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考点整理讲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2876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考点整理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国际经济学考点整理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国际经济学考点整理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国际经济学考点整理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国际经济学考点整理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国际经济学考点整理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国际经济学考点整理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国际经济学考点整理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国际经济学考点整理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国际经济学考点整理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国际经济学考点整理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国际经济学考点整理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国际经济学考点整理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国际经济学考点整理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国际经济学考点整理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国际经济学考点整理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国际经济学考点整理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国际经济学考点整理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国际经济学考点整理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国际经济学考点整理讲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考点整理讲解.docx

《国际经济学考点整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考点整理讲解.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考点整理讲解.docx

国际经济学考点整理讲解

【第三章李嘉图模型】

概念1:

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

玫瑰的机会成本如果用计算机来表示的话,就是用生产一定数量玫瑰的资源所能生产的计算机的数量。

概念2:

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商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

以上分析:

如果每个国家能够出口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那么两国都能够从贸易中获益。

那是什么决定了比较优势呢?

单一要素经济

 

在单要素模型中,产品的供给是由相对价格与机会成本共同决定的。

 

单一要素模型中不存在利润,因此每小时工资率等于一个工人在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

奶酪部门的每小时工资率为

,而葡萄酒部门的每小时工资率为

上述关系显示,如果奶酪的相对价格

超过了它的机会成本

,即则本国将专门生产奶酪。

(或)

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本国不得不为自己生产这两种产品,则

1、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

2、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那么该国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3、假设

4、这意味着本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也就是说和外国相比,本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效率更高。

5、即使本国在两种产品上均具有绝对优势,互惠贸易也是由可能发生的。

6、贸易模式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

7、

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

8、假设

(2-2)

9、这意味着本国用葡萄酒衡量的生产奶酪的机会成本小于外国。

10、换而言之,本国奶酪的相对价格低于外国奶酪的相对价格。

11、本国在奶酪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并将其出口到外国。

12、

 

国际贸易发生之后什么因素决定相对价格?

 

 

【第四章资源、比较优势和收入分配】

在现实世界中,各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不同只能部分解释贸易的产生,贸易还反映了各国之间资源的差异。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TheHeckscher-Ohlintheory:

强调资源差异是贸易的唯一源泉。

显示比较优势是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要素禀赋(factorabundance)(与国家有关)

要素禀赋——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如果一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K,劳动数量为L,则其相对要素禀赋为K/L。

要素密度(factorintensity)(与商品有关)

要素密度——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如果X产品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的投入比例是Kx/Lx,大于Y产品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y/Ly,则成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要素密度

在一个只生产两种产品的和只有两种生产要素的经济体中,粮食生产是土地密集型,这是由于在任何给定的工资-地租比率下,粮食的土地-劳动比率比棉布高。

TF/LF>TC/LC

 

一、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Theorem:

在生产要素供给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某一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名义报酬和以这两种产品衡量的实际报酬增加,而另一种要素的名义报酬和以两种产品衡量的实际报酬下降。

反之亦然。

对于本国来说,棉布相对价格的上升,意味着资源(劳动和土地)会由粮食生产部门转向棉布生产部门。

但是粮食生产部门是土地密集生产型,会释放出较少的劳动和较多的土地。

因而在生产要素重新配置过程中,对于劳动新的需求超过了其新的供给,在要素市场上,名义工资上升,名义地租下降。

随着生产要素价格的调整,劳动变得相对昂贵,土地变得相对便宜,每个部门的厂商都会调整其生产要素的使用比例,尽量使用便宜的土地替代昂贵的劳动。

因而,每个部门的土地-劳动比率都要高于工资上升之前的土地-劳动比率。

棉布相对与粮食价格PC/PF的增加将导致:

工人收入相对于土地所有者收入的增长,w/r。

棉布和粮食生产中的土地-劳动比率T/L增加,并增加了用两种商品衡量的边际劳动产出。

通过提高以两种商品衡量的实际工资和降低以两种商品计算的实际租金,实际上提高了工人的购买力,降低土地所有者的购买力。

以棉布和粮食价格衡量的实际工资:

以棉布和粮食价格衡量的实际地租:

二、资源与产出

如何决定资源的配置?

在棉布的相对价格和土地与劳动供给给定的情况下,可以讨论经济中的每种资源如何分配给每种产品的生产。

 

 

土地供给的增加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偏于粮食生产的方向扩张。

资源供给的变动对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效应是理解资源差异如何导致国际贸易的关键。

一个国家生产本国相对充裕资源密集型的产品比较有效。

第二节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一、相对价格和贸易模式

要素禀赋

本国和外国相比是劳动相对充裕的国家,外国则是土地相对充裕的国家:

L/T>L*/T*

如果美国拥有8000万工人和2亿英亩的土地,而英国拥有2000万工人和2000万英亩的土地,那么英国是劳动充裕的国家。

在本例中,本国的稀缺资源是土地,而外国是劳动。

 

当本国和外国发生贸易时,他们的相对价格会趋同,本国棉布的相对价格会上升,而外国棉布的相对价格会下降。

在本国,棉布相对价格的上升导致棉布产量的增加和相对消费量的下降,本国成为棉布的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

相反的,外国棉布相对价格的下降导致其成为棉布的进口国和粮食的出口国。

【第五章标准贸易模型】

第一节 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标准贸易模型建立在以下四个重要关系的基础上:

●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相对供给曲线之间的关系

●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之间的关系

●世界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之间的关系

●贸易条件(Termsoftrade)对国家福利(nationalwelfare)的影响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相对供给

假设:

每个国家都生产两种产品,粮食(F)和棉布(C)。

每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都是一条平滑的曲线(TT)。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点代表社会实际产出的产品组合,它由棉布对粮食的相对价格PC/PF.决定。

我们可以用一系列等价值曲线(Isovaluelines)来表示产出价值。

 

二、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

社会消费的价值等于社会生产的价值:

同一条等价值线上生产点的选择取决于社会的消费倾向,这可以用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curves)表示。

无差异曲线表示同一消费效用水平上棉布和粮食消费组合的轨迹。

 

如果棉布的相对价格PC/PF增加,社会消费选择将从D1转移到D2,由此产生两种效应:

收入效应Incomeeffect

替代效应Substitutioneffect

从理论上说,收入效应比较大,当PC/PF上升时,两种产品的绝对消费量都会增加。

但是棉布对粮食的相对消费量会下降,也就是说棉布的相对需求会减少。

三、贸易条件改变对福利的影响

⏹贸易条件Termsoftrade

⏹一国出口产品的价格除以进口产品的价格。

⏹一个国家的福利随着贸易条件的改善而上升,随着贸易条件的恶化而下降。

四、相对价格的确定

⏹假设世界由两个国家组成:

本国出口棉布,贸易条件由PC/PF表示,生产的棉布和粮食的数量分别由QC和QF表示。

外国出口粮食,贸易条件由PF/PC表示,生产的棉布和粮食的数量分别由Q*C和Q*F表示。

五、经济增长:

RS曲线的移动

别国的经济增长对本国来说有利还是有弊呢?

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意味着为本国出口开辟了更大的市场,有利于本国经济。

但是另一方面,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也许意味着本国出口产品将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

本国经济增长也是各有利弊:

一方面,本国生产能力的加强使本国能向世界市场出口更多的产品。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可能会以本国出口产品价格降低的形式转移到国外消费者手中而非本国所得。

六、经济增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经济增长意味着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但是带有偏向性。

经济增长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

一国资源的增加

一国利用资源效率的提高

 

 

七、相对供给和贸易条件

出口偏向型增长Export-biasedgrowth

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出口产品。

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但对世界其他国家有利。

进口偏向型增长Import-biasedgrowth

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进口产品。

有利于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但世界其他国家会为此付出代价。

 

八、经济增长的国际影响

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而世界其他国家的进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本国出口偏向型的贸易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减少增长带来的直接收益,本国的进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并带来额外收益。

第三节 关税和出口补贴*本节考试不直接考,但是与后面内容相关联*

关税和出口补贴将影响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

关税和出口补贴将商品的世界市场价格(外部价格externalprices)和国内市场价格(内部价格internalprices)分隔开来。

贸易条件指的是外部价格。

 

关税使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高于在国外的价格。

出口补贴则起到了鼓励生产者出口的作用。

收取关税的结果是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

但是关税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制定关税的国家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大小。

如果如果关税国是一个小国,那么它对世界相对需求和相对供给的影响就不大,从而不会对相对价格有什么影响。

但是制定关税国是一个大国,对于世界相对价格的影响就会比较大。

出口补贴的影响

关税和出口补贴经常被当作是一类政策,事实上,它们对于贸易条件的影响却不一样。

出口补贴将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使外国的贸易条件改善。

假设本国向所有出口棉布的生产者提供相当于产品价值20%的出口补贴。

这项补贴使本国国内棉布对粮食的相对价格上升20%。

棉布相对价格的上升是本国生产者生产更多的棉布,减少粮食的生产,消费者则相反。

【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本章不出大题*

第一节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概述

前面所讲到的比较优势模型假设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

规模报酬不变指某个行业中投入增加一倍,产出也相应的增加一倍。

实际上,很多行业在长期中都具有生产规模越大,生产效率越高的规模经济的特征。

当存在规模报酬递增时:

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

平均成本(每单位产出的成本)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将下降。

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

规模经济可以分为外部(External)的和内部的(Internal)

外部规模经济:

单位成本取决于行业的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

在一个只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一般有许多相对较小的厂商构成,且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内部规模经济:

单位成本的降低取决于单个厂商规模而不是其所在的行业规模。

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中,大厂商比小厂商更具有成本优势,形成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外部和内部两种规模经济都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

第二节不完全竞争理论

不完全竞争(Imperfectcompetition)特征

同行业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主要厂商。

在消费者眼中,各家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有区别的。

每个厂商都把自己看成价格的制定者(pricesetter)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taker),他们可以通过影响价格来影响销量。

最简单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是完全垄断(puremonopoly)。

即整个市场中只有一个厂商,没有任何竞争。

一、垄断:

简要复习

1、边际收益Marginalrevenue

厂商多销售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额外的收益。

边际收益总是低于价格,这意味着为了多销售以单位产品,厂商必须降低所有产品的价格(不仅仅是最后一个)。

边际收益曲线通常位于需求曲线的下方。

2、边际收益和价格MarginalRevenueandPrice

边际收益总是低于价格

二者的关系取决于两个因素:

厂商的销量。

一个没有销售多少产品的厂商不会由于消减这些产品的价格而损失太大。

价格和边际收益之间的差距取决于需求曲线的斜率。

如果需求曲线很平缓,那么厂商只要稍微降价就能够多售出一单位产品;相反,如果需求曲线比较陡峭,那么为了多销售1单位产品,垄断厂商不得不大幅降价。

3、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AverageandMarginalCosts

平均成本等于总成本除以总产量

边际成本指厂商追加一单位产出所增加的成本。

如果平均成本是产出的递减函数,那边际成本总是低于平均成本。

 

二、垄断竞争

(一)寡头垄断Oligopoly

通常内部规模经济产生于寡头垄断市场。

在这种市场结构下只有几家厂商,每家均大到足以影响价格,但是没有一家拥有绝对的垄断地位。

并且厂商制定价格不仅要考虑消费者的反应,还要考虑竞争者的反应,在寡头之间的策略是相互依存的。

对寡头垄断的分析是一个复杂而有争议的课题,而垄断竞争相对容易分析。

(二)垄断竞争Monopolisticcompetition

在垄断竞争模型中,围绕着相互依存性的问题,有两个关键性的假设:

每个公司均能生产与竞争对手有差异的产品,也就是说它的顾客不会由于微小的价格差别去购买其他厂商的产品。

每个厂商把竞争对手的价格作为既定价格,即它不考虑自己的价格对其他厂商的影响。

第三节垄断竞争和贸易

垄断竞争模型可以用来解释贸易所导致的以下问题:

增加的市场规模Increasedmarketsize

从一体化市场中的获利Mutualgainsfromaintegratedmarket

规模经济Economicsofscale

行业间贸易intra-industrytrade

一、市场规模扩大

二、从一体化市场中获利(图见书121页)

三、规模经济与比较优势

如果制造品行业是个垄断竞争部门,世界贸易将由两部分组成:

行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

制造品和制造品的交换。

行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trade:

制造品和粮食的交换。

 

行业间贸易和行业内贸易的主要区别在于:

行业间贸易反映出比较优势。

行业内贸易的模式是不可预测的,而行业间贸易却是由国家之间的内在差别所决定的。

行业内贸易和行业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两国之间的相似性。

四、行业内贸易的重要性

行业内贸易的重要性:

行业内贸易可以使各国从更大的市场规模中获益,因此从国际贸易中可以获取额外的收益,且比从比较优势中获取的要多。

一国通过从事行业内贸易,能够在减少自产商品花色的同时却增加国内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种类。

由于自身商品种类的减少,一国能在更大规模上从事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行业内贸易发生的条件:

(1)各国相对要素供给较相似以至没有很多的行业间贸易;

(2)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非常重要,以至从规模经济和增加商品选择中得到的收益非常大。

第四节倾销

一、价格歧视Pricediscrimination:

针对不同消费者而制定不同价格的行为称为价格歧视。

二、倾销Dumping:

厂商对其出口的产品制定一个比其在国内市场要低的价格行为。

三、倾销的成立需满足两个条件:

首先,必须是不完全竞争的行业,这样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而并非接受者。

其次,市场必须被分割,即国内居民不能轻易回购出口产品。

*本图不考*

 

第五节外部经济理论

当规模经济存在于行业内而不是单个厂商内部时,就被称为外部经济。

有三个因素可以解释为什么集中在一起的厂商比单个孤立的厂商更有效率:

厂商集中能促进专业化供应商(Specializedsuppliers)队伍的形成

厂商的地理集中分布有利于劳动力市场共享(Labormarketpooling)

厂商的地理集中有利于知识外溢(Knowledgespillovers)

一、专业化供应商

在很多行业,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甚至于新产品的开发,都需要使用专门的设备和配套服务。

然而单个的公司不可能提供足够大的服务需求市场来维持众多供应商的生存。

但行业的地区集中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大量的厂商集中在一起完全可以联合起来提供一个足够大的市场使各种各样的专业化供应商得以生存。

这种现象在硅谷(SiliconValley)非常明显。

根据研究表明,在硅谷工程师们离开原先的半导体公司并成立新的公司来生产一些资本产品、实验设备以及其他的原料和零部件。

这些独立的设备和服务供应部门通过分散开发成本,把单个厂商从自己开发资本产品需要的巨额花费中解脱出来,促进了半导体行业持续形成与发展,同时强化了行业地区集中的趋势。

二、劳动力市场共享

厂商的集中能为拥有高度专业化技术的工人创造出一个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这个市场不仅有利于厂商也有利于工人,因为厂商会较少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同时工人也会较少面对失业。

三、知识外溢

在高度创新的行业中,知识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

对于富有创造性行业的成功及其关键的专业化知识来自于:

研究开发

研究竞争对手的产品

个人之间信息和构想的非正式交流

当一种行业集中分布在一个相当小的地区时,这种知识的非正式扩散经常非常有效。

因为行业的集中分布使得不同公司的员工能够自然的混杂在一起并自由的讨论技术话题。

四、外部经济和收益递增

外部经济理论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行业规模大的国家将比行业规模较小的国家在该行业中更有效率。

换而言之,外部经济可以引起国家产业水平上的规模收益递增。

但是这意味着该行业会有一条向下倾斜的供给曲线:

行业产出越大,厂商能够并且愿意销售其产品的价格就越低。

 

【第八章贸易的政策工具】*本章重点(关税、出口补贴、进口配额)*

第一节关税的基本分析

关税指一国政府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根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税赋。

根据关税的课征种类划分,主要的关税有进口税、进口附加税、出口税和过境税等。

进口税是一国进口商品时,由海关对本国进口商所进口的商品征收的税。

进口附加税指一国海关对本国进口商进口商品时除征收一般关税外,根据某种目的加征的一种关税。

过境税指一国对外国货物通过其关境和领土时所征收的关税。

出口税是一国海关在本国商品出口时,为保证本国市场供应或其他特殊目的而征收的一种税。

除此之外,现代政府还选择通过非关税壁垒来保护本国产业,如进口配额(Importquotas,对进口量的限制)和出口限制(Exportrestraints,对出口量的限制)。

一、供给、需求以及单一行业内贸易

假设:

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

两国都盛产小麦,且小麦在两国间的运输成本为零。

小麦在两国都是一个竞争性的行业。

没有贸易时本国小麦的价格高于外国。

.

这意味着如果允许贸易,贸易商会把小麦从外国运到本国,小麦的出口将使外国国内小麦的价格上升,本国国内小麦价格下降,直至二者的差别消失为止。

想要确定世界的小麦价格和贸易量,我们先要定义:

本国进口需求曲线:

说明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本国愿意进口的最大数量,等于本国消费者的需求量超过本国生产者供给量的那一部分。

XM=D(P)–S(P)

外国出口供给曲线:

说明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外国愿意出口的最大数量,等于外国生产者供给量超过其消费者需求的部分。

XS=S*(P*)–D*(P*)

 

请注意:

一国的贸易条件指其出口商品的价格除以进口商品的价格。

而小国行为对于其贸易条件没有任何影响。

二、关税的影响

假设:

两个大国直接进行贸易。

本国对进口的每蒲式耳小麦征收2美元的关税。

 

三、衡量保护程度

在贸易政策的分析中,了解其确实所提供的保护非常重要。

一般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关税征收后价格比自由贸易提高多少个百分点来衡量贸易政策的保护程度。

但是,关税对于不同生产阶段的某一产品可能会有及其不同的影响。

有效保护率Effectiverateofprotection

我们必须考虑关税对商品的最终价格和其对生产中投入成本的影响。

有效保护指某一行业生产或加工中增加的那部分价值受保护的情况,所以保护的程度必须以国内生产的增加值的提高来衡量。

有效保护率:

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

第二节关税的成本和收益

关税可以提高一种商品在进口国的价格,降低该商品在出口国的价格。

价格变化的结果是:

进口国的消费者损失,出口国消费者受益

进口国的生产者收益,出口国生产者损失

政府通过征收关税获得收入

但是要衡量关税的成本和收益,还是要借助于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一、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在一次购买中他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它可以通过市场的需求曲线来推导。

从形状上看,它等于需求曲线以下价格以上的那块面积。

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指在一次交易中生产者的实际所得和它意愿售价之间的差额。

它可以通过市场供给曲线推导。

从图形上看,生产者剩余是供给曲线以上价格水平以下的那块面积。

二、衡量成本和收益

 

 

第三节贸易政策的其他工具

一、出口补贴

出口补贴指政府对国内出口产品的公司和个人的支付。

当政府提供出口补贴是,出口商会尽量出口产品直到国内价格与国外价格的差额正好等于补贴额为止。

出口补贴也分为从量补贴和从价补贴。

出口补贴提高了出口国本国商品的价格,降低了这些产品在进口国的价格。

并且出口补贴使出口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

欧洲农业政策(CPA)是用来保证欧洲农产品价格的一项措施。

当农产品价格低于支持价格水平时,由欧盟来收购农产品以保证农民能卖出高价。

支持价格定得不仅高于自由贸以下的世界价格,而且高于没有进口时欧洲内部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为了防止这一政策吸引大规模的农产品进口,欧洲最初仍通过关税来消除农产品价格与世界价格之间的差额。

但是自70年代以来,欧盟制定的支持价格已经高到使欧洲这个原本在自由贸易时进口大部分农产品的地方产出了过剩的农产品。

其结果是到1985年底,欧洲各国已经储存了78万吨牛肉,120万吨黄油和1200万吨的小麦。

为了避免无限制的储备增长,欧盟转而采用出口补贴的政策来消除生产过剩。

 

二、进口配额

进口配额指的是对可能进口的商品实行直接的进口限制。

这种限制通常以向一些个人和公司颁发进口许可证来得到实现。

有些国家会将某些外国商品在国内的销售权直接给予出口国的政府。

进口配额会抬高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

当进口被限制时,立即出现的结果就是在初始价位上,国内需求超过国内供给和进口之和,于是价格不断上升直到市场达到均衡时为止。

进口配额和关税之间的差别在于政府没有了收入。

当采用进口配额时,先前采用关税时政府获取的那部分收益被持进口许可证的个人和公司瓜分。

许可证持有者能够从外国购买进口品并在国内以高价出售,他们获得的利润就是配额租金。

 

【第九章贸易政策中的政治经济学】*不出大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