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海南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30210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海南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海南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海南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海南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海南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海南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海南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海南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海南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海南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海南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海南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海南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海南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海南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海南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海南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海南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海南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海南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海南卷.docx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海南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海南卷.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海南卷.docx

高考高频考点模拟卷生物学科海南卷

1.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能完整地表现出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层次是

A.细胞

B.器官

C.原子

D.个体

答案:

A

解析:

生命系统的层次包括: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2.下列关于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由腺苷、核糖和磷酸基构成

B.DNA复制必须的原料

C.可参与合成ATP

D.合成场所在细胞核

答案:

C

解析: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由腺嘌呤、核糖和磷酸基组成,A错。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合成的RNA必须原料,DNA复制的原料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B错。

ATP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两个磷酸基团构成,所以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参与ATP的合成,C正确。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小分子,不在细胞核中合成,D错。

3.下列ADP含量增加的过程是

A.钾离子进入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

B.苯进入生物细胞

C.线粒体中的氢和氧的结合

D.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答案:

A

解析:

ADP含量增加,说明细胞内发生耗能的过程。

B.苯进入细胞不消耗能量;C.线粒体内氢和氧结合释放能量,ATP含量增加;D.甘油进入细胞不消耗能量。

4.对下图表示的物质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上述六种物质都是构成生物体内蛋白质的氨基酸

B.上述物质中能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5种

C.上述物质中能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各一个可缩合成一分子三肽

D.上述物质中能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各一个缩合成的产物中氨基、羧基和肽键的数目分别是1个、2个和4个

答案:

D

解析:

生物体内氨基酸结构通式:

,氨基酸种类不同主要体现在R基的不同。

A、构成生物体内蛋白质的氨基酸都必须符合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B、氨基酸种类的不同主要看R基。

C、图示六种物质中有五种可以构成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可以组成一分子五肽化合物。

5.某同学观察到某细胞结构,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的细胞质中含量最多的核酸是DNA

B.该细胞属于高等动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C.该细胞可代表人口腔上皮细胞

D.该细胞中蛋白质合成可能较一般细胞旺盛

答案:

D

解析:

A.该细胞的细胞质中含量最多的核酸是RNA,细胞核中是DNA;错误。

B.该细胞属于高等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错误。

C.该细胞中高尔基体含量较少,分泌蛋白合成少,不可代表人口腔上皮细胞;错误。

D.该细胞中内质网含量丰富,蛋白质和脂质合成可能较一般细胞旺盛;正确。

6.下列关于水分进出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不会影响植物的细胞失水

B.成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大量吸水后的结果不同

C.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可以判断各种细胞的死活

D.成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吸水的方式相同

答案:

C

解析: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会影响植物的细胞吸水但不会影响失水,A正确;动物细胞大量吸水会涨破,而植物细胞由于细胞壁的保护作用不会涨破,B正确;动物细胞不能进行质壁分离,C错误;成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D正确。

7.下图为某种植物在夏季晴天的一昼夜内CO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正确的判断是

A.影响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只有光照强度

B.ce段下降主要是由于气孔关闭造成的

C.ce段与fg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相同

D.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bg

答案:

B

解析:

据图可知,a点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越来越少,说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且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b点含义是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g段有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说明此区间的光合作用强度均大于光合作用强度,g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g点开始有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说明g点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h点后释放量不变,说明h点后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区间是ah段,故D选项错误;ce段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导致引起的,而fg段是由于光照强度越来越弱导致,二者下降的原因不同,因此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由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影响bc段光合作用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因此A选项错误。

8.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下图中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和有丝分裂后期的依次是

A.①②

B.②③

C.④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具有2条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符合图④;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细胞中不存在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等于DNA分子数,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两倍,符合图③,因此答案为C。

9.对下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④是一个染色体,包含两个染色单体①③,两个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粒②相连

B.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④和⑦为一对,⑤和⑥为另一对

C.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一定都是非同源染色体

D.因为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所以可以判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①③为染色单体,②是着丝粒,④是染色体,④⑦是同源染色体,⑤⑥是同源染色体,⑧是纺锤丝,⑨是中心体。

该图细胞中有中心体,无细胞壁,应是动物细胞,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有同源染色体,无配对现象,故为有丝分裂中期图。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移向同一极,所以C项错误。

10.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不正确的是

A.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B.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C.分化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未离体的细胞不会表现出全能性

答案:

B

解析:

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A正确;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B错误,C正确;离体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成个体的潜能,未离体的细胞不表现出全能性,D正确。

11.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后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和细胞器的数量不同

B.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细胞的全能性越低

C.蝌蚪变态为蛙的过程中尾的消失是尾部细胞坏死的结果

D.癌变的动物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无限增殖

答案:

C

解析:

细胞分化后不同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形成的蛋白质种类不同,细胞器的数量也会发生变化,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蝌蚪变态为蛙的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编程性死亡,癌变的细胞可无限增殖,所以C选项正确。

12.多指症(有六个手指头)为一种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某男性为多指患者,他的夫人正常,但他们的三个子女均是多指症患者,这样的双亲其子女中多指症的发病率是

A.25%或50%

B.100%或50%

C.50%或50%

D.0或100%

答案:

B

解析:

多指为显性,所以患者必有显性基因,正常人为隐性纯合体。

因此其夫人为aa,“某男性”则为AA或Aa。

AA×aa子女100%多指;Aa×aa子女多指为50%。

13.如图是某红眼果蝇细胞分裂示意图,若图中的a与一只异性红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结合发育成一只白眼雄果蝇,则d与异性红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结合发育成的果蝇表现型为

A.白眼雄果蝇

B.红眼雄果蝇

C.白眼雌果蝇

D.红眼雌果蝇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可知该果蝇为雄性,基因型为XBY。

由“a与一只异性红眼果蝇(XBXb)产生的配子(Xb)结合发育成一只白眼雄果蝇(XbY)”,可知a含Y染色体,则d含X染色体且携带决定红眼的基因(XB),与异性红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结合发育成的果蝇表现型为红眼雌果蝇(XBX—)。

14.某植物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N代,其后代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A.25%

B.50%

C.75%

D.无法计算

答案:

B

解析:

连续自交过程中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变。

15.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与育性如右表。

科学家发现,白眼雌果蝇(XrXr)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产生的F1中,偶尔也出现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称“例外”)。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环境改变因素,对上述例外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亲本雄果蝇产生了XRXR的精子

B.亲本雌果蝇产生了XrXr的卵细胞

C.子代中XRXr个体为红眼雌果蝇

D.子代中XRO个体为红眼雌果蝇

答案:

B

解析:

亲本的基因型为:

XrXr×XRY,子代中出现了个别白眼可雌蝇和红眼雄蝇,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Xr和Xr)没有正常分离,产生的配子(XrXr、O)和另外正常配子融合所致。

子代中白眼雌蝇基因型是XrXrY,红眼雄蝇基因型是XRO,B正确。

16.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1994~1995年对波黑的空袭以及1999年对南联盟的空袭中大量使用了贫铀弹,导致人类癌症、白血病和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等。

近几个月来,一些欧洲国家也纷纷报道本国参加北约维和行动的士兵因患癌症等病症而死亡,并称之为“巴尔干综合症”。

对上述现象的讨论,下列选项不合理的是

A.大多数基因突变是对生物体有害的

B.当射线作用于生殖细胞或发育的胚胎时,新生儿可能产生畸形

C.射线引起的生物变异都将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下一代

D.射线的作用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是导致“巴尔干综合症”发生的重要原因

答案:

C

解析:

基因突变是多害少利性;当射线作用于生殖细胞或发育的胚胎时,可能导致新生儿的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畸形;基因突变若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遗传;辐射污染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是导致“巴尔干综合征”的重要原因。

17.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中的各种成分是恒定不变的

B.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液和淋巴等

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

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答案:

D

解析:

A.细胞外液中的各种成分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B.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C.人体内所有的液体总和称为体液。

18.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稳定不变

D.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可发生在内环境中

答案:

B

解析: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血浆和组织液,故A错误;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经过体液运输的方式,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故B正确;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可以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不变,故C错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是内环境中,故D错误。

19.某种生长因子是一种分泌蛋白,能与前脂肪细胞膜特异性结合,启动细胞生化反应,最终导致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为脂肪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前脂肪细胞膜上有该生长因子的受体

B.与前脂肪细胞相比,脂肪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C.该生长因子对前脂肪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具有调节作用

D.内质网、高尔基体参与生长因子的加工与分泌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生长因子能与前脂肪细胞膜特异性结合,表明前脂肪细胞膜上存在与该生长因子结合的受体,故A正确;前脂肪细胞分化形成脂肪细胞,在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故B错;生长因子与前脂肪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为脂肪细胞,说明生长因子对前脂肪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具有调节作用,故C正确;由于生长因子属于分泌蛋白,因此对该生长因子的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故D正确。

20.尿液检查是诊断相关疾病的重要依据,其中尿糖试纸检测的原理如图所示。

这种试纸与尿液相遇时,会因尿液中葡萄糖含量的由少到多而依次呈现出浅蓝、浅绿、棕色或深棕色。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将上述两种酶固定在试纸上,就可检测尿糖

B.据图可知,尿液中葡萄糖浓度越高,过程②生成的原子氧越多

C.步骤③原子氧可以将某无色物质氧化成有色化合物

D.过程④为比色,若试纸呈深棕色,可推出此人尿液中含较多的葡萄糖

答案:

A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检测尿糖时,需要把两种酶和某种物质都固定在试纸上才可以检测尿糖,故A错误;根据题意,葡萄糖越多,生成的氧原子越多,颜色越深,故B正确;氧原子具有氧化性,把无色物质氧化成有色化合物,故C正确;过程④为比色法,若试纸呈现深棕色,说明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较多,故D正确。

21.以下可以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

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

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水蚤和分解者

D.一个鱼缸中所有的金鱼和水草

答案:

B

解析:

因为生态系统包括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那么,在所给的所有选项中,只有B符合条件。

A、C、D中都至少没有无机环境。

22.下图表示加拉帕格斯群岛上某种地雀在1975~1978年间种群平均喙长的变化和该地区种子(该种地雀的主要食物)平均硬度的变化。

研究表明.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

喙短的地雀仅能吃不硬的种子。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喙长的地雀和喙短的地雀由于捕食种子的差异,属于两个物种

B.1976年中期至1977年间,由于经常啄食硬度较大的种子导致地雀喙长度增加

C.地雀的平均喙长在2--3年间增加是种子硬度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

D.根据调查结果,可以预测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长会迅速变短

答案:

C

解析:

喙长的变化只能说明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但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故A错误;在自然选择中喙短的被淘汰,故B错误;地雀平均喙长增加是种子硬度的定向选择的结果,故C正确;在1978年时种子虽然硬度很低,但因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故此时低硬度的种子对喙长的地雀无选择淘汰作用,喙长的地雀与喙短的地雀生存机会均等,因此相关基因频率不会明显变化,故D错误.

23.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曾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

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

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储存着的能量(NP=GP-R),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加

B.④营养级C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

C.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1.3%

D.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

答案:

B

解析:

由于系统总呼吸量(13.10+501.58+0.54+79.13+192.59)=786.94小于系统的能量输入(光合作用固定总能量871.27),故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总量会增多;因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

由表中GP数据可知,能量沿各营养级流动的渠道应为②→④→①→③;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91/141.20×100[%]≈11.3[%];④初级消费者GP的去向中,不包括自身的粪便,自身的粪便属于生产者的GP,故只有B选项描述错误。

24.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

①DNA是遗传物质②RNA是遗传物质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④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⑤糖类不是遗传物质

A.②④⑤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答案:

B

解析:

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RNA、荚膜多糖和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后来证实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才说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故选B。

其余错误。

25.甲、乙、丙及NAA等植物激素或植物激素类似物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B.乙、丙最可能代表赤霉素和生长素

C.用NAA形成的无子果实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D.甲、乙、丙在细胞中大量合成后去调节生命活动

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激素甲促进休眠和抑制生长,而激素乙能抑制休眠和促进生长,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故A正确;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生长,生长素还可以用来培育为无子果实,故B正确;NAA属于生长素类似物,培育无子果实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故C正确;甲、乙、丙为植物激素,含量极少,不能大量合成,故D错误。

26.(10分)图甲为菠萝叶肉细胞内的部分代谢示意图,其以气孔白天关闭,晚上开放的特殊方式适应干旱环境。

2

(1)图甲所示,PEP、OAA、RuBP、PGA、C为菠萝叶肉细胞内的部分相关代谢物质,能参与CO2固定的有,推测C是。

4

(2)干旱条件下,菠萝细胞白天产生CO2的具体部位是;菠萝细胞夜间pH下降,原因是(写出2点)。

4(3)以测定CO2吸收速率与释放速率为指标,探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5

10

20

25

30

35

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速率/(mg﹒h-1)

1

1.8

3.2

3.7

3.5

3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速率/(mg﹒h-1)

0.5

0.75

1

2.3

3

3.5

①温度在25~30℃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增加/减少)。

假设细胞呼吸昼夜不变,植物在30℃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4h,则一昼夜净吸收CO2的量为mg。

②将该植物置于较弱光照下一段时间后取其叶片进行色素分离,与适宜光照下分离的色素带进行比较,发现弱光下滤纸条下端两条色素带明显加宽,推测该植物可通过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同一植株的底部叶片呼吸作用强度比顶部叶片弱,其内部原因最可能是。

答案:

(1)PEP、RuBP(缺一不得分)丙酮酸

(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夜间菠萝细胞合成苹果酸;夜间细胞呼吸产生CO2形成H2CO3

(3)①增加19②增加叶绿素含量底部叶片衰老,酶活性降低

解析:

(1)分析题图可知,图中有两处属于二氧化碳的固定,夜间二氧化碳与PEP结合,生成OAA,白天二氧化碳可以与RuBP结合生成PGA,因此参与固定二氧化碳的物质有PEP、RuBP;由于图中的苹果酸可以转变成C后,C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生成二氧化碳,因此可以推测C物质为丙酮酸。

(2)从图中可以看出白天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有两个:

细胞质基质中苹果酸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pH下降的原因是细胞中酸性物质增多,从图中可以看出,夜间菠萝细胞合成苹果酸,另一方面,夜间细胞呼吸产生CO2形成H2CO3。

(3)①分析表格中数据,当温度为25℃时,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3.7+2.3=6,30℃时,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3.5+3=6.5,因此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增加;光照14小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为6.5×14=91(mg),一昼夜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为3×24=72(mg),因此一昼夜净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为:

91—72=19(mg)。

②由于植物在弱光条件下,分离出的色素带中,下面两条色素带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色素带较宽说明叶绿素含量增多,因此可以推测,在弱光条件下,植物会增加叶绿素含量以以适应环境;同一个植株底部的叶片中衰老细胞比较多,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降低,因此呼吸速率减慢。

27.(8分)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

(1)产生抗体1、抗体2的细胞是,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3

(2)图中不会直接影响胰岛素分泌量的抗体是。

抗体1、抗体2导致的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

2(3)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膜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的合成,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1(4)图中胰高血糖素对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的作用是。

(填“促进”或“抑制”)

答案:

(1)浆细胞蛋白质

(2)抗体2自身免疫病

(3)葡萄糖蛋白质、脂肪、糖原

(4)促进

解析:

(1)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抗体2作用于受体,应该是不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量,但胰岛素不能和受体起作用,因为抗体1和抗体2将自身的组织细胞当成了抗原进行攻击属于自身免疫病。

(3)由图可知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外促进细胞内合成蛋白质、脂肪和糖原进而降低血糖浓度。

(4)由图可知图中胰高血糖素对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作用。

28.(10分)下面表格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相应动物右边格中的“√”表示此动物胃中含有的生物),请据表分析回答:

植物

食植昆虫

食虫昆虫

食虫鸟

食植昆虫

食虫昆虫

食虫鸟

2

(1)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__条食物链。

如果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平均为10%,那么,若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2×107kJ,则鹰获得的最大能量值是_________。

4

(2)鹰处于第五营养级的食物链有_____条,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4(3)该生态系统中蛇被抓绝了,而老鼠的数量却能维持相对稳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使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82×105kJ

(2)3食虫鸟、食虫昆虫、蛙、蛇和鹰竞争和捕食 

(3)鹰吃老鼠的量增加了抵抗力稳定性或自动调节能力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解析:

(1)食物链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而建立的一种联系。

由于各种生物食性复杂性致使各种生物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彼此交错联系形成复杂的食物网。

在题中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建立的食物网如图:

查食物链的数目,一定要从生产者开始到该链的最高级为止,中间不能停,也不能从中间开始,该食物网共有8条食物链;获得最大能量要根据最短的食物链计算,即植物→鼠→鹰,如果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平均为10%,若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2×107kJ,则鹰最终获得的最大能量值是2×107kJ×10%×10%=2×105kJ。

(2)不同食物链生物之间的关系不同,蛇吃食虫鸟或鼠等时与鹰的关系为竞争,鹰吃蛇时为捕食关系。

(3)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9.(7分)日本明蟹壳色有三种情况:

灰白色、青色和花斑色。

其生化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基因A控制合成酶1,基因B控制合成酶2,基因b控制合成酶3,B对b有显性作用。

基因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无酶1活性,基因a纯合后,物质甲(尿酸盐类)在体内过多积累,导致成体会有50%死亡。

甲物质积累表现为灰白色壳,丙物质积累表现为青色壳,丁物质积累表现为花斑色壳。

请回答:

1

(1)花斑色壳明蟹的基因型可能为。

3

(2)两只青色壳明蟹杂交,后代只有灰白色和青色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