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上册期中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2732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上册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上册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上册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上册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上册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上册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上册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上册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上册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上册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上册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上册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上册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上册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上册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上册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上册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上册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上册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上册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上册期中化学试题.docx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上册期中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上册期中化学试题.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上册期中化学试题.docx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上册期中化学试题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2020-2021年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某元素R的化合价是奇数(不变化合价),已知其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R的化合价为()

A.

B.

C.

D.

2.锌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须微量元素。

下图为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锌原子的中子数为30

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D.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

3.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②表示的是阴离子

B.①②③④表示的是四种不同元素

C.③属于金属元素

D.①③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4.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

B.H2O2

C.H2CO3

D.H2O

5.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C.④是一种阴离子

D.②容易得到电子

6.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

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7.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

A.A

B.B

C.C

D.D

8.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9.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10.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进行了有关化学反应A+B=C的四组实验,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已知四位同学取的A和B的总质量均为10g,且反应均完全进行。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g

B/g

C/g

7

3

9

6

4

9

X

Y

6

5

5

Z

A.Y可能等于8

B.X可能等于4

C.X可能等于8

D.Z一定等于7.5

11.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A.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D.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12.实验室用裝有等质量的两份氯酸钾的试管a和b分别加热制取氧气过程中,某同学误把少量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b试管,下面是试管a、b中产生氧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3.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

1

14.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塞紧胶塞

B.贮存氧气

C.过滤

D.吹灭酒精灯

16.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17.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8.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

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

垂直固定装璃管的装置末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19.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钙离子:

Ca+2

B.2个氢原子:

H2

C.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

Na2O

D.3个氯分子:

3Cl2

20.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锥形瓶中空气的体积为10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25mL,装置气密性良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中的压强变化

B.瓶底的细沙可以防止红磷燃烧时集气瓶炸裂

C.红磷熄灭后应该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D.打开弹簧夹后,注射器中的水一定全部进入锥形瓶中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请回答。

(1)如图1所示,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向左推动注射器活塞,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所示,写出实验室用装置A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试管口放团棉花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图2中的________________装置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填字母);若用下图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H2,请将方框内的导管补画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

(4)25g石灰石与一定质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与盐酸不反应,也不溶于水),生成8.8g二氧化碳,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

22.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实验技能,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数字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方法。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管口____________(填“a”或“b”)进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后撤离导气管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

用E装置进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E装置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CO2时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用C装置收集CO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的F装置可用来测生成氧气的体积。

进行操作时,集气瓶未装满水是否影响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

(6)资料卡片:

氨气(NH3)通常情况下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到氨气变蓝色;氨气遇到浓盐酸(挥发出HCl气体)时冒白烟(NH4Cl固体);加热熟石灰固体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可以生成氨气。

通过学习资料卡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氨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制取氨气时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收集裝置应选择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③氨气遇到浓盐酸冒白烟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3.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碳及氧化物的实验(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

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并已设法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

(1)填写表格中的空白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①缓缓通入CO2,点燃甲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

木炭粉减少,丁中有气泡产生、石灰水变浑浊且____________。

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丁中现象说明____________。

②点燃乙处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

乙处玻璃管内____________。

乙处现象说明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③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熄灭甲、乙处的酒精灯

丙中有丁中液体进入

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24.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1)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制取硫化氢气体,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硫化氢气体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的气体,能溶于水,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实验室制取硫化氢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用字母序号填空),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_(用字母序号填空)。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碳酸钠粉末、粒状大理石、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这几种药品,探究哪两种药品的反应适合在实验室制取CO2。

请你参与下列的探究并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上述酸和碳酸盐的反应是否适合在实验室制取CO2?

(方案设计)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浓盐酸不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CO2,你认为原因是a:

___________;

讨论后大家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与结论)

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内容

A

剧烈反应,迅速放出大量气泡

反应速率过快,气体不便收集,不宜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B

产生气泡,速率迅速减慢,反应几乎停止。

无法持续产生CO2,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

C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速率适中持续产生CO2,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

根据探究结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第C组药品,该药品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b:

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

________________;验满方法是d:

_____________;检验方法是e:

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上述探究可知,在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时,要考虑诸多因素,例如反应速率要适中,便于收集等。

请你再写出一种需要考虑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现取用三朵紫色石蕊染成的干花进行实验。

现象:

第一朵紫色干花喷上水,紫花不变色;第二朵紫色干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紫花也不变色;第三朵紫色干花先喷上水,再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紫花_____________(填写关于颜色的现象)。

结论: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

25.下图为实验室气体制备、干燥、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

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

(1)若用Zn和H2SO4溶液反应制取干燥的氢气,并检验氢气的可燃性。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_____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点燃氢气前,先要检验氢气的______________;以免氢气发生爆炸。

氢气燃烧的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

②生成氢气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若以H2O2溶液为原料(以MnO2为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干燥的氧气。

并用来测定CuO和Cu的混合物样品中CuO的含量,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B→C。

①仪器B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

②仪器A中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

③欲通过测量反应前、后C处大玻璃管质量的增加,来计算样品中CuO含量。

若反应后大玻璃管中红色的Cu还没有完全消失,则样品中CuO含量的测算结果将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

26.某农村中学的化学兴趣小组在开展实验活动时,用山泉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结果配制几次所得的溶液都出现浑浊的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容器底部还出现白色沉淀物。

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此奇异的现象展开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用山泉水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出现浑浊,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Ⅰ、氢氧化钠样品不纯,含不溶性杂质;

Ⅱ、氢氧化钠与溶解在山泉水中的某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

(1)小明通过实验很快就排除了猜想Ⅰ,他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本地山泉水是硬水,含较多的碳酸氢钙。

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会分解,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且都有碳酸钙生成。

(2)小红取来少量的山泉水于烧杯中,往其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搅拌,观察到___________的现象,确认所取的山泉水是硬水。

(3)小明和小红对所得的沉淀物中含有的碳酸钙进行实验:

主要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的沉淀物,加入适量稀盐酸

沉淀物中含碳酸钙。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4)该山泉水经过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就可用于配制氢氧化钠溶液。

27.某学习小组对二氧化碳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

说明:

装置B中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吸收CO2中混有的HCl气体,装置C中的NaOH溶液能很好地吸收CO2。

Ⅰ.CO2的制备。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3)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一种方法是:

向分液漏斗中加适量水,用止水夹夹紧右侧的橡胶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则装置不漏气。

Ⅱ.CO2的收集。

用以下三种方法收集二氧化碳,并用装置C测定集气瓶内气压。

每种方法均做三次实验,取平均值,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方法1、当装置B开始产生气泡15s后,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记录集满二氧化碳气体所用的时间为t。

方法2、当装置B开始产生气泡15s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时间采用方法一所用的平均时间t0。

方法3、当装置B开始产生气泡15s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同时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待木条熄灭,立即盖上玻璃片。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瓶内初始气压(kPa)

104.2

104.2

104.2

三次实验最终气压平均值(kPa)

9.3

31.8

39.7

CO2纯度

91.1%

69.5%

X

(4)三种方法均在15s后开始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已知:

,则方法3所收集CO2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

通过对比,欲收集更高纯度的CO2,应采用______________法收集。

Ⅲ.二氧化碳转化新进展

(6)在光催化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甲烷(C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8.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1

大理石

m克,块状

m克,块状

m克,粉末状

m克,粉末状

盐酸(过量)

w克,稀盐酸

w克,浓盐酸

w克,稀盐酸

w克,浓盐酸

(1)若要研究盐酸浓度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实验__________(选填实验编号)进行对照实验。

(2)若要研究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实验________________(选填实验编号)进行对照实验。

(3)乙和丁相比较,产生气体的速率较快的是____________,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等”)。

(4)若要选择丁组药品制取二氧化碳,为了能得到较平稳的气流,应选择如图装置中的________(填“A”或“B”)。

由于浓盐酸具有强烈的挥发性,会导致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可将产生的二氧化碳依次通过下列装置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②二氧化碳不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氯化氢可与之反应,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R元素的化合价为x(奇数),相对原子质量为y;则其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分别是R2Ox和RClx,并且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公式,可列出一下两个方程式:

,联立这两个方程,并解得

故选D

【点睛】

要想解答好该题,首先要设R元素的化合价为x,再结合氧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书写出其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然后再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y,根据其氧化物和氯化

物的化学式,结合题干给出的它们的相应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试卷的前言给出的氧的相对原子质量(即16),列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计算出x的值即可。

解析:

D

2.D

【解析】

A、锌的汉字名称偏旁是“钅”字,锌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锌的原子序数30,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锌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为30,不是中子数是30,错误;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符号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错误;D、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正确。

故选D。

点睛:

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

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3.D

解析:

D

【解析】

A、②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错误;

B、①②③④的核内质子数分别为:

8、11、16、11,②④属于同种元素,①②③④表示的是三种不同元素,错误;

C、由③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的质子数是16,属于硫元素,元素的名称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

D、①③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化学性质相似,正确。

故选D。

点睛:

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H2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

B、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H2CO3是由碳酸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D、H2O是由水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A.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选项A正确;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③④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选项B正确;

C.④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选项C错误;

D.②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选项D正确。

故选C。

6.B

解析:

B

【解析】

A.装置②是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正确;

B.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的密度大,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a进入占据下方空间,空气则被赶到上方空间而从b排出,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干燥不与其反应的气体,装置④是洗气装置,导气管是长进短出,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正确;

D.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对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集气瓶正放,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正确。

故选B

7.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

稀盐酸和大理石,故符合题意;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型装置,故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像倒水一样倾倒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8.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正确;

B、空气污染物包括: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正确;

C、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错误;

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正确。

故选C

9.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

据图可知,甲是生成物,丁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乙质量不变,可能作催化剂。

即该反应是丁=丙+甲。

【详解】

A.丁发生分解反应,故丁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9%-17%):

(41%-25%)=8:

16=1:

2,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正确。

故选C

【点睛】

考查学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能力。

1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甲同学的反应不是恰好反应,如果A剩余,则B完全参加反应,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3g,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9g-3g=6g,即A、B、C三种物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6:

3:

9,乙同学的反应中有1gB剩余。

【详解】

A.根据A、B、C三种物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6:

3:

9,

,此选项错误;

B.X=6-2=4,此选项错误;

C.X=4,此选项错误;

D.A、B两种物质反应时的质量比是6:

3,5gX与2.5g的B恰好反应,生成Z的质量为5g+2.5g=7.5g,故Z一定等于7.5,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气体不会产生白烟,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氧气不具有可燃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Fe在Ⅰ中生成四氧化三铁、Ⅱ中生成三氧化二铁,说法正确:

故符合题意;

D、两者都是放热的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解析:

C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