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系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2225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硬件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计算机硬件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计算机硬件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计算机硬件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计算机硬件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计算机硬件系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计算机硬件系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计算机硬件系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计算机硬件系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计算机硬件系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计算机硬件系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计算机硬件系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计算机硬件系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计算机硬件系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计算机硬件系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计算机硬件系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计算机硬件系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计算机硬件系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计算机硬件系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计算机硬件系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硬件系统.docx

《计算机硬件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硬件系统.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硬件系统.docx

计算机硬件系统

硬件系统

2.2.1硬件系统组成

硬件是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它提供了计算机工作的物质基础,人通过硬件向计算机系统发布命令、输入数据,并得到计算机的响应,计算机内部也必须通过硬件来完成数据存储、计算及传输等各项任务。

无论是那一种计算机,一个完整的硬件系统从功能角度而言必须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每个功能部件各尽其职、协调工作。

微型计算机也是基于这五部分组成的,根据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将硬件分为主机和外部设备两部分,如下图所示。

2.2.2主机系统

主机是安装在一个主机箱内所有部件的统一体,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核心,

主要由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接口(简称I/O接口)、总线和扩展槽等构成,

通常被封装在主机箱内,制成一块或多块印刷电路板,称为主机板,简称主板或

系统板。

主机内部结构示意图

主机箱内部实物图

主板

从功能上讲主板就是主机,是一个插槽的集合体,也是整个硬件系统的平台,无论是奔腾、赛扬还是毒龙,所用主板在工作原理、主要器件的设置上都差不多。

按结构分为AT主板和ATX主板,按其大小分为标准板、Baby、Micro板等几种。

主板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体和控制中心,它几乎集合了全部系统的功能,控制着各部分之间的指令流和数据流。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不同型号的微型计算机的主板结构是不一样的,典型的主板外观示例如下图所示。

主板外观

主机板及其部分配件

主板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

·芯片组

芯片组是主板的灵魂,由一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构成。

芯片组控制和协调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各个部件的选型,它被固定在主板上,不能像CPU、内存等进行简单的升级换代。

芯片组的作用是在BIOS和操作系统的控制下,按照统一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为计算机中的CPU、内存、显卡等部件建立可靠的安装、运行环境,为各种接口的外部设备提供可靠的连接。

·CPU插座

用于固定连接CPU芯片。

由于集成化程度和制造工艺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功能被集成到CPU上。

为了使CPU安装更加方便,现在CPU插座基本上采用零插槽式设计。

CPU的一种插法

·内存插槽

随着内存扩展板的标准化,主板给内存预留专用插槽,只要购买所需数量并与主板插槽匹配的内存条,就可以实现扩充内存和即插即用。

·总线扩展槽

主板上有一系列的扩展槽,用来连接各种功能插卡。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扩展槽上插入各种用途的插卡,如显示卡、声卡、防病毒卡、网卡等,以扩展微型计算机的各种功能。

任何插卡插入扩展槽后,就可以通过系统总线与CPU连接,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实现即插即用。

这种开放的体系结构为用户组合各种功能设备提供了方便。

扩展卡的插法

·输入输出接口

输入输出接口是CPU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电路,它们通过总线与CPU相连,简称I/O接口。

I/O接口分为总线接口和通信接口两类。

当需要外部设备或用户电路与CPU之间进行数据、信息交换以及控制操作时,应使用微型计算机总线把外部设备和用户电路连接起来,这时就需要使用微型计算机总线接口;当微型计算机系统与其它系统直接进行数字通信时使用通信接口。

所谓总线接口是把微型计算机总线通过电路插座提供给用户的一种总线插座,供插入各种功能卡。

插座的各个管脚与微型计算机总线的相应信号线相连,用户只要按照总线排列的顺序制作外部设备或用户电路的插线板,即可实现外部设备或用户电路与系统总线的连接,使外部设备或用户电路与微型计算机系统成为一体。

常用的总线接口有:

AT总线接口、PCI总线接口、IDE总线接口等。

AT总线接口多用于连接16位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的外部设备,如16位声卡、低速的显示适配器、16位数据采集卡以及网卡等。

PCI总线接口用于连接32位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的外部设备,如3D显示卡、高速数据采集卡等。

IDE总线接口主要用于连接各种磁盘和光盘驱动器,可以提高系统的数据交换速度和能力。

通信接口是指微型计算机系统与其它系统直接进行数字通信的接口电路,通常分串行通信接口和并行通信接口两种,即串口和并口。

串口用于把像MODEM这种低速外部设备与微型计算机连接,传送信息的方式是一位一位地依次进行。

串口的标准是EIA(ElectronicsIndustryAssociation即电子工业协会)RS-232C标准。

串口的连接器有D型9针插座和D型25针插座两种,位于计算机主机箱的后面板上。

鼠标器就是连接在这种串口上。

并行接口多用于连接打印机等高速外部设备,传送信息的方式是按字节进行,即8个二进制位同时进行。

PC机使用的并口为标准并口Centronics。

打印机一般采用并口与计算机通信,并口也位于计算机主机箱的后面板上。

I/O接口一般做成电路插卡的形式,所以通常把他们称为适配卡,如软盘驱动器适配卡、硬盘驱动器适配卡(IDE接口)、并行打印机适配卡(并口)、串行通讯适配卡(串口),还包括显示接口、音频接口、网卡接口(RJ45接口)、调制解调器使用的电话接口(RJ11接口)等。

在386以上的微型计算机系统中,通常将这些适配卡做在一块电路板上,称为复合适配卡或多功能适配卡,简称多功能卡。

·基本输入输出BIOS和CMOS

BIOS是一组存储在EPROM中的软件,固化在主板的BIOS芯片上,主要作用是负责对基本I/O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

CMOS是一种存储BIOS所使用的系统存储器,是微机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OM芯片,用来保存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和用户对某些参数的设定。

当计算机断电时,由一块电池供电使存储器中的信息不被丢失。

用户可以利用CMOS对微机的系统参数进行设置。

BIOS是主板上的核心,由BIOS负责从计算机开始加电到完成操作系统引导之前的各个部件和接口的检测、运行管理。

在操作系统引导完成后,由CPU控制完成对存储设备和I/O设备的各种操作、系统各部件的能源管理等。

中央处理器(CPU)

中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中的CPU,称为微处理器(MPU),是一个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是微型计算机的心脏。

它起到控制整个微型计算机工作的作用,产生控制信号对相应的部件进行控制,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不同型号的微型计算机,其性能的差别首先在于其微处理器性能的不同,而微处理器的性能又与它的内部结构、硬件配置有关。

每种微处理器具有专门的指令系统。

但无论哪种微处理器,其内部结构是基本相同的,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及寄存器等组成。

通常所说的"奔腾"、PC等计算机实际上是指主板上CPU的型号。

其中运算器用于对数据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即数据的加工处理;控制器用于分析指令、协调I/O操作和内存访问;寄存器用于临时存储指令、地址、数据和计算结果。

通常我们所说的奔腾、P6、奔腾Ⅲ、奔腾Ⅳ等,都是指CPU的型号,如下图所示。

CPU型号决定计算机的型号和性能。

奔腾系列CPU的部分型号

现在流行的CPU

内存储器

内存储器是直接与CPU相联系的存储设备,是微型计算机工作的基础,位于主板上。

通常,内存储器分为只读存储器、随机读/写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三类。

各种常见的内存条

·只读存储器(ROM:

ReadOnlyMemory)

ROM是指只能从该设备中读数据,而不能往里写数据。

ROM中的数据是由设计者和制造商事先编制好固化在里面的一些程序,使用者不能随意更改。

ROM主要用于检查计算机系统的配置情况并提供最基本的输入/输出(I/O)控制程序,如存储BIOS参数的CMOS芯片。

ROM的特点是,计算机断电后存储器中的数据仍然存在。

·随机读/写存储器(RAM:

RandonAccessMemory)

RAM是计算机工作的存储区,一切要执行的程序和数据都要先装入该存储器内。

随机读/写的含义是指既能从该设备中读数据,也可以往里写数据。

CPU在工作时直接从RAM中读数据,而RAM中的数据来自外存,并随着计算机的工作随时变化。

RAM的特点主要有两个:

一是存储器中的数据可以反复使用,只有向存储器写入新数据时存储器中的内容才被更新;二是RAM中的信息随着计算机的断电自然消失,所以说RAM是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临时存储区,要想使数据长期保存起来,必须将数据保存在外存中。

目前微型计算机中的RAM大多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基本上是以内存条的形式进行组织,其优点是扩展方便,用户可根据需要随时增加内存。

常见的内存条有32MB、64MB和128MB等几种。

使用时只要将内存条插在主板的内存插槽上即可。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Cache是指在CPU与内存之间设置一级或两极高速小容量存储器,称之为高速缓冲存储器,固化在主板上。

在计算机工作时,系统先将数据由外存读入RAM中,再由RAM读入Cache中,然后CPU直接从Cache中取数据进行操作。

Cache的容量在32KB~256KB之间,存/取速度在15ns~35ns(纳秒)之间,而RAM存/取速度一般要大于80ns。

总线

总线是一组连接各个部件的公共通信线,即系统各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

总线是由一组物理导线组成,按其传送的信息可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三类。

按总线接口类型来划分,有ISA总线、PCI总线和AGP总线等。

不同的CPU芯片,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的根数也不同。

总线示意图

ISA总线示意图

PCI总线是目前计算机常用的标准总线结构,它使图形显示、硬盘驱动器、网络适配器等需要高速性能的外设的速度进一步得到提高。

其传输方式如图所示。

PCI总线示意图

AGP总线示意图

·数据总线(DB:

DataBus)

数据总线用来传送数据信息,是双向总线。

CPU既可通过DB从内存或输入设备读入数据,又可通过DB将内部数据送至内存或输出设备。

它决定了CPU和计算机其它部件之间每次交换数据的位数。

80486CPU有32条数据线,每次可以交换32位数据。

·地址总线(AB:

AddressBus)

地址总线用于传送CPU发出的地址信息,是单向总线。

传送地址信息的目的是指明与CPU交换信息的内存单元或I/O设备。

一般存储器是按地址访问的,所以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固定地址,要访问1MB存储器中的任一单元,需要给出1MB个地址,即需要20位地址(220≈1MB)。

因此,地址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的最大寻址能力。

80286CPU有24根地址线,其最大寻址能力为16MB。

·控制总线(CB:

ControlBus)

控制总线用来传送控制信号、时序信号和状态信息等。

其中有的是CPU向内存或外部设备发出的信息,有的是内存或外部设备向CPU发出的信息。

显然,CB中的每一根线的方向是一定的、单向的,但作为一个整体则是双向的。

所以,在各种结构框图中,凡涉及到控制总线CB,均是以双向线表示。

2.2.2外存储器

外存储器即外存,也称辅存,是内存的延伸,其主要作用是长期存放计算机工作所需要的系统文件、应用程序、用户程序、文档和数据等。

当CPU需要执行某部分程序和数据时,由外存调入内存以供CPU访问,可见外存的作用是扩大存储系统容量的。

外存主要有磁盘或磁带等,它既属于输入设备,又属于输出设备。

磁盘是微型计算机使用的主要存储设备,分为硬盘、软盘和光盘三种。

通常一台微型计算机至少安装一个硬盘存储器、一个软盘存储器和一个光盘存储器。

硬盘存储器的特点是:

存储容量大、读写速度快、密封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方便,有些软件只需在硬盘上安装一次便能长期使用运行。

软盘存储器的特点是:

成本低、重量轻、价格便宜、盘片易携带易保存,但运行软盘上的软件需要在每次运行时都要插入软盘,且有些大的软件如果没有硬盘存储器则根本无法运行。

软盘存储器

软盘存储器由软盘、软盘驱动器和软盘适配器三部分组成。

软盘是活动的存储介质,软盘驱动器是读写装置;软盘适配器是软盘驱动器与主机连接的接口。

软盘适配器与软盘驱动器安装在主机箱内,软盘驱动器插槽暴露在主机箱的前面板上,可方便地插入或取出软盘。

·软盘的结构

软盘是一种涂有磁性物质的聚脂薄膜圆型盘片,它被封装在一个方形的保护套中,构成一个整体。

当软盘驱动器从软盘中读写数据时,软盘保护套被固定在软盘驱动器中,而封套内的盘片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进行旋转以便磁头进行读写操作。

软盘上的写保护口主要用于保护软盘中的信息。

一旦设置了写保护,就意味着只能从该软盘中读信息,而不能再往软盘上写信息。

软盘的分类主要按其尺寸和存储容量划分,常用的有3.5inch,存储容量为1.44MB,如下图所示。

软盘驱动器的外观

常用的软盘外观

·软盘片的存储格式

软盘片存储信息是按磁道和扇区来存储的。

磁道是由外向内的一个个同心圆,磁道号从外向内越来越大;每个磁道上又等分成若干个扇区;每个扇区可以存储若干个字节。

扇区数与字节数由格式化程序来定。

例如,1.44MB软盘有80个磁道、每个磁道有18个扇区、每个扇区存储512个字节,共有两面。

当软盘插入软盘驱动器后,驱动器的电机通过离合器带动盘片在封套内旋转。

封套上开有一个读写槽,磁头通过读写槽沿着磁道移动进行读写。

软盘驱动器转动磁盘,就象电唱机一样,软盘类似于电唱机上的唱片。

·软盘的格式化

新软盘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格式化,格式化后才能被系统识别和使用。

格式化的目的是对磁盘划分磁道和扇区,同时还将磁盘分成四个区域:

引导扇区(BOOT)、文件分配表(FAT)、文件目录表(FDT)和数据区。

引导扇区:

用于存放系统的自引导程序,主要为启动系统和存放磁盘参数而设置的。

文件分配表:

用于描述文件在软盘上的存放位置以及整个软盘扇区的使用情况。

文件目录表即根目录区:

用于存放软盘根目录下所有文件名和子目录名、文件属性、文件在软盘上存放的启始位置、文件的长度及文件建立或修改的日期与时间等。

数据区即用户区:

用于存放程序或数据,也就是文件。

·软盘的技术指标

面数:

只用一面存储信息的软盘为单面软盘,双面存储信息的软盘称为双面软盘。

磁道:

磁道是以盘片中心为圆心的一些同心圆。

每一圆周为一个磁道,数据存储在磁道内。

通常软盘的磁道数为80,磁道从0开始编号。

扇区:

每个磁道被分成若干区域,每个区域为一个扇区。

每个磁道上的扇区数可分为8、9、15或18,扇区编号从1开始。

扇区是软盘的基本存储单位,每个扇区的存储容量为512B。

存储密度:

存储密度分为道密度和位密度。

道密度是指沿磁盘半径方向单位长度的磁道数,例如,3.5inch软盘的存储密度为80道/inch。

位密度是每个磁道内单位长度所能记录二进制数的位数。

容量:

容量指软盘所能存储数据的字节数。

存储容量通常指格式化容量,即软盘经格式化后的容量,例如,1.44MB等。

硬盘存储器

硬盘存储器是由电机和硬盘组成的,一般置于主机箱内。

硬盘是涂有磁性材料的磁盘组件,用于存放数据。

根据容量,一个机械转轴上串有若干个硬盘,每个硬盘的上下两面各有一个读/写磁头,与软盘磁头不同,硬盘的磁头不与磁盘表面接触,它"飞"在离磁盘面百万分之一inch的气垫上。

硬盘是一个非常精密的机械装置,磁道间只有百万分之几inch的间隙,磁头传动装置必须把磁头快速而准确地移到指定的磁道上。

其外观如下所示:

硬盘的结构剖面图

封装硬盘图

·硬盘的结构

一个硬盘可以有1到10张甚至更多的盘片,所有的盘片串在一根轴上,两个盘片之间仅留出安置磁头的距离。

柱面是指使盘的所有盘片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

硬盘的容量取决于硬盘的磁头数、柱面数及每个磁道扇区数,由于硬盘一般均有多个盘片,所以用柱面这个参数来代替磁道。

每一扇区的容量为512B,硬盘容量为:

512×磁头数×柱面数×每道扇区数。

不同型号的硬盘其容量、磁头数、柱面数及每道扇区数均不同,主机必须知道这些参数才能正确控制硬盘的工作,因此安装新磁盘后,需要对主机进行硬盘类型的设置。

此外,当计算机发生某些故障时,有时也需要重新进行硬盘类型的设置。

固定式硬盘:

所谓固定式就是固定在主机箱内,容量在1GB~40GB之间,甚至更大。

当容量不足时,可再扩充另一台硬盘。

抽取式硬盘:

抽取式硬盘如同软盘一样,只是它的速度与容量都远超过软盘。

这种硬盘容量有50MB、80MB等不同规格,适合于备份数据时使用,固定式硬盘使用率最高。

·硬盘的性能指标

硬盘性能的技术指标一般包括存储容量、速度、访问时间及平均无故障时间等。

·使用硬盘的准备工作

使用新硬盘之前,必须做三件工作,硬盘的低级格式化、硬盘分区和硬盘的高级格式化。

·硬盘的低级格式化

硬盘的低级格式化即硬盘的初始化,其主要目的是对一个新硬盘划分磁道和扇区,并在每个扇区的地址域上记录地址信息。

初始化工作一般由硬盘生产厂家在硬盘出厂前完成,当硬盘受到破坏,或更改系统时,需进行硬盘的初始化。

初始化工作是由专门的程序来完成的,如ROM-BIOS中的硬盘初始化程序等,具体操作请参阅具体的使用说明书。

·硬盘分区

初始化后的硬盘仍不能直接被系统识别使用,这是因为硬盘存储容量大,为了方便用户使用,系统允许把硬盘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逻辑存储区,每一个逻辑存储区称为一个硬盘分区。

对硬盘进行分区的主要目的是建立系统使用的硬盘区域,并将主引导程序和分区信息表写到硬盘的第一个扇区上。

只有分区后的硬盘才能被系统识别使用,这是因为经过分区后的硬盘具有自己的名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硬盘标识符,系统通过标识符访问硬盘。

硬盘分区工作一般也是由厂家完成,但由于计算机的不安全因素或病毒的侵害等有时要求用户重新对硬盘进行分区。

硬盘分区操作也是由系统的专门程序完成的,如DOS下的FDISK命令等,具体操作请参阅相关的使用说明书。

·硬盘的高级格式化

硬盘建立分区后,使用前必须对每一个分区进行高级格式化,格式化后的硬盘才能使用。

硬盘格式化的主要作用有两点:

一是装入操作系统,使硬盘兼有系统启动盘的作用;二是对指定的硬盘分区进行初始化,建立文件分配表以便系统按指定的格式存储文件。

硬盘格式化是由格式化命令完成的,如DOS下的FORMAT命令。

注意:

格式化操作会清除硬盘中原有的全部信息,所以在对硬盘进行格式化操作之前一定要作好备份工作。

光盘存储器

光盘存储器是利用光学方式进行读写信息的存储设备,主要由光盘、光盘驱动器(即CD-ROM驱动器)和光盘控制器组成。

光盘存储器最早用于激光唱机和影碟机,后来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光盘存储器便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光盘是存储信息的介质,按用途可分为只读型光盘和可重写型光盘两种。

只读型光盘中包括CD-ROM和只写一次型光盘。

CD-ROM由厂家预先写入数据,用户不能修改,这种光盘主要用于存储文献和不需要修改的信息。

只写一次型光盘的特点是可以由用户写信息,但只能写一次,写后将永久存在盘上不可修改。

可重写型光盘类似于磁盘,可以重复读写,它的材料与只读型光盘有很大的不同,是磁光材料。

目前微型计算机中常用的是CD-ROM。

如下图:

光驱的外观

光盘的反射面

光盘的主要特点是:

存储容量大、可靠性高,一张4.72inchCD-ROM的容量可达600MB。

只要存储介质不发生问题,光盘上的信息就永远存在。

CD-ROM驱动器是大容量的数据存储设备,又是高品质的音源设备,是最基本的多媒体设备。

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

在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设备有内存、硬盘、软盘、光盘等。

内存通常为半导体材料,具有较快的存取速度,但存储容量有限。

硬盘、光盘的存储容量大,但存取速度慢。

为了充分发挥各种存储设备的长处,将其有机地组织起来,这就构成了具有层次结构的存储系统。

所谓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是把各种不同存储容量、不同存取速度的存储设备,按照一定的体系结构组织起来,使所存放的程序和数据按层次分布在各存储设备中。

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如下图所示。

2.2.3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用于将系统文件、用户程序及文档、运行程序所需的数据等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中以备使用。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扫描仪、数字化仪和光笔等。

键盘

键盘是微型计算机的主要输入设备,是实现人机对话的重要工具。

通过它可以输入程序、数据、操作命令,也可以对计算机进行控制。

·键盘的结构

键盘中配有一个微处理器,用来对键盘进行扫描、生成键盘扫描码和数据转换。

微型计算机的键盘已标准化,多数以101键为主。

用户使用的键盘是组装在一起的一组按键矩阵,包括字符键、功能键、控制键和数字键等。

常见的标准键盘示例如下图所示:

·键盘接口

键盘通过一个有5针插头的五芯电缆与主板上的DIN插座相连,使用串行数据传输方式。

鼠标

鼠标也是主要的输入设备,其主要功能用于移动显示器上的光标并通过菜单或按钮向主机发出各种操作命令,但不能输入字符和数据。

·鼠标的结构

鼠标的类型、型号很多,按结构可分为机电式和光电式两类。

机电式鼠标内有一滚动球,在普通桌面上移动即可使用。

光电式鼠标内有一个光电探测器,需要在专门的反光板上移动才能使用。

鼠标的外观如一方形盒子,其上有两个或三个按钮。

通常,左按钮用作确定操作;右按钮用作特殊功能,如在任一对象上单击鼠标右按钮会弹出当前对象的快捷菜单。

如下图所示:

常见的一种鼠标

鼠标的反面

·鼠标接口

安装鼠标一定要注意其接口类型。

鼠标接口多为串口,将鼠标直接插在微型计算机的串口COM1或COM2上即可,不需要任何总线接口板或其它外部电路。

2.2.4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用户文档、程序及数据等信息输出到计算机的输出设备中。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打印机打印在纸上、显示在显示器屏幕上,也可以输出到磁盘上保存起来。

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磁盘等。

显示器

显示器是计算机的主要输出设备,用来将系统信息、计算机处理结果、用户程序及文档等信息显示在屏幕上。

如下图所示:

常见的CRT显示器

常见的液晶显视器

·显示器的分类

显示器有多种形式、多种类型和多种规格。

按结构分有CRT显示器、液晶显示器等。

液晶显示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只要求低压直流电源便可工作等特点,大多用在便携式计算机上。

微型计算机上使用最多的是CRT显示器,其工作原理基本上和一般电视机相同,只是数据接收和控制方式不同。

显示器按显示效果可以分为单色显示器和彩色显示器。

单色显示器只能产生一种颜色,即只有一种前景色(字符或图像的颜色)和一种背景色(底色),不能显示彩色图像。

彩色显示器所显示的图像,其前景色和背景色均有许多不同的色彩变化,从而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图像。

之所以能显示出色彩,不仅取决于显示器本身,更主要的是取决于显示卡的功能。

显示器按分辨率可分为中分辨率和高分辨率显示器。

中分辨率为320×200,即屏幕垂直方向上有320根扫描线,水平方向上有200个点。

高分辨率为640×200、40×480、1024×768等。

分辨率是显示器的一个重要指标,分辨率越高图像就越清晰。

·显示卡

显示器与主机相连必须配置适当的显示适配器,即显示卡。

显示卡的功能主要用于主机与显示器数据格式的转换,是体现计算机显示效果的必备设备,它不仅把显示器与主机连接起来,而且还起到处理图形数据、加速图形显示等作用。

显示卡插在主板的扩展槽上,为了适应不同类型的显示器,并使其显示出各种效果,显示卡也有多种类型,如EGA、VGA、SVGA、AVGA等。

常用的显示设备如下图:

打印机

打印机也是计算机的基本输出设备之一,与显示器最大的区别是将信息输出在纸上。

·打印机的分类

按照打印机打印的方式可分为字符式、行式和页式三类。

字符式是一个字符一个字符地依次打印;行式是按行打印;页式是按页打印。

按照打印色彩打印机可分为单色打印机和彩色打印机。

按照打印机的工作机构可分为击打式和非击打式两类。

常见的非击打式打印机有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等;击打式打印机有针式打印机,目前已经基本淘汰了。

·打印机与计算机的连接

打印机与计算机的连接均以并口或串口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