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1252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docx

《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docx

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一、力

1、 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符号:

F

3、 单位:

 牛顿  ,单位符号:

 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

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变运动,运动变静止,运动的快慢或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大小 、方向 、作用点 叫做力的三要素。

2示意图:

是在受力物体沿力的方向画个箭头,表示在该方向上受到了力,线段的起点代表力的作用点。

如:

①沿水平方向向右用100N的力拉小车。

   ②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为100N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同时产生和消失,等大,反向)

第二节 弹力

一、弹力

1.弹性:

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这种形变称弹性形变。

 

2、塑性:

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这种形变称塑性形变。

3、弹力: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4、弹性限度:

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的最大形变量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

  在弹性限度内,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 大。

二、弹簧测力计

1、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2、构造:

主要由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等组成。

3.认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不要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第三节 重力

一、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用字母G表示。

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 的作用。

二、重力的大小

1.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               或                                                                                             

      3、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N。

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

三、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应用:

铅垂线   水平仪

四、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五、重力的由来:

牛顿研究后提出: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对它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伽利略认为: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二、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

定律解读

1.“一切”适用于所有物体。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3.“总”一直、不变。

4.“或”指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总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两种状态必有其一,不同时存在。

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

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6.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惯性概念解读

1.惯性没有条件。

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2.惯性没有方向。

物体只是保持之前的运动状态。

3.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4.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

第二节  二力平衡

一、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并且在              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简记:

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平衡力——运动状态不改变

如,一个物体只受拉力和重力作用时。

静止:

F=G  匀速向上:

F=G    

匀速向下:

F=G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已知物体状态求重力大小;已知物体受力求重力大小;已知拉力大小求重力大小;已知物体受力可知物体运动状态。

第三节 摩擦力

一、摩擦力(F摩)

1、定义: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

a.两个物体接触且有压力;b.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c.接触面不光滑。

3.摩擦力的方向:

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三、摩擦的利用和防止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1) 增大压力;

(2)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事例:

  ①自行车用越大力刹车,就停得越快;②拔河时用力握绳子;③冬天在结冰的路面上撒沙;④冬天路面打滑,在汽车轮上缠铁链;⑤鞋底或轮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⑥上单杠,手上摸镁粉。

2、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两个相互接触的表面隔开(例如打油)

事例:

① 手握单杠不能太紧;②滑雪板底面做的很光滑;③机器转动的部分加滚动轴承;④加润滑油;⑤磁悬浮列车靠强磁场把列车托起。

第九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强

一、 压强

1.压力和重力

情景图

 

压力

大小 F=G F

F=G- 

F= -G

F= 

压力

方向 竖直向下 垂直斜

面向下 竖直向下 竖直向上 竖直向上 水平向左

2、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受力面积有关。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定义:

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公式:

                        

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压强越大,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

压强的单位:

国际单位:

帕斯卡   简称:

帕  符号:

Pa

物理意义:

1Pa表示物体在1m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三、减小或增大压强

1.减小压强可以减小压力 或增大受力面积 。

2.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压力 或者减小受力面积 。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

2.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同种液体内部压强,深度越深 ,压强越大 。

4.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越 大  。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

液面下深度为h处液体的压强为:

 

   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

三、连通器

1.定义: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2.连通器的特点:

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3.应用:

①水位计  ②自来水供水系统  ③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最大的连通器。

第三节   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确实存在。

大气压强简称为大气压或气压。

著名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二、大气压的测量

1、托里拆利实验

2、大气压的数值

标准大气压   =1.013× Pa

粗略计算标准大气压可取为10Pa

3、气压计: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

常用的有:

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三、大气压的变化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大气压变化的规律:

在海拔3000m以内,每上升10m,大气压大约降低100Pa。

四、大气压的应用

人们喝饮料、真空吸盘、活塞式抽水机等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

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

2、液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 。

3、航海规则为什么规定两艘轮船不能近距离同向航行?

同向行驶两船中间部分水流速大,压强小,两船就会在外侧压力下撞在一起。

二、飞机的升力()

第十章 浮力

第一节 浮力

一、浮力() 

1.浮力: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浮的力叫浮力。

2.符号:

  

3.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G-F

4.浮力的方向:

竖直向上

5.浮力的施力物体:

液体

 6.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二、浮力的产生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力。

2、浮力是液体对物体的压力的合力。

 

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

2、实验结果表明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

一、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数学表达式:

3.用于计算的导出式:

  

4.适用范围:

液体和气体

二、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讨论

1.区分:

浸没、浸入、浸在、没入; 

2. 。

   ------液体的密度

 ——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3. ——决定式

表明浮力大小只和 、有关,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密度,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及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等因素无关。

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一、 物体的浮沉条件

1.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上浮:

F浮>G        悬浮:

F浮=G

下沉:

F浮<G        漂浮:

F浮=G

2.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间的关系

研究条件:

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受重力和浮力。

浮力:

=g   ;     重力:

G=g  

 >G       上浮:

 >   

 = G       悬浮:

  =   

 <G       下沉:

 < 

 = G       漂浮:

 > 

 3.浮沉条件的讨论

(1)上浮和下沉是不平衡态;

        悬浮和漂浮是平衡(静止)态

(2)上浮、下沉和悬浮:

=V;

        漂浮:

<V

(3)空心物体运用浮沉条件时可以用物体的平均密度与液体密度比较

二、浮力的应用

1、我国古代对浮力的应用

  独木船、浮桥、孔明灯、以舟称物、以舟起重等。

2、现代应用

轮船

(1)工作原理:

将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可以排开更多的水,漂浮在水面上。

(2)排水量():

 

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 g 则=G     

∴ += 

潜水艇

(1)模拟潜水艇:

用注射器向密封的瓶内打起,将瓶内的水排出,瓶向上浮起

(2)工作原理:

靠改变自身重力上浮和下潜。

气球和飞艇:

内部充有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

工作原理:

靠空气浮力升空

三、注意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

1.上浮、漂浮、悬浮;

2.物重G与视重G视;

3.物重G与物体排开的液重G排液;

4.物体质量m与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m排;

5.物体的密度ρ物与液体的密度ρ液;

6.物体的体积V物、物体排开液体积V排、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V露。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一节 功

一、力学中的功

物理学中的功主要是吸收了“贡献”的意思。

 

1、定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F------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S------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二者缺一不可

3.不做功的三种典型情况

(1)有力,但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零。

(2)有距离,但是和距离同一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

 

(3)有力,也有距离,但是力和距离方向是相互垂直的。

二、功的计算

1.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 式 :

   功=力×距离

W=Fs

2.功的单位和物理意义。

(1)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距离的单位是米,则功的单位是牛米。

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 焦耳 ,简称焦 ,符号  J   

(2)物理意义:

1J=1N•m

表示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时所做的功为1J。

第二节功率

   1.定义:

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符号,P,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表达式:

       

3.国际单位:

瓦特,简称瓦,单位符号W。

瓦特=焦耳/秒,即1W=1J/S

常用单位:

1kW= W     1MW= W

4.物理意义:

1W,表示在1S内做了1J的功;功率70W表示:

在1s内做了70J的功。

第三节 动能和势能

一、能量 :

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二、能量的不同形式

1、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物体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 ,它的动能也越大。

2.势能

(1)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高度、质量 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大,重力势能 越大;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

(2)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大小与形变大小有关,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

第四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一、机械能:

1、动能、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

2.物体具有机械能的总量等于动能、势能两种能量之和。

二、机械能的转化及守恒

1.动能和势能能够相互转化 

弯弓射箭时,弓的 弹性势能 转化成箭的 动能;自由下落的球,重力势能转化成 动能。

2.机械能守恒

    当只有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时,机械能总量不变。

三、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1.水能和风能是机械能

2.在水(风)力发电站,水(风)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一节 杠杆

一、杠杆的概念: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 硬棒,叫做 杠杆 。

支 点:

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

动 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 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

从支点O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

从支点O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

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操作中:

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保证力臂沿杠杆,便于测量。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这个平衡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 杠杆原理 。

三、生活中的杠杆:

1.省力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2.费力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3.等臂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第二节  滑轮

一、定义:

边缘有凹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叫做 滑轮 。

二、定滑轮和动滑轮:

1、工作时,轴不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 定滑轮 。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定滑轮杠杆示意图;

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2、工作时,轴随着物体移动的滑轮

叫 动滑轮 。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但费距离,且不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杠杆示意图;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

 

三、滑轮组

1、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 滑轮组 。

使用滑轮组既可以 省力 ; 

又可以改变力的 方向 。

2、原理:

(杠杠原理,变形杠杠)

FS=Gh

( F----拉力;S---拉力移动的距离;

G---物重;h---物体提升的高度;)

3、滑轮组:

拉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的关系:

 动滑轮和重物由几段绳子承重,

拉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拉力与重物移动距离的关系: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重物移动距离的n倍。

      s=nh

四、轮轴和斜面

1、由大轮和小轮组成的共同转动的简单机械,叫轮轴。

如:

门把手、方向盘等。

2、斜面: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如:

盘山公路等。

轮轴和斜面都是省力机械

 

第三节 机械效率

一、概念

有用功:

直接对物体所做的功(工作目的)。

总功:

利用机械所做的功(实际付出)。

额外功:

由于机械自重和摩擦等因素影响,而不得不做的功(无用付出)。

二、机械效率:

在使用机械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份额越多越好。

它反映了机械的一种性能,物理学中表示为机械效率。

1.定义: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2、公式:

3.用百分数表示,总小于1。

即 <1

三、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滑轮、细线、钩码。

注意事项:

竖直向上,缓慢拉动测力计。

实验1

保持动滑轮重一定,改变钩码重力。

 结论:

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实验2

保持钩码重力一定,改变动滑轮重。

结论:

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