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正确使用熟语8028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10562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正确使用熟语8028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精选正确使用熟语8028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精选正确使用熟语8028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精选正确使用熟语8028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精选正确使用熟语8028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精选正确使用熟语8028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精选正确使用熟语8028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精选正确使用熟语8028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精选正确使用熟语8028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精选正确使用熟语8028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精选正确使用熟语8028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精选正确使用熟语8028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精选正确使用熟语8028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精选正确使用熟语8028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精选正确使用熟语8028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精选正确使用熟语8028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精选正确使用熟语8028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精选正确使用熟语8028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精选正确使用熟语8028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精选正确使用熟语8028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正确使用熟语80281.docx

《精选正确使用熟语8028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正确使用熟语8028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正确使用熟语80281.docx

精选正确使用熟语80281

正确使用熟语(成语)学案

教学目的

1、了解熟语的特点

2、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的考查要求

3、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

4、加强基础训练,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

教学重点

1、熟语的积累

2、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

教学时数:

四教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成语体现一个人的学识。

新华社报道:

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在面对全台湾义工进行演讲时,称赞义工的善行为“罄竹难书”,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

2、成语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在中央台2006年全国青年歌手比赛中,一位参赛歌手的唱功赢得了广大评委的一致称赞。

随后,著名学者余秋雨向她提出了一个成语题:

请解释“杯水车薪”的含义?

该歌手想了半天,解释如下:

“用一杯水作为给车夫发的工资,比喻贪婪刻薄、吝啬之极”。

于是,该歌手在评委心目中的形象急转直下,最终与决赛失之交臂。

二、熟语——丰富多彩的生活语言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约定俗成)、谚语(口耳相传)、歇后语(巧设悬念)、惯用语(语义双层、双关)等。

熟语来源有二,一是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以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为主,大多总结了历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斗争经验或对自然的认识,往往诙谐生动,含蓄隽永,极具生活的情趣性。

二是来自书面语言,包括古代各种著作(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著作、诗文、小说等),这类熟语以成语为多,一般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于艺术表现力。

(一)口耳相传的谚语

谚语也叫“俚语”“俗语”“俗话”“直言”,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往往传达了人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简练通俗,意思完整。

口耳相传和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与经验是它的两个基本特点。

如: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活到老,学到老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谚语源于生活,口耳相传,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1)交友处世:

君子之交淡如水浇花浇根,交人交心

2)劝学:

活到老,学到老

3)军事:

置之死地而后生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4)民俗:

入庙拜佛,入乡随俗

5)卫生健康:

两头净,不生病饥时饱,必送命

6)道德情操:

仁义值千金人穷志不短

7)行为规范:

为臣要忠,为子要孝一失足成千古恨

8)世态人情:

世情看冷暖,人事逐高低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9)善恶美丑: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10)自然气象: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二)巧设悬念歇后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

表义上“引子”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部分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基本义。

也就是说,歇后语是“由存在引注关系的前后两个部分组成”的熟语。

如“墙上挂狗皮——不象画(话)”,前部分“墙上挂狗皮”只是引子,如果没有后半部分,谁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半部分,谐音双关,点明整个歇后语的含义。

如: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歇后语可分两大类:

(1)会意型。

比如:

“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寿星

佬上吊——活得不耐烦了”“王八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这类歇后语后一部分从意义上对前一部分进行解释说明。

(2)谐音型。

比如:

“老虎驾车——谁赶(敢)”“两手进染缸——左也蓝(难)右也蓝(难)”“荷花塘里着火——藕燃(偶然)”,这类歇后语后一部分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达语义。

(三)语义双层惯用语

惯用语语义具有双层性,除字面意义外,必须具有深层次的比喻义或引申义。

如“打预防针”,字面指注射防病的药水,常用来比喻对人的思想毛病加以预防;“财神爷”本意是迷信中让人致富的神,引申为掌管钱财或能给人钱财的人。

其次,惯用语口语色彩和感情色彩都十分浓厚。

如“拍马屁”“寄生虫”“白开水”“抓辫子”“吃独食”“穿小鞋”“小心眼”等,全都具有口语色彩。

它们的感情色彩,褒扬、赞许的极少,如“老黄牛”;谐谑、讽刺和贬义的占绝大部分,如“红眼病”“戴高帽”“耍嘴皮”“咬耳朵”“眼中钉”等等;中性的惯用语也很少,如“破天荒”“打游击”。

第三,结构上以三字格为主,也有少数二字或多字的,如“下海”“吃醋”“下课”属二字格;“放马后炮”“喝迷魂汤”“喝西北风”“钻牛角尖”“打退堂鼓”属四字格,“一推六二五”属五字格,另外还有“解铃还需系铃人”“远水救不了近火”“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多字格。

(四)相沿习用的成语

成语是一种固定词组,音节以四字为主,大部分是古代流传下来的。

来自古代口语,如“唇亡齿寒”“同病相怜”;来自古代寓言,如“守株待兔”“叶公好龙”;来自历史故事,如“卧薪尝胆”“四面楚歌”;来自古代诗文,如“巧言令色”“不可救药”;来自现代文章著作的,如“古为今用”“力争上游”“争分夺秒”等。

成语最能体现熟语的两个特点,即结构的稳固性和意义的整体性,我们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切忌望文生义。

如常见成语“不刊之论”“万人空巷”“七月流火”“空穴来风”等,常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当然,成语也并非永远固定不变。

有的意义色彩可能有变化,如“明哲保身”来自《诗•大雅•民》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指因怕犯错误或得罪人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意义和色彩都有变化(再如“颐指气使”“既来之,则安之”等)。

有的个别构成成分可能有变动,如“每下愈况”来自《庄子•知北游》,现在演变为“每况愈下”,“揠苗助长”可写为“拔苗助长”等。

三、课堂练习: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自古以来,人们所创造的文艺就不是单调的、生硬的,而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因此,我们对这些作品起码应抱有宽容和理解的态度。

B.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而这里选的《西江月》《鹧鸪天》两首词却都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

C.封建时代,不少贤人超然物外,不肯曳尾涂中,也不愿在官场勾心斗角。

D.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药科学的进步,现在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人生七十古来稀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些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人踌躇满志,以为该自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B.“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从老师因为他上课不认真听讲而批评了他,这一段时间他再也不敢在课上乱讲话了。

C.韩小强的问题是有家庭和社会根源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从小娇惯,长大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D.打横炮,窝里斗,内耗大,自损多,这是我国封建王朝发展迟缓的一个原因,前有车,后有辙,我们不可不吸取。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医学博士王祥学识渊博,他不仅在免疫学领域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营养学等方面也有诸多独到的见解,真可谓金玉满堂。

B.生活中的人都不是孤立的,都和整个社会休戚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

C.现在这样乱糟糟地没有一个标准,南北口音不同,一个译者译成一个模样,随心所欲,教读者莫衷一是。

D.李军原来的学习基础虽然不好,但他凭着一股打破沙锅璺(wèn)到底的精神,刻苦钻研,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在,他的学习成绩在年级已名列前茅。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听说我们学校最近有人事变动,主管教学的教务处主任将另有重用。

相信这个消息绝非空穴来风。

B.小姐,买一张汤姆•汉克斯的巨幅艺术照吧,将它挂在您的卧室里,一定会让你的卧室蓬荜生辉!

C.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你不能理解我们公司的宗旨,那就请另寻高就吧。

D.他想通过出售这种假冒伪劣产品多挣儿个钱,不料,被有关部门查出,不仅被没收了非法所得,他本人还进了拘留所,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5、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被连绵秋雨浸湿了的林荫路,在颤巍巍的白杨树下伸展着,满地是行将就木的枯草。

B.在很短的时间内,张教授就发表了几篇颇有影响的论文,令人侧目而视。

C.当她身着一袭水绿色的比赛服,溶入音乐起舞时,观众无不如沐春风。

周晓菁用她的形体语言,行云流水般勾勒出江南春光无限好的意境。

D.悲观的马尔萨斯认为,人类所需要的食物与大地所能供给的粮食愈来愈不成比例,人类的处境会日益恶化,贫富不均的情形将每况愈下。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考试方式预测

1、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

如“有志者事竟成”(应为“竟”);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俱)

2、成语、熟语互换使用

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成语:

(1)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夫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2)“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

(3)我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

(4)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参考答案:

吹毛求疵、沆瀣一气、直言不讳、贪得无厌)

3、作为语言综合运用题出现,写一段语,要求在所写的语用到某个熟语

4、作为名言名句默写形式出现。

5、在选择题中(成语辨析)搀进一两个熟语。

这类题型最常见。

二、典例解析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008安徽卷)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2008江苏)()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

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008四川)()

A.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表扬或批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没听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些。

B.“迎奥运文明礼仪之光·北京欢迎您”展览,以漫画和歌谣这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载体,展现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市容新貌。

C.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

D.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先哲时贤的成果另起炉灶,而是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

三、答题技巧

不管高考以哪种形式来考查,正确理解和使用熟语是关键。

1、弄清熟语的意思。

很多熟语不能只从字面去理解它的意义。

如“三只手”指的是小偷。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是指临时想办法。

因此弄清熟语的意义,是判断熟语使用正误的关键。

例:

下列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1)A、已经到了这地步,还有什么办法?

一不做。

二不休,我打算拼一拼了。

B、丁是丁,卯是卯,事情都已定局,你还留在这里干什么?

快走人吧!

C、开倒车,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过去的希特勒就是这样。

D、当时你就没有看出来,他已经是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否则怎么会有今天这样的美事。

答案:

D(“丁是丁,卯是卯”的意思是形容做事真认真,毫不马虎。

很显然,这里没有理解它的意思,用错了。

一不做,二不休:

事情已经开始了,就索性干到底开倒车:

喻违反前进的方向,向后退)

2)A、怎么会没有办法呢?

一物降一物,你看他儿子的话他听不听?

他准听。

B、找工作的事嘛,八字没一撇,你能不能让我再想想办法?

我不是不尽心呀!

C、你别看它年纪小,只有十六岁,虚岁十七,可是做事倒很认真,一是一,二是二。

D、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说时来运转,就时来运转了,谁不高兴!

答案:

D(天有不测风云,是比喻人将会遇到什么糟糕情况无法预知。

这里说时来运转,是好运气来了,这样,再用“天有不测风云”,显然不不正确。

2、熟语使用要注意感情色彩

不少熟语也带有鲜明感情色彩,熟语大多是用来调侃人的,批评坏人坏事,讽刺不良现象居多。

例:

下列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她都坚持要我背乘数表,背不出就不准我吃饭。

妈妈唱白脸,爸爸就唱红脸,所以当时我更喜欢爸爸多一点。

B、半岛电视台同西方唱对台戏。

C、大凡贪官都喜欢唱主角——而且是反腐倡廉的高调。

究其缘由,一为恐慌,二为掩饰。

D、“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象”,粗枝大叶……还在我们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答案:

C(应该用“唱高调”:

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

唱主角:

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

唱白脸:

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

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

唱对台戏:

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反的行动,或有意搞垮对方。

“闭塞眼睛捉麻雀”喻盲目地办事情。

3、注重熟语使用场合、语言环境

熟语是民间口口相传的语句,口语化是它的一大特点,因此公文、报告等严肃的语体文禁用熟语;在庄重场合、严肃气氛中不能用熟语——除非故意,用熟语来调节气氛。

例:

3)、下列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实,现在也不用着急。

车到山前必有路。

到时候想想办法,找份合适自己的工作还是能找到的。

B、来我们这里办工厂,你放心好了,凡是能开绿灯的地方,政府一定开绿灯,决不会难为你的。

C、作为律师,我郑重告诉你,要他负责法律责任,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时他已经是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了。

D、对那些喜欢抬轿子的人,做领导的一定要防着点,否则,被抬的晕晕乎乎,旧有可能犯错误。

答案:

C(歇后语的重要特点是风趣幽默,用在严肃场合不合适)

4、熟语使用允许语言重复

成语与其他语言不能重复使用。

如:

“心里有难言之隐”“心里”和“隐”重复,这里的成语就用错了;而熟语因常有民间色彩,地方色彩,有时必须用一句大家都能理解的语句加以解释,这就不属于重复,或者说重复是熟语使用所需要的手段。

如“你这么做是攀高枝,巴结达官贵人”,这里的“攀高枝”与“巴结达官贵人”是同一意思。

又如“你们两个呀,是一对难兄难弟,半斤八两,谁也别说谁”,“难兄难弟”与“半斤八两”也是同一意思。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以期创新人才的大量出现。

B某些人以“祸起萧墙”来解释巴尔干地区战争危机的本源,显然是不公允的。

C李向群在抗洪斗争中威武不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不愧为当代楷模。

D坚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针,反对本位主义,警惕和防止出现以邻为壑的倾向。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贪污了上百万元,才判了两年徒刑,真是罚不当罪。

B收复台湾,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已是人心向背,大势所趋。

C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是始作俑者,其胆识的确令人敬佩。

D平均主义的思想早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入世”后如果把国产片完全交给市场,中国电影将重蹈欧洲、东南亚等地区电影衰败的覆辙。

B、真是好事多磨,在经历了许多挫折后,老王的公司终于正式成立了,他也可以安之若素了。

C、沙尘暴的形成,与人们对森林的滥砍滥伐有关。

因此,那种目无全牛,忽视整体利益只顾眼前的行为是要不得的。

D、他才17岁,全市数学奥赛就拿了第一,未来的发展,谁能预料,“海水不可斗量”嘛。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学习上,不能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来自我安慰,而应把学无止境,奋斗不息作为目标。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国首次载人飞行获得成功,凝聚着几代科技人员的心血。

C当歹徒围攻执法民警时,周围部分群众竟坐山观虎斗,这实在令人气愤。

D经老师一说,我心里亮堂多了,就像拨开迷雾见青天似的。

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孔令辉、马琳、王皓都是当今我国顶尖的乒乓球选手,他们的技术水平难分高下,可谓针尖对麦芒。

B词在出现之初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这从它的别名“诗余”可知,但后来居然成为代表宋代最高文学成就的体裁。

C他大言不惭地说:

“有些事我可能办不到,但要做这件事,我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D这部作品塑造了一个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主人公形象,有力鞭挞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主义者。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知识点剖析

成语因其言简意赅,运用频繁,而倍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正确使用成语成为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

考查的内容以常见成语为主,侧重考查容易用错的成语。

考查的角度有近义成语的辨析,有使用对象、范围、语境的判断,词义准确性的考查,词义感情色彩的分辨等。

二、典例解析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008辽宁)

A.瑞士国土面积不大,但民族众多,语言也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都是日常生活通行的语言,不少人都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几种语言。

B.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

社区居民口耳相传。

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C.岭南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但由于气候潮湿等原因,唐代以前的书法作平鲜有传世,即使是宋元墨迹,今天能见到的也是寥落晨星。

D.灾情就是命令,地震救援人员们冒着大雨,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按规定时间抵达四川震中灾区,并立即投入了救援工作。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008全国2卷)()

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

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

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2008浙江)()

A.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鱼龙混杂)

B.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

(金科玉律)

C.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

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

(弹冠相庆)

D.NBA季后赛中,由于缺少了主力姚明,火箭队内线空虚,在防守上往往顾此失彼,实力明显削弱。

(捉襟见肘)

三、正确使用成语

成语辨析题作为高考的保留题型,对检测考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非常有效,要解答这类题,必须在正确理解成语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去辨析。

(一)、理解意义。

一要特别要注意成语中有两个以上含义的现象,二要注意成语和句子中的内容不能语意重复。

成语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一种定型定义的固定短语,具有含义上的整体性和在结构上的固定性两大特点。

如:

1)、洛阳一场大火,309个生灵涂炭,这一灾难震惊四方。

生灵:

百姓;涂炭:

烂泥和炭火。

比喻极困苦的境遇。

形容人民群众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中。

因“百姓”是集体概念的词,所以这个成语不受数量词修饰。

2)、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生灵”就是指“人民、百姓”,再加上一个“人民”,犯了重复的错误。

3)、在这次对抗赛中,王丹对来自各方面的发难从容应答,把主持人巧妙设置障碍也一一化解,他可真谓金玉满堂。

“金玉满堂”形容财富之多,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

学生很容易因不了解它的后一种意思而认为该成语错用。

(二)、要注意成语的“约定俗成”(约定俗成)

成语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其词义逐步固定下来,其词义、适用对象、感情色彩、谦敬用法、特殊用法是“约定俗成”的。

(1)谦敬用法不同

如:

1)、大家认为王新同学的发言的确时抛砖引玉,具有独到的见解。

解析:

“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的意见或作品很粗浅,目的在于引起别人发表更好的意见或作品。

这个成语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

2)、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居室蓬荜生辉。

解析:

蓬荜生辉是一个谦词,文句是他人建议,不合自谦的语境。

3)、本书可能不无作者一些见解乃至来自历史沧桑的若干体验,读者果能有所得,我等未瞎说一气就心安了,至于方家不吝赐教,更是我等敬谢不敏的。

解析:

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这里这样说,等于是拒绝别人赐教,不合语境。

(2)感情色彩不同

如:

1)、只有领导干部严格自律,为政清廉,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解析:

“上行下效”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是贬义词,用在这里感情色彩不当。

2)、辛弃疾继承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形成了南宋词坛的一大流派。

解析: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是贬义词

3)、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解析:

手一挨近就感觉得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不能指商品

4)、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察,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解析:

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

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贬义。

5)、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在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解析:

释义:

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3)适用对象、范围不同(张冠李戴)

例:

1)、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就及时向老师请教,非弄个水落石出才满意。

解析:

水落石出:

原为写景,后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不能比喻解决了疑难问题。

2)、党校教学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改弦更张了。

解析:

“改弦更张”用于改革制度、方针、变革方法。

用来形容关系是不合适的。

3)、对待任何事情,他都是虚与委蛇,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解析:

虚与委蛇:

指对人假意敷衍。

不能用来修饰事情。

4)、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里的各种物件总是摆放得有条不紊。

解析:

“有条不紊”指说话办事有条理,不能用于“物件”。

5)、多穗高粱成熟期参差不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