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1473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4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

《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docx

届高三月考化学试题

2017届高三9月月考化学试题2016-9-19

命题人:

张宝山审题:

何世学

考号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在Ⅱ卷的答题卡中,本题共18小题,共计54分)

1、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都属于胶体B.Na2O、MgO、Al2O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C.氨水、次氯酸都属于弱电解质D.葡萄糖、油脂都不属于有机高分子

2、化学与环境保护、工业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可再生资源、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替代有机溶剂、注重原子的经济性、采用低能耗生产工艺等都是绿色化学的内容

B.食盐、食醋、食用油均可用作食品添加剂,都属于有机物

C.碳酸钡、碳酸氢钠、氢氧化铝均可作为抗酸药物使用

D.石油分馏、煤的气化、海水晒盐、碱去油污花生中提取花生油等过程都是物理变化

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OH

S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C

NaOH

H2CO3

CaF2

CO

SO2

D

KOH

HNO3

CaCO3

CaO

SO2

4、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B.2L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两种数为2N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5、下列物质与其用途相符合的是

①N2—保护气②SiO2—光导纤维③AgI—人工降雨

④碘—预防甲状腺肿大⑤Al2O3—耐火材料⑥NaClO—消毒剂

A.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⑤D.全部

6、下列物质不能按“→”所示关系实现转化的是(“→”表示反应一步完成)

A.氮B.钠C.硫D.硅

7、对于下列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2FeCl2+Cl2===2FeCl3(化合反应)

B.4CO+Fe3O4

3Fe+4CO2(置换反应)

C.2KClO3

2KCl+3O2↑(氧化还原反应)

D.H2CO3

CO2↑+H2O(分解反应)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及评价合理的是

离子方程式

评价

A

Mg(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Mg2++2HCO3-+2OH-=MgCO3↓+

CO32-+2H2O

正确,NaO

H过量,酸式盐与碱完全反应生成正盐和水;

B

1mol/L的NaAlO2溶液与2.5mol/L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

2AlO2-+5H+=Al3++Al(OH)3↓+H2O

正确,AlO2-与H+按物质的量1:

1反应转化为Al(OH)3,

过量的H+再将一半Al(OH)3转化为Al3+

C

将少量的Fe3O4溶解在过量的稀HNO3中Fe3O4+8H+=Fe2++2Fe3++4H2O

正确,Fe3O4化学式可改写为FeO·Fe2O3,Fe2+与Fe3+物质的量之比为1:

2

D

将FeCl2溶液加入到NaClO溶液中

Fe2++2ClO-+2H2O=Fe(OH)2↓+2HClO

错误,Fe2+与ClO-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Fe2++ClO-+5H2O=2Fe(OH)3↓+Cl-+4H+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

SO2+OH-===HSO

B.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HCO

+Ba2++OH-===BaCO3↓+H2O

C.盐酸滴入氨水中:

H++OH-===H2O

D.碳酸钙溶解于稀硝酸中:

CO

+2H+===CO2↑+H2O

1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SO3含有NA个分子

B.6.4g氧气和3.2g臭氧(O3)混合气体所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6NA

C.过氧化钠与CO2反应时,0.1mol过氧化钠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标准状况下,2.24LCl2与过量的稀FeCl2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1NA

11、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 mol 

OD- 离子含有的质子、中子数均为9NA

B.3.6

 g石墨和C60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0.3NA

C.含有4.6 g钠元素的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混合物中,所含离子总数为0.3NA

D.标准状况下,4.48 L戊烷含有的分子数为0.2NA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称取2.0gNaOH固体

先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B

配制FeCl3溶液

将FeCl3固体溶解于适量蒸馏水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4+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D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

 

13、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A.

配制0.10mol/LNaOH溶

B.

除去CO中的CO2

C.

苯萃取碘水中的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

D.

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mL

14、取100mL0.3mol·L-1和300mL0.25mol·L-1的硫酸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该混合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21mol·L-1B.0.56mol·L-1C.0.42mol·L-1D.0.26mol·L-1

15、将4gNaOH溶解在10mL水中,再稀释成1L,从中取出10mL,这10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mol·L-1B.0.1mol·L-1C.0.01mol·L-1D.10mol·L-1

16、如图两瓶体积相等的气体,在同温同压时瓶内气体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所含原子数相等B.气体密度相等

C.气体质量相等D.摩尔质量相等

17、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CO、CH4、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p(CO)>p(CH4)>p(O2)B.p(O2)>p(CO)>p(CH4)

C.p(CH4)>p(O2)>p(CO)D.p(CH4)>p(CO)>p(O2)

18、下列溶液中的c(Cl-)与50mL1mol/L氯化铝溶液中的c(Cl-)相等的是

A.150mL1mol/

L氯化钠溶液B.75mL1mol/L氯化铵溶液

C.50mL3mol/L氯化铝溶液D.75mL1mol/L氯化铁溶液

考号

班级

姓名

第Ⅱ卷

二、非选做题(必做题)

19、(14分)实验室用固体烧碱配制500mL0.32mol·L-1的NaOH溶液。

①需称量_________g的烧碱固体,固体应放在_________中置于天平_________盘称量。

②配制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填符号)_________。

A、烧杯B、量筒C、玻璃棒D、1000mL容量瓶E、漏斗

③根据实验的实际需要和②中列出的仪器判断,完成实验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④由于操作上的不规范,下列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

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

A、称量时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B、称量时间过长

C、溶液未冷却即转入容量瓶D、容量瓶洗净后未烘干

E、定容时俯视刻度线F、定容后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而未加水补充

20、(9分)实验室用密度为1.18g/mL,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____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量筒量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的体积,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cm处

(2)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

(3)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计算所用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21、(8分)将15.6gNa2O2完全溶于适量的水中,再将所得溶液加水稀释为500mL,推算该500m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需要解答过程)(Na23O16)

 

三、选做题(只能选做一题,两个题都做的视为第一题有效)(15分)

22、某化学兴趣小组

测定某FeCl3样品(含少量FeCl2杂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实验室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称量ag样品,置于烧杯中;

②加入适量盐酸和适量蒸馏水,使样品溶解,然后准确配制成250mL溶液;

③准确量取25.0

0mL步骤②中配得的溶液,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氯水使反应完全;

④趁热迅速加入过量氨水,充分搅拌,使沉淀完全;

⑤过滤,洗涤沉淀;

⑥将沉淀转移到坩埚内,加热、搅拌,直到固体全部由红褐色变为红棕色后,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⑦重复以上操作,至最后两次称得的质量不超过0.1g为止。

请根据上面叙述,回答:

(1)下图所示仪器中,本实验步骤①②③中必须用到的仪器是E、F和_______(填字母)。

ABCDEFG

(2)步骤②加入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快样品溶解的最简单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

的洗涤是洗去附着在沉淀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5)洗涤沉淀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填空。

(1)A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__,名称是:

____________。

(2)①的反应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

②的反应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考点:

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

A.胶体是分散质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硅酸是沉淀,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

B.碱性氧化物是指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弱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等;

D.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物,可达几万至几十万,甚至达几百万或更大.

解:

A.稀豆浆属于胶体、硅酸是难溶的沉淀、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不同是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故A错误;

B.FeO、MgO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均为碱性氧化物,Al2O3均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是两性氧化物,故B错误;

C.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不是电解质,次氯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故C错误;

D.葡萄糖、油脂属于有机物,但是相对分子质量不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等,为高频考点,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2.【解析】A、用二氧化碳代替有机溶剂,等都是符合绿色化学的内容,正确,选A;B.食盐不尾于有机物,错误,不选B;C、碳酸钡能和胃酸反应生成钡离子,对人体有害,错误,不选C;D、煤的气化是化学变化,错误,不选D.

考点:

环境保护,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名师点睛】煤的干馏,气化,液化都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石油的裂化或裂解是化学变化。

碱去油污,是油脂的水解,是化学变化。

海水晒盐是物理变化,花生中提取花生油是物理变化。

4.【解析】A.若加入NaOH,硫酸亚铁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的白色Fe(OH)2会被较酸铁发生反应产生的红褐色的Fe(OH)3遮挡,不容易观察到,因此不能鉴定,错误.B.KMnO4有氧化性,硫酸亚铁有还原性,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KMnO4紫色褪去,而硫酸铁不能与KMnO4发生反应,因此可以作为鉴定试剂,正确.C.KSCN与硫酸铁会发生反应,使溶液变红色,而硫酸亚铁不能反应,因此无论硫酸亚铁是否存在,溶液都变红色,因此无法鉴定,错误.D.苯酚与硫酸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使溶液变为紫色,而与疏酸亚铁不能发生反应,无论硫酸亚铁是否存在,溶液都变紫色,所以不能作为鉴定试剂,

【考点】考查物质的鉴定的知识。

5.【解析】A、D和H的质量数不同,则18gD2O和l8gH2O的物质的量不同,所以含有的质子数不同,错误;B、亚硫酸为弱酸,水溶液中不完全电离,所以溶液中氢离子数目小于2NA,错误;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则氧气的来源于-1价的O元素,所以生成O.lmol氧气时转移电子0.2NA,正确;D、NO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但常温下,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之间存在平衡,所以产物的分子数小于2NA,错误,答案选C。

考点:

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与微粒数的关系判断

9.解析:

选D。

A组中Na2CO3不是碱,NaOH不是盐,SO2不是碱性氧化物;B组中CO不是酸性氧化物;C组中CO不是碱性氧化物;D组符合题意。

10.解析:

选A。

NaHCO3由Na+和HCO

组成,属于盐且是酸式盐。

11.解析:

选B。

A项两类物质属于并列关系;B项中化合物包含碱性氧化物,正确;C项中两物质属于并列关系;D项中两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12.解析:

选B。

首先找出规律是:

Cl元素化合价从低→高排列(Na、、NaO、O5、HO4);其次分析物质的种类(盐、单质、盐、氧化物、酸);第三分析各选项,符合以上规律的符合题意。

13.解析:

选A。

A项可以一步实现:

Na2CO3+Ca(OH)2===CaCO3↓+2NaOH;B项中CaCO3不溶于水,故不能与可溶性碱反应得到Ca(OH)2;C项中NaNO3不能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NaCl;D项中CuO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得到Cu(OH)2。

14.解析:

选B。

B项中,反应物是CO和Fe3O4,没有单质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肯定不是置换反应。

15.解析:

选C。

A项中C元素化合价从+2→+4、Fe元素化合价从+3→0;B项中Na元素化合价从0→+1、H元素化合价从+1→0;C项中无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D项中变价元素为Cu和O。

16..A错,H2、D2、T2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漂白粉是混合物,B错;CO2不是非电解质,C错,D对。

17.盐酸是混合物,A错;B对;蛋白质不是纯净物,石灰石是电解质,C错;硫酸钡是电解质,D错。

18.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是不成盐氧化物,A错;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氧化铁和氧化铜都是酸性氧化物,B错;次氯酸是弱酸,C错;D对。

19.溶液颗粒直径小于1nm,A错;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B错;C对;氯化铁溶液呈黄褐色,D错。

20.石炭酸和水银是纯净物,①错;②错,聚苯乙烯是混合物;③对;④不对,因为结构不确定是否想相似,⑤对,选D。

21.A,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BCD都不能直接化合生成。

22.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

A.金属氧化物能溶于酸,三价铁具有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

B.NH4HCO3与过量NaOH溶液混合生成一水合氨、碳酸钠和水;

C.二氧化硫足量,次氯酸根离子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次氯酸根离子完全转化成氯离子;

D.0.1mol/LNH4Al(SO4)2溶液与0.2mol/L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铝和一水合氨.

解:

A.氧化铁可溶于氢碘酸,三价铁具有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2O3+2I﹣+6H+=2Fe2++3H2O+I2,故A正确;

B.NH4HCO3与过量NaOH溶液混合生成一水合氨、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NH4++HCO3﹣+2OH﹣=NH3•H2O+CO32﹣+H2O,故B错误;

C.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硫气体,次氯酸根离子能够氧化二氧化硫,次氯酸根离子完全转化成氯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ClO﹣+H2O+SO2=SO42﹣+2H++Cl﹣,故C错误;

D.氨水为弱碱不能溶解氢氧化铝,0.1mol/LNH4Al(SO4)2溶液与0.2mol/L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铝和一水合氨,离子反应为Al3++NH4++4OH﹣+SO42﹣+Ba2+=BaSO4↓+NH3・H2O+Al(OH)3↓,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规律,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相关概念,题目难度中等.

24.【解析】A.c(H+)=10-13mol/L的溶液显碱性,NO3-、SO42-、K+、Na+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正确;B.澄清石灰水显碱性,HCO3-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铁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有亚铁离子,亚铁离子与CO32-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空气中NO极易被氧气氧化为NO2,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A。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物质或离子共存判断

【名师点晴】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是:

(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即生成沉淀,气体,水、弱酸、弱碱等难电离物质);

(2)能生成难溶物的离子之间(如:

Ca2+和SO42-;Ag+和SO42-);(3)能完全水解的离子之间,如多元弱酸和弱碱盐的阴、阳离子(如:

Al3+,Fe3+与CO32-、HCO3-、AlO2-等);(4)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H+、NO3-;S2-、ClO-;S2-、Fe3+等);(5)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Fe3+和

SCN-);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

(1)溶

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

(2)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3)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4)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25.【解析】某溶液中含有NH

、SO

、SiO

、Br-、CO

、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SO

可以被氯气氧化为硫根离子;SiO

和氯水中的盐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Br被氯气氧化为溴单质;CO

和氯水中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则①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有NH

、Na+,①错误;②有胶状物质硅酸生成,②正确;③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二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气体,③正确;④氯气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有无色变化为措红色,④正确;⑤共发生了氯气氧化SO

、Br-2个氧化还原反应。

氯气和水发生的氧化反应,共3个氧化还原反应,⑤正确,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了氯水成分和离子反应的判断,主要考查氯气的氧化性、氯水中盐酸的作用

【名师点晴】氯水的多种成分决定了氯水的化学性质表现出多样性:

Cl2的强氧化性;HCl的强酸性;HClO的强氧

化性、弱酸性和不稳定性;Cl-的性质。

在不同的反应中,氯水起作用的成分不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7.【解析】①Ca(HCO3)2与NaOH溶液以物质的量2:

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a2++3HCO3–+3OH–=2CaCO3↓+CO32–+3H2O,正确;②NaHCO3与澄清石灰水以物质的量3:

2进行反应,符合离子方程式,正确;③Ca(HCO3)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2++HCO3-+OH-=CaCO3↓+H2O,不

符合,错误;④NH4HCO3与澄清石灰水以物质的量1:

1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4++HCO3-+Ca2++2OH-=2H2O+CaCO3↓+NH3↑,以物质的量2:

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3-+2OH-+Ca2+=2H2O+CaCO3↓+CO32-,不符,错误;答案选D。

考点:

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和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28.【解析】无色溶液中,Fe3+黄色不存在,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只放出氢气,说明是强酸或强碱溶液,在碱环境中,H+和NH4+不存在,Al3+与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只能有Ba2+,CO32-与Ba2+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溶液中的离子共有4种,若为酸环境,H+和NO3-与铝反应不生成氢气,则NO3-不存在,CO32-、OH-与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溶液中的离子有H+、NH4+、Ba2+、Al3+、Cl–共5种离子,答案选C。

考点:

考查离子共存

29.【解析】A、次氯酸是弱酸,不能拆写,应以HClO的形式存在,故错误;B、单水解是可逆反应,多元弱酸根水解应是分步水解,CO

+H2O

HCO

+OH-故错误;C、反应前后所带电荷数不等,故错误;D、少重系数“1”,NaHCO3+Ba(OH):

2=BaCO3↓+NaOH+H2O,其离子反应方程式HCO3+Ba:

2-+OH-=BaCO3↓+H2O,故正确

考点:

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正误判断。

31.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

A、标况下,三氧化硫为固体;

B、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

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为歧化反应;

D、标况下,22.4L氯气为1mol,根据反应后氯元素为﹣1价来分析.

解:

A、标况下,三氧化硫为固体,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A错误;

B、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故6.4g氧气和3.2g臭氧即9.6g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n=

=0.6mol,即0.6NA个,故B正确;

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为歧化反应,1mol过氧化钠转移1mol电子,则0.1mol过氧化钠转移0.1mol电子即0.1NA个,故C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