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心理重点复习精选文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2291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人心理重点复习精选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军人心理重点复习精选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军人心理重点复习精选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军人心理重点复习精选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军人心理重点复习精选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军人心理重点复习精选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军人心理重点复习精选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军人心理重点复习精选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军人心理重点复习精选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军人心理重点复习精选文档.docx

《军人心理重点复习精选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人心理重点复习精选文档.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军人心理重点复习精选文档.docx

军人心理重点复习精选文档

心理学复习重点提纲试拟

临床七队

名词解释

1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推断他也具有其他相似或相关联的特征的倾向。

(P131)

2首因效应:

人们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影响获得新信息的解释。

3近因效应:

在关于某人的两种信息断续被人感知时,人脑中接受的往往是后者.

4社会刻板印象:

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P131)

5印象整饰:

有意地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各种印象的过程。

(P132)

6群体:

成员间相互依赖,彼此间存在互动的集合体。

7群体规范:

在群体工作学习中,群体成员共同认可并遵循的行为规范.

8群体凝聚力:

群体对所有成员的吸引力,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以及成员间亲和力与协同性的综合表现。

(就像我们七队这个大家庭一样)(P143)

9社会认知:

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10自我概念:

个体对自己所有特征的认知集合。

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性格,能力,身体方面的认知.

11自尊:

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满意。

12人际关系:

广义讲是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

狭义讲是人们在交往互动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13态度:

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

14服从:

人们为达到某种物质或精神的满足或为避免惩罚而表现出来的行为。

15认同:

个体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和行为,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的要求相一致。

16内化:

个体完全地从内心里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彻底改变自己的态度。

17健康:

能够将自己的身心和谐统一起来,很好的适应社会。

18心理健康:

无统一定义,但共同认为:

心理健康首先表现为身体机能正常

心理健康是心理功能的良好状态

心理健康不是指绝对十全十美的状态,而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许可的范围内,尽力发挥自身条件,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

心理健康追求心境的最佳状态,具有个人主观体验的特点,不同人心境的最佳状态的具体内涵是不同的.

19精神分析疗法:

有叫心理分析疗法,是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最主要的方法。

求治者借助于咨询者的分析与解释来理解这些关系,彻底顿悟和认识自己,咨询者再加以疏导,使求治者宣泄并消除深藏在潜意识中童年的精神创伤,心理矛盾和痛苦体验,最后矫治不良行为,达到治疗目的.

20行为主义疗法:

通过人类的行为和环境的反应之间的关系,校正人的行为。

21认知疗法:

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人的不良认知.

22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生物的自发活动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23移情:

咨询者设身处地理解来访者的内心,来访者便可能对咨询者产生强烈的,毫无根据的,不受意识支配的情感移置,而把咨询者当做与原情有关的人。

第一章绪论

1.军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

1)观察法:

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的方法。

是最基本的方法。

2)实验法:

人为的,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使被试产生所要研究的某种心理现象,然后分析研究。

3)调查法:

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心理倾向。

又分为访谈法和问卷法。

4)测验法:

采用标准化的测验工具进行系统评估,避免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

第二章认知与学习

1.什么是感觉?

答: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什么是知觉?

知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知觉是将感觉信息组成有意义的对象,是对刺激的解释,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2.理解记忆和遗忘规律.

答:

遗忘规律:

先快后慢

记忆规律:

三级加工模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第三章情绪

1.简述情绪的定义和功能.

答:

定义: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在内心产生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满足的反映。

功能:

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2.三因素论。

答:

在情绪体验的产生过程中,环境事件,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3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任何情绪及其生理反应,都是因某种环境刺激的作用而产生的。

其次,一定程度的情绪唤醒是情绪体验产生的必要条件,如心率加快,手出汗,胃收缩,呼吸急促等;第三,虽然人们有知觉自身生理唤醒的某些能力,但是这种知觉是含糊的和不精确的,因此生理唤醒的反馈不可能为情绪体验的产生提供充分的信息来源,情绪体验还依赖于人们对这种生理唤醒的产生原因的认知。

3.举例说明各种情绪调节策略。

答:

1)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情绪为中心的应对:

一个儿童因在课堂被取笑而感到羞愧,采用问题为中心的应对策略的儿童会通过请求老师调整他的座位,远离取笑他的同伴;采用情绪为中心应对策略的儿童仍会在受嘲笑的环境中忍受,但同时想象其他让他愉快的事情来应对伤心.

2)认知重评,表达抑制:

被试在认知重评指导语的条件下观看厌恶的电影片段,在认知重评的条件下,负性情绪体验相对于控制条件较少,面部的厌恶表情也明显减少。

抑制怒火便是表达抑制.安慰自己不要生气,这只是小事,不要紧,是认知重评.

第四章个性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

由低层到高层:

生理层次(维持生存所需的衣,食,住等),安全需要(工作,医疗,福利等),社会需要(友谊,感情,归属)

,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第五章青年人心理

1.什么是自我意识

答:

主体对自身的意识,是主体觉知到自身存在的心理历程。

第六章军人集体心理

1.名次解释

社会认知:

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推测判断的过程;

自我概念:

个体对自己的所有特征的认知集合,它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性格,能力,身体等方面的认知;

自尊:

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它可以是积极,也可以是消极的,反映个体对自己的满意;

首因效应:

认知过程中,人们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形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影响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

近因效应:

两种信息断续被人感知时,人脑中接受的往往是后者;

晕轮效应: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推断他也具有其他相似或关联的特征;

社会刻板印象:

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人际关系:

(个以)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狭义)人们在交往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群体:

成员之间相互依赖,彼此间存在互动的集合体;

群体模范:

在群体工作和学习中群体成员共同认可并遵循的行为规范;

群体内聚力:

群体对所有成员的吸引力,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以及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和协同性的综合体现;

态度:

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

服从:

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物质精神的满足或为了避免惩罚而表现出的;

认同:

个体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和行为并有意无意的模仿;

内化:

把他人的观点态度完全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中,成为自己的部分。

2.军队人际关系的特殊性有哪些,对军人有什么影响。

答:

以集体活动为中心的交往,以地域感情为纽带的非正式交往,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服从性交往,严守纪律的限制性交往。

1)导致战友间在各方面互相理解,互相帮助,极大地加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2)使军人有归属感,给军人提供有力的情感支持,促进部队稳定建设;

3)有利于军人心情舒畅,身心健康,有利于增强部队凝聚力;

4)尊重干部和爱护士兵互相促进,互为因果,形成极为牢固的官兵人际关系;

5)军人的支柱不能像非军人的交往那样自由和无所顾虑,而有一定限制。

3.如何提高部队的群体凝聚力?

答:

有良好的风气,环境气氛,有明确的群体目标,正确适应对他人的领导方式、群体成员的目标、信念和态度一致、群体成员心里相容.

第七章军人心理素质

1.试述如何进行军人的适应性训练。

答:

一、适应军营生活环境和恶劣困苦条件:

1)形成对角色的认知;2)指导军人尽快学会有序的生活;3)安排好物质文化生活。

二、军事任何转换中的心理适应训练:

1)教育军人认清部队的职责和执行新任务的目标及意义;2)对执行新任务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评价分析;3)根据具体情况做好个别工作。

三、军人对社会环境的心理适应:

1)努力缩小军人角色和人民群众对军人期望的差距;2)提高抵御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心理免疫力。

四、战场环境的心理适应:

1)涉险训练;2)模拟训练

2。

试述如何提高军人的抗挫能力。

答:

进行抗耐挫的教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掌控情绪调控功能。

第八章军人心理健康

1.名词解释:

答:

健康:

能将身心和谐统一起来,更好的适应社会;

心理健康:

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心理咨询:

运用心理学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者与来访的协商、交流和指导过程,提供可行性建议,针对在常人及轻度心理障碍者的各种适应和发展问题,帮助来访者;

心理治疗:

采用治疗者与被治疗者的相互反应与关系,治疗患者心理情绪、认知和行为有关的问题;

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生物的自发活动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移情:

来访者对咨询者产生强烈的毫无根据的、不受知识支配的情感支配,而把咨询者当作与原情有关的人。

2.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答:

智力正常、较好的社会适应性、有健全的人格、情绪和情感稳定、有保全的意志和协调的行为、心理特点符合心理年龄。

3.如何正确理解军人心理健康标准?

答:

由于部队环境以及部队任务的特殊性,每个军人的心理健康都直接关系到部队生命力,尤其是在战斗过程中军人心理健康水平极大地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和战局的变化,所以需要提高标准。

4.举例说明常用的心理调节方法。

答:

正确的自我意识、合理的人生目标,静观和自省,学会放下,活动调整,合理宣泄,放松身心.

第九章军事训练中的军人心理

1.军事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答:

1)认知阶段;2)分解阶段;3)定位阶段;4)自动化阶段。

2.军事动作技能形成的途径。

答:

1)练习;2)反馈;

3.简述“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

1)由于练习成绩的进一步提高需要改变旧的动作结构和完成动作的方式而代之的新的活动结构和方式,在这新旧交替之间,成绩进步往往便会提高;

2)于身体素质发展不够,甚至落后于技能的掌握,当身体素质有所发展时,成绩便会提高;

3)由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下降,情绪厌倦,身体疲劳或疾病等.

第十章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军人的心理

1.解释应激、应激源、应激反应.

答:

应激:

个体准备应对应激源的内在准备;

应激源:

泛指引起适应或行为上的变化的任何事件或环境;

应激反应:

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作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也可称之为应激的心身反应。

2.详细说明PIE原则及其实施要点。

答:

原则:

就近、立刻、期望

要点:

不贴疾病标签、促进回归正常功能、认可发泄的合理性、给予有力的社会支持

第十一章心理战中的军人心理

1.怎样根据现在战争特点实施行之有效的心理战防御?

答:

巩固心理防线、强化心理训练、实施信息控制、加强心理调整、严格纪律约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