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2573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困生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困生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困生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困生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困生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学困生开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学困生开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学困生开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学困生开题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学困生开题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学困生开题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学困生开题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学困生开题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学困生开题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学困生开题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学困生开题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学困生开题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学困生开题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学困生开题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学困生开题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困生开题报告.docx

《学困生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困生开题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困生开题报告.docx

学困生开题报告

篇一:

学困生转化开题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背景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策略研究。

2.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

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小学,学生素质相对较低,学困生数量较多。

要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必须研究学困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

要有效的解决这些"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就必须对"学困生"学习困难认知特点及教学对策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是农村小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学校"学困生"转化对策,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入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

此课题的研究,对于深入分析农村小学的学困生的转化,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高标准地完成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具有深远的意义。

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对当地本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都具有强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在国内外早已有研究、探讨和论述,但是仅限于从学术界的角度进行探讨和分析,如果从学校实际教学的角度,从校长、班主任一任课教师及学生的视角去研究这个问题,更具有深层次探索和研究的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揭示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探索农村小学转化学困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研究的内容包括学困生的内外原因的调查和分析,转化工作中学校、家庭和教师应尽的责任。

本课题的主要观点是农村小学学生存在学困生产生,其表现较为复杂、多方向、多层次的特点,但是究其主要原因不外乎是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生活条件。

转化学困生的方法主要策略是加大校外的教育力度,加大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作用。

农村学校本身的教育教学力度要加大,转化教育教学思想的力度要加大,要不断树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新理念。

四、课题主要概念内涵

农村小学:

指有一定的经济作保障,学生家长有着一定现代意识,能实行新课程改革的小学。

学困生:

学困生又称学业不良的学生。

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学习困难而达不到规定的学习要求的学生。

其特点为:

①学习成绩长期而稳定地达不到规定要求;②身心生长发育正常,智力正常;③造成的学困原因不同,但学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潜能,通过干预或辅导是可以转化的。

学困生成因,是指造成学生学习困难、成绩落后的所有因素,有非学校教育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及学生自身因素。

非学校教育因素有生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有办学思想,教育者自身的缺陷,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力量没有形成合力等;学生自身因素有生理因素,智力因素,动力因素等。

对策,是指解决某种问题所使用的策略,这里指针对成因,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策略实行转化学困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等。

五、研究的目的及要解决的问题

1.通过对学困生的现实理解,把握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的教学对策,丰富当前教学理论。

2.针对学困生的认知特点,转化已存在的学困生,减少新的学困生的出现,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低分率,从而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3.探索乡镇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探索学困生转化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体系。

4.通过对乡镇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的研究,促使教师重视并研究学困现象,提高教师对学困生的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六、国内外同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是既古老,又不断推陈出新的永恒的命题。

课题组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询,我们对国内外关于学困生的研究进行了分类整理,主要有以下一些成果。

(一)关于学困生的分类

关于学困生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角度。

1.按学习困难程度分类有:

严重学习困难学生、中度学习困难学生、轻度学习困难学生;

2.按心理特征分类有:

慢智型、懒惰型、自卑型、逆后型、模糊型、迟钝型;

3.按学习动机分类有:

被动型、随波型、混日型、虚荣型。

4.学习困难学生综合分类有:

智力型差生、非智力型差生。

(二)关于学困生的成因

关于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一些理论或研究成果:

巴班斯基(苏联)对学业不良原因的分类,盖里蒙特的分类,波里索夫的图式,翟特林的分类,何家铿的差生成因分析,万智儒的差生个案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因分析,陈仙梅的结论,金星明、郭迪的调查,科尔曼报告,王敬国分层抽样调查等。

这些理论和成果分别从不同角度考察了学困生的成因。

1.从非学校教育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

生理因素;早期教育不良因素,智力因素,动力因素等等。

从家庭因素教育的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

父母文化程度低,父母的不良行为影响,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气氛不良,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环境恶劣,家庭缺乏温暖,不当激励、过分期望等。

从社会环境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

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良文化环境的影响,早期社会性学习存在缺陷,不良人际关系的影响等;

2.从学校教育的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

办学思想不端正,高考指挥棒导致学校机制的形变,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困生的发展;教育者自身的缺陷,教师职业道德有待加强,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水平不高,教育方法欠妥,对学生压抑有余理解不足;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力量没有形成合力,致使学困生的产生;教学方面的问题,教材要求偏高,课业负担过重,班级人数多教师工作量过大导致辅导学生不足等等。

3.从对学习困难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分类,主要有:

缺乏学习的动机。

缺乏动机,学习没有干劲是学习不良学生最突出的心理特征。

研究发现,大约一半的学习不良学生学习意愿弱。

情感上存在障碍。

学习不良学生遇到挫折容易焦虑、抑郁,有时面对小小的冒犯就情绪失控,顶撞老师,违反校规。

意志薄弱。

学习不良学生容易受外界干扰,缺乏自制力和坚韧性。

研究发现,41.26%的学习不良学生遇到困难爱打退堂鼓。

自我概念消极。

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等一系列问题的回答。

学习不良的学生自我概念消极,他们总认为自己无能,对完成学习任务没有信心,而研究也表明,学习不良学生对自己学业的评价显著低于非学习不良学生。

七、完成课题的基本条件和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的条件分析

1.人才条件优越篇二:

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见一些学习上表现出困难、有各种各样行为问题的学生,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儿童差异性与教育的统一要求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

基础教育的教师究竟应怎样做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满足那些面临学业失败学生的需求呢?

这是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校既是一所城中村的学校,又是一所学生结构特殊的学校。

543名学生中有261名是流动人口子女,约占学生总人数的48.4%。

学困生的比率远远大于有关数据的统计结果。

我校开展学困生的课题研究,就是基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以学校教学为主,从教师的教学素养、家庭教育、教学内容、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进行分析,采取不同的对策,做好学困生的矫正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而且由于我区的地理原因,类似于我校这样的学校不在少数,因此我校的成功研究将会为兄弟学校提供经验,给兄弟学校学困生的转化树立信心。

对于教师而言,学困生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一个困挠万千教师的问题,该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参与教师的教科研的意识,养成善于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及时分析问题,找到学困生成因的个性和共性,更好地因材施教,还能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发展的评价观。

作为一个课题对学困生进行研究,变过去仅靠观察和印象对学困生的断定为依据科学的分析对学困生进行分类,变过去对学困生研究的自发性、随意性为自觉性、系统性。

我们的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既是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贡献,也是对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所作的最强有力的基础工作。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们认为:

儿童学习困难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学龄期儿童学业成绩明显落后的一类综合征。

一般是指有适当学习机会的学龄期儿童,由于环境、心理和素质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出现障碍。

表现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无法达到课程标准的目标,甚至远远低于课程便准的要求。

狭义的学习困难儿童一般无智力缺陷,智商(iq)在70分以上。

学困生这个定义至今国际上还没有十分统一的概念,在我国曾被称为差生或中下生,前苏联称其为学习不良的学生,而美国称其为学习无能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将学习困难儿童列为特殊教育对象。

关于学困生,国内外有很多相关研究。

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他是英国的一位眼科医生,源于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词盲现象";赞科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的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布鲁姆认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等等。

我国对学习困难的研究起步较晚。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才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以后。

戴湘华,吴祥帧,王铁军,徐仁德等人对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经验型或分析型研究。

钟启泉从国外差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依据,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揭示现代差生概念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略。

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同时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地迈入社会。

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迄今为止在各级、各类书刊上发表的文章大约有千余篇。

前人的这些研究,为我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1、教育学理论:

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

充分调动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心理学观点:

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

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3、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虽然并非每一个方面都能达到最高水平,但有一方面是最佳的,并且每个人的最佳智能单元是平等的。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智力是一种潜能,每个人都具备多元的潜能,都具有可挖掘的创造潜力。

4、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观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批判和发展,认为学习不仅受外界因

5、现代课堂教学理论:

现代课堂教学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及其优化组合为特征的教学实践活动。

该理论是充分调动"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特色与创新之处:

1、建立基于网络的学困生问题研究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学困生问题研究的评价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学困生分析与转化资源

4、对各学科的学困生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转化策略

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转化学困生模式,从而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主要是解决:

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和学困生转化的策略,大面积地转化各念段各学科的学困生。

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内部因素(智力、非

智力、身心素质等)、外部因素(教师、教材、家庭、班级文化等)。

2、学校教育方式如何适应学困生,研究学校教育中的学困生转化策略。

3、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转化策略。

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科的切入点:

语文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

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

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

通过观察、问卷、访谈、文献、以往经验对各学科学困生进行归因,根据不同学科特点采取不同的转化策略。

例如立足我校城中村学生的实际,语文学科可以侧重研究朗读能力与学困生学业成绩的关系。

2、学困生的成因的切入点

内部因素:

智力因素(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

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意志、动机、性格)

身心素质(身体状况、心理素质)

从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学困生的成因

外部因素:

教师的教学素养、学科素养、责任心等

教材内容的结构、难易程度

学校、班级的文化氛围

从影响学困生的外部诸因素分析学困生的成因

3、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切入点:

非智力因素的干扰(构建学生内部的动机系统,培养学困生自我调控能力)

注意力的训练

思维能力培养(根据各学科对思维能力的不同要求,探索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的策略和

经验)

家长介入

知识点补缺

教师行为、教育理念的改变(强化因材施教的思想,关注学困生形成的多种因素,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方法与技术路线:

1、文献研究法:

通过网络、教育杂志、专家访谈、理论书籍等多种渠道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此类研究状况及成果,搜集相关理论依据与资料,最大限度地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持,把握研究方向。

2、、行动研究法:

在学困生课题的实施中,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的科学认识理论来指导本课题的研究,采用"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方法来展开具体而有针对性的研究。

3、经验总结法:

由课题组实施成员总结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得失,筛选、探求出在学困生研究中的有益经验并形成有价值的成果。

4、实验研究法:

根据以往的教学和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理论,精心考虑,提出学困生

转化的策略,对某些策略进行检验或试验,取得相关数据,找出该策略与学困生转化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达到验证该策略是否有效的目的。

5、问卷、访谈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通过对学生本人、家

长、任课教师的访谈,综合分析,找出学困生的成因,对学困生的发展状况进行及时地反馈,积累资料,积极做出调整,控制研究效果。

6、个案研究:

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困生,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规律。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建立基于网络的学习困难学生问题研究

*对文献资料的学习困难学生转化策略进行解读,依托已有学习困难学生分析与转化资源,进行尝试、实践、检验、修改,为我所用,以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

*对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的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转化策略。

理论意义:

学困生问题是基础教育的一个大问题,如果能成功找到转化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成功地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既针对目前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又将日常工作和科研工作相结合,在研究实践中寻找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有实效的、可操作性强的转化学困生模式;既满足于当前新课程的需要,又能丰富基础教育的教学理论。

研究价值: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

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生和优生的层面上出不了成绩,也不叫素质教育。

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小学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如果教师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化学困生,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与培养中生优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就更有其重要意义。

研究基础:

a.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

我校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教学设备设施健全,功能室齐全,功能室和每间课室均配置多媒体教学平台,开通了校园网,教师人手一台手提电脑以及能够上网的电脑室和软件制作室,这些硬件为教育科研的开发提供了物质的保证。

b.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我校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学校的教改科研工作,充分认识到只有走教改科研之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因此,学校的教改科研工作从来没放松过。

c.拥有较好的师资队伍本课题组拥有较好的师资队伍,教师大专学历达标率100%,本科以上学历达90%,是一支年青又富有经验,且富于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他们都是学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学校担任学科科组长、学科带头人、区中心教研组成员、实验教师,有的曾获得市、区各级优秀教师称号、学科教学比赛一等奖、区教坛新秀,为学校创设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为开展教科研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人力保证。

d.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

我校目前正在参与广州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与活动形式"的研究,是该课题的承担单位,并且参与了天河区"一年级数学学科资源建设"的课题研究,我校校长是该课题的负责人,本学期,课题组的老师进行了大量的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教学反思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一线教学资料,为进一步开展教科研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直以来的学困生的转化的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e.专家队伍的支撑。

我们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的教授和广州市教科研部门的专家对课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指导,能够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在本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中,我们将采取"实验--总结--反思--提高--推广"这样的手段进行研究,把理论学习、个案研究、专家指导、实验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计划做到四个一:

即每周一个"案例分析与反思",让教师积累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在反思中不断创新;每周一次集体备课,诊断与剖析,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每人一月一小结,要求教师注重实验的过程不断提高研究质量;课题组一月一例会,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小结,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由于该项研究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密不可分,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学常规工作的一部分,学校在研究经费上将无条件支持,在办公经费中合理开支,不会因为经费的原因影响研究的进度与效果。

预期成果:

一、阶段性成果:

2006年9月--2008年7月

1、相关学科关于课题的阶段性小结、论文、经验总结。

2、优秀教学设计,特色个案。

3、建立学困生网站雏形

二、最终研究成果:

2008年8月--2009年9月

1、课题研究实验报告

2、论文集、参与研究教师的心得与体会,

3、优秀教学设计、特色案例、个案集

4、完善的学困生资源网站建设

参考文献:

1.[美]cecild.mercer,annr.mercer著胡晓毅谭明华译《学习问题学生的教学》

2.[美]susanwinebrenner著刘颂刘巧云译《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

3.杜玉祥马晓燕魏立平赵继超著《数学差生问题的研究》

4.何如栋朱敏著《小学数学教育科研》

5.《从容面对学习困难学生》

6.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

7.邵瑞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篇三:

《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研究

1、为学校优质教育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实现实践性突破。

2、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成功经验,实现前瞻性突破。

3、为学校的研究性管理、教学、学习提供全新的理念和理论支持,实现革命性突破。

课题的界定《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就外延而言,类别是普通,学段为高中,对象为学困生。

1、"学习困难"(learningdisability)的涵义,在西方发达国家属于特殊教育对象,其鉴定为排除了由情绪、动机、文化环境等各种因素导致的学业落后。

而国内的研究主要是以学习成绩为鉴定标准,它包括了各种原因,因而外延比前者大。

"学困生"在国内的研究中,不同时期、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学习不良学生、学习质量差的学生、双差生、差生、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缓慢学生、"难教儿童"、学习失能儿童等。

本课题组假定"学习困难"(亦称"学业不良"),是指学生在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中,由学习问题引起的、较为持久的适应不良(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

"学困"是相对的、可变化的。

"学困"的鉴定具有直观性和综合性的特性。

2、"学困"的成因。

本课题组主要从个体心理因素、个体生理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来研究。

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个体心理因素有,智力、注意力集中能力、成就动机等;生理因素有:

生理缺陷、体力衰弱或智力不足;学校教育因素有:

早期教育阶段未得到应有的发展等等。

3、"学困"转化的对策。

是指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或发挥其特长带动相关学科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八、本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步骤、措施、预期达到的目标

㈠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

辅助研究方法:

调查法、观察法、案例法、比较法、文献法、教育实验法、教育测量法等。

并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测查、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

㈡课题研究的途径

本课题研究的途径是:

⑴以课堂教学为普通高中学困生转化的主渠道。

⑵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教育实践活动。

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联系和相互配合。

⑷实行普职沟通。

㈢研究的步骤

1、研究周期:

三年。

2004年9月-2007年8月。

2、研究对象泸州石油中学2007级、2008级、2009级高中学生中的学困生。

3、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⑴2004年1月制订方案,组织宣传,前期准备。

2004年4月申请立项。

⑵2004年4月-2005年7月。

确定第一批参研班级开始研究,主要工作:

①理论学习,师资培训;②建立阅览室,做好宣传,落实分工;③选取一些班级为实验班,开设学法指导课,保存好资料;④结合本校实际,确定适合各级的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子课题,并制定方案完成好子课题研究。

⑶05年8月-2006年8月第一批参研班级深化研究,总结经验,召开全校学困生教育研究活动,交流经验,出论文、个案、读本。

同时,扩大实验范围,吸收第二批参研班级进行研究,借鉴第一批班级的成果。

⑷06年8月-2007年5月,完善资料,形成成果,申请结题,同时吸收第三批参研班级继续研究。

5、总结验收、结题阶段:

2005年9月至2006年7月(一年)

㈣研究的措施

1、建立我校普通高中学困生研究的组织机构、研究制度和研究方案。

⑴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

(机构见附表)。

⑵为便于操作管理,"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利用学校现有的行政机构:

教务处、德育处、教科室、校团委、总务处、校办等机构,作为研究管理机构。

教务处的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