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资料道德与法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0521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复习资料道德与法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期末复习资料道德与法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期末复习资料道德与法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期末复习资料道德与法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期末复习资料道德与法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期末复习资料道德与法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期末复习资料道德与法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期末复习资料道德与法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期末复习资料道德与法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期末复习资料道德与法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期末复习资料道德与法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期末复习资料道德与法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期末复习资料道德与法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期末复习资料道德与法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期末复习资料道德与法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期末复习资料道德与法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期末复习资料道德与法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期末复习资料道德与法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期末复习资料道德与法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末复习资料道德与法治.docx

《期末复习资料道德与法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复习资料道德与法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期末复习资料道德与法治.docx

期末复习资料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

第一课中学时代

一、中学序曲

1、为什么中学生活是新的起点(重要性)

(1)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

富有挑战的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彩的社团,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2)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时间并不是很长,却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3)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始深入探寻生命的奥秘,满怀好奇地撩开精神世界的面纱;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我们开始主动发现和认识自己;随着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越发具体而深入;随着生活体验的日渐丰富,我们开始自觉磨砺意志和品格,思考生活的意义……这将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

2、成长的礼物

(1)生命给了我们哪些成长的礼物?

①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

这些都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

②中学生活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

(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③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④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

(2)我们应怎样积极适应中学生活?

(我们如何对待成长的礼物?

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3)理想的“我”是怎样的?

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劲;越来越坚强,会合作,能包容;越来越有主见,敢于表达自我。

二、少年有梦

1、有梦就有希望

(1)梦想的意义(为什么少年要有梦想?

①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②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含义),它能不断激发生命的激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③有梦想,就有希望。

④有了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2)少年梦想有什么特点?

①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②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明确的人生目标,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前进的方向。

③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2、努力就有改变

(1)对待梦想有什么不同的态度?

少年的梦想,有人放弃,将梦想视为一种臆想;有人坚持,将进取变成一种信念。

(2)我们怎样才能实现梦想?

①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

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②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③努力,需要立志。

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④努力,需要坚持。

如果努力不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梦想就会成为空想,只能是画饼充饥。

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⑤努力也有方法。

分清轻重缓急,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

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每天进步一点点,学思并进,珍视团队合作,

第二课学习新天地

一、学习伴成长

1、打开学习之窗(如何正确认识学习?

(1)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

(2)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

(3)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4)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5)学习没有终点。

(6)学习是一个充满快乐和辛苦的过程。

2、学习点亮生命(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1)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

(学习,打开了生命的视窗,让我们面前的世界变得更广阔、更精彩;学习,拓展了新的通道,让我们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习,改变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智慧;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由;等等。

(2)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

(3)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持续动力。

在学习中,我们分享生命经验,获得成长,同时也增益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

二、享受学习

1、体味学习(如何体味学习中的苦与乐?

①学习中有快乐。

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兴趣时,自己解决某个同题时,学习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时,发现自己的潜能时…我们都可以体味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②学习中也有辛苦。

即使抱有兴趣和探索欲望,学习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遇到困难和阻挠时需要调节不良情绪等,这些都需要们凭借坚强的意志作出努力。

③当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偷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它是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

2、学会学习

(1)如何学会学习?

①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②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意味着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料,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也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③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比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

(2)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的有什么关系?

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的密切相关,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明确学习目标的人,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而持久。

即便对有些科目内容暂时不感兴趣,也可以在坚持中摸索出适当的方法,逐渐培养起探究的兴趣。

第三课发现自己

一、认识自己

1、我们为什么要认识自己?

①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②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2、多把尺子量自己

(1)我们通过什么途径认识自己?

①我们可以从生理、社会、心理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可以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如自己的身材、相貌、体能、性别等;可以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如性格、气质等;可以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如自己在家庭或班级中的角色等。

②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

意义:

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③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意义:

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2)自我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①自我观察和分析。

可以观察自己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和讨厌的事情等,可以分析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自己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等。

例如,可以有意识地通过日记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内心活动,描绘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评价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行为表现。

②与他人比较。

比较的内容,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单方面的;比较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的人,也可以是历史上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尤其是通过把自己与同龄伙伴作比较,可以加深对自身特点的认识和了解。

(3)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①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

②用心聆听,虚心接受。

③勇于面对。

④平静拒绝。

二、做最好的自己

1、接纳与欣赏自己

(1)我们怎样接纳自己?

①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

(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既接纳自己的性格,也接纳自己的身材、相貌;既接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

②接纳自己满意的部分是容易的,接纳自己不满意的部分有时候会很难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态度,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3)我们怎样欣赏自己?

①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

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

②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而是成长道路上面对压力与挫折的自我鼓励和自我奋进。

③欣赏自己同时,善于向他人学习、与他人合作。

会欣赏他人的人,才会真正地欣赏自己。

2、我要飞得更高

(1)我们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1 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

2 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

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3 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

改正缺点需要决心、信心、勇气和毅力,改正缺点的过程就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4 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5 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更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

(2)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

①通过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

②通过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

③通过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3)改正缺点的方法有哪些?

①从小的缺点、对你来说最容易改正的缺点开始。

②具体描述自己的缺点。

③只要做到了,哪怕只是做到一部分,都给自己肯定或奖励。

④请一个信任的人来协助你。

⑤在公开场合做出改正缺点的承诺。

⑥运用自己以前改正缺点的成功经验。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

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

一、和朋友在一起

1、我的朋友圈(进入初中,我们的朋友圈发生了什么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与朋友的活动内容更丰富了;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要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2、友谊的力量(朋友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①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②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

因为朋友,多了些许温暖;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多了一份对自己的欣赏;学会了更好地与人相处,享受交往的快乐。

③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二、深深浅浅话友谊

1、友谊的特质(如何正确认识友谊?

①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和朋友在一起,能让我们获得认可,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②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

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③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

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2、友谊的澄清

(1)友谊是一成不变的吗?

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2)竞争会伤害友谊吗?

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如果我们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就不会沉溺于失利的痛苦。

在竞争中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3)朋友交往需要原则吗?

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讲义气”、“够朋友”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

其实,当朋友误人歧途,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4)友谊可以带来快乐,让人向往;有时也会带来困扰,增添烦恼。

第五课交友的智慧

一、让友谊之树常青

1、建立友谊

(1)如何建立友谊?

①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

敞开心扉,主动表达。

②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

如果一次尝试不成功,别气馁,只要真诚待人,我们就有找到朋友的机会。

③建立友谊,需要掌握适当的方法。

(2)有助于建立友谊的方法有哪些?

①面带微笑。

②记住对方的名字。

③真诚夸赞。

④寻找共同之处。

⑤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

⑥要保持好奇。

2、呵护友谊

(1)如何呵护友谊?

①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

(体会朋友的需要,在朋友需要的时候站到他的身旁,以行动向朋友表达关心和支持。

)②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

(要给朋友一些空间,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

朋友之间需要坦诚相待,但这并不意味着毫无保留;给予朋友积极合理的建议,但不要替朋友做决定。

③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冲突发生时,可以相互协商,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解决方式。

如果处理得当,冲突可以把彼此的距离拉得更近。

④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承受并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当朋友背叛了自己,我们可以选择宽容对方,也可以选择结束这段友谊。

两者都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聪明的我们要学会选择。

(2)处理冲突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①保持冷静。

在做决定前先想办法稳定自己的情绪。

必要时,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

②坦诚交流,不回避。

与朋友坦诚讨论,给朋友也给自己一个解释的机会,

③及时处理。

时间拖得越久,会使问题的解决越困难。

④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不把过错全部推给对方。

如果自己错了,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如果对方错了,向自己道歉,也要能够谅解对方。

⑤换位思考。

不要只忙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试着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二、网上交往新时空

1、网上交友(网络交往有什么特点?

(1)网络上的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它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拓展人际交往圈。

(2)网络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2、慎重结交网友

(1)我们如何做到慎重结交网友?

①在网络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②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③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④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为友谊奠定可靠的基础。

(3)网络交往的利与弊?

①利:

网络交往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开辟人际交往的新渠道,拓展交往圈。

互联网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

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并且不必承担现实交往中那么多的压力和责任。

②弊:

,网络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

第六课师生之间

1.你对教师职业的了解有多少?

(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2)在现代社会,教师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职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3)对教师的新要求:

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2.如何看待老师间的差异?

(1)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

我们要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3)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

(4)了解教师教育行为的目的。

(5)试着与老师主动交往。

3.教学相长有什么要求?

其具体做法是什么?

(1)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主动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的“教”。

(2)要求:

①主动参与、勤学好问。

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时,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②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4.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1)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2)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3)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5.如何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1)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

(2)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师生彼此尊重,意味着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劳动成果等。

(3)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我们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6.为什么要尊重老师?

(1)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它体现了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

(2)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

老师给与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第七课亲情之爱

7..家庭的含义是什么?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8.“家”的作用是什么?

(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3)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

家是代代相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9.为什么要孝亲敬老?

(1)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2)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10.如何孝亲敬老?

(1)尽孝在当下。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2)尊敬。

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

(3)倾听。

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

(4)感恩。

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是感恩;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平日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期建设家庭,也是感恩)

11.如何认识亲情?

(家的意味)

(1)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2)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亲情存在于每个家庭之中。

(3)现实生活中,由于亲人的离开、新成员的出现,我们的家庭结构也会因之改变。

但是,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家中的亲情仍在,尽管它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12.爱的碰撞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2)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

(3)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13.如何化解与父母爱的冲突(如何与父母有效沟通)?

(1)爱是需要呵护的。

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

(2)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我们可以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化解冲突。

(3)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我们可以尝试着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的方式接受我们的爱。

14.如何正确认识现代家庭?

(现代家庭的特点)

(1)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家庭变得越来越小,家庭关系也越来越简单,家庭不断趋向小型化。

(2)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3)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创建学习型家庭,参与社区活动,这些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

15.如何构建和谐的家庭?

(1)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

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

(2)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3)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变化,才能让亲情更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

第八课探问生命

16.为什么说生命有时尽?

(1)生命来之不易。

个体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它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

(2)生命是不可逆的。

从婴孩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3)生命也是短暂的。

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

(4)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

17.为什么说生命是有接续的?

(1)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们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2)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

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3)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18.如何树立生命至上的观点(态度)?

(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是坚强的、有力量的,同时也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2)珍视生命。

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3)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19.如何树立与其他生命休戚与共的意识?

(如何敬畏生命)

(1)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2)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第九课珍视生命

20.我们应该如何爱护身体?

(1)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2)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成长中的我们,应该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3)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灾难)

21.我们为什么要养护精神?

(1)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2)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22.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关系

(1)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2)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

(3)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

23.怎样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1)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精神史诗。

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

(2)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24.挫折的含义是什么?

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

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25.面对挫折的不同的挫折不同表现及其原因

表现:

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

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也会是不同的

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原因:

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25.如何正确认识挫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