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五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0758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6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五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五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五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五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五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五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五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五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五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五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五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五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五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五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五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五篇.docx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五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五篇.docx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五篇

2019-2020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对《伤仲永》一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成一个平庸之人的原因在于他的父亲对他不加教育和培养。

B、我们从方仲永这个故事要得出这样的道理:

一个人无论先天条件怎样好,都不能放松后天的学习。

C、“玉不琢,不成器。

”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就是用一个神童的悲剧故事说明了这个道理。

D、《伤仲永》是一篇一事一议的议论文,作者主要议论了后天学习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面对课文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段中对方仲永“世隶耕”这一介绍,为后面写其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做铺垫,衬托其天赋。

B、本文以叙议结合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天赋极高的神童泯灭为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C、文章告诉我们:

一个人能否成材,与天赋有关,更与后天的教育和自身的学习有关。

D、仲永之父的做法,对方仲永的成长并无妨碍,关键是方仲永自己是否认真地去求学了。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对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天是指白居易,题目的意思是作者和白居易在扬州初逢,马上写一首诗送给白居易。

B、乐天是指白居易,题目的意思是作者和白居易在扬州初次相会,在筵席上白居易写诗相赠,作者即以此诗酬答。

C、“巴山楚水”的意思是巴地多山,楚地多水。

这里泛指作者被贬谪后到过的地方。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现代人赋予它新的意义:

说明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A、借旁近/与之

B、金溪民/方仲永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朗读下面的文言短句,选出语气停顿正确的一项。

传一乡秀才观之答:

()

A、传/一乡秀才/观之

B、传一/乡秀才/观之

C、传一/乡秀/才观之

D、传/一乡秀/才观之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解词:

酬______巴山楚水______弃置身______翻似______怀旧______长精神______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夜雨寄北》中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______的心情。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读课文《伤仲永》,为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其命运变化的关键的句子是: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

③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______

④有一人欲依附______

⑤遂携拯如初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少府”是______,“蜀州”在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2题【问答题】

古诗默写。

①,白露为霜。

(《诗经·蒹葭》)②,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③闲来垂钓碧溪上,。

(李白《行路难》)④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⑤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⑦温家宝最后满怀深情地说:

“台海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答案】:

【解析】:

第13题【问答题】

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②沉舟侧畔千帆过,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③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④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揭示“国恒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

⑤江山代有才人出,。

【答案】:

【解析】:

第14题【问答题】

读《伤仲永》,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5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隶:

属于

B、稍稍宾客其父稍稍:

渐渐

C、仲永之通悟通悟:

通达聪慧

D、贤于材人远矣贤:

贤明

下列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传一乡秀才观之或以钱币乞之

B、并自为其名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C、于舅家见之贤于材人远矣

D、其诗以养父母或以钱币乞之

下列对文段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临川先生文集》,在历史上有不少名人著书立说,论述有关“神童”的问题,但这个问题论述得比较全面的还是王安石。

B、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了“指物作诗立就”“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三个阶段。

C、五岁时连书写工具都不认识,但却能写出既有文采又有道理的四句诗,这可以证明方仲永天资聪明。

D、作者所说的“受之天”是指后天的教育,“受之人”是指人的天资。

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天的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答案】:

【解析】:

第16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                                               (节选自《伤仲永》)  (乙)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解释下列加线字词的意思。

①世隶耕()②稍稍宾客其父()③卿今当涂掌事()④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下列句子。

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为什么会有仲永“泯然众人”和吕蒙有“今者才略”的不同结果?

请分别分析原因。

写出你最喜爱的书的书名,并说说它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7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星隐曜

C、未尝识书具/吾尝求古仁人之心

D、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翻译句子。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文章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而略写他成年后才思衰退的情形?

【答案】:

【解析】:

第18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

稍微)

B、或以钱币乞之。

(或:

或者)

C、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隶:

隶属,附属)

D、余闻之也久。

(闻:

名声。

这里指好名声)

翻译下列句子。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

②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______

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原因是:

______(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

读了课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解析】:

第19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按要求答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与友期行()②尊君在不()③入门不顾()④相委而去()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

______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

______

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我认为文中元方是个______的孩子。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0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入,得为众人而已耶?

解释下列字词。

1)邑人:

2)利其然:

3)扳:

4)环谒:

""

翻译下列句子。

①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②泯然众人矣。

""

方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

""

方仲永的父亲、《孙权劝学》中的孙权,你欣赏谁,为什么?

""

【答案】:

【解析】:

第21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伤仲永》,完成文后题目。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未尝识书具尝:

②宾客其父宾客: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②不能称前时之闻

""

作者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

【答案】:

【解析】:

第22题【诗歌鉴赏】

阅读《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在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中任选一联,从写法角度作简要的赏析。

""

尾联“人生自古准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案】:

【解析】:

第23题【诗歌鉴赏】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本诗第一句连用两个“期”,请说明其表达效果。

简析本诗想象丰富的艺术特点。

【答案】:

【解析】:

第24题【诗歌鉴赏】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甲)诗中“左迁”的意思是______;请概括(甲)诗首联的意思:

______(乙)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

请你简要分析(甲)(乙)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

""

【答案】:

【解析】:

第25题【综合题】

综合性学习。

学完《伤仲永》一文后,七年级8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假如你是该班的一名学生,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语文活动课上,老师让你组织一场即兴演讲,题目是“由方仲永所想到的”。

你为自己设计一个简短的开场白吧!

我的开场白:

______

天资聪颖的方仲永由于其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最后“泯然众人矣”。

针对这种情况,你最想对方仲永的父亲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最想对他说:

______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