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学习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1154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学习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然学习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自然学习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自然学习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自然学习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自然学习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自然学习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学习法.docx

《自然学习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学习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学习法.docx

自然学习法

自然學習法

自然學習法

TheNaturalApproach一.

教學法名稱

自然學習法

TheNaturalApproach

 

二.背景

Back-ground

1.1977年,加州教師TracyTerrell發表西班牙文的教學心得

2.1983年,南加大(USC)語言學家StephenKrashen與TracyTerrell合作發表<<自然學習法>>(TheNaturalApproach)一書

3.比較:

自然方法(TheNaturalMethod)或稱為直接法(TheDirectMethod)──是二十世紀初的教學法,其重視教師的獨白、學生的複誦和師生的問答,在學生熟悉這些外語的用法後,再教用語的寫法,最後作文法的練習。

4.自然學習法(TheNaturalApproach)強調的則是──

(1)曝光(Exposure)或輸入(Input),而非練習(Practice)

(2)為學習情緒作最好的準備,在真正開口練習前,儘量專注於聽的練習,並延長此練習的時間

(3)可以運用書面資料或其他教材來加強學生的理解力(重視理解力,這點和完全身體反應法TPR相同)

 

三.教學途徑Approach

 

1.語言理論Theoryoflanguage

1.語言是傳達和溝通的工具,因此,最重要的是意義的理解。

因此字彙重於文法,字彙不是文法的附屬。

2.語言觀=結構+訊息(後者更重要)

3.訊息=感知(Perception)+表達(Production)

4.因此,教學時,教師不必去精細地剖析文法,甚至語言教材也可省去文法。

 

2.學習理論

Theoryoflearning

其理論=TracyTerrell實際教學經驗所得+Krashen的語言學觀點:

1.自然學習/後天學習假說(TheAcquisition/LearningHypothesis)──有意識地把握語言規則(即後天學習),並不能學會語言,語言是無意識的獲得過程(即自然學習狀態)。

2.監視器假說(TheMonitorHypothesis)─我們可回憶後天所習得的語言知識來校正語言,這是有意識的後天學習之唯一功能。

3.自然規律假說(TheNaturalOrderHypothesis)──文法結構的學習過程有一定的規律,因此在學習第二語言時,犯某些錯誤是自然的發展過程。

4.輸入假說(TheInputHypothesis)──人在面臨比自己語言能力稍高一級的語言(I+1階)時,其自然學習狀況最佳。

5.情緒濾鏡假說(TheAffectiveFilterHypothesis)──學習者的情緒或態度就像濾鏡一樣,對學習的輸入狀態影響至大。

其中有三因素:

(1)動機(motivation)(2)自信(self-confidence)(3)焦慮感(anxiety)

 

四.教學設計Design

 

1.教學目標Objectives

1.針對初學者而設計,目標是幫助他們進階至中級程度

2.學習目標的要求

(1)在平常狀況下,能了解對方的意思,也能表達自己的意思

(2)不必了解會話中所有的字彙和文法規則,也不必發音完全,只要能表達溝通即可

3.目標之設定,依據學生的需求和程度

4.教師必須事先讓學生知道他們該期待什麼,不該期待什麼:

(1)如可以和人溝通,可以自己查字典自修,可以讀懂一般性的文章

(2)但不能輕鬆地談一些不熟悉的內容,也不能偷聽人談話的內容

 

2.課程大綱Syllabus

1.針對不同目標來設計課程,如:

能在公眾場合聆聽佈告(口語);

具備讀寫個人書信之能力(書寫)等

2.要符合學生的目標和興趣,因此:

(1)課程活動不是文法教學,而是希望學生能在特定狀況下處理特定主題;(2)課程要生動有趣,製造和善氣氛,並提供大量字彙以符合溝通需求。

 

3.教學活動的型式Typesoflearningandteachingactivities

1.一開始教師的談話可集中於教室內可理解的物件和圖像。

2.除非學生已有妥善的準備,否則老師並不要求學生發言,以將學生壓力減至最輕。

(但學生對老師的要求和問答還是要回應的)

3.一旦學生準備好時,老師的問答可由簡至繁;談話要作有意義的溝通,而非作文法形式的練習。

4.教學技巧,則借用自其他教學法,如:

(1)命令式活動(TPR)

(2)模仿,肢體語言等來引導問題(DirectMethod)

(3)小組合作(CLL)

5.沒有發明獨特的技巧,重點在於提供一個「可理解輸入」(ComprehensibleInput)的、能舒緩學生情緒、提昇學生自信的課堂氣氛。

 

4.學生角色Learnerroles

基本假設──學生在學習時越加忘我,就越能進入狀況

1.前生產階段(Pre-ProductionStage)--學生僅參與而不必回答,如可以用肢體回答;用指認圖片或人物的方式來回答。

2.初生產階段(Early-ProductionStage)—學生開始有能力回答either-or問句,能用簡單單字或片語回答,也能填寫表格,或使用固定對話用語

3.言說產生階段(Speech-EmergentPhase)-學生的語言已足以進行角色扮演或遊戲、參與討論、提出自己的意見。

學生的責任

1.要提出自己的需求

2.要積極爭取學習可理解的輸入

3.自行決定何時開始使用目標語,何時升級

4.和老師討論何時作文法練習,也可以自己練習

 

5.教師角色

Teacherroles

1.是提供目標語言的可理解輸入的主要來源

2.創造有趣而融洽的上課氣氛

3.選擇豐富活潑的課堂活動、教材,和小組合作

4.要告訴學生此一教學法的立意、組成和期望。

 

6.教材的角色Therolesofinstruction-almaterials

1.教材:

是來自實際生活,而非課本,希望結合課堂和現實生活,在真實溝通下學習語言。

2.遊戲:

能集中學生注意力,借由語言的使用來達成遊戲的目的,而非以語言為遊戲的目標

3.缺點:

收集製作教具以形成課程,對教師而言費時費力。

宣傳手冊、圖片、視覺輔助教材、各種實物皆可。

 

五.

教學流程Procedures

範例

1.先從TPR開始,如:

“Standup.Turnaround.Raiseyourrighthand.”

2.用TPR介紹身體部位數字及順序:

“Layyourrighthandonyourhead.Putbothhandsonyourshoulder,firsttouchyournose,thenstandupandturntotherightthreetimes.”

3.用命令將和教室相關的名詞和教具帶入教室,如:

“Pickupapencilandputitunderthebook,touchawall,gotothedoorandknockthreetimes.”任何和教室有關的名詞都可以整合在一起,如:

“Pickupthesoapandtakeittothewomanwearingthegreenblouse.”

4.運用身體的特徵和衣著認識班上同學的名字。

教師運用情境和名詞本身來突顯關鍵字的意義,例如:

hair,longshort,etc.Thenastudentisdescribed.

“Whatisyourname?

”(selectingastudent.)

“Class,lookatBarbara.Shehaslongbrownhair.Herhairislongandbrown.Herhairisnotshort.Itislong.”

(*Usingmime,pointingandcontexttoensurecomprehension.)

“What’sthenameofthestudentwithlongbrownhair?

”(Barbara)

or“Whatisthenameofthewomanwiththeshortblondhair?

or“Whatisthenameofthestudentsittingnexttothemanwithshortbrownhairandglasses?

”(withgestures)

*Thestudentsonlyhavetorememberandproducethenameofafellowstudent.

*Thesamecanbedonewitharticlesofclothingandcolors.“Whoiswearingayellowshirt?

Whoiswearingabrowndress?

5.運用視覺,尤其是雜誌圖片介紹新字彙,學生只要回答同學的名字即可。

*老師在全班面前介紹一張圖片中的一樣事物,一次用1到5個字彙來描述,然後把圖片交給其中一位同學,其他同學必須記住這位拿圖片的同學名字,如:

*“Tomhasthepictureofthesailboat.JoanhasthepictureoffamilywatchingTV.”

Theinstructorwillaskquestionslike:

“Whohasthepictureofthesailboat?

DoesSusanorTomhavethepictureofthepeopleonthebeach?

”(Thestudentsneedonlyproduceanameinresponse.)

6.結合圖片和TPR:

 “Jim,findthepictureofthelittlegirlwithherdogandgiveittothewomanwiththepinkblouse.”

7.結合圖片、命令、和條件。

 “Ifthereisawomaninyourpicture,standup.Ifthereissomethingblueinyourpicture,touchyourrightshoulder.”

8.使用數張圖片,要學生指出你描述的圖。

*Picture1.

“Thereareseveralpeopleinthispicture.Oneappearstobeafather,theotheradaughter.Whataretheydoing?

Cooking.Theyarecookingahamburger.”

*Picture2.

“Therearetwomeninthispicture.Theyareyoung.Theyareboxing.”

*在上面的活動中,老師一直在傳輸「可理解的輸入」(ComprehensibleInput),老師會運用關鍵字、適當的動作、情境、重複、及不同的說法,來確定傳達足以理解。

 

六.結論Conclusion

1.自然學習法和溝通語言教學法一樣,其程序是循序漸進的,而非革命性的改變

2.其最原創性之特點,不在於使用的技巧,而是在於捨棄句子的文法和發音的完美,強調可理解和有意義的語言練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