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1671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据最新报道,国内某女大学生感染了“网红细菌”——MRSA,该细菌对26种抗生素都毫无反应,患者经医院抢救21天,最终脱离危险。

关于MRSA叙述正确的是

A.网红细菌与动物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细菌有细胞壁

B.网红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网红细菌是滥用抗生素造成的细菌的抗药性变异

D.可根据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判断细菌的存活情况

【答案】D

【解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动物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细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项错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染色体,B项错误;网红细菌的抗药性变异不是由抗生素引起的,抗生素只是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C项错误;只有活细胞的细胞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故可根据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判断细菌的存活情况,D项正确。

【点睛】

本题设置了新的情境“网红细菌”考查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相关知识。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

易错点是C选项,要注意细菌的抗药性变异是细菌本来就存在的,抗生素只是对其起了选择作用。

2.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也可用来观察有丝分裂

B.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可用于H202的催化实验来检验其酶的适宜pH

C.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来观察黑藻细胞中DNA与RNA的分布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所占的比例与固定液处理的时间有关

【答案】B

【解析】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不再具有分裂能力,所以不能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A项错误;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氧和水,而酶的催化活性受pH的影响,因此,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可用于H202的催化实验来检验其酶的适宜pH,B项正确;可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来观察细胞中DNA与RNA的分布,但由于黑藻细胞内含有绿色的叶绿体,会干扰实验结果,所以一般不用黑藻作为该实验的材料,故C项错误;在低温诱导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固定液(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的形态,以维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与染色体数目加倍无关,D项错误。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教材中的基础实验,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取材、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及解释、实验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归纳和积累。

3.植物激素能调节植物体的生命活动。

某科研小组欲探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某离体茎段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IAA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GA

B.IAA和GA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具有协同效应

C.提高GA和IAA浓度,则促进作用增强

D.施用适宜浓度GA有利于幼嫩植株增高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IAA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GA,A项正确;在培养一段时间后,IAA+GA处理组中茎段平均伸长长度最长,说明IAA和GA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具有协同效应,B项正确;IAA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若提高IAA浓度,促进作用不一定会增强,C项错误;实验证明一定浓度的GA对植物茎段生长有促进作用,故可推知施用适宜浓度GA有利于幼嫩植株增高,D项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该题的知识点是赤霉素和生长素的作用关系探究,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进行推理判断是解题的关键。

考查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综合解题的能力。

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炎热环境中机体的散热量少于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

B.人体的脑组织细胞内液中02与C02的比值大于组织液中的

C.动作电位时,神经细胞膜外Na+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D.当人体免疫功能减弱时,可引起免疫缺陷病或过敏反应

【答案】A

【解析】由于炎热环境中,体温与外界环境温度的温差小,而寒冷环境中,体温与外界环境温度的温差大,因此一般情况下,炎热环境中机体的散热量少于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A项正确;组织细胞能吸收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因此组织细胞内液中02与C02的比值小于组织液中的,B项错误;动作电位时,神经细胞膜外Na+进入细胞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消耗能量,C项错误;当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时,可引免疫缺陷病,而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时引起,D项错误。

5.某生态系统中,黑线姬鼠处于第二营养级。

现将某动物新物种Z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黑线姬鼠与Z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表: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时间(年)

1

2

3

4

5

6

7

8

黑线姬鼠数量(只)

18500

19200

14500

11500

9400

9500

9400

9500

Z的种群数量(只)

100

120

190

240

170

160

170

160

 

A.在引种初的4年内,物种Z处于理想环境中

B.在第3年,Z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

C.黑线姬鼠种群和Z种群为捕食关系,二者共同进化

D.Z种群数量增加时,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会减少,二者为竞争关系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引种初的4年内,物种Z每年的数量增长倍数(λ值)不相等,说明物种Z不是处于理想环境中,A项错误;在第4年,Z种群数量最多,其种内斗争最激烈,B项错误;表中信息显示,将某动物新物种Z引入该生态系统,Z种群数量随黑线姬鼠的增多而增多,当黑线姬鼠的数量达到一定水平时,黑线姬鼠的数量开始减少,Z也随之减少,然后两者趋于相对稳定,说明黑线姬鼠种群和Z种群为捕食关系,黑线姬鼠是被捕食者,Z是捕食者,二者在捕食过程中共同进化,C项正确,D项错误。

【点睛】

本题以“调查黑线姬鼠与Z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为素材,考查考生对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的变化、种间关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采取对比法,认真分析表格数据,找出数量、现象的变化规律,并将“变化规律”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6.甲病是单基因遗传病且致病基因不在21号染色体上,已知21—三体综合征患者减数分裂时,任意两条21号染色体联会,剩余的21号染色体随机移向一端。

下图是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2号和4号都是杂合子

B.7号患21—三体综合征可能是因为4号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卵细胞

C.若1号不含甲病致病基因,6号和7号生下患两种病男孩的概率是1/16

D.若1号含甲病致病基因,则甲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一定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7.下图表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内合成某种分泌蛋白的过程,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相关过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过程所需酶催化反应的底物是_________;③过程可发生在有丝分裂的_________时期;④过程进行的场所有_________(填细胞器)。

(2)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叫作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形成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3)拟构建②过程模板的物理模型,若仅用订书钉将五碳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个含12对碱基(C有5个)的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_________个。

【答案】

(1).核糖核苷酸

(2).所有(或各)(3).内质网和高尔基体(4).在短时间内能合成较多肽链(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5).99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表达、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DNA分子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知识点。

据图分析,①表示DNA自我复制;②表示转录,即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③表示翻译,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④表示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过程。

(1)②过程表示转录过程,原料是核糖核苷酸,产物是RNA,所以②过程所需酶催化反应的底物是核糖核苷酸;③过程表示翻译,可发生在有丝分裂的所有(或各)时期;④过程表示多肽链经过加工形成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

(2)多聚核糖体形成的意义在于可以在短时间内能合成较多肽链(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3)②过程的模板是DNA,构建DNA分子的物理模型时,每个脱氧核苷酸的三部分间需2个订书钉,每条链上的12个脱氧核苷酸间需11个订书钉,两条链间的5对G—C碱基对需要3×5=15个订书钉,两条链间的7对A—T碱基对需要2×7=14个订书钉,故构建该DNA片段共需订书钉数量为2×24+2×11+15+14=99个。

8.图甲是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图乙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

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参与Ⅰ阶段的色素有两大类,其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_____,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通常用___________作为溶剂。

(2)图中Ⅰ阶段为Ⅱ阶段提供___________,叶绿体中③水解成ADP和Pi的场所是___________。

(3)在适宜条件下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若突然减少④___________的供应,则C3将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分析图乙可知,光合作用、细胞呼吸都受温度的影响,其中与___________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在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有关酶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

(5)在30℃条件下,白天光照11小时,一昼夜植物体的干重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

(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1).蓝紫光

(2).无水乙醇(或丙酮)(3).还原态氢([H]/NADPH)和ATP(4).叶绿体基质(5).C02(6).降低(7).光合(8).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9).减少0.3mg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解题过程中明确净光合作用、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三者的之间的关系。

图甲中,Ⅰ阶段表示光反应,Ⅱ阶段表示暗反应;①表示光能,②表示水,③表示ATP,④表示C02。

图乙表示温度对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其中虚线表示净光合速率随温度的变化,实线表示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变化。

(1)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通常用无水乙醇(或丙酮)作为溶剂。

(2)图中Ⅰ阶段为光反应,Ⅱ阶段为暗反应,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还原态氢([H]/NADPH)和ATP;图中③表示ATP,为暗反应中C3的还原提供能量,叶绿体中③ATP水解成ADP和Pi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3)图中的④表示CO2,在适宜条件下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若突然减少④CO2的供应,则C3的生成量将减少,而C3被还原的速率基本不变,所以短时间内C3含量将降低。

(4)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分析图乙可知,图中虚线表示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在30℃时达到最大值,而呼吸作用速率在35℃时还在增加,故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在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有关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5)在30℃条件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是3.5mg/h,呼吸速率是3.0mg/h。

白天光照11小时,一昼夜植物体吸收CO2量为3.5×11-3.0×(24-11)=—0.5mg,说明一昼夜该植物体的干重会减少,根据有氧呼吸反应式可换算成葡萄糖的量约为0.3mg,即一昼夜植物体的干重减少0.3mg。

9.下图甲、乙是与血糖有关的两种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GIP是进食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

图乙1〜4代表细胞膜上的结构。

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葡萄糖进入甲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②③过程调节甲细胞分泌的方式属于___________调节。

(2)当图甲中下丘脑的相应区域被破坏,但血糖调节能力不会完全丧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乙分析可知,给大鼠口服或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让二者血糖浓度变化相当。

与注射相比,口服后血浆胰岛素水平更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主动运输

(2).神经(3).血糖浓度变化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相关激素(4).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相关激素(5).高(6).口服葡萄糖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的GIP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激素的种类判断甲细胞的种类,根据图甲判断血糖调节的方式,根据图乙判断GIP的作用机理。

分析图解:

图甲表明血糖平衡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由于甲细胞产生了胰岛素,说明甲细胞是胰岛B细胞;图乙中,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GIP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GIP和胰岛素通过不同受体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转化为脂肪,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1)图甲中,甲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说明甲细胞是胰岛B细胞,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通过②③过程调节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属于神经调节。

(2)据图甲可知,血糖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和相关神经递质都可以促进甲细胞分泌胰岛素。

因此,当图甲中下丘脑的相应区域被破坏时,血糖浓度变化和胰高血糖素均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相关激素,故血糖调节能力不会完全丧失。

(3)据图分析,口服葡萄糖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的GIP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因此给大鼠口服或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口服后血浆胰岛素水平更高。

10.玉米是一种单性花、雌雄同株的作物,正常植株的基因型为D_E_,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基因型为ddE_的植株只能开雄花而成为雄株;基因型为D_ee或ddee的植株的顶端长出的是雌花而成为雌株(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选用上述材料作亲本,杂交后得到下表中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类型

正常植株

雄株

雌株

数目

506

500

1012

(1)请写出亲本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_。

若表中的雌雄株随机结合,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玉米的纯合体雄株和雌株在育种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杂交育种时可免除_______麻烦。

选育出纯合体雄株和雌株应确保其杂交后代都是正常植株,以符合种子生产要求。

已知农田中的正常植株都是杂合子DdEe,请设计一个快速育种方案,利用这种植株选育出符合生产要求的雄株和雌株(写出育种方案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保能杂交产生足够的正常植株,需要对选出的雄株和雌株进行大量繁殖,请写出培育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dEe×Ddee或DdEe×ddee

(2).正常株:

雄株:

雌株=1:

3:

4(3).人工去雄(4).利用杂合子DdEe进行单倍体育种,选育出雄株(ddEE)、雌株(DDee、ddee),其中雄株(ddEE)符合生产要求;将上一步骤中得到的雌株和雄株进行杂交,若后代是正常植株,则雌株为DDee符合生产要求(5).取上述得到的符合生产要求的雄株和雌株的芽(雌株芽可在上述杂交之前进行部分预留)或根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单倍体育种等相关知识。

考生要能够根据题意确定雌雄同株、雄株、雌株的基因型;根据后代表现型比例确定1:

1:

2为测交后代1:

1:

1:

1比例的变化;能从题目中获取有效信息,理论联系实际,灵活选择育种方法。

(2)玉米的纯合体雄株和雌株在育种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杂交育种时可免除人工去雄的麻烦。

由于基因型为D_E_为雌雄同株,ddE_为雄株,而D_ee或ddee则为雌株。

选育出的纯合体雄株和雌株应确保其杂交后代都是正常植株,则选育出的雌株不能是ddee,且都是纯合体,因此,选育出的雄株和雌株的基因型分别为ddEE和DDee。

利用DdEe植株选育出符合生产要求的雄株和雌株的快速育种方案为:

利用杂合子DdEe进行单倍体育种,选育出雄株(ddEE)、雌株(DDee、ddee),其中雄株(ddEE)符合生产要求;将上一步骤中得到的雌株和雄株进行杂交,若后代是正常植株,则雌株为DDee符合生产要求。

(3)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使植物大量繁殖。

因此,要对选出的雄株和雌株进行大量繁殖,可取上述得到的符合生产要求的雄株和雌株的芽(雌株芽可在上述杂交之前进行部分预留)或根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11.某生物兴趣小组按下图所示过程从土壤中筛选能降解纤维素的细菌。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是___________。

为了筛选目的菌,步骤③的培养基中加入的唯一碳源为_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填“鉴别”或“选择”)培养基。

(2)上述接种等操作都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一般在灼烧接种环之后,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作为对照的______________同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为了对初步筛选出来的菌种作进一步的鉴定,可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

选取鉴定出的具有较大透明圈的菌种可接种到___________培养基上临时保藏。

【答案】

(1).样品稀释(或“系列稀释”、“梯度稀释”)

(2).纤维素(3).选择(4).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或杂菌污染)(5).避免温度过高的接种环把菌种杀死(6).空白培养基(7).刚果红(8).固体斜面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结合从土壤中筛选能降解纤维素的细菌实验,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临时保藏等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理解筛选土壤中能降解纤维素的细菌的原理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等,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题意梳理相关知识点,对各小题进行分析作答。

(1)图中步骤②是样品稀释(或“系列稀释”、“梯度稀释”);为了筛选目的菌(能降解纤维素的细菌),步骤③的培养基中加入的唯一碳源应为纤维素,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或杂菌污染)。

上述接种等操作都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为避免温度过高的接种环把菌种杀死,一般在灼烧接种环之后,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作为对照的一个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同时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这样,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因此,为了对初步筛选出来的菌种作进一步的鉴定,可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选取鉴定出的具有较大透明圈的菌种可接种到固体斜面培养基上临时保藏。

12.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得以表达。

但在进行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

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一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①所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

—般采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前提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原因是___________。

(2)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中,用______________切割质粒,获取目的基因时只能用一种限制酶,应用___________切割目的基因所在的外源DNA。

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后形成的黏性末端在DNA连接酶的催化作用中通过___________原则进行连接。

人的基因之所以能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过程③中一般将受体大肠杆菌用CaCl2溶液(Ca2+)进行处理,使其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这种细胞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逆转录酶

(2).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3).限制酶Ⅰ(4).限制酶Ⅱ(5).碱基互补配对(6).人的基因与大肠杆菌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相同(7).感受态细胞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工具和基本操作程序的相关知识,考生可根据从题干和题图中获取的有效信息,结合题意梳理相关知识,例如由图可知①是逆转录,形成重组质粒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微生物中导入目的基因采用感受态细胞法等。

最后对各小题进行分析综合。

(1)据图可知,题图中是通过逆转录法来获取目的基因的,所以过程①所需要的酶应是逆转录酶;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

(2)结合图示可知,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质粒上的四环素抗性基因被破坏,说明是用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的限制酶Ⅰ来切割质粒的;根据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为“—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为“—↓GATC—”,可知限制酶Ⅱ也能识别并切割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所以应切割目的基因所在的外源DNA。

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后形成的黏性末端在DNA连接酶的催化作用中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连接。

人的基因与大肠杆菌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相同,所以人的基因能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

(3)图中过程③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该过程中一般将受体大肠杆菌用CaCl2溶液(Ca2+)进行处理,使其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这种细胞称为感受态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