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转辙机及安装装置维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8269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动转辙机及安装装置维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动转辙机及安装装置维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动转辙机及安装装置维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动转辙机及安装装置维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动转辙机及安装装置维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电动转辙机及安装装置维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电动转辙机及安装装置维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电动转辙机及安装装置维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动转辙机及安装装置维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电动转辙机及安装装置维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转辙机及安装装置维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动转辙机及安装装置维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实际演示联系登记的全过程,突出与行调联系和值班员签认。

在工作开始前按规定进行工作登记,1)与行车指挥人员联系,记录联系人姓名2)检修设备名称及影响范围3)申请检修时间4)经行车人员同意后方可进行检修.

三.进入机房登记

信号机房

演示在《机房设备检修登记本》登记的过程.

在联系登记手续办理之后,进入机房,将维修的内容在《机房设备检修登记本》进行登记。

为了有序地进行电动转辙机及安装装置的检修,我们将检修过程分解为静态检修,摇动检查,清扫注油和通电试验四个阶段.

四.电动转辙机及安装装置的静态检修

古段车场电动转辙机

在电动转辙机及安装装置的静态检修时,依据由外到内的原则.

1.安装装置检查

修程:

角钢安装装置方正.无裂纹.螺丝紧固

※.道岔转换设备应与基本轨(直股或直股延长线)相平行,电动转辙机外壳纵侧面的两端与基本轨垂直距离的偏差不超过10MM.(现场测量)

2.连接杆件检查

各杆与基本轨相垂直,不磨卡,各丝扣余量不小于10MM,密贴杆空动游间不小于5MM,喉箍完整有效,开口销齐全完好,杆件的直径磨耗减少量不得超过1/10.

※各杆与基本轨相垂直,各杆的两端间与基本轨垂直距离的偏差均不超过20MM.(以杆件连接销的中心点到基本轨的垂线)

3.绝缘检查

附有绝缘各处安装完整,不破损,性能良好

※采用电压法或电阻法测量各轨距杆,尖端杆,一、二、三杆,角钢绝缘及轨道绝缘

4.尖轨与基本轨密贴检查

尖轨与基本轨密贴良好,压力适当,尖轨与基本轨开程:

直尖轨不小于142MM,曲尖轨不小于152MM,活动心轨不小于90MM,尖轨窜动量不超过20MM

※实际测量开程,一杆处的开程要符合标准,尖端铁处的开程大于一杆处10—12MM。

尖轨窜动量检查:

密贴尖轨距尖轨前第一轨缝的距离(普通43KG/M,50KG/M9号,12号道岔和60KG/M9号道岔其标准值Q=2650MM)

5.机盖,机座检查

机盖,机座无裂纹,盘根完好,防尘防水良好

※防尘防水不好时,调整机盖轴

6.遮断器检查

当插入手摇把或打开机盖时,遮断器接点应断开,合上遮断器时,接点应接触良好,胶木座无裂纹,线头不松动

※遮断器每片接点片与接点环的断开距离应不小于2MM,非经人工恢复不得接通。

遮断器安全接点接触深度实际进行调整。

7.内部配线检查

内部配线整齐,二极管不过热

※特别要检查有无伤线或垫片挤压套管造成的接触不良

8.电机引出线检查

引出线头无假焊,断股,线头不松动

9.绝缘摇测

定期摇测电机对地和定.转子间绝缘电阻,定.转子间绝缘电阻不得小于1兆欧(不甩线直接连接在端子上)

10.减速器外观检查

减速器壳无裂纹,安装牢固

11.摩擦带检查

摩擦带与内齿轮伸出部分保持清洁,没有油垢,以免降低摩擦力

12.调整弹簧检查

摩擦调整簧无磨卡,有弹力,弹簧各圈间间隙应不小于1.5MM,弹簧不得与夹板接触

13.表示缺口检查

检查柱落入检查块时的缺口间隙为1.5±

0.5MM

※在未摇动转辙机前,检查一侧的缺口间隙主要是看其有无大的变化,有利于对表示缺口变化的分析及调整

14.表示杆连接情况检查

主.副表示杆横穿螺栓不松动,连接铁固定良好,后盖紧固

15.自动开闭器连接件检查

开口销齐全,焊接部分无脱焊,铆接良好,活动部分适当注油

16.移位接触器器件检查

安装牢固,胶木无裂纹,线头不松动

五.电动转辙机及安装装置摇动检查

1.电动机定子.转子检查

摇动时,定子.转子不磨卡,清擦整流面,换向器表面无氧化层,绝缘槽无烧痕.无炭粉,片间绝缘物不高出换向器弧面

※可采用电阻法检查换向器有无断相。

将万用表放在R×

1档,将安全接点断开,在电机1、3或2、3端子测出两个定子线圈的阻值,在电机3、4端子上测出转子线圈阻值。

其线圈阻值几欧(定子2.85Ω;

转子4.9Ω),若阻值很大则表明线圈开路、换向器断相、炭刷接触不良。

※炭粉的清除长期以来一直是电动机维护的一个难题,为有效地清除电动机内的炭粉,我们采用功率较大的吹尘器定期对电动机腔内的炭粉进行比较彻底的清除

2.炭刷检查

定期检查炭刷,炭刷于握盒内上下不卡阻,弹簧压力适当,炭刷与换向器呈同心弧面接触,接触面积不少于炭刷面积的3/4,炭刷磨耗后不小于9MM

3.减速器转动情况检查

减速器的输入轴及输出轴在减速器中的窜动量不大于1.5MM,转换灵活,通电转动时无噪音

4.摩擦力调整

摩擦力调整适当,手摇转换时不空转

4MM试验时,摩擦连接器应空转,转辙机不能完成内锁闭,拔去铁板后道岔应能继续转换到底,如仍空转,说明摩擦压力过松。

5.自动开闭器动.静接点检查

绝缘座安装牢固.完整.无裂纹,动.静接点长短须一致,相互对称,接点片不弯曲.不扭斜,辅助片作用良好。

动接点在静接点片内的接触深度不得小于3MM,用手扳动动接点,其摆动量不大于3.5MM,动接点与静接点座间隙不得小于3MM,速动爪落下前,动接点在静接点内有窜动时,亦应保证接点接触深度不少于2MM,接点片无严重磨损,压力不小于3.92N

方法:

将动接点摇出后,须待动接点滑轮爬上托台,听到“喀”一声后再反摇,将动接点打入静接点内,检查向外扩张,静接点片向两侧各挤压1MM为宜。

动接点与静接点片应保持面接触,不应出现点接触或线接触。

补强片不可贴紧主簧片,应保持0.5-1MM间隙。

6.速动爪与速动片检查

速动爪与速动片应有间隙,解锁时为0.5—1MM(不小于0.2MM),锁闭时为1—3MM,速动片的轴向窜动应保证速动爪滑轮与滑面的接触量不少于2MM,转辙机在转动中速动片不得提前转动,速动爪的滚轮在传动中应在速动片上滚动,落下后不得与启动片缺口底部相碰,距离不小于0.5MM

7.自动开闭器拉簧检查

拉簧作用良好,在动作杆和表示杆正常出入时,动接点在静接点组内迅速转接,并带动检查柱上升或落下

8.动作杆锁闭齿轮与齿条块检查

动作杆与齿条块的轴向移动量和圆周方向的转动量均不得大于0.5MM,锁闭齿轮与齿条块不卡阻,止挡和止挡栓无损伤.裂纹。

锁闭齿轮圆弧与动作齿条削尖齿圆弧应吻合,无明显磨耗,接触面不小于50%,在动作齿条处于锁闭状态下,两圆弧面应保持同圆心

转辙机起动时,锁闭齿轮转动36°

,锁闭圆弧在削尖齿上滑退,道岔解锁;

锁闭齿轮转动252°

带动尖轨密贴另一基本轨,动作杆停止移动,锁闭齿轮还要继续转动36°

,在这最后36°

动程中,锁闭齿轮上的起动小齿在动作齿条的削尖齿旁经过,完成转辙机的内部锁闭。

长期缺油可能造成内部锁闭装置不能解锁,转辙机不能起动的故障。

锁闭圆弧出现磨痕原因:

①道岔密贴调整过紧,应掌握尖轨密贴后,手摇把再摇动3-4圈以完成内部锁闭为合适。

②动作齿条在伸出状态时有“低头”现象,锁闭和解锁时削尖齿硬啃锁闭圆弧。

③尖轨反弹。

9.挤切销检查

挤切销无位移.无过度磨损,螺堵紧固,不得顶住或压住动作杆,定期更换挤切销,并在《电动转辙机特性测试调整记录本》和《信号器材更换记录本》内登记编号

10.表示缺口检查

表示杆检查块的上平面应低于表示杆的上平面0.2—0.8MM,检查柱落入检查块缺口内两侧间隙为1.5±

※两侧间隙大小应均匀,此时缺口大小的调整应以道岔完全解锁再重新锁闭为准。

由于杆件连接销孔存在旷量的因素,表示缺口的调整应以电扳为准

六.清扫.注油

注油孔及机械活动部分均匀注油,并无铁屑.棉纱等杂物;

清擦底壳油垢;

转辙机外部及各杆螺栓部分清扫,无油垢,并适当注油

将各处注油由内至外依次演示

机内注油:

1)锁闭齿轮与齿条块.2)自动开闭器检查柱.检查块.拐轴等活动部位.3)自动开闭器拉簧.连接器件等活动部位.4)起动片.速动片.速动爪.5)各部固定螺栓6)遮断器活动部分

※主轴.速动衬套.减速器.挤切销等部位现采用锂基脂,不宜加注机油

机外注油:

1)动作杆.表示杆外注油孔.2)机座固定螺栓.角钢螺栓(角型铁螺栓).3)机盖轴.4)HZ-24.HZ-12固定螺栓.盒盖螺栓及蛇管固定螺栓.5)表示杆后盖丝扣.6)各杆件连接螺栓.丝扣.

七.通电试验.测试电气指标

1.电动机:

安装稳固,转速正常,电刷周围火花不可过大

2.齿轮:

各轴架在转动中不移动,齿轮吻合良好,无过大噪音.无异状,止挡栓不活动

3.接点组:

接点转换灵活正常,接触深度标准良好,无返回可能

4.摩擦连结器:

道岔在正常转动时,摩擦连结器不空转,道岔维修终了时,电动机应稍有空转,道岔尖轨因故不能转换至极处时,摩擦连结器应空转,有缓冲作用

5.表示缺口:

检查块与表示杆缺口关系合适,两边空隙均匀,※安装偏差不大于20MM时,当正常转换道岔后,锁闭块须能进入锁闭杆的缺口内,并有1.5±

0.5MM的间隙

6.转动及密贴情况

道岔转动灵活,定.反位密贴良好

※在用4MM厚的铁板试验密贴状态,不能锁闭,再用2MM厚的铁板试验,道岔能够锁闭并接通表示电路,这时的道岔密贴力是合适的

7.测试动作电压.工作电流.故障电流

测试动作电压在160V以上,工作电流在2A以下,故障电流符合标准

※在实际检修时普通道岔的工作电流应为0.8—1.2A,复式交分道岔工作电流为0.8—1.6A,60KGAT道岔双机工作电流不大于2.0A,超过时应查找原因,进行整治

※影响工作电流的因素:

道岔转换时的轻重,各齿轮安装位置,尖轨锁闭或解锁时的轻重,尖轨密贴调整。

如:

吊板,滑床板清扫不良,尖轨尾部没有摆动余量,齿轮咬合过紧等。

※通常情况下,即道岔无病害或病害不明显,故障电流一般为工作电流的1.3倍就能满足道岔转换的需要,但从降低故障率和确保电动机不被烧损两个观点出发,非特殊情况,不要将故障电流调至指标范围的上限值,因为这样将把应该发现而能够克服的道岔病害掩盖起来

※故障电流的调整要考虑工作电流.密贴状态.4MM不锁闭三个因素

※最小故障电流:

即摩擦连接器压力小到无法起动道岔时做4MM试验测得的故障电流。

最大故障电流:

即摩擦连接器压力大到4MM试验构成错误锁闭时测得的故障电流。

以最小故障电流为横坐标轴,以最故大障电流为纵坐标轴,交会点与零点构成一条直线(C线),在横坐标轴取一点为实际工作电流,其与C线的交点对应纵坐标轴的数值即为实需故障电流值。

8.填写测试记录,字迹清楚

七.销记

工作完毕,办理销记手续,确认设备无异状,一切良好,盒盖加锁,请行车值班员试验,动作良好,表示正确后,销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