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0903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docx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docx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

一、普通9号(含AT9号)、12号道岔的检查

(一)、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见表一)

普通9号(含AT9号)、12号道岔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表一)

检杳部位

轨距标准(mm)

说明

9号道岔

12号道岔

1

前顺坡终点

1435

1435

检查位置:

基本轨接头

2

尖轨尖端

1450

1445

3

尖轨中

1444

1442

4

尖轨跟端(直)

1439

1439

5

尖轨跟端(曲)

1439

1439

6

:

导曲线部分前(直)

1435

1435

检杳位置:

距离尖轨跟端1.5m处

7

导曲线部分前(曲)

1450

1445

检杳位置:

距离尖轨跟端3m处

8

导曲线部分中(直)

1435

1435

检查位置:

曲股接头处

9

导曲线部分中(曲)

1450

1445

检查位置:

曲股接头处

10

导曲线部分后(直)

1435

1435

检查位置:

从最后一个支距点向前量4m处

11

导曲线部分后(曲)

1450

1445

检查位置:

从最后一个支距点向前量4m处

12

:

叉心前(直)

1435

1435

13

叉心前(曲)

1435

1435

14

叉心中(直)

1435

1435

检查位置:

叉心宽10—40mm处,冋时检查查照间隔、护背距离

15

叉心中(曲)

1435

1435

检查位置:

叉心宽10—40mm处,冋时检查查照间隔、护背距离

16

叉心后(直)

1435

1435

17

叉心后(曲)

1435

1435

(二卜水平的检查

1、普通道岔尖轨按标准高出基本轨6mm,所有叉心翼轨都有堆高,尖轨中和叉心中两处不检查水平。

2、普通道岔尖轨跟端高出基本轨6mm,有的混凝土岔枕普通道岔导曲线上股有6mm的超

高,检查时要以此为标准。

3、尖轨尖端及以前以直股基本轨为基准股,尖轨跟端及以后以内两股和叉心为基准股,基准股高为正,反之为负。

(三)、方向的检查

直股外股道岔全长和直股内股辙叉趾端至尖轨后1.5m以及道岔前后各50m范围均可检查。

(四)、高低的检查

与方向检查范围相同,只是普通道岔内直股距尖轨跟端2m范围不得放弦。

(五)普通道岔《道岔检查记录簿》格式见《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

146号部令

发布)第160页。

普通9号(含AT9号)、12号道岔均可使用此种记录簿。

、AT12号道岔的检查

(一)、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见表二)

AT12号道岔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表二)

顺号

检查位置

标准(mm)

说明

1

基本轨接头

1435

2

尖轨尖端

1437

3

尖轨中部

1435

检杳位置:

距尖轨尖端6011mm处

4

尖轨跟端曲股

1435

5

尖轨跟端直股

6

连接部分前(直)

1435

检查位置:

直基本轨接头

7

连接部分前(曲)

1435

检查位置:

曲基本轨接头

8

连接部分中(直)

1435

检查位置:

连接部分中间接头处,直、曲股均无接头时,内轨中间处

9

连接部分中(曲)

10

连接部分后(直)

1435

检查位置:

内股配轨(与叉心连接)中间处

11

连接部分后(曲)

12

叉心前(曲)

1435

检查位置:

叉心前接头处

13

叉心中(曲)

1435

检杳位置:

心轨宽10—30mm处,同时检杳杳照间隔、护背距离

14

叉心后(曲)

1435

检查位置:

岔心后接头处

15

叉心后(直)

16

叉心中(直)

1435

检杳位置:

心轨宽10—30mm处,同时检查查照间隔、护背距离

17

叉心前(直)

1435

检查位置:

岔心前接头处

(二卜水平的检查

1、导曲线起点处因有构造误差,辙叉翼轨有堆高,所以导曲线起点处和岔心直、曲股3处不检查水平。

2、尖轨尖端至尖轨中部范围不检查水平,尖轨中部点及以后检查水平。

3、基本轨接头至尖轨中部以直股基本轨为基准股,以后以内两股和辙叉心为基准股,基准股高为正,反之为负。

(三)、方向的检查

可在外直股全长范围以及内直股尖轨跟部至辙叉趾端范围内检查,当开通直股时,可延伸至

尖轨中部放弦检查内直股方向。

一般主查外直股,兼查内直股并延伸至道岔前后各50m范围。

(四)、高低的检查

与检查方向的范围相同。

(五)AT12号道岔检查记录簿可以使用普通的《道岔检查记录簿》

三、12号固定型提速道岔的检查

(一)、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见表三)

检查部位

标准轨距

(mm)

检杳位置

说明

1

尖轨前顺坡终点

1435

1号岔枕

基本轨接头处

2

尖轨尖端

1435

8号岔枕

3

尖轨中部(直)

1435

18号岔枕后边

曲尖轨轨头刨切起点,距离尖端

6171mm。

4

尖轨中部(曲)

1435

16号岔枕上

尖轨开通曲股时丈量或量取尖轨与基本轨间隔应大于65mm

5

尖轨跟端(直)

1435

28—29号岔枕间

6

尖轨跟端(直)

1435

7

连接部分前(直)

1435

35号岔枕上

8

连接部分前(曲)

1435

9

连接部分中(直)

1435

41—42号岔枕间

曲股接头处

10

连接部分中(曲)

1435

11

连接部分后部(直)

1435

47—48号岔枕间

12

连接部分后部(曲)

1435

13

辙叉前(直)

1435

54号岔枕

辙叉前接头

14

辙叉中(直)

1435

57—58号岔枕间

在心轨宽20—30mm处量取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

15

辙叉后(直)

1435

63号岔枕

辙叉后接头

16

辙叉后(曲)

1435

17

辙叉中(曲)

1435

57—58号岔枕间

在心轨宽20—30mm处量取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

18

辙叉前(直)

1435

54号岔枕上

辙叉前接头

(二卜水平、方向、高低的检查,除尖轨全长都可以检查水平外,其余的与AT12号道岔相

同。

(三)、“固定型提速道岔距检查记录簿”可使用一般的《道岔检查记录簿》

四、可动心轨提速道岔的检查(12号)

(一)、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见表四)

(二)、水平的检查

可动心轨提速道岔的尖轨和心轨采用AT轨制造,除尖轨和心轨顶面刨切部分外,不存在构

造水平,因此,水平的检查位置与轨距的检查位置相同。

基准股的确定与AT12号道岔相同。

(三)、高低、方向的检查与AT12号道岔相同。

(四)、《可动心轨提速道岔检查记录簿(12号)》格式见《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

146号部令发布)第161页。

可动心轨提速道岔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12号)(表四)

检查部位

轨距标准

(mm)

检杳位置

说明

1

尖轨前顺坡终点

1435

1号岔枕前

基本轨接头处

2

尖轨尖端处

1435

5号岔枕前边

3

尖轨中部(直)

1435

17号岔枕上

4

尖轨中部(曲)

1435

5

尖轨跟端(直)

1435

28号29号岔枕间

6

尖轨跟端(曲)

1435

7

导曲线部分前部(直)

1435

34号岔枕上

尖轨跟中间接头之间,距

前后接头均为3.29m

8

导曲线部分前部(曲):

1435

9

导曲线部分中部(直)

1435

39号一40号岔枕间

中间接头处

10

导曲线部分中部(曲)

1435

11

:

导曲线部分后部(直):

1435

45号岔枕上

中间接头一辙叉接头之间,距前后接头均为3.26m

12

导曲线部分后部(曲)

1435

13

辙叉前部(直)

1435

50号一51号岔枕间

辙叉前接头

14

辙叉前部(曲)

1435

15

辙叉中部(直)

1435

55号岔枕上

心轨顶面宽20mm左右处

16

辙叉中部(曲)

1435

17

查照间隔(曲)

1391

18

弹性可弯中心后部(直)

1435

67号一68号岔枕间

长心轨弹性可弯中心后第一间隔铁处及侧股对应位置

19

弹性可弯中心后部(曲)

1435

20

辙叉后部(直)

1435

72号一73号岔枕间

辙叉后接头处

21

辙叉后部(曲)

1435

五、可动心轨提速道岔的检查(18号)

(一)、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见表五)

(二)、水平的检查

可动心轨提速道岔的尖轨和心轨采用AT轨制造,除尖轨和心轨顶面刨切部分外,不存在构

造水平,因此,水平的检查位置与轨距的检查位置相同。

基准股的确定与AT12号道岔相同。

(三)、高低、方向的检查与AT12号道岔相同。

(四)、《可动心轨提速道岔检查记录簿(12号)》格式见《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

146号部令发布)第162页。

检查部位

轨距标准

(mm)

检杳位置

说明

1

尖轨前顺坡终点

1435

1号岔枕前

基本轨接头

2

尖轨尖端处

1435

6号岔枕后

3

尖轨中前部(直)

1435

13号岔上

4

尖轨中前部(曲)

1435

5

尖轨中部(直)

1435

19号一20号岔枕间

钢枕后边

6

尖轨中部(曲)

1435

7

尖轨中后部(直)

1435

26号岔枕上级

8

尖轨中后部(曲)

1435

9

尖轨跟部(直)

1435

32号一33号岔枕间

4股接头处

10

尖轨跟部(曲)

1435

11

导曲线部分前部(直)

1435

39号岔枕前边

12

导曲线部分前部(曲)

1435

39号前、51号后及39号一

45号一51号间均间隔

3.745m

13

导曲线部分中前部(直)

1435

45号岔枕上

14

导曲线部分中前部(曲)

1435

15

导曲线部分中部(直)

1435

51号召枕后边

16

导曲线部分中部(曲)

1435

17

导曲线部分中后部(直)

1435

57号一58号岔枕间

直股(或曲股)接头处

18

导曲线部分中后部(曲)

1435

19

导曲线部分后部(直)

1435

64号65号岔枕间

本点距前后接头均为

20

导曲线部分后部(曲)

1435

4.205m

21

辙叉前部(直)

1435

71号一72号岔枕间

辙叉前接头处

22

辙叉前部(曲)

1435

23

辙叉中部(直)

1435

辙叉长心轨顶面宽

20mm左右处

24

辙叉中部(曲)

1435

25

查照间隔(曲)

1435

26

辙叉中后部(直)

1435

86号一87号岔枕间

27

辙叉中后部(曲)

1435

28

弹性可弯中心后部(直)

1435

94号一95号岔枕间

弹性可弯中心后第一间隔

29

弹性可弯中心后部(曲)

1435

铁处及侧股对应位置

30

辙叉后部(直)

1435

100号一101号岔枕

辙叉后接头处

31

辙叉后部(曲)

1435

注:

长心轨实际尖端至翼轨趾端的距离(简称尖趾距离)为4189mm

(长心轨理论尖端至翼轨趾端的距离为4146mm+理论尖端至实际尖端的距离)

五、6号对称道岔的检查

(一)、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见表六)

6号对称道岔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表六)

检查位置

轨距标准

(mm)

检杳位置

说明

1

前顺坡终点

1435

距基本轨接头2m处

2

基本轨接头

1445

3

尖轨尖端

1450

4

尖轨中

1450

5

尖轨跟端(左)

1450

6

尖轨跟端(右)

1450

7

连接部分前(左)

1450

基本轨接头处

8

连接部分前(右)

1450

9

连接部分中(左)

1450

基本轨接头一轨距顺坡起点中间处

对应支距452mm

10

连接部分中(右)

1450

11

连接部分后(左)

1450

叉心前3m处

轨距顺坡起点

12

连接部分后(右)

1450

13

叉心前(左)

1435

辙叉前接头

14

叉心前(右)

1435

15

叉心中(左)

1435

叉心顶面宽1040mm处

此处检查查照间隔、护背距离

16

叉心中(右)

1435

17

叉心后(左)

1435

辙叉后接头

18

叉心后(右)

1435

(二)、左、右股的区分:

站在岔头,面向岔尾分左、右。

(三)、水平的检查

1、50kg/m钢轨6号道岔导曲线有6mm的超高。

2、尖轨中和叉心中不检查水平。

3、尖轨尖端及以前以左股基本轨为基准股,尖轨跟端及以后以内两股和叉心为基准股,基准股高为正,反之为负。

(四)、方向、高低的检查

检查道岔方向只能检查导曲线支距。

不检查高低。

(五)、《对称道岔检查记录薄》格式见附表一。

六、交分道岔的检查

(一)、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见表七)

(二)、甲乙股的区分:

面对里程计算方向分左右,前锐角辙叉的左侧为甲股,右侧为乙股,甲乙股均直向检查至后锐角辙叉,在后锐角辙叉处,右侧为甲股左侧为乙股。

(三)、水平的检查

基准股的确定:

两锐角辙叉处,以辙叉为基准股,两双转辙器和钝角辙叉处,哪股靠道岔里侧,哪股为基准股,基准股高为正,反之为负。

(四)、《交分道岔检查记录簿》格式见《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

146号部令发布)第164页。

9号道岔

12号道岔

检查部位

轨距标准

(mm)

检查位置及说明

轨距标准

(mm)

检查位置及说明

1

叉心后

1435

辙叉后接头

1435

与9号相同

2

锐角辙

叉心中

1435

心轨顶面宽20—40mm处

1435

与9号相同

3

查照间隔

1391

心轨顶面宽20—40mm处

1391

与9号相同

4

护背距离

1348

1348

5

前顺坡终点

1435

距尖轨尖端2670mm

1435

距尖轨尖端1800mm

6

刖双转辙器

尖轨尖

1449

1445

7

尖轨中

直1435

距尖轨尖2418mm处

直1435

距尖轨尖3777mm处

曲1450

直、曲哪股开通量哪股

曲1445

直、曲哪股开通量哪股

8

尖轨跟(直)

1437

开通时量跟端,未开通

量跟端后轨头

1435

与9号相同

9

尖轨跟(曲)

1450

开通时量跟端,未开通

量跟端后轨头

1445

与9号相同

10

可动心轨跟端

1437

甲乙股都量,开通时量跟端,未开通量跟端后轨头

1435

与9号相同

11

可动心轨中间

1437

开通时量取

1435

与9号相同

12

纯角辙叉

短中轴

1445

理论为1437

1436

13

导曲线中

1450

中轴处

1445

与9号相同

14

曲中外矢

338

导曲线作用边至辙叉中轴作用边之间的距离,甲股量左侧,乙股量右侧

329

与9号相同

15

可动心轨中间

1437

开通时量取

1435

与9号相同

16

可动心轨跟端

1437

甲乙股都量,开通时量跟端,未开通量跟端后轨头

1435

与9号相同

17

尖轨跟(直)

1437

开通时量跟端,未开通量跟端后轨头

1435

与9号相同

18

后双转辙器

尖轨跟(曲)

1450

开通时量跟端,未开通量跟端后轨头

1445

与9号相同

19

尖轨中

直1435

距尖轨尖2418mm处

1435

与9号相同

曲1450

直、曲哪股开通量哪股

1445

20

尖轨尖

1449

1445

21

前顺坡终点

1435

距尖轨尖端2670mm(图号450),2425mm(图号888)

1435

距尖轨尖端1800mm(图号524)

22

查照间隔

1348

心轨顶面宽20—40mm处

1348

与9号相同

23

护背距离

1391

1391

24

叉心中

1435

心轨顶面宽20—40mm处

1435

与9号相同

25

叉心后

1435

辙叉后接头

1435

与9号相同

前双转辙器处轨距加宽前、后递减距离

图号

道岔号数

前顺坡终点(mm)

尖轨中距尖端距离(mm)

直股尖轨

曲股尖轨

524

12

1800

3777

3083

450

9

2670

2464

2386

888

9

2670

2462

2572

6063

9

2425

2418

2572

2524

9

2670

2357

2677

2594

9

直2670曲2657

2562

2572

230

9

2425

2418

2572

869

9

2425

2418

2572

七、菱形道岔的检查

(一)、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见表八)

菱形道岔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表八)

检查部位

9号道岔

12号道岔

轨距标准

(mm)

检查位置

轨距标准

(mm)

检查位置

1

刖锐角辙叉

叉心后

1435

辙叉后接头

1435

与9号相同

2

叉心中

1435

心轨顶宽20—400mm处

1435

与9号相同

3

叉心前

1435

辙叉前接头

1435

4

查照间隔「

1391

心轨顶宽20—400mm处

1391

与9号相同

5

护背距离

1348

1348

6

钝角辙叉前半部

叉心前

1440

辙叉前接头

1440

与9号相同

7

叉心中

1440

心轨顶宽20—400mm处

1440

与9号相同

8

查照间隔

1391

心轨顶宽20—400mm处

1391

与9号相同

9

护背距离

1348

1348

10

钝角辙叉后半部

查照间隔

1391

心轨顶宽20—400mm处

1391

与9号相同

11

护背距离

1348

1348

12

叉心中

1440

心轨顶宽20—400mm处

1440

与9号相同

13

叉心后「

1440

辙叉后接头

1440

14

后锐角辙叉

查照间隔

1391

心轨顶宽20—400mm处

1391

与9号相同

15

护背距离

1348

1348

16

叉心前

1435

辙叉前接头

1435

与9号相同

17

叉心中

1435

心轨顶宽20—400mm处

1435

与9号相同

18

叉心后

1435

辙叉后接头

1435

与9号相同

注:

9号菱形道岔菱心处为1449mm(图号391—580)

12号菱形道岔菱心处为1445mm(图号524)

(二卜甲、乙股的区分:

面向里程计算方向分左右,前锐角辙叉的左侧为甲股,右侧为乙股,

甲乙股均直向检查至后锐角辙叉,在后锐角辙叉处,右侧为甲股左侧为乙股。

(三)、水平的检查

基准股的确定:

两锐角辙叉处,以辙叉为基准股,两钝角辙叉处,以甲股检查方向的左侧辙叉为基准股,水平基准股高为正,反之为负。

(四)、《菱形道岔检查记录簿》格式见《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部令发布)

第165

对称道岔检查记录薄

站名道岔编号型号(附表一)

检查日期

检查项目

转辙部分

连接部分

辙叉部分

支距

记事

刖顺坡终占八、、

基本轨接头

尖轨尖端

轨跟端

昭八、、间隔

口匕冃

:

轨距

水平

X

X

X

X

X

X

X

轨向咼低及其他

临时补修日期及内容

轨距

水平

X

X

X

X

X

X

X

轨向咼低及其他

临时补修日期及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