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施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1796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季施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夏季施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夏季施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夏季施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夏季施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夏季施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夏季施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夏季施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夏季施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夏季施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夏季施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夏季施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夏季施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夏季施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夏季施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夏季施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夏季施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夏季施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夏季施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夏季施工.docx

《夏季施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季施工.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夏季施工.docx

夏季施工

夏、雨季施工专项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中铁十一局集团沪昆客专长昆湖南段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一年五月

长昆客专湖南段III类施工组织设计报请核单

施工单位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标段

长昆客专湖南段CKTJIII-2

施工组织

设计名称

夏、雨季施工专项专项施工方案

致长沙中大/贝利沪昆客专长昆湖南段监理站监理单位:

我标段夏、雨季施工专项施工方案已完成,请予以审核。

 

报审单位: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报审人:

报审时间:

年月日

审核意见(监理单位):

 

审核单位:

审核人:

审核时间:

年月日

夏、雨季施工专项方案

一、工程简介

沪昆客专长昆湖南段CKTJⅢ-2标工程起迄里程为DK126+853~DK167+155,正线全长38.4km。

本段桥梁结构共746孔,共有钻孔桩6255根,承台746个,墩身746个,预制箱梁677孔,连续梁10联。

隧道工程7090公里,路基工程7.37公里。

轨道工程采用CRTSI型双块式轨枕和CRTSII型轨道板,计划总工期39个月。

使用寿命按100年设计,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二、编制依据

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

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4、《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

5、《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6、《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三、施工方案

1、承台开挖施工方案

1.1开挖坡度:

对于挖深在5米内,无地下水处,结合现场情况,将开挖坡度定为1:

0.5-1:

0.75坡度范围,对于特殊地段(土质不良)的开挖,坡度可适当放缓,保证边坡稳定。

无水土质基坑底面,按基础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

1.2支撑方式:

一般地段,无地下水处,放坡开挖的基坑不进行支护;对于土质为粉砂,有地下水处,采用挡板支护。

1.3挡板支护:

1.3.1挡板支撑,可采用横、竖向挡板与钢(木)框架支撑坑壁。

基坑每层开挖深度,应根据地质情况确定,不宜超过1.5m,边挖边支。

1.3.2对支撑结构应随时检查,发现变形,及时加固或更换,更换时应先撑后拆。

支撑拆除顺序,自下而上。

待下层支撑拆除并回填土后,再拆除上层支撑。

1.3.3排水措施:

有水基坑底面,应满足四周排水沟与汇水井的设置需要,每边放宽不宜小于80cm。

基坑边地面高过四周地面,防止雨水流入基坑。

边坡土质松软处可采用塑料布覆盖,防止雨水冲刷。

1.4基坑开挖其他要求:

1.4.1基底应避免超挖,松动部分应清除。

使用机械开挖时,不得破坏基底土的结构,可在设计高程以上保留30cm厚度由人工开挖。

1.4.2基坑宜在枯水或少雨季节开挖。

基坑开挖不宜间断,应立即施工承台。

防止塌方,确保人身安全。

1.4.3基坑顶有动载时,坑顶缘与动载间应留有大于1m的护道,如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或动载过大,应进行基坑开挖边坡检算,根据检算结果确定采用增宽护道或其他加固措施。

1.4.4弃土不得妨碍施工。

弃土堆坡脚距坑顶缘的距离不宜小于基坑的深度,且宜弃在下游指定地点,不得淤塞河道,影响泄洪。

1.4.5基坑应按设计要求及时回填,分层夯实。

1.5围堰

1.5.1我段施工范围对于跨越沟渠河流处采用土围堰和钢板桩围堰。

1.5.2土袋围堰适用于水深不大于3m,流速不大于1.5m/s,河床为渗水性较小的土。

堰顶宽度可为1~2m,外侧边坡为1:

0.5~1:

1,内侧为1:

0.2~1:

0.5。

土袋围堰应用黏土填心。

袋内装入松散黏性土后,袋口应缝合,装填量约为袋容量的60%。

在流速较大处,外侧土袋内可装粗砂或小卵石。

堆码时土袋应平放,其上下层和左右层应互相错缝。

1.5.3土袋围堰填筑前,应清理堰底的树根、草皮、石块等杂物。

当有冰块时,必须彻底清除。

填筑时,均应自上游开始至下游合龙。

堰底内侧坡脚距基坑顶缘距离不应小于1m。

1.5.4钢板桩围堰适用于深水基坑,河床为砂类土、黏性土、碎石土以及风化岩等地层。

2、拌合站搅拌和运输方案

2.1拌合站搅拌:

2.1.1原材料储存和降温要求

2.1.1.1混凝土用水泥、矿物掺和料等宜采用散料仓分别存储。

袋装粉状材料在运输和存放期间应用专用库房存放,不得露天堆放,且应特别注意防潮。

2.1.1.2储存散装水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降低水泥的温度或防止水泥升温。

2.1.1.3混凝土采用多级级配粗骨料,粗骨料应实行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检测合格后入棚存放,分级计量。

2.1.1.4不同混凝土原材料应有固定的堆放地点和明确的标识,骨料堆场地面应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必要的排水条件。

2.1.1.5原材料进场,应及时进行检验,不合格的不能使用。

2.1.1.6夏季要做好集料、粉料的防晒降温工作,对水泥、砂、石的贮存仓、料堆等进行遮阳防晒处理,或在砂石料堆上喷水降温,以便降低原材料进入搅拌机的温度。

建设仓库、敞篷设施,及时进行通风。

2.1.1.7拌和用水采用深水井中的水源,或采用冷却装置冷却拌和水,并对水管及水箱加遮阳和隔热设施,也可在拌和水中加碎冰冷却,碎冰作为拌和水的一部分。

2.1.1.8水泥进入搅拌机的温度不宜大于40℃。

2.2拌和:

2.2.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考虑坍落度损失。

混凝土中可掺加减水剂以减少水泥用量。

掺用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减少水泥用量,从而减少水化热。

2.2.2搅拌站料斗、储水器、皮带运输机、搅拌楼都要尽可能采取遮阳措施,尽量缩短搅拌时间。

应经常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以满足施工所必须的坍落度要求。

2.2.3混凝土宜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当掺用缓凝型减水剂时,可根据气温适当增加坍落度。

2.2.4宜尽可能在棚内或气温较低的晚上或夜间搅拌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满足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规定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30℃。

2.2.5搅拌混凝土前,应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而引起的粗细骨料含水量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一般情况下,含水量每班抽测2次,雨天应随时抽测,并按测定结果及时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2.2.6采用搅拌机搅拌混凝土,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

搅拌时,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待砂浆充分搅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并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

上述每一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也不宜超过3min。

2.3运输:

2.3.1采用混凝土运输搅拌车运输混凝土,混凝土运输容器应设防晒设施(运输车外加裹棉布),尽量缩短运输时间。

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宜慢速搅拌混凝土,不得在运输过程加水搅拌。

2.3.2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应保持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平坦畅通,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

2.3.3应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转载次数和运输时间。

从搅拌机卸出混凝土到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以不影响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为限。

2.3.4若采用搅拌罐车运输混凝土,当罐车到达浇筑现场时,应使罐车高速旋转20~30s,再将混凝土拌和物喂入泵车受料斗或混凝土料斗。

2.3.5采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时,除应按JGJ/T10—95的规定进行施工外,还应特别注意如下事项:

2.3.5.1在满足泵送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应尽量小,以免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产生离析和泌水。

当浇筑层的高度较大时,尤应控制拌和物的坍落度,并且使用串筒浇筑;一般情况下,泵送下料口应能移动;当泵送下料口固定时,固定的间距不宜过大,一般不大于3m。

2.3.5.2泵送混凝土时,输送管路起始水平管段长度不应小于15m。

除出口处可采用软管外,输送管路的其它部位均不得采用软管。

输送管路应用支架、吊具等加以固定,不应与模板和钢筋接触。

高温或低温环境下,输送管路应分别用湿帘和保温材料覆盖。

2.3.5.3向下泵送混凝土时,管路与垂线的夹角不宜小于12°,以防止混入空气引起管路阻塞。

2.3.5.4混凝土一般宜在搅拌后60min内泵送完毕,且在1/2初凝时间前入泵,并在初凝前浇筑完毕。

在交通拥堵和气候炎热等情况下,应采取特殊措施防止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

2.3.5.5因各种原因导致停泵时间超过15min,应每隔4~5min开泵一次,使泵机进行正转和反转两个方向的运动,同时开动料斗搅拌器,防止斗中混凝土离析。

如停泵时间超过45min,应将管中混凝土清除,并用压力水或其它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3、承台、墩身、梁体浇筑方案

3.1一般要求

3.1.1夏期浇筑混凝土前,应作好充分准备,备足施工设备,保证连续进行浇筑;混凝土从搅拌机到入模的传递时间及浇筑时间要尽量缩短,并尽快开始养护。

3.1.2浇筑场地应遮荫,以降低模板、钢筋的温度;也可在模板、钢筋和地基上喷水以降温,但在浇筑时不能有附着水。

3.1.3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或基底喷水润湿。

浇筑宜连续进行。

3.1.4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不宜超过30℃。

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控制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不超过40℃。

宜尽可能安排在傍晚浇筑而避开炎热的白天,也不宜在早上浇筑以免气温升到最高时加剧混凝土内部温升。

3.1.5浇筑重要工程的混凝土时,应定时测定混凝土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环境参数变化及时调整养护方式。

3.1.6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其分层厚度(指捣实后厚度)应根据搅拌机的搅拌能力、运输条件、浇筑速度、振捣能力和结构要求等条件确定,采用插入式振捣方法,浇筑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但混凝土最大摊铺厚度不宜大于400mm,泵送混凝土的最大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0mm。

3.1.7在新浇筑完成的下层混凝土上再浇筑新混凝土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

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

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

3.1.8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

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

3.1.9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己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

3.1.10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3.1.10.1从高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3.1.10.2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铺助下落。

3.1.10.3串筒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m。

3.2浇筑墩台混凝土要求

对一般墩台及基础混凝土,应在整个平截面范围内水平分层进行浇筑。

3.3浇筑梁体混凝土要求

3.3.1梁体混凝土应采用快速、稳定、连续、可靠的浇灌方式在全梁范围内水平分层连续灌筑成型。

每片梁的灌筑时间最长不宜超过6h。

当梁的平面面积较大时,也可采用斜向分段、水平分层的方法连续浇筑。

分次浇筑时,宜先底板及腹板根部,其次腹板,最后浇顶板及翼板。

3.3.2在支架上浇筑大跨度简支梁时,应按下列方法之一进行:

3.3.2.2混凝土浇筑应加速,最初的浇筑层在浇完全梁时,仍应具有随支架沉降而变形的可塑性。

3.3.2.3浇筑后张结构时,应避免振动器碰撞预应力筋的管道、预埋件等。

应经常检查模板、管道、锚固端垫板及支座预埋件等,以保证其位置及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3.4混凝土振捣

3.4.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

振捣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垂直点振,也可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和附着式振捣器联合振捣。

混凝土较粘稠时(如采用斗送法浇筑的混凝土),应加密振点分布。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宜采用侧振并辅以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成型。

3.4.2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

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漏浆。

3.4.3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3.4.3.1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

当振动完毕需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置时,应边振动边竖向缓慢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捣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

不得用振捣棒驱赶混凝土。

3.4.3.2表面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能覆盖已振动部分的边缘。

3.4.3.3附着式振动器的设置间距和振动能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与模板紧密连接。

3.4.3.4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它预埋部件。

3.4.3.5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

3.4.3.6对于箱梁腹板与底板及顶板连接处的承托、预应力筋锚固区以及施工缝处等其它钢筋密集部位,宜特别注意振捣。

3.5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表面平整或抹面应尽快完成,抹面时可用喷雾器喷少量水防止表面裂纹,但不得直接往混凝土表面洒水。

4、夏季隧道施工方案

隧道内为环境受季节环境影响不大,夏季隧道内混凝土施工主要体现在混凝土运输过程。

按本方案做好拌和站混凝土拌合工作,并确保运输过程混凝土温度升温在影响范围内。

隧道施工主要是受夏季雨水影响较大。

4、混凝土养护方案

4.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表面应立即覆盖清洁的塑料膜,初凝后撤去塑料膜,用浸湿的土工布覆盖,再加盖一层塑料膜,保持潮湿状态最少7d。

也可采取在混凝土表面喷雾降温,湿润空气等养护措施。

保湿养护期间,应采取遮阳和挡风措施,以控制温度和干湿风的影响。

4.2混凝土拆模后的洒水养护宜用自动喷水系统和喷雾器。

保湿养护应不间断,不得形成干湿循环。

4.3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时,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4.3.4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

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20℃。

4.3.5混凝土炎热季节拆模后,若天气产生骤然变化时,应采取适当的隔热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

4.3.6混凝土拆模后可能与流动水接触时,应在混凝土与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前采取有效保温保湿养护措施养护,养护时间至少14d,且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75%以上的设计强度。

养护结束后应及时回填。

6、混凝土拆模方案

6.1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

6.2现浇梁的底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方可拆除。

6.3芯模或预留孔洞的内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和孔洞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拆除。

6.4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规定外,还应考虑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

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

6.5一般情况下,结构或构件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大于20℃(预应力箱梁和截面较为复杂时,温差大于15℃)时不宜拆模。

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

在炎热和大风干燥季节,应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的拆模工艺。

6.6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

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吊运模板。

6.7当拆除跨度32m现浇梁结构的模板时,应按设计要求的程序及措施进行。

6.8拆除临时埋设于混凝土中的木塞和其它预埋部件时,不得损伤混凝土。

6.9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6.10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7、雨季施工方案

7.1雨期施工准备工作

7.1.1制定雨期施工的安全、质量、工期保证措施,做到加强管理、周密计划、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奖罚分明。

7.1.2设专人定时收听天气预报,并充分利用无线对讲系统的灵活性,如遇雷阵雨恶劣天气,及时向领导汇报,并通知各个系统负责人,采取相应对策,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尽量减少,直至零损失。

7.1.3每周开展一次安全防汛自查工作,检查施工现场及生产、生活基地的排水设施,疏通各种排水渠道,清理雨水排水口,保证雨水的顺利排除。

7.1.4现场道路将路基碾压密实,并铺炉渣、夹砂石等防滑材料。

道路起拱,两旁设排水沟,保证不滑、不陷、不积水。

清理现场的障碍物,保持现场道路畅通。

道路两旁一定范围内不要堆放物品,需要堆放时堆放高度不宜超过1.5m,保证视野开阔,道路畅通。

7.1.5对施工现场、生产基地的工棚、仓库、食堂、搅拌站、临时住房等暂设工程进行全面调整检查和整修,保证基础、道路不塌陷,房间干燥、通风、防蚊蝇设施齐全并不漏雨,场区不积水。

7.1.6做好施工人员的雨期施工培训工作,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全面检查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其中应包括临时设施、临时用电、机械设备防护等项工作。

7.1.7雨期施工前应对现场配电箱、闸箱、电缆临时支架等仔细检查,需加固的要及时加固,缺盖、罩、门的要及时补齐,确保用电安全。

7.1.8原材料的储存和堆放

7.1.8.1备足、备齐防雨、防洪物资,如外加剂(减水剂、早强剂等)、彩条布、水泵、雨衣、雨鞋、抽水软管等。

易损及易耗物资应备足、备齐,防止雨天脱货,造成停工。

7.1.8.2水泥全部存入仓库,搭设专门的棚子,保证不漏、不潮,下面架空通风,四周设排水沟,避免积水。

7.1.8.3砂、石料一定要有足够的储备,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场地四周要有排水出路(保证一定的排水坡度),防止淤泥渗入。

7.1.8.4大钢模板的堆放场地应坚实,以防止因地面下沉造成倒塌事故。

7.1.8.5装修材料、机电设备等进场后,运入仓库,或者采取防雨措施。

7.2、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7.2.1土方工程

7.2.1.1基坑土方开挖严格按施工图及施工技术交底施工,基坑四周设排水沟或盲沟,宜每隔30m设一集水井,并派专人定期检查其运转情况,保证排水畅通。

7.2.1.2在基坑上口边缘应做好排水处理坡度(2-3%)、排水沟和挡水槛。

基坑外围砌挡水槛,高度不低于370mm,厚度不小于240mm,双面抹水泥砂浆,挡水槛外侧应修成泛水坡、坡度不小于3%,防止地面水浸灌。

在未施工垫层遇雨时,基坑应采用塑料布覆盖、禁止上人乱踩,雨停、晾槽清泥后进行垫层的施工,并派专人检查雨水排放情况。

7.2.1.3施工现场砂、石、土、垃圾等运输在出场前使用洗车池对车辆进行仔细冲洗及对土、垃圾等进行压实覆盖,防止污染道路。

7.2.1.4回填土施工前必须清除坑内积水和淤泥,回填土在晴天进行,且连续操作,尽快完成。

7.2.1.5基坑土方回填时应严格按照规范及设计要求分层夯实,分层夯实密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回填区应保证一定坡度或中间稍高,两边稍低,有利于排水,当天填土应当天压实。

在雨天不得进行回填夯实工作;当不能连续进行时,应重新修出排水沟和集水井。

7.2.2混凝土工程

7.2.2.1雨期施工搅拌混凝土要严格控制用水量,随时测定砂、石的含水率,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

雨天浇筑混凝土应适当减小塌落度,必要时将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半级或一级。

7.2.2.2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尽量避免在雨天进行。

大雨和暴雨天不得浇筑混凝土,小雨可以进行混凝土浇筑,但浇筑部位进行覆盖,并注意混凝土坍落度根据雨量而适当调整。

7.2.2.3基础底板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避免在雨天进行。

如突然遇到大雨或暴雨,不能浇筑混凝土时,将施工缝设置在合理位置,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已浇筑的混凝土用塑料布覆盖,待大雨过后清除积水再继续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要加强养护,严格控制温度下降梯度,防止遇雨骤冷而产生裂缝。

防水混凝土严禁在雨天施工。

7.2.2.4雨后将模板表面淤泥、积水及钢筋上的淤泥清除掉,施工前检查板、墙的模板内是否有积水,若有积水应清理后再浇筑混凝土。

7.2.3钢筋工程

7.2.3.1根据施工现场的需要和天气情况组织钢筋进场,避免加工后的钢筋长时间放置;钢筋的进场运输尽量避免在雨天进行。

7.2.3.2现场钢筋堆放垫高,下部地面硬化或铺碎石,以防钢筋泡水锈蚀。

7.2.3.3大雨时避免进行钢筋焊接施工。

小雨时如有必须施工部位采取防雨措施以防触电事故发生,可采用雨布或塑料布搭设临时防雨棚,不得让雨水淋在焊点上,待完全冷却后,方可撤掉遮盖,以保证钢筋的焊接质量。

如遇大雨、大风天气,立即停止施工。

7.2.3.4雨后钢筋视情况进行防锈处理,不得把锈蚀的钢筋用于结构上。

7.2.4模板工程

7.2.4.1钢模板拆下后及时清理、刷脱模剂(遇雨覆盖塑料布),大雨过后重新刷一遍。

7.2.4.2模板拼装后尽快浇筑混凝土,防止模板遇雨变形。

若模板拼装后不能及时浇筑混凝土,又被雨水淋过,则浇筑混凝土前重新检查、加固模板和支撑。

7.2.4.3大块模板落地时,地面应坚实,并用支撑固定牢固。

7.2.5砌筑工程

7.2.5.1雨天如需砌筑时,砌筑砂浆减小稠度。

受雨水冲刷而失浆的砂浆重新加水泥拌和后使用。

遇暴雨停工时,将新砌好的砌体覆盖。

大雨后,如有新砌体受雨冲刷,翻砌最上面的两层砌块,并对其垂直度进行重新校验。

7.2.5.2为保证砌块的含水率在10%-15%,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情况,合理安排砌块进场时间(设法避开雨天)。

砌块应尽快运进库房内,如遭雨淋,在使用前应适当让其风干,降低含水率,以保证砌筑质量。

7.2.5.3由于雨期空气比较潮湿,砌筑用钢筋容易生锈,使用前应对锈蚀的钢筋进行除锈,不得把锈蚀的钢筋用于砌筑结构上。

7.2.5.4砌筑用的砂、石料场要硬化,并做好由里向外的排水坡度。

7.2.6防水工程

防水结构层施工不得在雨天进行。

新做的防水层遇雨时,用塑料薄膜盖严,不得使新做的防水层遭到冲刷。

7.2.7隧道工程

7.2.7.1对隧道洞口边仰坡进行检查,对喷射混凝土进行检查,对出现的裂缝进行加固处理。

对截水天沟上侧进行夯实封闭处理,防止雨水浸入,使边坡溜塌。

7.2.7.2对隧道通过的地段上方加强进行地质核查,及沉降观测工作,发现地表裂纹,要及时进行封闭,并查找原因,防止因雨水侵蚀扩大化,若影响因素较大,要及时变更采取更加强措施。

对发现地表沉降,要按隧道观测方案进行加强观测,研究沉降规律,若沉降超标,及时通知设计及业主单位进行现场勘查,确定处理方案。

7.2.7.3对隧道洞内要加强超前探水工作,防止地表水大量侵及溶洞,形成突水现像。

7.2.7.4加强隧道内排水工作,防水隧道内积水浸泡地基,造成隧道内围岩软弱,产生不利安全质量隐患。

8、夏雨季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8.1、安全用电措施

8.1.1临时配电线路必须按规范加设整齐。

严禁在基坑边护身栏杆上或脚手架上挂设电缆,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不得采用塑料软线,不得成束架空敷设。

施工机具、车辆及人员应与内、外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达不到规范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

8.1.2配电系统必须实行分级配电,各类配电箱、开关箱安装和内部设置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箱内电器必须可靠完好,其选型定值要符合规定,开关外观应完整,牢固防雨、防尘。

箱体外应涂安全色标,统一编号,箱内无杂物,停止使用时应切断电源,箱门上锁。

8.1.3各种电器设备和电力施工机械的金属外壳,金属支架和底座,按规定采取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护。

8.1.4配电箱必须设两级以上漏电保护装置,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