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自主学习教案全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3028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8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自主学习教案全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自主学习教案全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自主学习教案全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自主学习教案全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自主学习教案全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自主学习教案全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自主学习教案全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自主学习教案全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自主学习教案全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自主学习教案全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自主学习教案全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自主学习教案全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自主学习教案全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自主学习教案全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自主学习教案全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自主学习教案全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自主学习教案全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自主学习教案全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自主学习教案全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自主学习教案全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9页
亲,该文档总共9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册自主学习教案全部.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自主学习教案全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自主学习教案全部.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上册自主学习教案全部.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自主学习教案全部

安义县中小学自主学习提纲

年级:

二年级学科:

数学学期:

上学期设计时间:

2012年9月3日NO:

课题

第一单元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课时

第1课时

策划者

高衍光

审核者

徐传春

导学者

高衍光

学习时间

9.4

学习者

全体学生

班级

二年级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学习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投影片、纸条、小棒、各种尺子、钉子、图钉等。

课前训练

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

激趣明标

1.教师谈话:

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

(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  2.导入:

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

(板书课题) 

师:

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

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

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问:

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

(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问: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3厘米长?

问:

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合作展示

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

师:

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

 问:

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

小结:

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1.基本练习

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

  

2.发展性练习

 问:

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图片“磨损的尺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

提升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补充完善

 

安义县中小学自主学习提纲

年级:

二年级学科:

数学学期:

上学期设计时间:

2012年9月3日NO:

课题

认识米和用米量

课时

第2课时

策划者

高衍光

审核者

徐传春

导学者

高衍光

学习时间

9.5

学习者

全体学生

班级

二年级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学习难点

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投影片、1米长的卷尺、皮尺或折尺。

课前训练

问: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  师:

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

激趣明标

导入谈话:

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

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来量黑板的长度。

)学生提问题(如:

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

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师:

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

1.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

(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2.实际体验:

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3.再次体验:

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4.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合作展示

(1)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

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

  师:

1米有多长呢?

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

  师:

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

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

  (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

谁来说说,1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

1米=100厘米)  (5)教师出示卷尺。

说:

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

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1.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高90()。

2.操作性练习。

 

(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兴趣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

(如:

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提升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

补充完善

 

安义县中小学自主学习提纲

年级:

二年级学科:

数学学期:

上学期设计时间:

2012年9月4日NO:

课题

线段

课时

第3课时

策划者

高衍光

审核者

徐传春

导学者

高衍光

学习时间

9.6

学习者

全体学生

班级

二年级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2.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学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

 

学习重点

用直观、描述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线段的特征。

学习难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

 

米尺或三角板。

课前训练

1.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

(要贴成弯弯的) 2.再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

(要贴成直直的)3.问:

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

(这两根线的形状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的)

激趣明标

1.师: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向这样的的线。

(指着直的线段说)  2.分别用一本厚书、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比着,在黑板上各画一条线段。

 3.将黑板上的几条线段圈起来,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几何图形,这种图形叫做线段。

”(板书课题:

线段)

问:

谁来说说,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还见过线段?

(桌子的任意一条边,都是一条线段;我们数学书的任意一条边也都是一条线段;生活中许多直的物体的边都是线段。

合作展示

师:

大家说得都很好,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的线段,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量一量数学书上P5上面的三条线段的长度。

师:

大家已经认识了线段,会测量线段了,如果让你画一条线段,你会吗?

  

讲解画线段的方法:

在尺子的“0”刻度上点一个点,要画的线段是几厘米,就再在几厘米的刻度上点一个点,然后再把两个点用一条直直的线连起来。

1.基本练习  

(1)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

 

  

  

(2)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2.操作性练习

  画出长5厘米的线段。

画出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提升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补充完善

 

安义县中小学自主学习提纲

年级:

二年级学科:

数学学期:

上学期设计时间:

2012年9月5日NO:

课题

长度单位练习课

课时

第4课时

策划者

高衍光

审核者

徐传春

导学者

高衍光

学习时间

9.7

学习者

全体学生

班级

二年级

学习目标

1.巩固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进一步巩固线段,熟练掌握量和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学习重点

巩固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学习难点

巩固线段,熟练掌握量和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尺子、卷尺、三角板及回形针,准备一条长十几厘米的纸条。

课前训练

师:

第一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上节复习课,看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激趣明标

完成课本图中铅笔的长,然后自己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的长度。

注意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适当复习。

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练习本,和准备好的墨水盒。

延伸练习,量一量其他的东西。

练习中的第3、4、5题,是实际测量题目,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的测量需要选择该用什么工具。

练习中的第6题,先估测再实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长度的观念。

练习中的第7、8题,根据对线段定义的理解判断图形是否是线段,先让学生复习线段的定义,以便判断。

先估测再实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长度的观念。

 

合作展示

我们来画一画:

 1.画出一条长2厘米的线段。

 2.画出一条长9厘米的线段。

3. 画出一条比8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橡皮的长约5(  );楼房高约30(  );洗衣机的高约80(  );

弟弟的身高98(  );树高约8(  );一根跳绳长2()。

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一个是线段。

  

3.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提)升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补充完善

 

安义县中小学自主学习提纲

年级:

二年级学科:

数学学期:

下学期设计时间:

2012年9月13日NO:

2.1

课题(内容)

第二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课型(课时)

第1课时

策划者

高衍光

审核者

高衍光

导学者

高衍光

学习时间

学习者

班级

(1)

学习目标

1.直观演示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数,掌握坚式的写法。

2.掌握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和笔算加法的法则。

3.培养正确竖式计算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学习难点

笔算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并掌握加法的法则。

 

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多媒体

 

课前训练

26+36=80+2=50—20=20+10=60-30=8+9=19-12=

激趣明标

创设情况,提出问题(以两个班乘车为例)导入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个问题

 

自主学习

一.教学例1

  生:

回答列式(36+30=66)

  师:

启发还可以列竖式。

  1.竖式列法:

用小棒分组摆一摆。

结果时注意什么?

2.做“做一做”

二.教学例2

 1.两个班共乘一汽车,但汽车只有70个座位。

2.小组讨论应注意问题,说明。

3、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计算起。

3.学生自己做

  

4.做“做一做”

合作展示

把学生摆小棒过程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

当堂测试

练习P13

  

第一题:

同位讨论后,独立完成并订正。

  

第二题:

利用开火车方式进行竞赛性练习

  

第三题:

自己编两道不进位加法式题

  

第四题:

评价并计算中注意什么?

 

提升小结

这节课有何收获?

 

补充完善

 

教学反思

 

安义县中小学自主学习提纲

年级:

二年级学科:

数学学期:

下学期设计时间:

2012年9月13日NO:

2.2

课题(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课型(课时)

第2课时

策划者

高衍光

审核者

高衍光

导学者

高衍光

学习时间

学习者

班级

(1)

学习目标

1.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并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2.加强拼摆,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3.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学习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满十向十位进一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多媒体

课前训练

 

26+36=80+2=50—20=20+10=60-30=8+9=19-12=

激趣明标

 

创设情况,提出问题(以两个班乘车为例)导入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个问题

自主学习

 一.教学例1

  生:

回答列式(36+30=66)

  师:

启发还可以列竖式。

  1.竖式列法:

  用小棒分组摆一摆。

  结果时注意什么?

  2.做“做一做”

 二.教学例2

  1.两个班共乘一汽车,但汽车只有70个座位。

2.小组讨论应注意问题,说明。

3、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计算起。

3.学生自己做

  4.做“做一做”

合作展示

 

把学生摆小棒过程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

 

当堂测试

第13页第1、2、3题

 

提升小结

这节课有何收获?

 

补充完善

 

课后反思

 

安义县中小学自主学习提纲

年级:

二年级学科:

数学学期:

上学期设计时间:

2012年9月12日NO:

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课时

第3课时

策划者

高衍光

审核者

高衍光

导学者

高衍光

学习时间

学习者

班级

二(7)班

学习目标

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基础上,对应用题形

学习重点

1.让学生感知数学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应用题的列式计算。

学习难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课前训练

笔算下列各题。

39+4422+4865+2135+45

激趣明标

同学们喜欢去公园吗?

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问题,都需要我们用学到的

知识去解决它们,今天就让我们去人民公园检验计算能力。

1.出示公园门牌,首先进公园要买票,如果说你和爸一起去。

(成人票:

36元。

儿童票18元)你们一共要花多少钱?

谁能根据买门票和事编一道应用题?

2.出示题目:

表演新疆跳舞,需要女生28人,男生14人,一共需要多少人?

(先请一位同学读,再请全班读)

怎么列式?

列竖式计算要注意哪些问题?

应用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条件和问题)

找出这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合作展示

小组成员互相展示自己的解题结果,相互补充,完善答案

 

 

算出各年级人数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男生

44

48

45

47

43

39

女生

42

43

52

49

48

39

合计

 

提升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补充完善

 

安义县中小学自主学习提纲

年级:

二年级学科:

数学学期:

下学期设计时间:

2012年9月13日NO:

2.3

课题(内容)

 两位数减两数(不退位)

课型(课时)

第1课时

策划者

高衍光

审核者

高衍光

导学者

高衍光

学习时间

学习者

班级

(1)

学习目标

1.理解两位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竖式写法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语方表达能力

3.培养计算仔细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

 

 

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多媒体

 

课前训练

 

26+36=80+2=50—20=20+10=60-30=8+9=

19-12=

 

激趣明标

想一想,笔算加法时注意什么?

 以北京赢了为题材“电脑演示”,根据表中提

 

出问题如:

北京比多多少票?

?

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列式:

56-22

  

用竖式计算列式为:

  

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怎样计算?

合作展示

把学生摆小棒过程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

当堂测试

1.做“做一做”第一题

2.练习三:

第一题

3.练习三:

第二题

 

提升小结

这节课有何收获?

 

补充完善

 

课后反思

 

安义县中小学自主学习提纲

年级:

二年级学科:

数学学期:

下学期设计时间:

2012年9月13日NO2.4

课题(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课型

第2课时

策划者

高衍光

审核者

导学者

高衍光

学习时间

学习者

班级

(1)

学习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并熟练地计算。

2.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存细计算的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

掌握退位减法并熟练地进行计算

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

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多媒体

课前训练

26-36=84-2=50—20=20-10=60-30=28-13=19-12=

 

 

激趣明标

 

做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自主学习

一.根据北京赢了提出问题:

  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列式:

二.教学例2

  56-18

  1.列竖式

  2.个位数6-8如何相减

  生:

动手操作,建立表象,同时利用小棒方法计算图式结合,理解算理

  退位减法的方法。

三.教学例350-24

  讨论:

  个位相减,怎么办?

再减十位时,十位是几?

  

合作展示

把学生摆计算结果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

当堂测试

P19:

填在书上

  

练习三:

第5题

  

集体练习做,并订正

  

对比练习:

  45-24  63-23

  45-29  63-28

  

练习三:

  第6题、第7题

提升小结

把你今天的收获告诉你的同桌

 

补充完善

 

课后反思

 

安义县中小学自主学习提纲

年级:

二年级学科:

数学学期:

上学期设计时间:

2012年9月12日NO:

课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二)

课时

第6课时

策划者

高衍光

审核者

高衍光

导学者

高衍光

学习时间

学习者

班级

(1)班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10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重点

被减数个位是0的减法

学习难点

理解退位的含义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课前训练

口算:

38-833-479-1943+932-740+1970-543+9

 

激趣明标

昨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被减数个位

是0的减法

 

1.50-24首先列竖式要注意什么问题?

从哪位算起?

个位上0减4不够减。

怎么办?

2.四人小组讨论:

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3.自己独立完成50-24的笔算过程及结果

提升小结

笔算减法要注意:

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要

 

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补充完善

 

安义县中小学自主学习提纲

年级:

二年级学科:

数学学期:

上学期设计时间:

2012年9月28日NO:

课题

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课时

第4课时

策划者

高衍光

审核者

导学者

高衍光

学习时间

学习者

班级

(1)班

学习目标

使学生知道应用题的结构,会根据条件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

根据已知条件提问题

教学准备

课前训练

直接写出得数:

18-316+239-858-836+158-120+758-49

激趣明标

 

同学们喜欢去商场买东西吗?

买东西的学问可大了,今天看谁能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1.小明妈妈开了个杂货店,但是一时粗心忘记标价钱了,现在价格都在这里,谁想上来帮助小明做这个买卖游戏?

2.让学生抽一张钱,问:

你想买什么东西?

生选,再问:

如果找回你38元,你知道他值多少钱吗?

3.根据学生的表演,然后向大家提出问题。

4.谁能把它编成应用题?

5.谁来列式解决它?

 

合作展示

小明

小华

小芳

小兰

跳的个数

34

41

45

39

看上面的表,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

同桌说一说,把自己的问题配上条件编成一道应用题

 

小东

小丽

小华

小红

收集邮票的枚数

60

45

28

31

看上面的表,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

 

提升小结

你学会了提问题吗?

 

补充完善

 

安义县中小学自主学习提纲

年级:

二年级学科:

数学学期:

下学期设计时间:

2012年9月29日NO:

课题

连加、连减

课时

第一课时

策划者

高衍光

 

审核者

导学者

高衍光

学习时间

学习者

班级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2.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学习难点

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摘西瓜和运西瓜图片各一张

课前训练

  

口算卡片

激趣明标

1.板演(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算):

 2.在两名学生板演的同时,其他学生口算下面的题,抽问其中一道连加、一道连减的口算过程,从而复习连加、连减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0+40+30=10+40+20=3+20+6=

  70-20-40=80-50-10=65-5-20=

1.出示例128+34+23=

(1)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怎样计算?

(3)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4)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出示例252-20-18=

(1)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两步式题?

(2)你能根据刚才研究的连加两步式题,推想出连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吗?

合作展示

(3)计算连减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计算连减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1.基本练习

可以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

2.对比性练习

(1)用竖式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