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综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0962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3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科综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理科综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理科综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理科综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理科综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理科综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理科综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理科综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理科综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理科综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理科综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理科综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理科综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理科综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理科综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理科综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理科综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理科综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理科综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理科综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科综合.docx

《理科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科综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理科综合.docx

理科综合

太原五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练习

高三理科综合

命题人:

易红波谢英峰任俐校对人:

高三理综组(2017.3.10)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试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C12N14O16Na23S32Fe56Ba13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蛋白质与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在真核细胞内形成染色体,原核细胞内是裸露的

B.只有蛋白质和DNA也可构成生物

C.均参与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的活动

D.DNA通过复制、转录、翻译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2.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物质及细胞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B.C、H、O、N是蛋白质和核酸共有的化学元素

C.线粒体、核糖体、酶等结构或物质的组成中,一定不含核糖的是酶

D.抗体、激素、酶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

3.某比较大的动物种群,基因型AA、Aa、aa个体数之比为1:

2:

3(每种基因型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Aa与AA表现型相同,没有迁入迁出,不存在致死现象)。

有表现型相同的个体才能随机交配,表现型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交配。

理论上分析,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F1中,基因型Aa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4/9B.1/6C.2/9D.4/15

4.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的整个生命历程中,但在发育的不同阶段细胞分化程度不同。

B.细胞衰老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

C.细胞凋亡过程中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属于细胞分化

D.种子发育成完整的个体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5.下图反映了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被竞争排除或发生生态位变化

B.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因竞争而被排除现象

C.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

D.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

6.下列生物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A.研究细胞器结构和种类,采用差速离心法和显微观察法

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采用活体染色法和持续的显微观察法

C.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采用对比实验法和产物检测法

D.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采用研磨过滤法和纸层析法

7.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熬胆矾铁釜,久之变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C.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D.“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

这里用到的实验操作方法是蒸发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④

 

A.图①中是用汽油萃取碘水后的有机层和水层

B.用图②所示装置蒸干NH4HCO3饱和溶液制备NH4HCO3晶体

C.在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中,可用图③装置灼烧海带

D.图④装置可收集干燥的HCl,若将碱石灰改成无水CaCl2,可用于收集干燥的NH3

9.A是一种常见的单质,B、C为中学常见的化合物,A、B、C均含有元素X。

它们有如下图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元素可能为Al

B.反应①和②互为可逆反应

C.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

D.X元素可能为金属,也可能为非金属

10.符合下列条件的有机物中,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数目最多的是

A.分子式为C4H8O2且能与NaOH溶液反应

B.分子式为C7H16且含有三个甲基

C.分子式为C5H10且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D.分子式为C4H10O且能与钠反应

11.在固态金属氧化物电解池中,高温电解H2O-CO2混合气体制备H2和CO是一种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基本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是电源的正极

B.阳极的反应式是:

2O2ˉ-4e-=O2↑

C.标准状况下,若阴极共产生22.4L气体,则

电路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为2NA

D.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12.已知电离平衡常数:

K(H2CO3)>K(HClO)>K(HCO3-),氧化性:

HClO>Cl2>Br2>Fe3+>I2.下列有关离子反应或离子方程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向氯水中加入足量溴化亚铁溶液:

2Fe2++2Cl2+2Br-=2Fe3++4Cl-+Br2

B.能使pH试纸显深红色的溶液中,Fe3+、Cl-、Ba2+、Br-能大量共存

C.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

2ClO-+CO2+H2O=2HClO+CO32-

D.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①NaClO②NaHCO3的pH:

①<②

13.40℃时,在氨-水体系中不断通入CO2,各种离子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溶液中pH不断降低的过程中,有含NH2COOˉ的中间产物生成

B.随着CO2的通入,不断增大

C.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关系:

c(NH4+)+c(H+)=2c(CO32-)+c(HCO3-)+c(NH2COOˉ)+c(OHˉ)

D.在pH=9.0时,c(NH4+)>c(HCO)>c(NH2COOˉ)>c(CO32-)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其中14~17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8~21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a)所示,a、b两物体,分别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A由静止下滑,经B点的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

不计经过B点时的能量损失,用传感器采集到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在斜面上滑行的加速度比b的大

B.a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比b的短

C.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比b的大

D.a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比b的大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

B.铀核(

)衰变为铅核(

)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8次β衰变

C.玻尔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成功解释了所有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D.铀核(

)衰变成新核和α粒子,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铀核的结合能

16.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弧的柱状物体A,A的左端紧靠竖直墙,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若把A向右移动少许后,它们仍处于静止状态。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球B对墙的压力增大

B.球B对柱状物体A的压力增大

C.柱状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D.柱状物体A对地面的摩擦力不变

17.将一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固定在空间中的某一位置处,有两个质量相等的带电小球A、B分别在Q下方不同高度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且运动轨迹处在以Q为球心的同一球面上,如图所示。

若A、B所带电量很少,两者间的作用力忽略不计,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A、B所带电荷量相等

B.小球A、B运动轨迹上的各点场强相同

C.小球A、B运动轨迹上的各点电势相等

D.小球A、B的角速度相等

8.如图所示,直流电源、滑动变阻器、平行板电容器与理想二极管(正向电阻为0,反向电阻为∝)连接,电源负极接地。

开始时电容器不带电,闭合开关S,稳定后,一带电油滴恰能静止在电容器中P点。

在开关S保持接通的状态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上滑动时,带电油滴会向上运动

B.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滑动时,带电油滴会向下运动

C.当电容器的下极板向下移动时,P点的电势不变

D.当电容器的下极板向左移动时,P点的电势升高

19.理想变压器原线圈a的匝数n1=200匝,副线圈b的匝数n2=100匝,原线圈接在

的交流电源上,副线圈中“12V、6 W”的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

电阻R2=16Ω,电压表V为理想电表。

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 Hz

B.穿过铁芯的磁通量的最大变化率为 

Wb/s

C.电压表V的示数为22V

D.R1的电阻值为10Ω

20.如图所示,同一竖直面内的正方形导线框a、b的边长均为l,电阻均为R,质量分别为2m和m。

它们分别系在一跨过两个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在两导线框之间有一宽度为2l、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竖直面的匀强磁场区域。

开始时,线框b的上边与匀强磁场的下边界重合,线框a的下边到匀强磁场的上边界的距离为l。

现将系统由静止释放,当线框b全部进入磁场时,a、b两个线框开始做匀速运动。

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则

A.a、b两个线框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B.线框a从下边进入磁场到上边离开磁场所用时间为

C.从开始运动到线框a全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线框a所产生的焦耳热为mgl

D.从开始运动到线框a全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两线框共克服安培力做功为2mgl

21.如图所示,M、N为两块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两板间电压可取从零到某一最大值之间的各种数值。

静止的带电粒子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不计重力),从点P经电场加速后,从小孔Q进入N板右侧的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CD为磁场边界上的一绝缘板,它与N板的夹角为θ=30°,孔Q到板的下端C的距离为L,当M、N两板间电压取最大值时,粒子恰垂直打在CD板上,则

A.两板间电压的最大值

B.CD板上可能被粒子打中区域的长度

C.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

D.能打到N板上的粒子的最大动能为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5分)为了验证动能定理,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组装了如图的装置外,还备有下列器材:

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天平、细沙。

他们称量滑块的质量为M、沙和小桶的总质量为m,当滑块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空的小桶时(细线与木板平行),滑块处于静止状态,要完成该实验,则:

(1)还缺少的一个实验器材是。

(2)实验时为保证细线拉力等于滑块所受的合外力,首先做的步骤是              ;实验时为保证细线的拉力与沙、小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沙和小桶的总质量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是  。

(3)在

(2)问的基础上,让小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测出该两点的间距为L、打下该两点时滑块的速度大小为v1、v2(v1

23.(10分)有以下可供选用的器材及导线若干条,要求使用个数最少的仪器尽可能精确地测量一个电流表的满偏电流。

A.被测电流表A1:

满偏电流约700~800μA,内阻约100Ω,刻度均匀、总格数为N

B.电流表A2:

量程0.6A,内阻0.1Ω

C.电压表V:

量程3V,内阻3kΩ

D.滑动变阻器R1:

最大阻值200Ω

E.滑动变阻器R2:

最大阻值1kΩ

F.电源E:

电动势3V、内阻1.5Ω

G.开关S一个

(1)选用的仪器应为_____________(填器材对应的序号)

(2)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3)测出多组数据,其中一组数据中待测电流表A1的指针偏转了n格,可算出满偏电流Ig=___,式中除N、n外,其他字母符号代表的物理量是。

24.(12分)一航天仪器在地面上重为F1,被宇航员带到月球表面上时重为F2。

已知月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0,求:

(1)月球的密度;

(2)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和近月卫星(贴近月球表面)的周期。

 

25.(20分)如图所示,质量M,半径R的光滑半圆槽第一次被固定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以某一初速度冲向半圆槽刚好可以到达顶端C。

然后放开半圆槽,其可以自由运动,m小球又以同样的初速冲向半圆槽,小球最高可以到达与圆心等高的B点,(g=10m/s2)试求:

(1)半圆槽第一次被固定时,小球运动至C点后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

(2)小球质量与半圆槽质量的比值m/M为多少?

 

26.(14分)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酸。

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

(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

(2)另称取铁钉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

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选用       

(选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学取336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

SO2+Br2+2H2O=2HBr+H2SO4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

由于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            。

[探究二]

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有H2和Q气体。

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3)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           。

(4)认为气体Y中还含有Q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为确认Q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于            (选填序号)。

a.A之前    b.A-B间     c.B-C间     d.C-D间

(6)如果气体Y中含有H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           。

27.(15分).硫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和多种化合态形式出现。

Ⅰ.硫的化合物大多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许多金属硫化物难溶于水。

(1)室温下,0.1mol/L的硫化钠溶液和0.1mol/L的碳酸钠溶液,碱性更强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H2S:

Ka1=1.3×10-7 Ka2=7.1×10-15;H2CO3:

Ka1=4.3×10-7 Ka2=5.6×10-11)

(2)将黑色的Fe2S3固体加入足量盐酸中,溶液中有浅黄色固体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微热滤液,然后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SO2、NO是大气污染物。

吸收SO2和NO,获得Na2S2O4和NH4NO3产品的流程图如下:

(1)含硫各微粒(H2SO3、HSO3-和SO32-)存在于S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它们的物质的量分数X(i)与溶液pH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pH=8时,溶液中c(HSO3-)<c(SO32-) 

b.pH=7时,溶液中c(Na+) =c(HSO3-)+c(SO32-) 

c.为获得尽可能纯的NaHSO3,可将溶液的pH控制在4~5左右

(2)装置Ⅱ中,酸性条件下,NO被Ce4+氧化的产物主要是NO3-、NO2-,写出生成

NO3-的离子方程式                        。

(3)装置Ⅲ的作用之一是再生Ce4+,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生成Ce4+从电解槽的   (填字母序号)流出。

 

28.(14分)

(1)80℃时,将0.40mol的N2O4气体充入2L已经抽空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N2O42NO2△H>0,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时间(s)

n(mol)

0

20

40

60

80

100

n(N2O4)

0.40

a

0.20

c

d

e

n(NO2)

0.00

0.24

b

0.52

0.60

0.60

①计算20s—40s内用N2O4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②计算在8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③反应进行至l00s后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混合气体的颜色(填“变浅”、“变深”或“不变”);

④要增大该反应的K值,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序号);

A.增大N2O4的起始浓度B.向混合气体中通入NO2

C.使用高效催化剂D.升高温度

(2)①丙烷脱氢可得丙烯。

已知:

C3H8(g)CH4(g)+HC≡CH(g)+H2(g);△H1=156.6kJ·mol-1

CH4(g)+HC≡CH(g)CH3CH=CH2(g);△H2=-32.4kJ·mol-1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CH3CH=CH2(g)+H2(g)的△H=;

②以丙烷为燃料制作新型燃料电池,电池的正极通入O2和CO2,负极通入丙烷,电解质是熔融碳酸盐。

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

③常温下,0.1mol·L-1NaHCO3溶液的pH大于8,则溶液c(H2CO3)c(CO32-)(填“>”、“=”或“<”'),原因是。

(用文字说明)

29.(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图甲的实验是在大气CO2浓度下进行的。

研究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进一步为适应外界环境逐步往大田移栽提供依据。

图乙是科研人员利用玉米和大麦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试管苗在不加蔗糖的培养中______和更高。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知,采用培养基、________条件可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包括,据图乙分析O2浓度对大麦光合速率的影响。

(各2分)

(3)光合作用中ATP的消耗及有氧呼吸中的[H]的消耗分别发生在和

(填具体的场所)

(4)Rubisco酶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它所催化的反应是无机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由此可知它应存在的场所是,它参与催化的是。

30.(9分,每空1分)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如下实例,当一只脚受到有害刺激,马上引起腿部屈反射,同时还会引起对侧腿部产生伸反射,这是因为另一条腿同时伸直以支持身体,使身体不会跌倒;图2为图1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表示______________(填“传入”或“传出”)神经元的________(填“轴突”或“树突”),兴奋在此以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传导。

(2)图中左腿和右腿多种反射活动的发生,结构基础除感受器相同外,还有______________也相同。

作用于足部皮肤的有害刺激沿传入神经,神经冲动传到同侧中间神经元,进而引起同侧的屈肌__________而伸肌__________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另一侧的这对拮抗肌则相反。

作用于屈肌的神经元突触后膜接受递质后,引起____________离子内流(填“钠”或“氯”)。

(3)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是_______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结合下列生物育种或生理过程回答问题

(1)A过程育种的优点是,在上图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用字母表示)

(2)B过程常使用的试剂是,在时期发挥作用。

该育种的优点是。

(3)若D过程一个精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在复制时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一个A替换成T,则由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

(4)(每空2分)若该果蝇的后代中出现了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可育雌果蝇(进行正常减数分裂),该果蝇性成熟后与一只正常雄果蝇交配,后代可能出现________种性染色体组成,理论上性别比例是____________。

(不考虑染色体异常导致的致死现象)

32.(8分,每空1分)下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根据图分析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连接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循环桥梁的是(用字母标示),碳在BC过程中的传递形式是。

(2)图2中的生物对应图1中的(用字母标示),图2中的杂食性动物和植食性动物的种间关系是。

(3)图1中E表示,产生的途经是。

(4)若杂食性动物的食物中草占了1/4,则杂食性动物体重增加1Kg,最多消耗草

Kg,如果杂食性动物食物中草占了3/4,能量利用率比前面的提高倍。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二)选考题:

共4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

(1)(5分)【物理——选修3-3】(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选错一个扣3分,最少得0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空气中所含水蒸气压强与同温度水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

C.尽管技术不断进步,热机的效率仍不能达到100%,制冷机却可以使温度降至热力学零度

D.将一个分子从无穷远处无限靠近另一个分子,则这两个分子间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再增大,分子势能是先减小再增大

E.附着层内分子间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时,液体与固体间表现为浸润

(2)(10分)如图,一个质量为m的T型活塞在气缸内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活塞体积可忽略不计,距气缸底部ho处连接一U形细管(管内气体的体积忽略不计)。

初始时,封闭气体温度为T0,活塞距离气缸底部为1.5h0,两边水银柱存在高度差。

已知水银密度为ρ,大气压强为P0,气缸横截面积为S,活塞竖直部分高为1.2h0,重力加速度为g,求:

(i)通过制冷装置缓慢降低气体温度,当温度为多少时两边水银面恰好相平;

(ii)从开始至两水银面恰好相平的过程中若气体放出的热量为Q,求气体内能的变化。

34.

(1)(5分)(第1空2分,第2空3分)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他用带有游标尺的测量头(如图乙所示)测量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某一条亮条纹(将这一条纹确定为第一亮条纹)的中心,此时游标尺上的读数x1=1.15mm;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第6亮条纹的中心,此时游标尺上的示数情况如图丙所示。

则图丙的读数x2=    mm。

实验中所用的双缝间的距离d=0.20mm,双缝到屏的距离L=60cm。

根据以上数据,可得通过实验测出的光的波长λ=    m。

(2)(10分)如图所示,扇形AOB为透明柱状介质的横截面,半径为R,介质折射率为

,圆心角为45°,一束平行于OB的单色光由OA面射入介质,要使柱体AB面上没有光线射出,至少要在O点上方竖直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