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31780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docx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docx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

外国教育史复习题

一、教育思想

1、各位教育(思想、理论、实践)家的代表作、代表观点?

苏格拉底

代表作:

代表观点:

1、哲学观:

有神论者

生活目标:

劝人为善。

2、教育观

教学目的:

美德,培养治国人才

教学内容:

关于人的心灵的学问,教人趋善。

<1>四德——智慧、正义、勇敢、节制

<2>提出的重要命题:

美德即知识

<3>思考是道德的关键。

“思想着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教育的关键:

使人学会清晰地、准确地、无偏见地思维。

教学方法:

问答法(产婆术)

<1>两步:

讽示------产婆术;提出问题激发思维——修正错误归纳概念

<2>是归纳法,可训练逻辑思维,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总结规律

<3>是启发式教学法的前身。

柏拉图

代表作:

《理想国》《爱弥儿》《民主主义与教育》

代表观点:

1、哲学观

<1>是欧洲古代第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创建了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2>哲学基石:

理念论

<3>理念:

一类事物的共性,指通过理性所认识的事物的共相、一般的概念。

<4>理念是事物的原型,事物是理念的摹本,理念先于事物而存在.

<5>两种世界:

现象世界(可见世界);理念世界(可知世界)

理念是真实的,具体事物不是真实的。

<6>回忆论:

“知识即回忆”

2、政治社会观:

<1>理想国是一种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共产主义国家。

<2>三阶层:

<3>四伦理原则:

正义、智慧、勇敢、节制

<4>两类制度的保证:

共产主义制度+教育制度

3、教育思想

<1>教育观:

教育就是使心灵纯化、指向理念、复现理念。

人之优劣,决定于遗传+教育。

教育有着巨大的社会作用。

国家负责教育,统一学制。

<2>教育目的: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培养执政者、军人和劳动者。

<3>教育制度:

男女平等受教育。

教育应从幼年开始。

教育分为音乐教育与体育

<4>重视:

对普遍共性、事物本质的认识,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亚里士多德

代表作:

《政治学》《伦理学》

代表观点:

1、哲学观:

有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者

<1>实体论:

第一哲学

第一性实体(最重要)、

第二性实体(种和属)、

第三实体(永恒不变)。

<2>认识论:

灵魂论――人由身体和灵魂两部分组成。

植物灵魂(身体):

营养和发育

动物灵魂(非理性灵魂):

本能、情感、欲望

理智灵魂:

判断、理解

按身体、情感、理智三者发展顺序而进行体育、德育、智育。

2、社会政治思想观:

<1>拥护奴隶制

<2>中产阶级最适于做国家统治者。

3、教育思想:

良好教育的特征:

顾及灵魂的各部分;顾及人的生活的各部分

<1>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教育是最高的政治艺术,教育应由国家负责。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良好公民。

最高目的:

发展人的灵魂的最高部分——理智,享受思辩生活。

教育的任务是:

揭示人的特殊形式,适应人的天性发展。

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

<2>和谐发展教育观(体育、品格教育、理性教育)

<3>重视练习和实践

昆体良

代表作:

《论演说家的培养》

代表思想:

1、教育思想

<1>论教师

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教师重要;学校教育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和知识的下移.(教师要有学识+懂教育教学艺术。

承认天性差异,要求因材施教。

掌握好对学生的爱严分寸。

反对体罚,体罚是凌辱,使儿童丧失自信。

<2>论教育目的和演说家的培养

教育目的:

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的人。

(道德高尚、知识广博、才思敏捷)

1)善良的人,首先应是有识别能力的和明智的人。

2)识别能力:

识别善与恶的能力

3)明智:

按法律和正义而行动

培养:

1)从摇篮开始,慎重选择行为端庄、语言清晰的保姆。

2)入公立学校:

初等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

3)辩论术与哲学关系密切。

<3>教学理论

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优越性:

节省时间和精力;生生互动

同时提出:

应注意因材施教的问题。

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识基础上;

提出自己的学科计划。

教学方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启发诱导、提问解答、劳逸结合、反对体罚。

奥古斯丁

代表作:

《忏悔录》

代表观点:

1、上帝是永恒存在的不变的本体;上帝创世说

2、先验的认识论;信仰高于理性;虔诚高于知识。

知识为宗教服务。

教育应为神学和教会服务,教会控制学校。

3、存在即为善,恶是善的缺乏和朽坏。

4、两个重要理论:

原罪论、禁欲主义

<1>思辨演绎,提出“原罪说”,成为中世纪学校恐吓和鞭打儿童的理论根据。

<2>禁欲主义是派生物重点是禁绝淫欲,其次为口腹之欲。

5、内容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

《圣经》为主要教材。

七艺为课程。

服从和体罚为主要教学方法

夸美纽斯

代表作:

《大教学论》《母育学院》《语言学入门》

代表观点:

1.世纪观:

复杂矛盾的;唯物主义因素:

感觉论;新教观点:

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圣经》是认识的源泉。

2.教育基本原则:

〈1〉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秩序,教育要以儿童的天性为根据,要遵循规律探明规律

〈2〉“周全的教育”和泛智论。

教育理想:

把一切事物教给人类。

核心:

泛智教育,为生活学习一切有用的知识,针对贵族独享教育权,针对《圣经》是唯一学习内容,是进步主张。

3.教育基本思想

〈1〉教育目的:

永生。

现世目的:

知识德行与虔信。

教育有巨大的社会作用(改造社会建设国家),在人的发展中意义重大。

〈2〉关于教育、国家管理教育、统一学制:

为学校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明确提出学前教育制度。

〈3〉关于学年制、班级授课制与教学用书:

改革学校工作的组织和教学组织形式,改善教学用书的编撰如统一教材、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

〈4〉关于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

直观性、启发幼儿的主动性、巩固性、量力性、系统教学原则。

〈5〉教育内容:

一切知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

2、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贡献?

建立起用以说明教育学的心理学体系,创立新的教育学,是近代教育心理学化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在总结教育历史经验和本人的教育实验、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以实在论和观念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管理儿童为前提、以发展学生多方面兴趣为实际目的、以培养五种道德观念为最高目的、以教学为基本教育途径、以范围广泛的书本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形式阶段为主要教学方法和基本程序的教育思想体系,在教育学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3、要素教育、夸美纽斯、教育性教学、人文主义教育、产婆术、自然教育论、奥古斯丁

要素教育:

由十九世纪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是指导他的教育实验的基本思想之一,是指找出教育教学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要素。

其中,体育--关节运动“要素体操”,

德育--亲子之爱,智育--数目、形状和语言--计算、测量、说话。

裴斯泰洛齐在要素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研究并改进了初等学校的教学法,对教学论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夸美纽斯:

17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和思想家,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周全的教育”和泛智论。

他要求普及教初等教育,统一学制,以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

夸美纽斯总结了自古希腊至文艺复兴时期的有益的教育经验和思想,改革经院主义,建立新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教学理论体系。

为近现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性教学:

由19世纪德国卓越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最早明确地表述和论证的教学原则。

认为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要求教师严格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来组织教学过程,使教学和教育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有效地造就人才。

强调知识的德育作用,教学和教育有机结合,反映了教育和教学的客观规律。

是现在已正式成为教育学中的一条原则。

人文主义教育:

14-16世纪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文化、科学、艺术的发展引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变化。

发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人文主义教育的一般特征分为儿童观,儿童是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新人。

教育目标是发展儿童个性,培养精神、身体及道德和谐发展的人。

教育对象是扩大教育对象。

教育内容为体育、美育、德育、智育(以原罪论为中心的道德教育解体)。

教学方法包括儿童兴趣、直观原则、身体特点、个别差异、教学环境、师生关系。

反对死记硬背、压制独立思考、体罚。

16世纪以后趋于衰弱。

产婆术:

苏格拉底教学采用谈话问答的方法,主要分成讽示和产婆术两个步骤。

由于他的母亲是产婆,他则把接生术用于思想之“接生”,引导正确思想的形成,故苏格拉底法又称“产婆术”。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种方法主要属于归纳法。

可训练逻辑思维,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总结规律。

它是启发式教学法的前身。

自然教育论:

由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

以发展儿童的内在自然或天性为中心的教育。

反对和控诉封建专制制度对儿童个性与自由的摧残和压制。

他认为一切教育措施不能超出儿童的能力和需要。

教育的方法应是自由的。

教育的场所是乡村的大自然的环境。

自然教育理论讨论的焦点――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

开始了重视研究儿童的新的时期。

奥古斯丁:

是罗马晚期著名的基督教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基督教教父哲学集大成者。

提出了原罪论和禁欲主义两个重要理论,认为教育应为神学和教会服务,由教会控制学校,教学内容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以服从和体罚为主要教学方法。

奥古斯丁提出的这种教学方法的思想,成为了中世纪西欧教会学校的教育指导思想,影响欧洲各国的教育达千余年之久。

4、请阐述卢梭在教育史上的历史地位。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思想家

⏹代表作《爱弥儿》的教育思想猛烈地抨击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教育。

具有反封建的进步作用,在教育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自然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特点;彻底否定传统的教师、成人、书本中心论,尊重儿童的自然和自由。

为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奠定基础。

5、柏拉图对西欧教育学发展的影响:

影响——创造并奠定了西欧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v教育学说涉及教育领域所有重要问题,对后世影响大:

v1、教育与政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v2、国家建立统一学制,提出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的学校制度。

v3、教育与环境对人影响巨大

v4、重视学前教育、妇女教育

v5、教学论:

身心和谐发展、扩大教育内容(把四艺作为必修课程)、慎选教材、培养思维能力、认识事物的本质。

6、人文主义新教育的一般特征和历史地位:

儿童观:

儿童是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新人。

教育目标:

发展儿童个性,培养精神、身体及道德和谐发展的人。

教育对象:

扩大教育对象。

教育内容:

体育、美育、德育、智育(以原罪论为中心的道德教育解体)

教学方法:

儿童兴趣、直观原则、身心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教学环境、师生关系、反对死记硬背、压制独立思考、体罚

人文主义教育的历史地位:

是近现代资产阶级教育的开端,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

7、请论述教育史上“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原则的形成过程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8、亚里士多德的教育遵循自然的思想,他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遵循自然的教育思想,继承并发展了柏拉图的教育理论,把教育学推进一大步。

它在教育史上的地位有:

1、开创了“遵循自然”教育思想的先河

2、从理论上论证和谐发展教育的可能性、必要性

3、最早依据身心发展顺序划分教育的年龄阶段

9.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含义及其意义

含义:

A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既是指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教育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from维普的文刊<夸美纽斯自然适应性原则及其现实意义.>)

B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教育遵循自然的法则: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秩序,教育要以儿童的天性为根据。

(from课件—第六次教学)

C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性原理”有着两方面的含义:

它指的是教育工作要遵循“自然法则“(宇宙万物及其活动规律),同时还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from书P93para2)

意义:

夸美纽斯的这种崇拜自然、引证自然的教育理论的提出,不能不说是对中世纪神学思想的大胆背叛,时白教育学从神学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的第一步,它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教育家如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from书p94para2)

10、杜威是如何阐述教育的本质的?

教育的本质是:

追随儿童先天本能的生长、适应眼前的生活,获取个人主观经验的过程。

关于教育的本质。

杜威分别从以下三点阐述了教育的本质。

1、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合改造

2、教育即生活:

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就是生活

3、学校即社会:

学校是雏形的社会

这是杜威针对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病而提出的理论,猛烈抨击了“传统教育”对儿童的发展的压抑,具有积极作用。

11.罗马文化、拜占庭文化对西欧文化的意义

拜占庭文化保存和传播了古希腊、罗马文明,中世纪后期,拜占庭文化教育传入西欧,是文艺复兴的条件之一,从而对东西欧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古罗马文化继承希腊文化教育,融合自己的教育特色,又由昆体良很好的继承下去,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指导思想;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教育的精华,是文艺复兴的条件之一。

奥古斯丁的《原罪说》指导西欧中世纪的学校教育。

12.中世纪的儿童观特征

1.没有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忽略了儿童自身的主体存在,束缚了儿童健康积极的自主发展

2.儿童观与基督教对教育性质的认识,与基督教的世界观紧密相连

3.强调儿童的本性罪恶,要想控制儿童邪恶的本性并使其成为高尚的人就要惩罚他们的肉体,压制他们的欲望,因此儿童的约束的惩戒成了中世纪教育的重要特征。

二、教育行政管理

1、学校的缘起(学校产生的条件)

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生产知识的积累、文字的出现;

2)统治阶级巩固政权,将有关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后代。

2、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比较

斯巴达教育

A教育目的:

训练合格的军人(体格强壮的武士)

B教育内容:

重视军事、体育、政治教育;忽视美育、智育。

C学校管理:

国家所有,学校类型单一,免费教育;绝对禁止私立学校,国家对教育的高度垄断:

高度军事化管理、开放式管理;

管教人员组织严密,拥有权威;

整个管理教育过程都贯穿道德教育。

D教育方法:

绝对服从,严酷的锻炼和训练。

E教育公平:

1、仅限奴隶主;

2、重视女子教育。

(妇女受到尊敬,认为母亲的健康关系到未来公民的健康,要培养体格健壮的母亲)

F突出特点:

教育的军事体育性质。

雅典教育

A教育目的:

合格公民(身心既美且善)(健康的体魄、英勇善战、能过好和平生活、广泛的文化素养、多方的兴趣、审美力)

B教育内容:

全面

C学校管理:

个别教学;出现分科教师;终年教学,学习艰苦;对学生约束较少;开放管理。

D教育行政管理:

较宽松、多种形式办学,不对教育进行绝对的控制,允许有私立学校的出现;注重立法和监督管理(主要手段)

E教育公平性:

阶层差异,性别差异(妇女地位较低,女孩在家中受一定教育)

F突出特点:

和谐教育(该思想在西方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雅典与斯巴达相比,教育先进、对希腊文明起了重要作用,而且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

3.生制、双轨学制、初等教育法

1)导生制P109

也称相互教学制度

产生于18世纪末,是由教师选择一些年级较高的或年龄较大,或成绩优秀的学生充任“导生”,作为教师的助手,先让他们接受教学内容,再让他们转教其他学生的一种教育制度。

它对英国初等教育制度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对欧美其他国家也有影响。

2)双轨学制P127

形成于19世纪中叶

通过8年的国民学校,再进入职业性质的补习学校,这一轨是供劳动人民子女上学的

另一轨由家庭教育直接进入中学,但只有为封建贵族子弟开办的文科中学是与大学相连接,为资产阶级子弟开办的实科中学的毕业生不能升大学的。

3)初等教育法P108

于1870年颁布

宣布国家开始设置公立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承认教会学校为国家教育机关之一,但要求学校中的世俗科目与宗教分离。

是英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教育法案,奠定了整个英国教育的基础,标志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而且加强了国家对教会和以团体兴办或管理的学校监督。

 

4路德关于教育行政管理的教育思想

路德提出了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学校的国家教育制度设想。

与此同时,他亦提出了双轨学制的设想,认为小学是为劳苦群众子弟设立,而中学和大学则为中上层子弟设立的。

路德改革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采取严格的分级教学制度,固定课程,固定教科书等。

这是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为近现代的学校和班级管理奠定了基础,影响深远。

5为什么说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改革,对于欧洲教育发展实际影响(深度、广度)巨大?

宗教改革期间的教育改革奠定了近代欧洲“国家教育制度”的基础,打破了传统天主教会垄断教育事业的局面,对欧洲教育具有深刻影响;改革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采取严格的分级教学制度,固定课程,教科书等,是学年制和班级授课的萌芽,为近代的学校和班级管理奠定了基础,影响欧洲各国教育,对欧洲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推行普及义务的初等教育,在许多欧洲国家都得到实施,促进了欧洲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欧洲教育影响深远;

三、学校教育

1“新大学运动”、美国公立中学运动、文法学校、柏林大学

“新大学运动”P115:

是19世纪由英国资产阶级掀起的,目的是为了使大学的招生对象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1826年伦敦学院是其代表学校,这是英国教育史上所称的第一所具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精神的高等学校。

新大学运动的发展还包括众多地方学院的诞生,这些新大学都是私立的,招生不限教派与性别,学生多为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子女,教学内容突出实用学科,学生即可走读也可寄宿。

地方学院收到地方工商业和科学团体的支持,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不但培养人才,而且往往发展成为地方支柱产业的科研中心,这种办学模式在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影响极其深远。

公立中学运动P145:

1821年,波士顿市率先创办公立中学,1827年,马萨诸塞州通过教育立法,规定每一城镇每500户居民设立中学一所,教授美国史、簿记、代数、几何、测量、等课程,若不服从此法处以重罚。

各州纷纷立法,形成公立中学运动。

公立中学由政府管理、免收学费、内容丰富、与小学大学衔接,利于就业、适应社会需要,在南北战争之前已经发展起来,较好地解决普通人民的就业准备问题,促进美国单轨学制的形成。

文法学校P110——114:

是英国中等教育的基本形式,历史相当久远,可以上溯到古罗马时代,它的名称是在1387年正式确定下来的。

这种学校学费昂贵、宗教色彩浓厚,古典文科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是拉丁语。

与初等学校不相衔接,儿童在家庭中或预备学校接受初等教育。

与大学衔接。

评价:

教学质量高,学术地位高,为英国中等教育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但其古典主义和经院主义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受到有识之士的激烈批评。

柏林大学P128:

1810年洪堡德建立柏林大学,按照新人文主义的精神指导该校的建设和组织管理,指出大学任务方面是传授知识、发展科学;学校管理方面是实行大学自治;在师资方面延聘当时各门学科拔尖学者。

柏林大学在改革中形成了提倡学术自由,尊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自由,促进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办学模式,,成为德国和其他国家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榜样,它的办学模式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人类最早的学校?

人类最早的学校:

宫廷学校

3科尔文新教的教育主张及其影响?

教育主张:

教育要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正如要为教会培养人才一样,所以主张对儿童实施普及的义务的初等教育(贫苦儿童免费),并强调小学的国语教学。

在中等教育方面,喀尔文要求宗教教义与人文科学结合,但他比梅兰克顿更强调自然科学在教学内容上的地位,并且增设现代外语(法语)。

影响:

在荷兰影响较大,使荷兰在16—17世纪之间成为欧洲教育最发的国家。

17世纪中叶,荷兰的城市中已在较大程度上普及义务的小学教育,教学用本族语,算数在“4R”中尤其受到重视。

近代欧美国家的小学校制度,多以荷兰的城市小学为范型的。

4人文主义新教育思想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1)人文主义新教育根据对人的崇拜,提出儿童是正在成长和发展着的新人,要尊重他、热爱他、培养他。

(2)人文主义新教育增加了多方面的教育内容,以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神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已被否定;不仅恢复了古希腊的体育制度,而且采用各种煅炼身体的制度与方法来发展健全的体格。

(3)人文主义教育特别注重美育,也很注重年轻一代的道德、精神面貌,他们之把世俗道德与宗教道德相提并论,较之包摄全部道德的中世纪教育乃是一种进步。

(4)在智育上,人文主义教育认为智育的目的应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使学生切实掌握多种知识。

(5)人文主义新教育注重研究与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强调考虑儿童的兴趣,发挥儿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要求在教育中运用直观原则,开始注意到实物教学,认为教学应照顾到儿童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相信一个美化的学校环境与一种快乐的学习气氛是有利于敬爱噢学与教育工作的,意识到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的重要性。

他们反对死记硬背,反对压制学生独立思考,反对用体罚作为推动儿童学生的手段。

5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初等教育的发展

1872年《学制令》提出全民教育目标,使入学者接受八年的普及义务教育;1879年《教育令》提出四年普及初等教育;1880年三年义务教育;1886年《小学校令》初等义务教育八年,四年义务,四年收费。

特点:

普及速度相当快,主要是因为是视初等教育国民素质为具有战略意义.

6美国19世纪60年代教育改革的三个重点问题

中小学课程改革;继续改善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7罗马帝国如何加强对教育的控制

私立学校公立化,建立起相当的国家教育行政制度

教师由国家委派,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教师拥有某些特权

改造教育目的:

培养,训练顺民。

3世纪开始,教学内容趋向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形式主义,高等教育从培养演说家变为培养官吏,学校管理权限缩小

高等教育有法律学校、医疗学校、哲学学校等

8美国立国后的教育举措及其意义

确立教育分权制;鼓励城市中各派教会办学;慈善学校纷纷建立;采取学区联合办学和合并学区的办法;扩大州教育权。

意义:

 

9中世纪的世俗学校有哪些

宫廷教育:

设在国王或贵族宫廷中,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

骑士教育:

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武夫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城市学校:

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总称。

10英国“双轨学制”是如何向单轨制转变的,从而体现教育的民主进程

二战前:

1918年,费舍法案的影响:

普及初等教育、免除小学学费、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14岁,开办幼儿学校、要求大力发展中等教育、中等技术学校、职业学校大发展。

被称为新的初等教育公共法,形成了全国公共义务教育体系。

但是由于仍为双轨学制受到多方批评。

1926年哈多报告:

初中等教育是连续的过程,进行11岁考试;阐明中等教育应面向全体儿童。

二十世纪上半期形成两类大学,培养绅士、专业人士。

师范教育:

小学师资:

1902年,巴尔福法案要求各地政府单独开设师范学校,训练学院升为教育学院;中学师资:

大学本科毕业在教育系训练一年到中学任教。

11中世纪的大学的产生及其意义

产生:

最初的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一般由一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教育

意义:

融合了东西方优秀的古代文化,促进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