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测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12860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3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测试题.docx

《高中地理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测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测试题.docx

高中地理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测试题

高中地理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测试题

2019.2

本试卷共4页,100分。

考试时长6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

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

下图为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澳大利亚沿海红树林物种数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洋流B.纬度、降水

C.地形、洋流D.降水、地形

2.目前红树林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红树林的大量破坏将(  )

A.加快泥沙淤积速度

B.加剧海岸侵蚀

C.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D.吸引鱼群聚集

下图为世界某海区表层水温等温线图,图中等温线的弯曲是受洋流影响而形成,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3.若图中x=22°C,等温距为0.5°C,则y的值为

A.20°CB.22°C

C.24°CD.26°C

4.图中所示季节,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为一年中最湿润的是

A.①B.②C.③D.④

5.珊瑚对水温、水质和水深的要求极高,图中所示海区曾是珊瑚的重要分布区,但现在大多死亡,其原因最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所致B.石油运输污染海域

C.寒流导致海水变冷D.板块张裂海水变深

6.秋分日,某记者乘坐的直升飞机在晚霞中降落在甲岛。

甲岛屿附近海域的渔场,早在1534年发现时,曾称为“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以走上岸”。

经历几个世纪后,如今该渔场的鳕鱼资源基本枯竭。

完成下题。

导致甲岛附近渔场鳕鱼资源基本枯竭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北上的墨西哥湾暖流增强B.多年的过度捕捞

C.被污染的圣劳伦斯河河水流入D.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减弱

7.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

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

据此完成下题。

洋流对赤潮的影响主要是(  )

A.稀释了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物

B.使赤潮发生海域形成大渔场

C.加强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程度

D.使赤潮污染范围缩小

二、综合题

8.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茅尾海位于广西钦州湾北部,面积约135km²(不及鄱阳湖的1/20),水温适宜,咸淡适中,沿海滩涂众多,非常适合大蚝、对虾、青蟹、石斑鱼等生长,是钦州市海洋渔业生产基地之一。

右图为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钦州市钦南区沿海各镇人口众多,当地村民多以捕捞和海水养殖为业,近年来,钦南区的大蚝养殖和加工产业已成为一大支柱产业。

(1)试分析茅尾海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2)茅尾海的海平面夏季稍高于冬季,试分析期原因。

(3)评价钦南区大力发展大蚝产业可能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9.[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湾和河口泥滩上(即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由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特有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

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

其突出特征是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

在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广西、广东省和福建省。

由于各种原因,红树林面积由40年前的4.2万公顷减少到1.46万公顷,不及世界红树林面积(1700万公顷)的1‰。

(1)简述我国红树林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

(2)试列举应对我国红树林面积锐减的合理性措施。

10.(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6月初,美国康菲公司与中海油合作开发的中国近海最大油气作业项目蓬莱19-3油田发生了严重漏油事故。

材料二据相关调查,目前渤海海水中Ⅰ类和Ⅱ类海水只占到55.1%,也就是说,渤海有将近一半的海水已经遭受了污染。

材料三图为渤海示意图

(1)简要分析渤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2)提出渤海污染的预防措施。

11.2018年“两会”期间,浙江代表团4名代表提交了《关于将杭州湾大湾区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建议》。

纽约湾区是金融为代表的大湾区,东京湾则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旧金山湾则是IT和互联网时代的产物。

21世纪,发挥以杭州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的产业优势,杭州湾大湾区应该提升为数字化大湾区,成为中国在数字经济时代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桥头堡。

下图为“浙江省简图、杭州湾大湾区简图及江厦潮汐发电站位置图”,表1为“世界著名潮汐发电站重要指标对比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浙江海岸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

(2)简述杭州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条件_________。

(3)把杭州湾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级大湾区,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____。

(4)舟山群岛渔业资源丰富,形成条件主要有_________。

(5)潮汐电站的发电量主要取决于_______等因素。

从大坝选址、海湾形态、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我国建设江夏潮汐试验电站的有利条件 ________。

(6)浙江渔业、物流业、旅游等产业发展产生了渔业资源减少、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生态破坏等海洋环境问题,当地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有   。

12.阅读材料和图20,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3年9月22日19点40分(农历8月18日),强台风“天兔”在沿海地区登陆,多城市多处出现海水倒灌,致使城区内涝。

材料二2013年11月23日,中国政府公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

这是中国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的必要举措,也有利于维护国际空域飞行安全,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

(1)多城市城区内涝是由强台风和叠加引发的引起的。

试述应对该种自然灾害应该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2)从海洋权益上讲,图20中领海线以西海域包括、。

(3)浙江附近海域的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近海渔场,近年来渔获量逐年减少,请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三、判断题

13.(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和纺织纤维。

微塑料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比表面积指多孔固体物质单位质量所具有的表面积),吸附污染物的能力强。

如今微塑料已遍布地球各个海域,人口越稠密的海岸地带微塑料的数量越多。

2018年4月21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南极半岛海域和戴维斯海也首次检测出微塑料。

推测海洋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并分析微塑料产生的危害。

参考答案

1.A

2.B

【解析】

1.结合图示,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区域红树林物种数量最多,这是因为北部纬度低、热量充足,同时,东部沿海数量多于西部沿海数量,是因为东部受沿岸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故A项正确。

2.沿海森林主要起防海浪侵袭、防台(飓)风等作用,维持生物多样性,红树林目前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其结果将加剧海岸侵蚀,B项正确。

3.C

4.D

5.B

【解析】

3.由材料可知,图中等温线的弯曲是受洋流影响而形成的。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相同,图中等温线向西凸出,说明此时海域洋流自东向西,为逆时针方向流动,根据图中经纬度以及海陆轮廓判断图示海区为北印度洋海区,此时为冬季季风洋流,洋流的性质为暖流,X处温度为22°,计算Y的温度为24°,故答案选D项。

4.读图,结合上题的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季,该海域盛行东北季风,①②③地盛行风均有陆地吹向海洋,较为干燥,不易产生降水,而④地位于迎风地带,降水较多,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该地盛行离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结合题意与选项,答案选D项。

5.读图,根据海陆轮廓以及经纬度判断,该地于位北印度洋海域,为世界主要的石油运输海上通道,海上石油运输的泄露导致水质下降是影响珊瑚死亡的主要原因,故答案选B项。

6.B

【解析】

【分析】

考查影响海洋生物资源的因素。

【详解】

经历几个世纪后,如今该渔场的鳕鱼资源基本枯竭,说明与人们过度捕捞有关,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并没有多大变化。

故选B。

7.A

【解析】

【分析】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赤潮的形成是因为人类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使得海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突然增加,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浮游藻类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由于这些藻类多呈红褐色,所以称为“赤潮”。

海洋赤潮的发生不但对海洋生态系统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对海洋沿岸的水产养殖以及食用海产品的人都有直接的危害。

【详解】

洋流稀释了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物,选A。

赤潮发生会使大渔场受损,大渔场发生赤潮时,洋流会使赤潮影响减弱;洋流会使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程度减轻;但洋流也会使赤潮污染范围扩大。

【点睛】

海洋中单细胞的浮游藻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

他们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人类食物中毒。

8.

(1)地处低纬海域,水温适宜(较高);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物质,浮游生物繁盛;浅海滩涂众多,提供繁衍栖息场所;有陆地径流注入,咸淡适中;半封闭海域,风浪较小。

(2)海域面积小;半封闭海域,出口狭窄;夏季入海河流的流量大;夏季盛行偏南风,外海海水涌进;夏季温度高,海水膨胀。

(3)利:

大蚝加工可增加经济附加值,提高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弊:

大蚝养殖和加工过程中的废水排放导致海水水质下降;产业受台风、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经济风险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茅尾海为背景区域,主要考查渔场形成原因,影响海平面的因素,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

一般来说大陆架海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物质,浮游生物繁盛,营养物质充足,渔业资源丰富,该地区还可以从纬度位置方面进行考虑地处低纬海域,水温适宜(较高);半封闭海域,风浪较小。

(2)本题主要考查水位季节差异的原因。

可以从气候和海陆轮廓两方面展开分析。

气候主要从气温、降水和风等因素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沿岸地区有许多河流,在加上这个地区夏季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有大量的河流水注入,同时这个季节夏季风使海水向岸边涌进,推动河流水抬升;夏季海水温度较高,热胀冷缩,海水膨胀。

(3)本题主要考查大力发展大蚝产业所带来的影响。

一般从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等方面,分别从利弊两个方面回答。

社会经济方面有利的主要表现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能够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附加值,提高收入等方面。

不利的是大蚝养殖,会导致市场饱和,竞争加剧,经济风险大。

生态环境方面主要表现为不利影响,例如过度养殖导致加工过程中的废水排放导致海水水质下降;低纬度海区多受台风等因素影响,经济风险大。

【点睛】

渔场具备以下形成条件:

1、大陆架地区海水浅,水中阳光充足,海洋浮游生物生长旺盛,吸引鱼类。

2、多有洋流作用影响,如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上升流造成的秘鲁渔场、本格拉渔场等。

3、沿岸有河流径流注入,带来大量营养物质,促进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生长,吸引鱼类。

9.

(1)围海造陆、围海养殖、乱砍滥伐、物种入侵(病虫害)、海岸变迁。

(2)建立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大对红树林的保护管理力度,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探索红树林栽种技术,恢复红树林海岸;加强红树林湿地的科学研究;鼓励对红树林的保护性开发,如适度发展观光旅游等。

【解析】

【详解】

(1)海岸土地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使得成片的红树林遭到严重破坏;大规模发展滩涂渔业养殖,围海造养殖池也破坏了不少红树林湿地;此外,还有工业污染、垃圾污染以及红树林地区的村民们过度采海、伐木取材等,物种入侵(病虫害)也破坏了红树林生态系统。

(2)红树林的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建立完善的红树林保护、科研与管理体系;完善法律、法规,禁止砍伐红树林和在红树林分布区毁林挖塘、围堤、采砂、取土及其他毁坏红树林的行为;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利用各级媒体广泛宣传保护红树林湿地的重要性,使公众了解红树林的价值和效益,提高自觉保护意识;加大对红树林的科研投入,积极开展红树林湿地研究;加强对工业污染和生活垃圾的治理;在保护好现有红树林资源的基础上,加速乔木型红树林的推广造林;加强国内国际合作,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更好地促进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

10.

(1)原因:

沿岸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海水过度养殖;石油泄漏(运输船舶的漏油和油田的泄漏);渤海海水浅,海域封闭;水量小,海水自净能力弱。

(2)预防措施:

防止海水过度养殖;加强污水的排放监测;加强石油泄漏的监测。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的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海洋污染的原因和措施,需要结合基础知识,抓住图中关键信息分析答题。

【详解】

(1)分析渤海污染严重的原因时,一方面要把握由于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污染物质,另一方面全面认识渤海海域自然特点,自净能力较弱。

沿岸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海水过度养殖;石油泄漏(运输船舶的漏油和油田的泄漏);渤海海水浅,海域封闭;水量小,海水自净能力弱。

(2)为防御渤海污染,主要在加强监测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防止海水过度养殖;加强污水的排放监测;加强石油泄漏的监测。

11.

(1)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岛屿

(2)杭州有多所一流大学,科学技术水平高,创新人才多,创新能力强;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产业发达,信息与通讯便捷;航空运输、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交通快速便利;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环境优美(3)建设吸引世界高端人才机制;把握数字经济变革的新时代机遇,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培育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发展金融科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形成新兴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4)浅海大陆架,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入海径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5)平均潮差、库区面积、装机容量。

大坝位于海湾狭窄处,工程量小;海湾呈喇叭口状,有助于产生足够大的潮差;所在地能源供应紧张(6)控制海水养殖规模,或实行休渔期制度,或发展海水增殖养殖和海洋牧场;控制旅游规模;加强入海污染源控制;强化管理,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宣传教育

【解析】

(1)浙江的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岛屿。

(2)数字经济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杭州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条件从科技、交通、环境等方面分析。

(3)把杭州湾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级大湾区,需要从产业结构、科技创新、提升综合实力等方面去做,如吸引世界高端人才;把握数字经济变革的新时代机遇,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发展金融科技、新能源等产业,形成新兴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等。

(4)舟山渔场的形成条件主要从浅海大陆架、寒暖流交汇、入海径流等方面分析。

(5)潮汐电站的发电量主要取决于平均潮差、库区面积、装机容量等因素。

我国建设江夏潮汐试验电站的有利条件一方面取决于当地的优势潮差、工程量小条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所在地能源供应紧张,电力市场缺口大。

(6)针对该地的诸多海洋环境问题,当地应控制海水养殖业,让其科学适度发展,或发展海水增殖养殖和海洋牧场;控制旅游规模;加强入海污染源控制;强化管理,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宣传教育等。

12.

(1)天文大潮风暴潮①有计划地修建和加同海堤等防潮工程②完善全国海洋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及时采取封航、休渔、入港抛锚措施;③建立沿岸防灾应急系统,具备海上搜救能力,形成海洋防灾减灾体系;④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2)内水领海

(3)采取休渔、禁渔措施,合理捕捞,保护海洋水产资源;发展海洋养殖、增殖和海洋牧场;开发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加强海洋环境管理,保护海洋环境,防治海洋污染。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考查渔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考查城市内涝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城市内涝的原因主要是城市城区内涝是由强台风和天文大潮叠加引发的风暴潮引起的。

应对措施主要是有计划地修建和加同海堤等防潮工程;完善全国海洋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及时采取封航、休渔、入港抛锚措施;建立沿岸防灾应急系统,具备海上搜救能力,形成海洋防灾减灾体系;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2)据图可知,从海洋权益上讲,图20中领海线以西海域包括内水和领海。

(3)考查渔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近海渔场,近年来渔获量逐年减少,主要的解决措施包括采取休渔、禁渔措施,合理捕捞,保护海洋水产资源;发展海洋养殖、增殖和海洋牧场;开发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加强海洋环境管理,保护海洋环境,防治海洋污染。

13.来源:

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塑料制品,经过风化后形成微塑料;清洗含有纺织纤维的衣物时,产生微塑料;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通过洗涤过程进入水环境。

危害:

微塑料会造成海洋污染,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微塑料及其吸附的污染物易被低等生物误食,导致动物生病甚至死亡,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微塑料和污染物在高等生物体内富集,会危害高等生物(包括人类)的健康。

【解析】

【详解】

本题以南极科考在南极发现微塑料为主题,考查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据材料可知,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和纺织纤维,说明其来源为各种塑料制品、含有塑料纤维的衣物、日化用品中的微塑料等。

危害主要是分析其对海洋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危害人身安全等的影响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