宜从事接触氨类刺激性化学品工作,对长期低浓度接触的作业工人,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以早期发现病人,及时给予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