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理科.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3640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1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理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理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理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理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理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理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理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理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理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理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理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理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理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理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理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理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理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理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理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理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理科.docx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理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理科.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理科.docx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理科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生物

1.下列细胞器与其中存在的物质,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A.线粒体—葡萄糖B.叶绿体—[H](NADPH)

C.溶酶体—水解酶D.内质网—蛋白质

2.浆细胞的代谢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酶和底物的特异性结合B.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

C.ATP和ADP的转化D.染色体DNA的复制

3.遗传学家在两个纯种小鼠品系中均发现了眼睛变小的隐性突变个体,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两个隐性突变基因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A.突变个体与本品系正常个体杂交B.突变个体与非本品系正常个体杂交

C.两个品系突变个体之间相互交配D.同一品系突变个体之间相互交配

4.草本植物马利筋含有强心苷,家畜等动物取食后会引起呕吐甚至死亡,但斑蝶幼虫可以取食马利筋。

取食马利筋的斑蝶幼虫形成的成虫,被鸟类捕食后会引起鸟类呕吐,进而不再捕食斑蝶。

据此推测不正确的是

A.马利筋含有强心苷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防御性机制

B.斑蝶具有某种机制使其能积累强心苷并免于受到该物质的影响

C.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与斑蝶体色、体型相似的其他蝶类会因此受害

D.用普通植物饲喂斑蝶的幼虫后再被鸟类取食不会引起鸟类呕吐

5.为研究细胞分裂素对生长素合成的影响,将生长10天的拟南芥幼苗分别置于添加est(细胞分裂素合成诱导剂)和BAP(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培养液中培养24小时,结果如图所示。

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幼叶和根系中生长素的合成

B.成熟叶片中生长素的合成不受细胞分裂素合成诱导剂的影响

C.幼叶和根系细胞对细胞分裂素敏感,成熟叶片细胞比较迟钝

D.随着幼苗的不断长大,细胞分裂素的促进作用会更显著

29.(16分)

吸食吗啡等毒品的人群中艾滋病高发,为探究吗啡对HIV的影响,科研人员将某种溶剂配制的三种不同浓度的吗啡分别加入到T淋巴细胞系培养液中,再向培养液加入HIV毒株,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将培养瓶放在______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定期取细胞培养液离心,检测______中HIV的数量。

(2)实验中应设置对照组,具体操作是将________加入到T淋巴细胞系培养液中,再向培养液加入HIV毒株。

随着HIV感染天数增加,对照组中HIV数量_____。

(3)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浓度的吗啡均能________HIV增殖,但是最大浓度(10-8mol/L)吗啡效果却并非最佳,科研人员推测其原因之一可能是高浓度吗啡会_______T淋巴细胞的增殖。

(4)纳洛酮的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可用于吗啡成瘾的临床治疗。

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纳洛酮对HIV增殖的影响,将不同试剂分别加入到被HIV感染的T淋巴细胞系培养液中,定期检测HIV的含量(10-3µg/mL),结果如下表。

组别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吗啡组

5.59

31.73

81.77

243.0

吗啡和纳洛酮组

1.96

8.11

15.36

41.23

纳洛酮组

1.97

8.10

15.81

42.30

对照组

1.93

8.03

15.30

41.01

①该实验中使用的吗啡浓度应为________。

②由实验结果表明,纳洛酮________HIV的增殖,________吗啡对HIV增殖的影响。

30(18分)

研究发现,雌性哺乳动物细胞核中存在X染色体高度浓缩形成的巴氏小体,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

(1)显微镜下观察巴氏小体时,需用________染色后制片。

某些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核具有不同数目的巴氏小体,如XXY有1个、XXX有2个、XXXX有3个,而XO没有巴氏小体,据此判断巴氏小体数目等于________。

X染色体浓缩成巴氏小体的生物学意义是维持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上________量相同。

(2)为探究胚胎发育早期X染色体上Xist基因的表达与X染色体失活的关系,科研人员将某种雌鼠的胚胎干细胞(PGK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分别记为X1和X2(如图1),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其中X2上的Xist基因敲除,获得XT细胞。

对PGK细胞、XT细胞及由它们分化形成的细胞许多细胞中E和e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由图2分析,大多数PGK和XT细胞中的X染色体__________。

PGK分化细胞中E基因和e基因表达量高于80%的细胞数目接近相等,说明X染色体失活是________的。

②由图2分析,XT分化细胞中_________染色体失活。

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

③PGK分化细胞的不同细胞中E、e基因表达的差异,是由于这些细胞的________不同。

(3)据上述实验推测,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雄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Xist基因_______(填“会”或“不会”)转录。

一般情况下,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表现型是________。

31.研究者发现,将玉米的PEPC基因导入水稻后,水稻在高光强下的光合速率显著增加。

为研究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增加的机理,将水稻叶片放入叶室中进行系列实验。

(1)实验一:

研究者调节25W灯泡与叶室之间的__________,测定不同光强下的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

(注:

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在光强700~1000μmol••m-2••s-1条件下,转基因水稻比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增加最大可达到_______%,但光合速率_________。

在大于1000μmol••m-2••s-1光强下,两种水稻气孔导度开始下降,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明显增加,推测光合速率增加的原因不是通过气孔导度增加使___________。

(2)实验二:

向叶室充入N2以提供无CO2的实验条件,在高光强条件下,测得原种水稻和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间隙的CO2浓度分别稳定到62μmol/mol和50μmol/mol。

此时,两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________,说明在高光强下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内的________释放的CO2较多地被________。

(3)实验三:

研磨水稻叶片,获得酶粗提取液,利用电泳技术__________水稻叶片中的各种酶蛋白,结果显示转基因水稻中PEPC以及CA(与CO2浓缩有关的酶)含量显著增加。

结合实验二的结果进行推测,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提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5.3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A2.D3.C4.C5.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29.(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6分)

(1)CO2(1分)上清液(1分)

(2)等量的不含吗啡的同种溶剂增加

(3)促进抑制

(4)①10-10mol/L②不影响阻滞(或“消除”)

30.(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8分)

(1)碱性染料(或“龙胆紫”、“醋酸洋红”)(1分)X染色体数目-1(1分)(表达的)基因

(2)①未失活随机②X1Xist基因的表达会导致该基因所在的X染色体失活③分化程度

(3)不会正常或色弱

31.(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6分)

(1)距离(1分)100(1分)未明显增加(1分)进入叶片细胞内的CO2量增加

(2)0、0(μmol/mol)线粒体固定(或“同化”)

(3)分离转入PEPC基因引起CA酶基因的表达(2分),进而使细胞利用低浓度CO2的能力提高(1分)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化学)

化学试题2015.3

(共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i59Br80

6.化学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M2.5中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

B.柠檬在味觉上有酸味,是酸性食物

C.氢氧化铝、氢氧化钠、碳酸钠都是常见的胃酸中和剂

D.“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处理后可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

7.与下列事实对应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A.用热的纯碱溶液可以清洗油污:

CO32-+H2O

HCO3-+OH-

B.配制FeSO4溶液时加入适量的铁粉:

Fe3++Fe==2Fe2+

C.向NH4HSO4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

NH4++H++2OH-

NH3↑+2H2O

D.铝片溶于较浓的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

2Al+2OH-+2H2O==2AlO2-+3H2↑

8.依据右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molH2(g)与1molO2(g)所具有的总能量比

2molH2O(g)所具有的总能量低

B.氢气的燃烧热为△H=-241.8kJ·mol-1  

C.液态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O(l)==2H2(g)+O2(g)

△H=+571.6kJ·mol-1  

D.H2O(g)生成H2O(l)时,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

成键放出的能量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银氨溶液可以用于区分麦芽糖和蔗糖

B.乙醇、乙二醇、丙三醇的沸点依次升高

C.1mol乙酰水杨酸()最多可以和2molNaOH反应

D.可用

和HCHO为原料合成

10.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锂资源,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只能让锂离子通过的特殊交换膜,并运用电解实现从海水中提取高浓度的锂盐,其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连接电源的正极

B.Li+的移动方向是从海水进入到盐酸中

C.过程中还可能获得有经济价值的副产物

氢气和氯气

D.一段时间后,b电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

11.下述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A

B

C

D

实验

方案

片刻后在Fe电极附近滴入K3[Fe(CN)6]溶液

 

2mL0.1mol·L-1

NaCl溶液

1加入3滴同浓度的AgNO3溶液

2再加入3滴同浓度的Na2S溶液

目的

验证乙炔的还原性

收集氨气

验证Fe电极被保护

验证AgCl的溶解度

大于Ag2S

12.已知反应:

2NO2(红棕色)

N2O4(无色)△H<0。

将一定量的NO2充入注射器中后封口,下图是在拉伸和压缩注射器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的操作是压缩注射器

B.c点与a点相比,c(NO2)增大,c(N2O4)减小

C.若不忽略体系温度变化,且没有能量损失,则T(b)>T(c)

D.d点:

v(正)>v(逆)

25.(14分)醋硝香豆素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能阻碍血栓扩展,其结构简式为:

醋硝香豆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合成(部分反应条件省略)。

已知:

+H2O

回答以下问题:

(1)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2)从A到B引入的官能团名称是。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关于E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四组吸收峰

b.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D和E

c.可以发生加成反应、聚合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d.存在顺反异构

(6)写出G的结构简式。

(7)分子结构中只含有一个环,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G的同分异构体共有种。

可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可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其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26.(15分)3名同学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现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针对这一“异常现象”进行了实验探究及分析。

(1)甲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上述生成的气体,观察到试纸变蓝,据此判断氧气中混有Cl2。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甲判断试纸变蓝的原因。

(2)乙认为上述现象只能说明混合气体具有性,实验中使试纸变蓝的气体单质还可能是。

为了进一步验证甲的推测,乙补充了一个实验:

将上述生成的气体冷却后通入盛有溶液的洗气瓶中,若现象为,则甲的推测合理。

(3)丙查阅文献获知,这种方法制取氧气的过程中确有Cl2产生,并且查到了以下反应历程:

2KClO3+2MnO2→2KMnO4+Cl2+O2↑

反应

K2MnO4+Cl2→2KCl+MnO2+O2↑

总反应2KClO3→2KCl+3O2↑

丙设计实验,通过观察MnO4-的特征颜色来验证反应历程中

的发生,具体实验操作为:

将一定量的KClO3和MnO2混合于试管中,加热,。

写出历程中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4)另据文献记载:

此法制取的氧气中除了含有Cl2,还混有化合物ClO2。

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污水中的S2-氧化成SO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7.(14分)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基本视角。

(1)图中X的电子式为;其水溶液长期在空气中放置容易变浑浊,该变化体现出:

S非金属性比OO(填“强”或“弱”)。

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2)Na2S2O3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钠盐。

①下列物质用于Na2S2O3的制备,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理论上有可能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Na2S+Sb.Z+Sc.Na2SO3+Yd.NaHS+NaHSO3

②已知反应:

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

研究其反应速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写字母序号)。

a.可通过测定一段时间内生成SO2的体积,得出该反应的速率

b.可通过比较出现浑浊的时间,研究浓度、温度等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c.可通过Na2S2O3固体与稀硫酸和浓硫酸的反应,研究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3)治理含CO、SO2的烟道气,可以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S和无毒的气体。

①已知:

CO(g)+1/2O2(g)=CO2(g)   △H=-283kJ·mol-1    

S(s)+ O2(g)=SO2(g)     △H=-296kJ·mol-1  

则治理烟道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②一定条件下,将CO与SO2以体积比为4∶1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选项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写字母序号)。

a.v(CO)∶v(SO2)=2∶1

b.平衡常数不变

c.气体密度不变

d.CO2和SO2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测得上述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为

,则SO2的转化率为。

28.(15分)某NiO的废料中有FeO、CuO、Al2O3、MgO、SiO2等杂质,用此废料提取NiSO4和Ni的流程如下:

已知:

有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所需的pH如下图:

(1)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

(2)电解脱铜:

金属铜在极析出。

(3)①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H2O2的作用。

②加Na2CO3调节溶液的pH至5,则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

(4)从滤液2中获得NiSO4.6H2O的实验操作是、过滤、洗涤、干燥。

(5)电解浓缩后的滤液2可获得金属镍,其基本反应原理示意图如下:

①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和2H++2e-=H2↑。

②B极附近pH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极附近pH变化的原因:

③若一段时间后,在A、B两极均收集到11.2L气体(标准状况下),理论上能得到Nig。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

化学学科参考答案2015.3

(共100分)

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6.D7.B8.C9.C10.D11.B12.A

非选择题(共58分)

阅卷标准:

1.除特别标明分值的空,其余每空2分;不出现0.5分和负分,最低0分。

2.化学(离子)方程式中,化学式写错为0分,不写条件扣1分,不配平扣1分,但不重复扣分。

3.文字表述题简答题中划线部分为给分点,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5.(14分)

(1)取代反应(或硝化反应)(1分)

(2)溴原子(1分)

(3)

(4)

(5)cd(选对1个给1分,错选或多选为0分)

(6)

(7)13

26.(15分)

(1)Cl2+2I-===2Cl-+I2.

(2)氧化O3或O2(只要写出1个即可)

硝酸酸化的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1分)(答案合理均给分)

加热

(3)在KClO3未完全分解前,冷却混合物并把它倒入水中

反应

2KMnO4===K2MnO4+MnO2+O2↑

(4)8ClO2+5S2-+4H2O===5SO42-+8Cl-+8H+或8ClO2+5S2-+8OH-=5SO42-+8Cl-+4H2O

27.(14分)

(1)(1分)弱(1分)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①bd(选对1个给1分,错选或多选为0分)②b

(3)①2CO(g)+SO2(g)===S(s)+2CO2(g)△H=-270kJ·mol-1  

(方程式1分,包括物质化学式和状态;反应热1分,与物质系数对应)

②cd(选对1个给1分,错选或多选为0分)60%

28.(15分)

(1)SiO2(1分)

(2)阴(1分)

(3)①2H++H2O2+2Fe2+===2Fe3++2H2O

②Fe(OH)3、Al(OH)3(答出1个给1分)

(4)加热浓缩、冷却结晶

(5)①Ni2++2e-===Ni

②减小(1分)

H2O

H++OH-,OH-在B极放电使c(OH-)降低,平衡向右移动,c(H+)增大,导致pH降低

329.5

4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

物理试题

2015.3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距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C.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D.只有热传递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14.秦山核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主研究、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它为中国核电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山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

A.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能量

B.人工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放出的能量

C.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

D.轻核聚变放出的能量

15.关于光学现象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X光机透视人体是利用光电效应现象

B.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C.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像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

D.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16.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波的传播过程也是传递能量的过程

B.机械波的频率与波源振动的频率无关

C.机械波不能产生干涉、衍射现象

D.机械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17.发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是将卫星以一定的速度送入预定轨道。

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发射场一般尽可能建在纬度较低的位置,这样做的主要理由是在该位置

A.地球对卫星的引力较大

B.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大

C.重力加速度较大

D.地球自转角速度较大

18.图中虚线所示为某一静电场的等势面。

一点电荷仅在静电力作用下先后经过A、B、C三点,在经过A、C点时,其动能分别为5eV和25eV。

当这一点电荷经过到B点时,其动能应为

A.10eVB.15eVC.40eVD.55eV

19.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

A是一块水平放置的平板,其上有一组平行插槽(如图中P0P0'、P1P1'、P2P2'、…),槽间距离均为d。

将P0P0'置于斜槽末端的正下方,把贴有复写纸和白纸的平板B垂直插入P1P1'槽内,使小球从斜槽某一位置O无初速度释放,并从斜槽末端水平飞出,沿垂直P1P1'方向撞倒B板的白纸上并留下痕迹点1。

之后将B板依次插入P2P2'、P3P3'插槽内,并分别向纸面内侧平移距离d和2d,让小球仍然从位置O无初速度释放,并从斜槽末端水平飞出,沿垂直P1P1'方向撞倒B板的白纸上并依次留下痕迹点2和3。

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B板白纸上留下的痕迹点1、2、3排成一条竖直的直线

B.在B板白纸上留下的痕迹点1、2之间和2、3之间的竖直距离相等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过程中,每经过相等时间,其动能改变量的大小相等

D.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过程中,每经过相等时间,其动量改变量的大小相等

图3

A

O

A'

20.如图所示,一均匀带正电绝缘细圆环水平固定,环心为O点。

带正电的小球从O点正上方的A点由静止释放,穿过圆环中心O,并通过关于O与A点对称的A′点。

取O点为重力势能零点。

关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A′点的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a、重力势能EpG、机械能E、电势能EpE随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A到O的过程中a一定先增大后减小,从O到A'的过程中a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B.从A到O的过程中EpG小于零,从O到A'的过程中EpG大于零

C.从A到O的过程中E随位移增大均匀减小,从O到A'的过程中E随位移增大均匀增大

D.从A到O的过程中Ep电随位移增大非均匀增大,从O到A'的过程中Ep电随位移增大非均匀减小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80分)

本部分共11小题,共180分。

21.(18分)

(1)如图1所示,在测量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两位同学先在白纸上放好截面是正三角形ABC的三棱镜,并确定AB和AC界面的位置。

然后在棱镜的左侧画出一条直线,并在线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再从棱镜的右侧观察P1和P2的像。

此后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2的像

B.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1、P2的像

C.插上大头针P4,使P4挡住P3的像

D.插上大头针P4,使P4挡住P3和P1、P2的像

正确完成上述操作后,在纸上标出大头针P3、P4的位置(图中已标出)。

为测量该种玻璃的折射率,两位同学分别用圆规及刻度尺作出了完整光路和若干辅助线,如图甲、乙所示。

在图2中能够仅通过测量ED、FG的长度便可正确计算出折射率的是图(选填“甲”或“乙”),所测玻璃折射率的表达式n=(用代表线段长度的字母ED、FG表示)。

 

(2)甲、乙两位同学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使用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他们先调整垫木的位置,使小车不挂配重时能在倾斜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此后,甲同学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若干配重片。

在小车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多次改变配重片数量,每改变一次就释放一次小车,利用打点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