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3493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10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7页
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7页
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7页
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7页
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7页
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7页
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7页
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7页
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7页
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7页
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7页
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7页
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7页
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7页
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7页
亲,该文档总共1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docx

《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docx

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

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

1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注释:

(1)汉乐府:

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2)田田:

荷叶茂盛的样子。

(3)可:

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译文:

江南又到了可以采莲的季节了,叶子浮出水面紧密相连。

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儿在莲叶东面嬉戏,鱼儿在莲叶西面嬉戏,

鱼儿在莲叶南面嬉戏,鱼儿在莲叶北面嬉戏。

(注:

后五句意义相同,都是说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意思。

东、西、南、北并列,铺陈其事,这是诗经中的“赋”的手法,)

 

2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①长歌行:

汉乐府曲牌名。

②葵:

“葵”作为蔬菜名,指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诗经·豳风·七月》:

“七月亨葵及菽。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

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

”本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另有一种菊科草本植物也叫“葵”。

向日葵即其中之一。

此外,蒲葵也可简称.“葵”,用蒲葵叶做成的扇子称“葵扇”。

③朝露:

清晨的露水。

④阳春:

温暖的春天。

布:

布施,给予。

德泽:

恩惠。

⑤秋节:

秋季。

⑥焜黄:

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

同“花”读音同“花”。

衰:

读"cuī",古时候没有"shuaī"这个音。

(但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所以我们认为,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所以读shuaī)

⑦百川:

大河流。

少:

年轻。

老:

老年。

⑧徒:

白白地。

[1]

⑨晞:

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⑩少壮:

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⑪老大:

年老。

(指年老了[2],中年时,人老了,过了青年时期。

此句话指到指年老了,中年时,人老了,过了青年时期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了。

译文: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3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①川:

这里指平原。

敕勒,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北部)一带。

以游牧为生,又名铁勒。

敕勒川,因敕勒部落居住在这里而得名。

②阴山:

山名,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③穹庐:

游牧民族居住的帐篷,毡布搭成,即“蒙古包”。

④笼盖:

笼罩。

野:

指原野。

古音念Ya,是为了押韵;现在念ye,例如诗中下一处的“野”。

⑤苍苍:

深青色。

⑥茫茫:

广阔无边的样子。

⑦见(xian):

同“现”。

呈现,露出。

译文:

美丽的敕勒大草原,铺展在阴山脚下。

天空就像一顶巨大的圆弧形帐篷,笼罩着辽阔的大草原。

天空辽阔青青,草原茫茫无际,风吹过时,野草低伏下去,大草原上露出一群群的牛羊。

 

4咏鹅(鹅鹅鹅)骆宾王(唐)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注释:

①咏:

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

用诗词来赞美鹅。

②项:

颈的后部。

这里指鹅的脖子。

③掌:

诗中指鹅的脚掌。

④拨:

划动,拨开。

译文:

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

一身雪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40—684以后)唐代诗人。

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七岁能诗,号称“神童”。

早年丧父,家境穷困。

龙朔(唐高宗年号,公元661—663年)初,道王李元庆辟为府属。

后拜奉礼郎,曾从军西域,又入蜀从征云南。

返京后,任武功主簿,转明堂主簿,迁侍御史。

被诬入狱,遇赦后出为临海丞。

为徐敬业草讨武檄文,讨武兵败,逃亡不知所终。

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其为五律,精工整炼,不在沈、宋之下,尤擅七言长歌,排比铺陈,圆熟流转,或被誉为“绝唱”。

 

5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

①解落:

解散,散落。

《淮南子·时则训》:

“季夏行春令,则谷实解落。

②解:

能够.

③二月:

春季的第一个月。

④三秋:

农历九月,指秋天。

⑤二月:

农历二月,指春天。

⑥过:

经过。

⑦斜:

倾斜。

译文:

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作者简介:

李峤(645~714)唐代诗人。

字巨山。

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少有才名。

20岁时,擢进士第。

举制策甲科。

累官监察御史。

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

迁给事中。

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

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

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

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卒于公元714年(玄宗开元二年)

6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

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

装饰,打扮。

3.丝绦:

丝线编成的带子。

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

唐代诗人。

 

7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1.少小离家:

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2.无改:

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3.衰:

疏落。

4.相:

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相见,即看见我;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

唐代诗人。

 

8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⑴凉州词:

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

“《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⑵远上:

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黄河远上:

远望黄河的源头。

⑶孤城:

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⑷羌笛:

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

何必。

杨柳:

《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经·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⑸度:

吹到过。

玉门关:

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译文: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

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

其兄王之咸、王之贲皆有文名。

他从小就很讲究义气,纵酒谈乐,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

中年才悔悟而立志向学。

对于参加科场考试没有兴趣,学成后到处拜访名人。

担任过主管文书簿记的小官,后来因受诽谤而辞职,过著游山玩水的生活。

存诗六首,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

 

9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

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

太阳。

3.依:

依傍。

4.尽:

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穷:

尽,使达到极点。

6.千里目:

眼界宽阔。

7.更:

替、换。

(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10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①春晓:

春天的清晨。

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晓:

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

③闻啼鸟:

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④夜来:

夜里。

译文:

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1],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

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不宽。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他和王维并称“王孟”,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11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1)凉州词:

乐府曲名。

(2)夜光杯:

玉制的酒杯。

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3)沙场:

战场。

译文:

精美的酒杯之中斟满甘醇的葡萄美酒,勇士们正要开怀畅饮,却又被急促的琵琶声催促着要上战场。

如我醉倒在战场上,请君莫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这首诗歌表达了将士们豪爽的性格及征战之前悲壮的感情。

作者简介:

王翰,字子羽,晋阳人。

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

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

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

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

日与才士豪侠饮乐游畋,坐贬道州司马,卒。

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凉州词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

 

12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

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

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

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

只要。

4.龙城飞将:

龙城,匈奴城堡,这里指名将卫青,他曾攻打到匈

奴的龙城城堡。

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

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

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作者简介:

王昌龄(公元690-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13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芙蓉楼”是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那还有王昌龄的石像和介绍。

“送”是送别的意思。

“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题目的意思是:

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1)芙蓉楼:

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

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

(2)辛渐:

诗人一位朋友的名字。

(3)寒雨:

寒冷的雨。

(4)吴:

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简称这一带为吴,与下文“楚”为互文。

(5)客:

在这指辛渐。

(6)楚山:

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7)孤:

独自,孤单一人。

(8)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

冰心:

比喻心的纯洁。

解释:

寒冷连绵的雨笼罩了江面,清晨送别了好友,只留下了楚山孤独的影子。

洛阳的亲朋好友若有谁问起了我,就请转告他们:

我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清雅、纯洁。

作者简介: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世称王龙标,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汉族。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王昌龄为“七绝圣手”。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14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1)鹿柴(zhài):

“柴”同“寨“,栅栏。

此为地名。

(2)但:

只。

闻:

听见。

(3)返景:

夕阳返照的光。

“景”古时同“影”。

(4)照:

照耀(着)。

作者简介:

王维出身692去世761,字摩诘,原籍山西,父辈迁居于山西永济。

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的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

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

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音乐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

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诗人。

15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渭(wèi)城朝(zhāo)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1)使:

到某地出使。

(2)安西:

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3)渭城:

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4)浥:

(yì):

湿润,沾湿。

(5)客舍:

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6)柳色:

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7)君:

指元二。

(8)更:

再。

(9)更尽:

再尽。

(10)阳关:

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11)故人:

老朋友,旧友。

(12)更尽:

再喝完。

(13)朝(zhāo):

早晨

译文:

渭城清晨的一场如酥小雨,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青翠欲滴与明朗。

请你再喝一杯离别的酒,只因为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再也碰不到像我这样的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1)九月九日:

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民间很看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

忆:

想念。

山东:

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2)异乡:

他乡,远离家乡。

(3)佳节:

美好的节日。

(4)倍:

加倍,更加。

(5)遥知:

远远的想到。

登高:

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

(6)茱萸:

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

译文:

我独自一人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更加思念起家乡的亲人。

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少了我一人。

17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1、举:

抬。

译文: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陇城),701年正月十六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

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18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  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⑴。

又疑瑶台镜⑵,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⑶,桂树何团团⑷。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⑸?

蟾蜍蚀圆影⑹,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⑺,天人清且安⑻。

阴精此沦惑⑼,去去不足观⑽。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⑾。

[1]

词句注释

⑴呼作:

称为。

白玉盘:

白玉做的盘子。

⑵疑:

怀疑。

瑶台:

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出处:

《穆天子传》卷三:

“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西王母为天子谣曰:

‘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天子答之曰:

‘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⑶仙人垂两足:

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

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

仙人:

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⑷团团:

圆圆的样子。

⑸“白兔”二句:

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

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

问言:

问。

言:

语助词,无实意。

与谁:

一作“谁与”。

⑹蟾蜍:

《五经通义》:

“月中有兔与蟾蜍。

”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

但此诗中蟾蜍似另有所指。

圆影:

指月亮。

⑺羿:

后羿,中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

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

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

下面的“乌”即日。

《五经通义》:

“日中有三足乌。

”所以日又叫阳乌。

⑻天人:

天上人间。

⑼阴精:

《史记·天官书》:

“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

”阴精也指月。

沦惑:

沉沦迷惑。

⑽去去:

远去,越去越远。

为决绝之辞。

⑾凄怆:

伤心之意。

[2][3]

白话译文

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

在晚上观看月亮,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两足开始慢慢地出现,接着一棵团团的大桂树也出现了。

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请问它是捣给谁吃的?

又传说月中有一个大蟾蜍,是它蚀得月亮渐渐地残缺了。

以前有位后羿,是他将九个太阳射落了,只留下了一个,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平安宁。

阴精的沉沦蛊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观看了。

对此我觉得忧心非常,凄怆之情,真是摧人心肝啊!

[3]

 

19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⒀,遥看瀑布挂前川⒁。

飞流直下三千尺⒂,疑是银河落九天⒃。

词句注释

⒀香炉:

指香炉峰。

紫烟:

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日照”二句:

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⒁遥看:

从远处看。

挂:

悬挂。

前川:

一作“长川”。

川:

河流,这里指瀑布。

⒂直:

笔直。

三千尺:

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⒃疑:

怀疑。

银河:

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

一作“半天”。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

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白话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20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①声。

桃花潭②水深千尺③,不及④汪伦⑤送我情。

作品注释

①踏歌:

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

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

不如。

⑤汪伦:

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1-4]     

作品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词语注释

⑴黄鹤楼:

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

李白的朋友。

之:

往、到达。

广陵:

即扬州。

⑵故人:

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⑶辞:

辞别。

⑷烟花:

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

顺流向下而行。

⑸碧空尽:

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

尽头,消失了。

碧空:

一座“碧山”。

⑹唯见:

只看见。

天际流:

流向天边天际:

天边,天边的尽头。

白话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22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词语注释

⑴发:

启程。

白帝城:

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杨齐贤注:

“白帝城,公孙述所筑。

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

”王琦注:

“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

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⑵朝:

早晨。

辞:

告别。

彩云间:

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⑶白帝:

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

⑷江陵:

今湖北荆州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