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2532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docx

《小学五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docx

小学五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

(最新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教案模板、教学设计、说课稿等等,想了解不同教育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educationalmaterials,suchaspreschoollessonplans,elementaryschoollessonplans,juniorhighschoollessonplans,highschoollessonplans,lessonplantemplates,teachingdesign,lecturedrafts,etc.Ifyouwanttolearnaboutdifferenteducationalmaterialformatsandwritingmethods,pleasepayattention!

正文内容

  数学这门学科具备很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许多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总结自人们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数学知识已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今天本店铺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小学五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五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动手做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

  2、能力目标:

会用三角板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概括、语言表达等能力,树立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对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其认知水平还处于形式水平阶段,所以我把重点定为: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

  学生在学习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时,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往往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所以我认为教学难点是:

会用三角板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好的教、学法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采用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融观摩、操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让学生体验对平形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探究,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具准备:

  为了更好地让本节课所授的知识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卡片,剪刀,三角板,尺子等教具与学具。

  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并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我将本节课教学过程设计为4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万能阿曼接到求助电话的情境。

通过学生熟悉的卡通形像,以及有趣的故事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

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活动一:

做桌面

  我出示活动要求,问学生你们愿不愿意和阿曼一起帮忙解决这个困难?

好,让我们来动手做一做。

板书课题:

动手做。

接着我请学生拿出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画出需要锯开的线路,并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然后我请学生分别展示他们的不同的设计,提出问题:

同学们设计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案,想一想,这些设计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呢?

来引导学生找出两个共同点:

1.每条分割线都是垂直的2.它们的对边都是平行的,并让学生用一句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最后让学生动手用剪刀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来,看是否能拼成长方形。

在整个活动中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能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亲身体验高的特征,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

  活动二:

表述梯形的高

  我出示梯形纸片,并对学生说: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高,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梯形的高呢?

引导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高说出梯形的高。

活动中通过教师示范说,学生自已说,生生互说等多种形式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新的学习,再一次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活动三:

分三角形

  我首先让学生拿出手中的三角形纸片:

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画一条线段,把这张三角形纸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然后让学生自由操作。

通过这种具有挑战性,探索性同时又具有操作性的活动,从而把抽象的高的概念形象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对高的认识。

然后我再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更准确的掌握了三角形的高的画法,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三、巩固应用、深化认识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这里,我设计了三道不同形式的练习题。

  1、试一试,标出图形的底和高,加深对图形的底和高的认识。

  2、练一练,画出图形的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高的画法

  3、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

  (由浅入深的题型设计,针对各层次的学生,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学习都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

  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通过总结评价、课外延伸这个环节既能及时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所以,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以达到教学目的。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有什么收获?

  

(2)课后用七巧板的某些板拼成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

  小学五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找因数,观察它们的特点,初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

  2、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的观察,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正方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先复习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的分类。

  2、教师引入:

同学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找质数。

  板书课题:

找质数。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

拼一拼

  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谁拼的方法多,动作还快。

  (同桌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可以合作,并完成书第10页的表格。

  2、学生汇报,教师填表(投影出示下表)

  小正方形个数(n)拼成的长方形种数n的因数

  

(1)让学生观察左表中各数的因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2)结合上面的发现,将2—12各数分为两类,说一说这两类数分别有什么特点。

  3、教师提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4、教师:

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

  1、在147101115171821这些数中,哪些是质数?

哪些是合数?

  2、完成课件练一练1、2题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五、作业。

  优化作业

  小学五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3

  教学内容:

  49~50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1~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难点:

  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表示什么意思?

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

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把谁看作单位“1”?

  3.引入:

5除以9,商是多少?

板书:

5÷9

  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

分数与除法。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出示题目

  

(1)列出算式。

(板书:

1÷3=)

  

(2)讨论:

1除以3结果是多少?

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画出示意图。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应是这个蛋糕的,就是个“1”。

  板书:

1÷3=1/3(个)

  2.教学例2:

出示题目

  

(1)动手操作。

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

  

(2)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3)归纳:

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块饼的,即3个块,把3个块饼合起来就是1个饼的,即块,因此,3÷4=3/4(块)。

  由此可见,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也可以看作把3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学生相互说说表示的意义。

  3.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观察1÷3=3÷4=这两道算式,

  想一想

  ①两个(非0)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②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

  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2)总结三点

  ①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商。

  ②在表示除法的商时,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

  ③除法里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母(强调“相当于”一词)。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3)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

a÷b=a/b(b≠0)

  (4)这里的b能为0吗?

为什么?

  明确:

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

(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5)分数与除法有区别吗?

区别在哪里?

  (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除法是一种运算)

  4.教学例3:

出示题目

  

(1)列出算式。

板书:

7÷10

  

(2)怎样计算?

7÷10=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十二的第1、2题: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怎样计算。

  第3、4题:

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第5、6题: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作业:

练习十二7----11题,选作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例1:

1÷3=1/3(个)

  例2:

3÷4=3/4(个)

  例3:

7÷10=7/10

  小学五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4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与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学习。

独立思考可以使每个人深入的探究、冷静的分析;小组合作,可以更全面的思考,解题思路得以发散。

  教具准备:

  印有月历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教师谈话:

从11月1日起,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爸妈妈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公园玩。

(小黑板出示:

小兰一家和一张11月份的日历)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

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请学生相互议论后,教师提示:

同桌两位同学可分工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位同学找小兰妈妈的休息日,另一位同学找小兰爸爸的休息日,然后再把两人找的结果合起来对照一下,就可以很快找出小兰爸爸和妈妈共同的休息日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完成以下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

4、8、12、16、20、24、28

  爸爸的休息日:

6、12、18、24、30

  他们共同的休息日:

12、24

  其中最早的一天:

12

  (以讲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倍数”的实体模型,让学生借助“日期”这一具体有实际意义的“数”,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思路。

  二、激思引探,教学新知

  1.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从“妈妈的休息日”、“爸爸的休息日”、“他们共同的休息日”、“其中最早的一天”分别引出“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师修改并完成板书。

  4的倍数:

4、8、12、16、20、24、28

  6的倍数:

6、12、18、24、30

  4和6的公倍数:

12、24

  其中最小的一个:

12

  师:

教师:

为什么要打省略号呢?

(因为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不可能写出一个数的所有倍数).

  师:

请你仔细观察妈妈和爸爸的休息的日子又什么特点?

(引出4的倍数和6的倍数,并板书)

  师:

在6的倍数和4的倍数中,你觉得哪些数字比较特别呢?

(引出4和6的公倍数)师:

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2。

(引出最小公倍数)

  (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修改板书,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

  2、及时练习

  师:

认识了那么多关于倍数的关系,我们就来用一用。

完成(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书本练一练的第一题

  2、书本练一练的第三题

  3、书本练一练的第四题。

  4、判断题

  

(1)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

  (3)两个数的公倍数是无限的,而最小公倍数只有一个。

()

  此题从整体上挈领知识要点,要求学生对各项知识进行抽象的比较、类比,进而推理、概括,对知识有深入完整的理解。

学生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用数学语言进行合乎逻辑的讨论与质疑。

  四、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

  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条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整节课的设计,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的理念。

我主要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等方法,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过程中获得知识。

  小学五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标准不同,分数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2、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重点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

  现在大家猜个谜语:

母子两边分……(学生回答:

分数)

  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分数(板书:

分数的再认识)

  2、复习导入,出示图形:

  提出复习要求:

仔细观察这3个图形,说出这3个图中阴影部分是什么分数,它们各表示什么?

  

(1)图1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两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2分之1来表示。

  

(2)图2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三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3分之1来表示。

  (3)图3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4分之1来表示。

  (通过让学生说分数,认分数,说分数含义的过程,了解学生以有知识的起点。

  3、他们的回答都非常准确,说明他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老师想看看今天大家的学习效果,有信心吗?

  二、活动引入新课学习

  1、老师这儿有三份圆片,你们能从每一份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

  提出观察要求:

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能提出问题吗?

  (在这里要强调各自是把谁平均分了,学生分别拿出的是6片、4片和3片。

  (学生可能的回答)

  

(1)都是1/2,怎么拿出的片数不一样?

  

(2)为什么三个同学拿的数目不同?

  2、小组合作活动

  提出活动要求:

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圆片的1/2,拿出的片数却不一样多呢?

  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为什么会是不一样的,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1)学生借助学具独立操作

  

(2)小组交流

  (3)学生代表汇报

  师总结:

同学们都认为每份的总片数不一样,所以三个同学拿出圆片的片数不同。

那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

  验证:

现在请刚才的3位同学把所有的圆片拿出来,告诉同学们你们各自的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1/2又是多少?

这时要乘热打铁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整体“一”。

并举例说明,比如,一堆煤,一把铅笔,一个苹果等,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单位1或整体1。

(通过组织学生交流,在比较中初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体会整体不一样多,所以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强调平均分,深化对分数的理解。

  3、总结归纳

  

(1)原来分数还有一个奇妙的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2)学生总结:

(能表达出以下内容就可以)一份圆片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份圆片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1/2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

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可以是一些物体,可以是一个计数单位,学生没学过把多个物体看作“1”这部分应有所强调,这里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来理解单位一或整体一。

这里要让学生明确分数不像以前学的数那样很多情况下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两个数间的关系就可以,不一定要概括出什么语言

  四、理解应用

  1、为了表扬同学们对刚才所学知识的态度和效果,老师给班级读书角买了2本书。

出示挂图:

  师:

淘气和笑笑都看了这本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

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学生汇报:

因为的书厚薄不同,所以两人看的页数也不同。

(整体“1”不同,分数表示的量也不同。

  2、阅读教材34页的“画一画”

  画出每个图形的4分之1,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学生总结)

  提问:

为什么4个方格可以用4分之1表示,1个方格也可以用4分之1表示呢?

  (学生可能的回答)

  生A:

把4个方格平均分4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4分之1来表示。

  生B:

我把1个方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4分之1来表示,只不过这个一份小一些。

  五、巩固练习

  1、指导阅读:

书上第35页第1题,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简单复习分数的意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说出1~2个图形所表示的“整体”与“部分”的意义。

  2、学生独立在书中完成教材第35页第2题。

(老师巡视检查)

  3、出示教材第36页第5题,在交流中请学生说说理由。

(本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估计与推理能力,发展学生数感。

如果学生遇到理解困难,可以借助事先准备的图形和小棒在组内演示解决,最后由学生代表汇报演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4、拓展延伸小组合作完成36页第6题

  思考: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通过练习,巩固基本知识和技能,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总结汇报:

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分数即表示一种关系又表示具体数量,分数只有带上单位才是一个具体的数(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事物的乐趣)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12片1/26片8片1/24片6片1/23片结合线段,数形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