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条件微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1646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烧的条件微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燃烧的条件微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燃烧的条件微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燃烧的条件微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燃烧的条件微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燃烧的条件微课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燃烧的条件微课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燃烧的条件微课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燃烧的条件微课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燃烧的条件微课教学设计.docx

《燃烧的条件微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烧的条件微课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燃烧的条件微课教学设计.docx

燃烧的条件微课教学设计

燃烧的条件微课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平远县石正中学石桂梅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2、通过活动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 

2、了解火灾的危害,具有安全用火的意识;

3、通过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拓展,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燃烧的条件。

难点:

探究讨论燃烧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

对比法、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燃烧。

燃烧,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温暖,而且也给我们带来了痛苦,例如812天津爆炸事件。

那么失控的燃烧到底是如何造成的?

通过这节课学习《燃烧与灭火》,让我们更好的利用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倾听,思考

 

 

联系天津爆炸实际情境,很好的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

引入新课。

燃烧条件的探究

日常生活中,物质燃烧有什么现象?

(看图片) 

归纳总结,导入燃烧的定义。

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注:

但并不是所有的燃烧都有氧气参加)

【思考】要使物质燃烧起来,你认为需要什么条件呢?

【演示实验】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

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中间一块石头,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

鼓励同学们的积极思考问题。

A:

热水对白磷燃烧有什么作用?

B:

为什么石块没有燃烧?

C:

此处红磷为什么没有燃烧?

D:

热水中白磷为什么没有燃烧?

E:

热水中白磷为什么会燃烧?

引导同学们得出正确的结论。

提示:

实验AB能说明什么,

实验AC能说明什么,

实验AD能说明什么,

实验DE能说明什么,

【小结】燃烧的三个条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构建“火”三角

三者缺一不可。

【思考】

1、为什么敞口的的酒精灯不会燃烧?

2、燃烧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为什么会熄灭?

3、为什么长期敞口放置的酒精灯无法点燃?

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典型例题

小红同学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她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它们都能在空气中燃烧.小红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

(1)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_____;

(2)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_____;

(3)如果要使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小红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

随堂练习

1、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要点燃

B.燃烧是发光、发热、冒烟的现象

C.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

D.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2、(2010梅州中考)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D.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3、(2014梅州中考)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的是()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氧气

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隔绝可燃物

C.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

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着火点

【思考】

遇到火灾如何自救?

(观看图片)

 

回答提出的问题

 

理解记忆

 

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根据实验现象一起讨论燃烧的条件,每个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的结果。

 

大家一起评出最佳的结果。

实验现象:

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B:

石块不燃烧

C:

红磷不燃烧

D:

水中白磷不燃烧

E:

通氧气水中白磷燃烧

通过对比实验,讨论交流得出正确的燃烧条件。

 

回答:

可燃物,氧气,温度达着火点。

 

思考并回答问题

 

阅读课本P130

 

答案:

温度没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用导管给水下的白磷通氧气(或空气)

 

练习,巩固新知

 

思考并总结

 

根据日常生活中燃烧的现象引入燃烧的概念。

通过多媒体演示实验,避免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

探究内容在教材的演示实验中略有改进。

增加了对不可燃物的探究。

更加有利于同学们得出燃烧的条件。

利用简单对比实验通过不同的实验现象来探求燃烧的条件。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巩固新知识,进一步得出的燃烧条件缺一不可。

 

提出新的疑问,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巩固新知。

 

结合所学知识,加强消防安全教育。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燃烧的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谈体会,交流收获。

由学生概括总结所学内容,并且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反馈,能很好的反应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作业设计

1、请你调查家中有哪些可燃物,并列出清单。

2、请你调查家中可用于消防的设施和物品,并列出清单。

3、春节期间家中购买、贮存、燃放烟花爆竹,应注意哪些事项?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人文精神,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提高自己的能力。

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将课堂延伸到同学们的生活中,进一步拓展所学的内容,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一、燃烧的定义

二、燃烧的条件

1.需要可燃物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缺一不可)

三、火灾自救常识

教学反思

首先,本课通过天津爆炸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固定思维的冲击;灵活运用对比法、探究法和讨论法,加深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活跃了学生的讨论思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根据学情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实验。

针对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情况:

白磷有剧毒、极易燃烧,操作不慎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伤害;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对人体有害,若分组演示,则整个实验室乌烟瘴气。

且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不明显,可能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本课作了如下改动:

对于燃烧条件的探究,改为多媒体演示实验,且增加了不可燃物的探究,有利于学生更准确的得出结论;通过简单对比实验的不同的现象来探求影响燃烧的因素。

最后,由于我校学生对课外知识有浓厚兴趣,我将教材的内容略为拓展,增加了火灾自救常识;使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相互渗透,真正做到化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不仅使学生掌握一门逃生的技能,而且加深了大家的防火意识。

 

2010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D.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20149.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的是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氧气

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隔绝可燃物

C.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

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着火点

典型例题

小红同学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她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它们都能在空气中燃烧.小红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

(1)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_____;

(2)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_____;

(3)如果要使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小红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

答案:

温度没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用导管给水下的白磷通氧气(或空气)

解析:

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的条件是: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解:

(1)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热水的温度不能是它达到着火点,所以红磷虽然时可燃物,并且与氧气接触,但不能燃烧,

故答案为:

温度没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2)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氧气(空气)接触,

故答案为:

白磷没有与氧气(空气)接触;

(3)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氧气(空气)接触,所以用导管给水下的白磷通氧气(空气),就能使白磷燃烧,

故答案为:

用导管给水下的白磷通氧气(空气).

 

1.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要点燃

B.燃烧是发光、发热、冒烟的现象

C.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

D.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典型例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两个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实验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B.甲实验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C.乙实验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D.甲、乙实验只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A、根据冷水中没有氧气进行分析;

B、根据冷水温度低进行分析;

C、根据热水中有空气进行分析;

D、根据燃烧三要素进行分析.

解:

A、冷水中没有氧气,缺少了白磷燃烧需要的氧气,不能燃烧,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

B、冷水温度低,使白磷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与题意不符,故B错误.

C、热水中通入空气,提供了白磷燃烧需要的氧气,能燃烧,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

D、甲、乙实验说明白磷烧既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又需要助燃物氧气,与题意相符,故D正确.

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