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2989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docx

《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docx

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

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

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试行)

1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的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以下简称油气管道)及其辅助储存设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的编制。

油气管道起始点为:

海上油气田输出的油气管道,以陆岸终端出站点为起点;进口油气管道,以进国境首站为起点;陆上油气田(厂)输出的油气管道,以油气管道首站为起点。

油气管道终点为和下游用户(包括炼油厂、港口码头、油库、城镇燃气门站等)计量交接的末站或分输站。

2术语和定义

2.1油气管道

油气管道是指输送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包括原油、成品油和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包括天然气、煤制气和页岩气等)的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不包括城镇燃气管道和炼油、化工等企业厂区内管道)。

2.2安全设施

安全设施是指在油气管道输送过程中用于预防、控制、减少和消除事故所采用的设备、设施及其他技术措施的总称。

3设计依据

3.1建设项目批复文件

列出建设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文件,可研批复,安全条件审查意见书和初步设计委托书,并标注文号。

3.2国家、行业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列出建设项目适用的现行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宜按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顺序排列,并标注发布机构、文号和施行日期。

包括但不限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3.3国家、行业及其他相关标准、规范

列出建设项目引用的有关安全的国家、行业及其他相关标准、规范,名称后应标注标准号和年号,宜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其他相关标准、规范的顺序排列,并按照专业进行排序。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没有明确要求时,其他相关标准可作为参考标准。

3.4项目其他相关文件

列出建设项目地质勘察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水土保持方案、环境影响评价、初步设计以及其他有关安全设施设计的文件清单,并标注文件名称、编制单位和日期等。

已获得批复的评估报告,应列出批复文件。

4建设项目概况

4.1项目概况

简要介绍建设单位情况。

说明建设项目建设时间及起、终点,线路总体走向和途经地区,输送介质,设计输量,管道设计压力、管径、管材、长度及站场和阀室的性质、数量,总体技术水平以及总投资等。

4.2工程和设计界面

说明建设项目的建设范围及设计分工,是否存在分期建设,新建工程和上下游衔接工程或改(扩)建项目和在役项目的设计界面。

对于地方性小项目,应说明总体规划到位情况。

4.3输送介质

介绍建设项目输送介质的性质。

列出原油性质表、原油改性前后的粘温曲线数据表、成品油性质表、天然气物性表、油品(或天然气)输送量预测表等。

4.4输送工艺

介绍建设项目的输送工艺。

4.5线路工程

4.5.1线路走向

简要介绍线路走向方案,沿线规划及人口密集区域情况,附线路走向示意图,对于输油管道,应附纵断面图。

4.5.2沿线自然条件和社会人文条件

说明项目沿线的行政区划、地区等级(输气管道)、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及地质灾害分布、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地震及断裂带等情况。

应采用文字描述,同时配以下表格分开统计。

4.5.2.1行政区划

表1行政区划统计表

序号

省/自治区/直辖市

地级市

县/区

长度

(km)

1

2

3

4

5

6

7

8

9

……

……

……

……

4.5.2.2地区等级(输气管道)

表2地区等级统计表

序号

行政区划

一级地区(km)

二级地区(km)

三级地区(km)

四级地区(km)

合计

1

2

总计

4.5.2.3地形地貌

表3地形地貌统计表

序号

地貌类型

线路长度

(km)

百分比

1

平原

2

沟谷

3

丘陵

4

沟壑

5

山区

6

水网

7

……

……

……

总计

4.5.2.4地质条件

说明管道沿线主要地质条件、地质灾害的分布和特点。

表4主要地质灾害统计表

序号

地质灾害

类型

起止

桩号

地理

位置

危害

等级

和管道间的间距

(km)

影响线路长度

(km)

备注

1

危岩和崩塌

2

滑坡

3

泥石流

4

不稳定斜坡

5

岩溶

6

盐渍土

合计

4.5.2.5水文地质

说明管道穿越河流水系的主要水文地质情况(包括沿线土壤电阻率及地下水位等)。

4.5.2.6气象条件

表5气象条件

要素

地名

XX县

XX县

……

气温(℃)

多年平均

极端最高

极端最低

年降水量(mm)

多年平均

最多

最少

风速(m/s)

多年平均

最大

主导风向

相对湿度(%)

多年平均日照数(h)

多年平均年蒸发量(mm)

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cm)

雷暴日(天)

4.5.2.7地震及断裂带

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用表格列出管道沿线50年超越概率为10%、5%水平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表6地震加速度峰值统计

序号

区段

起止桩号

管道长度

(km)

地震峰值加速度

1

2

3

4

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说明管道断裂带情况。

表7活动断裂带统计

编号

断裂

名称

性质

破碎带宽度

(/m)

未来100年

突发事件

可能性

预测未来100年的突发

位错量

和管道

交角

建议设防

宽度

(/m)

行政

区划

1

2

4.5.3线路主要方案

简要说明线路设计主要方案,包括管道敷设、管材选取、阀室设置、穿跨越方案、焊接及检验、防腐和补口、清管试压、水工保护和水土保持、管道标识、伴行道路等。

4.6站场工程

列出站场设置一览表,并简要介绍站场工艺流程及主要工艺设备。

4.7阀室布置

说明油气管道沿线阀室的设置情况,说明阀室类型、数量和间距等。

4.8配套工程

简要说明建设项目自控、通信、供配电、防腐和保温、给排水和消防、采暖通风等方面的技术方案。

4.9建设项目外部依托条件

按线路走向说明建设项目水、电、消防和医疗等外部依托条件。

4.10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周边情况

简要描述建设项目站场所在地的周边情况。

4.11重大变更情况

相比可研设计,说明初步设计中的重大变更内容。

5建设项目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此章节可引用安全预评价报告中的内容,识别建设项目危险和有害因素,对初步设计中新发现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应进行明确区分并分别叙述。

突出识别影响管道系统安全的危害因素和评价管道系统失效后的后果。

5.1输送介质危险性分析

列表说明输送介质的特性,包括可燃性、爆炸性(说明爆炸极限)、毒性和腐蚀性的危险类别等,基本数据要求详见表8《输送介质数据表》。

表8输送介质数据表

物料名称

危险

化学品

分类

相态

密度

沸点

(℃)

凝点

(℃)

闪点

(℃)

自燃点

(℃)

职业接触限值

毒性

等级

爆炸

极限

(v%)

火灾

危险性

分类

危害特性

5.2管道线路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根据工程特点,结合各大评价报告结论、勘察资料、地质灾害工作成果,分别对建设项目自身、自然灾害及社会因素等方面进行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相关叙述宜结合以上资料分析说明。

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叙述,包括但不限于:

a)自身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1)应力腐蚀开裂

2)CO2腐蚀失效

3)外部腐蚀穿孔

4)管道及管道敷设缺陷隐患

b)自然灾害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1)地震及断裂

2)滑坡和崩塌

3)泥石流

4)地面沉降和地裂缝

5)湿陷性黄土

6)液化沙土

7)盐渍土

8)膨胀土

9)冻土

10)采空区

11)洪水

12)大风

13)雷电

14)雪崩

15)环境腐蚀性(包括土壤腐蚀性、交直流干扰腐蚀的风险分析等)

c)穿(跨)越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1)河流大、中型穿(跨)越

对于穿越工程,针对穿越附近的挖沙、采石、河道疏浚、整治、通航抛锚、洪水冲刷、隧道内有害气体、结构抗震等因素进行分析。

对于跨越工程,还应针对河中桥墩受到的漂浮物撞击、船舶撞击、洪水一般及局部冲刷、冰凌作用、桥梁通航净空、跨桥结构遭受强风、地震、裹冰作用、极端气温、不良地质、腐蚀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

2)隧道穿越

针对洞口地质灾害、隧道内有害气体、结构抗震、极端温差等因素进行分析。

3)公路、铁路穿(跨)越

针对管道穿越公路、铁路段地表沉降、阴极保护等因素进行分析。

d)社会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1)第三方破坏

2)人为经济活动引发和加剧自然灾害

3)沿线采砂、采矿

e)管道并行和交叉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分析管道和管道、高压输电线路、电气化铁路等的并行和交叉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5.3输送站场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分析输送工艺、工艺设备、平面布置可能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输油管道应对水击、凝管等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说明。

成品油管道应重点对混油分馏装置进行分析说明。

输气管道应对站内放空、冰堵、应力等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说明,重点对中间截断阀室放空及爆炸火灾危险进行分析说明。

5.4危险源及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主要作业场所

说明上述5.2及5.3条中危险源及危险和有害因素存在的主要作业场所。

5.5火灾危险性分类和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说明站场各区域火灾危险性分类和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5.6施工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分析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可能发生洪水、雷击、雪崩、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外部灾害风险;火灾、爆炸、坍塌、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电气事故、物理爆炸、灼烫、中毒和窒息、冒顶、落石、涌水、涌沙、设备操作风险、高空坠落、堤防沉降、车辆伤害等施工本身风险。

5.7运营阶段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分析项目运营阶段可能造成作业人员伤亡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如火灾、爆炸、中毒、粉尘、窒息、腐蚀、噪声、高温、低温、误操作、振动、坠落、机械伤害、放射性辐射等。

5.8建设项目相互间的影响及可能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对于改(扩)建、合建、毗邻的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应分析各管道工程相互间的影响及可能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和在役站场管道动火连头以及和其他系统、相邻设施衔接等,并说明主要分析结果。

5.9安全评价及其他安全风险分析结果

说明建设项目开展的安全评价和危险和可操作性(HAZOP)研究或其他安全风险分析等报告的主要分析结果。

6设计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设计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应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建设项目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的结果,严格执行现行国家、行业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的要求,基于本质安全设计、事故预防优先、可靠性优先等设计原则,采取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的安全防护措施。

6.1管道

6.1.1管道设计安全原则

说明管道设计所遵循的原则及主要关注安全因素。

6.1.2管道本体安全

说明管道本体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强度设计系数、用管选择、主要技术条件、壁厚计算和强度稳定性校核、焊接检验、清管测径试压干燥方案等。

6.1.3管道敷设安全

说明管道敷设方式、埋深、边坡等安全防护措施。

6.1.4管道通过人口密集区、规划区等敏感区域安全措施

列表说明管道线路和人口密集区、城镇规划区、重要公共设施、交通设施、军事禁区和管理区及其他重要场所等对象的关系,说明管道的安全情况、措施及评价结论。

表9建设项目和(人口密集区、城镇规划区等)关系表

序号

位置

对象名称

长度

(m)

最小间距/穿越长度

(m)

设计措施

合法合规性分析

/评价结论

1

2

……

……

……

……

……

……

6.1.5管道通过地质灾害区安全措施

列表说明沿线地质灾害情况及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表10主要地质灾害安全措施表

序号

地质灾害类型

起止

桩号

地理

位置

影响线路长度

(km)

采取的

措施

1

危岩和崩塌

2

滑坡

3

泥石流

4

不稳定斜坡

5

岩溶

合计

6.1.6管道和公路、铁路、其他油气管道并行和交叉安全措施

说明管道和公路、铁路、其他油气管道并行和交叉采取的安全措施,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情况。

6.1.7管道和高压输电线路及电气化铁路并行和交叉安全措施

列表说明管道和高压输电线路、电气化铁路等公共设施并行和交叉采取的安全措施。

表11和高压电力线和电气化铁路并行段统计表

序号

名称

(等级、电压)

所在区域位置

并行范围

并行长度

(km)

备注

1

高压电力线

2

电气化铁路

6.1.8线路截断阀室设置

列表说明沿线阀室的设置情况,备注重要大型穿跨越情况。

表12管道阀室设置统计表

序号

阀室名称及编号

类型

位置描述

间距

(km)

主要地区等级

(输气管道)

备注

1

2

3

6.1.9管道伴行道路

说明管道伴行道路的设置情况。

6.1.10管道标识和安全警示

说明管道标识和安全警示的设置情况。

6.1.11线路设计其他安全措施

以上安全防护措施,应针对项目自身特点,选取典型案例详细说明。

6.2穿(跨)越

6.2.1河流大、中型穿(跨)越

列表说明河流大、中型穿(跨)越工程情况(见表13)。

表13河流大、中型穿(跨)越工程统计表

序号

河流名称

位置

方式

管道

设计埋深

(m)

长度(m)

用管

(管径×壁厚)

(mm×mm)

穿跨越

工程

等级

备注

1

2

选取典型穿(跨)越工程,简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特殊环境条件、地方部门特殊安全要求,设计采用的穿(跨)越方案。

针对管道穿(跨)越工程,除在线路中提及的安全措施外,还应针对具体情况说明其关键构件或危险部位的安全余量、安全系数或额外措施,如管道埋深、工程等级、设计系数等,工程结构或管道在防震、防撞、防冲刷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安全防范等级及具体措施,以及在特殊情况下,要求运营单位制定应急预案及配备拦油、吸油设施等。

6.2.2山岭隧道穿越

列表说明山岭隧道穿越工程情况(见表14)。

表14山岭隧道穿越工程统计表

序号

隧道名称

位置

用管

(管径×壁厚)(mm×mm)

管道

敷设方式

隧道尺寸

(m)

隧道长度(m)

备注

1

2

选取典型山岭隧道穿越工程,简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洞口情况及隧道结构方案。

针对隧道穿越存在的具体风险,除在线路中提及的安全措施外,还应说明在结构抗震、管道补偿设计,设置远程监视、检测设施,提出巡检、值守、日常检查维护频次,以及进入密闭空间前检测有害气体和通风要求等方面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6.2.3公路、铁路穿(跨)越

列表说明公路(二级以上)和铁路穿(跨)越情况(见表15和表16)。

表15公路穿(跨)越工程统计表

序号

公路名称

位置

穿(跨)越长度

(m)

穿(跨)越方式

备注

1

2

表16铁路穿(跨)越工程统计表

序号

铁路名称

位置

穿(跨)越长度

(m)

穿(跨)越方式

备注

1

2

说明设计从穿越位置选择、穿越方案、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管材选取、焊接和检验、试压、防腐和阴极保护、通风、安全标识等方面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6.3工艺系统

6.3.1工艺方案

6.3.1.1输油管道

应说明采用的输送工艺方案,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a)预防凝管的措施,包括保温加热、加降凝剂等;

b)水击保护措施;

c)防止管道高点拉空(液柱分离)的措施,若翻越点后采用不满流设计方案应说明其安全可靠性;

d)管道泄漏事故工况下的措施。

6.3.1.2输气管道

应说明采用的输送工艺方案,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管道泄漏事故工况下的措施等。

6.3.2工艺和储运设施

6.3.2.1输油管道

应说明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a)站场内设计压力分界处采取的措施;

b)站场发生紧急情况时采取的措施,包括截断、泄压等;

c)站场工艺运行参数(压力、流量、温度、液位等)超出限定值时采取的措施;

d)管道内流体停止流动时,防止静压超压的措施;

e)管道内流体停止流动时,加热设施防止超温、超压的措施;

f)离心泵防气蚀的措施;

g)开车、停车时防低温冻结、冻裂的措施;

h)站内其他主要设备的安全措施,包括容器、储罐等。

6.3.2.2输气管道

应说明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a)站场内设计压力分界处采取的措施;

b)站场发生紧急情况时采取的措施,包括截断、泄放等;

c)站场工艺运行参数(压力、流量、温度、液位等)超出限定值时采取的措施;

d)站场、阀室放空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包括放空管的可燃气体扩散范围、具有点火功能的放空管的热辐射影响范围以及防止热辐射措施等。

高低压放空采用同一系统时,采取的安全措施;

e)站内加热设施防止超温、超压的措施;

f)防止管内积液、冰堵及局部节流引起土壤冻胀的措施;

g)离心式压缩机防喘振措施;

h)开车、停车时防低温冻结、冻裂的措施;

i)站内其他主要设备的安全措施,包括清管、容器维护时防自燃、爆炸的措施等。

6.4站场区域和总平面布置

6.4.1站场选址区域安全性

说明建设项目和界外设施的主要间距、标准规范符合性及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列表说明各站场安全距离的合规性(见表17、18)。

6.4.2站场总平面及竖向布置

说明站场总平面及竖向布置的安全考虑,包括功能分区、风向、间距、高程、交通等。

对于可能存在洪水隐患的站场,应说明站场防洪标准、设计标高和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的关系以及防洪措施。

表17站场和周边设施防火间距合规性一览表

站场

名称

类型

100人以上

居住区、村镇、

公共福利设施

100人以下

的散居

房屋

相邻

厂矿企业

铁路线

公路

35kV及以上

独立变电所

架空

电力线

架空

通信线

爆炸作

业场地

××站

(×级站)

标准要求

现状距离

设计距离

拆迁情况

注1:

标准要求指规范中该等级站场的相关区域布置防火间距值。

其中,铁路、公路、架空电力线路、架空通信线路应按规范在距离后注明其等级;现状距离指从站场起算点到最近的相关设施起算点的水平距离,当不符合规范要求时需要对相关设施进行拆迁。

设计距离是指按规范要求设计的距离,可能大于规范要求,也可能需要拆迁相关设施。

注2:

当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同时对某一安全间距都有要求,并有冲突的,要坚持“从严从高设计原则”。

表18输气管道站场放空管和周边设施间距合规性一览表

站场

名称

类型

100人以上居住区、

村镇、公共福利设施

100人以下

的散居房屋

相邻厂矿

企业

国家

铁路线

高速

公路

其他

公路

架空电力线及国家

I、II级通信线

其他

通信线

爆炸作业

场地

××站

放空管

标准要求

现状距离

设计距离

拆迁情况

注:

标准要求指规范中放空管区域布置防火间距值。

其中,铁路、公路、架空电力线路、架空通信线路应按规范在距离后注明其等级;现状距离指从放空管中心到最近的相关设施起算点的水平距离,当不符合规范要求时需要对相关设施进行拆迁。

设计距离是指按规范要求设计的距离,可能大于规范要求,也可能需要拆迁相关设施。

6.4.3站内主要设施防火间距

说明站场总平面布置的主要防火间距及标准规范符合情况,列表说明站内设施防火距离(见表19)。

6.4.4安全通道

说明站场消防道路、安全疏散通道及出口的设置情况。

6.5设备及管道

根据工程需要,说明压力容器、设备及管道设计和国家法规及标准的符合性。

若本工程有进口压力容器,需说明是否满足国家强制性规定的情况。

列出建设项目主要设备和特种设备一览表。

6.6防腐和阴极保护

6.6.1防腐保温

根据区域环境特点,说明管道外防腐层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