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的说课稿范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28318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和远航》的说课稿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郑和远航》的说课稿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郑和远航》的说课稿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郑和远航》的说课稿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郑和远航》的说课稿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郑和远航》的说课稿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和远航》的说课稿范文.docx

《《郑和远航》的说课稿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和远航》的说课稿范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郑和远航》的说课稿范文.docx

《郑和远航》的说课稿范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自读课文12课《郑和远航》一课时的内容。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是: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深度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有限的文字来理解郑和远航的壮举,从而感受郑和的伟大之处,感受灿烂的古代文明。

引导学生用怎样方法的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呢?

我认为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能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差距,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二、教学背景分析:

  《郑和远航》是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1~5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场景及经历,最后两个小节写了郑和七次远航的时间跨度、到过的国家以及远航的重大意义。

  在写作特色上,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郑和总共七次出使西洋,如果全部写下来势必显得拖沓,本文重点写了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对其余作了概括说明。

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节省了笔墨。

本课学习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己经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

于是我和部分学生在课前收集了《郑和远航》的资料,如:

郑和的生平、海洋知识、远航历程以及首航的盛况、后人的纪念等等,通过筛选、组合,供孩子们浏览。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另外五年级孩子具有烈好奇心与求知欲,郑和远航的历史应该能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入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拓展性阅读就显得很有必要。

  三、教学目标:

  1、认读6个字。

  2、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和收集到的材料,理解重点段落的意思。

  3、了解郑和首次远航的壮观景象,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郑和首次远航的壮观景象,产生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

  

(一)、由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进行了环球航行,而我国也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了100多年,他是谁?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提示:

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

  (三)、紧扣结尾,引导细读感悟。

  1、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文中有句话给郑和远航以高度评价,你找到了吗?

  

(1)出示句子“郑和首航比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环球航行早了100多年,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2)理解“顶峰”:

什么是顶峰?

(山的最高点)郑和远航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说明了什么?

(地位高,独一无二)

  (3)质疑过渡:

郑和远航究竟是多大的规模,多长的时间,多广的范围才能被称之为“顶峰”呢?

课文哪里告诉了我们?

到课文中去找找看。

  (4)请大家默读全文,思考上述问题,再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一边阅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简要的批注。

  2、全班交流1)感受规模大(1—3自然段)

  

(1)郑和远航规模之大你是从那体会到的?

指名读画出表示规模大的词句。

  (根据学生回答而定)

  

(2)指导朗读:

谁来读出宝船的雄伟壮观?

(把句中的数字读好,突出宝船气势的雄伟。

  (3)六十多艘宝船,多庞大的航海队伍啊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船只随行吗?

(:

生:

有。

)有战船,有粮船,有水船,总共——“200多艘”。

难怪课文第三自然段中说这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5)除了船多,你还从哪看出这次远航的规模很大?

(根据学生

  的回答而定)

  (随行的人多:

上面载有27000多人,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

  船的兵士。

送行的人多:

人山人海。

  (6)这么庞大的船队即将启航,想一想他们的指挥郑和会用什

  么样的语气发号施令呢?

(练习朗读)2)体会时间长。

  

(1)过渡:

从上面所说中我们确实能够看出这次远航的规模非

  常庞大那时间到底有多长呢?

(2)指名交流:

1405年至1433年,达7次。

  (3)历时28年,出洋次数多达7次,这么长时间(板书:

时间

  长),这么多次远航,在整个世界航海史上是前无古人的3)学习范围广。

  

(1)郑和下西洋到底到了哪些地方?

范围有多广呢?

(板书:

  范围广)介绍郑和的航海路线和所到的国家。

  3、总结: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确确实

  实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引读)

  4、想想郑和远航还是怎样的远航呢?

(指名说)

  (郑和远航是一次友好的,凶险的远航)体会友好交往:

  

(1)从那看出是一次友好的远航呢?

(可以抓住句子或词语)

  

(2)指名交流(互赠礼物,商品交易)。

  师生演一演

  (3)小结:

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是本着与别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而去的,绝无侵略扩张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出示“郑和出使,促进了……友好往来。

”)齐读。

  战胜风险:

  

(1)想想航行中船队都遇到了哪些凶险,郑和是怎样克服的?

(2)交流(风浪,海盗)

  (3)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郑和是怎样与风浪搏斗的?

出示“在大海上,……一次次化险为夷。

”有这样镇定自若,大智大勇的领导者,还惧怕什么?

(4)面对海盗的袭击,郑和又是怎么做的呢?

(指名回答)

  (5)小结:

在漫漫的航行途中,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

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战胜了凶险,将中国的美名顺利地传播到了亚非各国。

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代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体会郑和远航的意义。

  (6)最后以自然段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交流指导)

  5、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想,把它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四)、升华情感,回读全文。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航海英雄——郑和;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段光辉的历史——郑和远航自由读课文。

  五、学习效果分析:

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和师生扮演郑和各地人民的友好交往感受到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伟大壮举,理解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为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而感到骄傲自豪。

不足之处是在学习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壮举时只抓住一些数字和图片让学生感悟,没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理解,体会得不够深入。

  课内自读课应该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适当点拨,不应以老师的讲解为主,今后的备课需要更加深入,全面地研究教材。

  六、本次教学设计与以往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在教学中,依托文本,借助多媒体,引领学生亲近课文,走近郑和,走进历史,努力追求着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双赢。

以《郑和远航》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基点:

先立足文本,抓住重点,然后超越文本,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最后再回归文本,深入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

课上以疑导学,激发兴趣,再以趣激情;课后以情促趣,引导学生课外学习,拓展深化。

通过“读”、“演”、“写”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学生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板书:

  12、郑和远航规模大时间长达到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范围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