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第一学期质量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3640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质量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质量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质量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质量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质量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质量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质量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质量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质量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质量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质量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质量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质量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质量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质量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质量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质量测试题.docx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质量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第一学期质量测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质量测试题.docx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质量测试题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质量测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50分

注意:

本试卷共20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要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第一部分阅读(87分)

一、文言文(共38分)

考生注意:

1.请从下列A、B、C三组中选择一组,完成1-6题。

A组:

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B组:

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C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请将选定的组号填入答题纸的指定处。

2.7—10题为考生共做试题。

A组:

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分)

1、

(1),暗香浮动月黄昏。

(2),铁马冰河入梦来。

(3)散入珠帘湿罗幕,。

(4)《少年中国说》中有关“干将莫邪”典故的文字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然试易地以处

3、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

(三)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完成4—6题(7分)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出师表》的作者是(人名),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作品名)成功塑造了他“智慧第一,忠心无二”的形象。

(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选段中划线的句子。

(2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

6、请在选段中找出与武侯祠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相对应的文字

,(3分)

B组:

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分)

1、

(1)?

为有源头活水来。

(2),恨别鸟惊心。

(3),远近高低各不同。

(4)《少年中国说》中有关“干将莫邪”典故的文字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布襄其口,去逾四十里

3、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三)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完成4—6题(7分)

出师表(节选)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4、《出师表》的作者是(人名),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作品名)成功塑造了他“智慧第一,忠心无二”的形象。

(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选段中划线的句子。

(2分)

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6、“先帝叹息痛恨桓、灵”的原因是(3分)

C组:

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分)

1、

(1),长使英雄泪满襟。

(2),病树前头万木春。

(3)纸上得来终觉浅,。

(4)《小石潭记》中作者以游鱼来体现“水尤清冽”的文字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为一说,使与书俱

3、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三)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完成4—6题(7分)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4、《岳阳楼记》的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

(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选段中划线的句子。

(2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6、写出你对“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后一个(加点的)“乐”字的理解。

(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

陆绩怀橘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

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

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

术令人出橘食之。

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术笑曰:

“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

”绩跪下对曰:

“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术曰:

“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

”术奇之,后常称说。

情到真处,小节亦关至行,况六岁之儿,一橘不忘母乎,真千古美谈也。

今人席间怀果,欲娱其儿。

夫一样怀归,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

怀物与儿,识者贱之,怀物奉亲,人皆敬之。

奇哉陆郎,可以为法矣。

7、下列与“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向吾不为斯役B.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C.为坻、为屿、为嵁、为岩D.不足为外人道也

8、对第一段划线句“术奇之,后常称说”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A.袁术认为陆绩这个人的这件事是奇人奇事,后来常常向别人称道

B.袁术感到陆绩是个非常稀奇的人,后来经常称道此人

C.袁术认为陆绩的这件事是稀奇的事,后来经常说起此事时很喜悦

D.袁术感到陆绩这个人的这件事是奇人奇事,后来常常向别人述说

9、陆绩“知孝”表现在(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

10、从第二段可以看出,作者告诉人们的道理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4分)

二、现代文(共4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9分)

苦的感悟

侯军

①在人类品尝过的诸多滋味中,“苦”大概是最复杂、内涵最丰富的,因而最具哲学意义的一种味道了。

人的味觉器官对苦的排斥恐怕是先天的,譬如给一个婴儿吃苦药,往往会遇到最顽强、最原始的抵抗。

而在人们的日常语言中,凡是沾上苦字的词儿,大都是灰暗而低沉的:

经受艰辛叫“吃苦”;生活困难叫“穷苦”;无依无靠叫“孤苦”;身体或心灵不好受叫“痛苦”……佛家语中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儒家语中有“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苦是漫漫之长夜,人们对苦的东西往往避之惟恐不及。

②然而,苦的复杂性却正在于此:

在某些时候,苦确实如影随形,挥之不去;更有些时候,人们竟然视苦如命——君不见人类从古至今最嗜好、最痴迷的三大饮料,就全都是“苦水”:

咖啡是苦的,可可是苦的,位居世界饮料之冠的茶,同样是苦的。

这实在是一个难解之谜。

③与苦相对的是甜。

人们对甜的接近也近乎是天生的。

哪个孩子不喜欢吃糖?

哪个婴儿吃药时不送之以甜水?

人们语言中的甜字也总是作为苦的对应物而出现的,如“苦尽甘来”“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等等。

可是同样令人不解的是,当人们走向成熟之后,对甜的东西却会逐渐疏远。

这种苦与甜的二律悖反①,不是很值得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探究一番吗?

④倘若扩及人类的精神活动,这种甜与苦在认知上的二律悖反则更加明显。

美术家们一向把那些格调不高、浅薄媚俗的画作贬之为“甜”。

记得一位艺术理论家曾发表过这样高论:

“一个欣赏者,当其刚刚入门,还不具备够水准的审美眼光时,他往往喜欢甜俗的东西,就像一个婴儿偏爱加糖的牛奶;一旦他的鉴赏力提高了,审美口味也会随之改变,对那些看上去有些丑、有些怪、又苦又辣的作品,他会因其耐人寻味而产生共鸣和好感,这就像成年人舍去糖水、牛奶,转而喜欢咖啡和苦茶一样。

⑤甜能给人带来瞬间的愉悦,但来得快去得也快,不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苦中的滋味却要慢慢咀嚼才能品出真味,仿佛青橄榄的苦涩。

其实我们的人生之旅又何尝不是如此?

当你在人生路上跋涉了一段之后,回眸望去,是否一如曹孟德诗中所谓“去日苦多”呢?

同样的,当你在人生的深秋黄叶中漫步遐想,凡是昔日品味过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痛苦,如今都已变成了久酿的陈酒,于苦涩之中充溢着人生的甜蜜和醇厚。

你会觉得,倘若当年未曾体验那些痛苦,你的人生将是何其苍白,何其平淡!

⑥如此说来,苦之况味其实并非人的天敌,因为有了痛苦,我们的人生才变得多姿多彩,我们的精神才变得坚韧敏锐。

有鉴于此,我们也才会有勇气承受痛苦,甚至享受痛苦!

注解:

①二律悖反:

例如,

正题:

世界在时间上是有开端的,在空间上是有限的;

反题:

世界在时间上没有开端,空间上是无限的。

论证了这两个论点的正确性,而它们又是截然对立的,这就形成了二律悖反。

11、第①段中划线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是(人名);第⑤段中划线的“曹孟德”是《观沧海》的作者

(人名)。

(2分)

12、

(1)第②段加点的“这”指的是(3分);

(2)第③段加点的“二律悖反”在文中指的是(3分);(3)第④段引用一位艺术理论家的高论的目的是(3分)

13、作者对苦的感悟是(3分)

14、作者还认为“苦更多的时候乃是人类相伴相随、须臾不可分离的诤友(“诤友”是能直言规劝的朋友)”,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试举一例。

(5分)

是否同意;

(二)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30分)

坐在最后一排

乔小叶

①上小学时,我一直是个非常自卑的女孩子。

因为丑,因为笨,因为脾气倔强性格孤僻,每次调座位,老师都把我安排到最后两排。

坐在最后一排的几乎都是调皮的男同学,我和他们无话可说。

想要听课却又看不清黑板上的板书。

所以每次上课,只是用眼睛呆滞地盯着黑板,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遐想——我从小就是个脑袋里充满怪念头的人。

比如说:

梅花为什么叫梅花?

梅花为什么开在冬天?

我能不能变成一朵梅花?

我若是梅花会是白梅还是红梅?

②这样滥竽充数地混了半个学期。

班主任调走了。

接任的是个年轻的女教师。

她红衬衣白裙子,齐耳短发,模样甜甜的。

③“我叫白明,倒着读就是‘明白’,也就是说对每个同学的情况我都能知道得明明白白。

”她微笑着自我介绍。

④我不屑地瞧着她。

她真有那么大神通?

她会知道我是近视眼吗?

她会知道……

⑤没想到过了几天,她竟真的注意到了我。

那天语文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做练习册,我也打开练习册假装做起来。

其实除了做些造句,看图作文之类适合我胡乱发挥的题目外,其它的根本懒得做。

正擒着笔胡思乱想,一只手伸过来抽走了我的练习册,我一惊,这才发现白老师已经站在了我身后。

⑥“小脑瓜想什么呢?

”她亲切地弹了弹我的脑壳。

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禁不住心头一暖,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趴在桌上,胆怯地听着她翻阅练习册的声音。

过了世界上最漫长也最短暂的几分钟。

我却惊奇地听见她轻柔的笑声。

⑦“这句子是你自己造的吗?

⑧“嗯。

⑨“非常好,很有想象力。

‘花骨朵儿们在树枝上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多有灵性啊!

可你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

“有时候春天来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

”第一次受到如此嘉奖,我顿时大胆起来。

她轻轻地拍了拍我的头,走上了讲台,以我的练习册为范本讲起了造句。

那半个小时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感觉快乐和幸福的时刻。

我有些晕眩和迷醉了。

直到下课后同学们纷纷向我借练习册时,我才如梦初醒,惊慌失措地把练习册塞进书包里。

这天夜里,我把没做的题全部认认真真地补上了,通宵未眠。

以后的日子里,白老师特别注意查阅我的练习册和作业本,关切地询问我其它课的成绩,还抽空给我讲一些浅显的文学知识。

每当她带着清香的气息在我身后停下,又带着那清香的气息悠悠离去时,每当她弯下腰挨近我低低地和我说这说那时,我都感到从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快乐。

在我笨拙勤恳的努力下,我的各科成绩竟然很快进步起来。

可由于眼睛近视看不清板书,便也给学习造成了一些障碍。

但我没有告诉白老师。

一天,她来到班里旁听数学课,因为没有课本,便和我坐在一起合看。

等到做课堂练习时,她便看着我做题。

“这是7,不是1;……这是8,不是3……”她轻声纠正着:

“怎么抄错这么多?

你近视?

我没有说话,眼泪竟大滴大滴落下来。

第二天,她在班上宣布下周要进行语文测试,并郑重声明“前五名有奖”。

一向对考试毫不在意的我也积极地忙碌起来。

公布成绩那一天终于来了。

白老师讲评完考卷,最后才公布名次:

“第一名——乔小叶……”

天哪,我是第一名!

我被震住了。

“这次考试,同学们的成绩普遍不错,有个别同学进步很大,比如乔小叶。

她坐在最后一排,眼睛还近视,可她不怕困难努力进取,终于取得了优异成绩。

我不但要奖给她前五名应得的奖品,还要再给她一份特别奖励。

“乔小叶!

这是给你预备的位置,”她指着第一排中间的空位:

“你今后就坐在这里。

我懵懵懂懂地在那里坐下来。

“希望同学们向乔小叶学习。

要知道,在教室里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我的热泪汹涌而出。

这件事已经过去许多年,这许多年里我淡忘了很多人和事,但那最后一排的位置和白老师的笑容至今仍历历在目刻骨铭心。

15、选出给下面两个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

不屑胆怯

A.xièqièB.xuèquè

C.xièquèD.xuèqiè

16、

(1)请品味第⑨段中“花骨朵儿们在树枝上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这个造句好在。

(4分)

(2)第

段末我“惊惶失措”是因为(3);

(3)从全文来看,第

段写的“白老师给乔小叶的一份特别奖励”是。

(3分)

17、写出你对第

段中划线的“在教室里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这句话的理解:

(5分)

18、“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多么无知而愚蠢。

”这句话有无必要加在第

段末,请写出理由(5分)

有无必要;理由

19、从文中“我”的两次流泪,可以看出白老师是作者生命中的感动人物,请你给白老师写感动人物的颁奖词(不少于70个字)(8分)

第二部分写作(63分)

20、题目:

做个有心人

要求:

600个字左右。

初三语文

学习能力诊断试题参考答案

H版

1.(计15分)疏影横斜水清浅夜阑卧听风吹雨狐裘不暖锦衾薄干将发硎,有作其芒每空3分,错一字扣1分

2.(2分)换,交换3.(2分)逃,逃跑

3.4.(每空1分,计2分)诸葛亮三国演义

5.(2分)刘备不因为我出身低微(卑微)(采分点放在“以”“卑鄙”上,“先帝”可以不计较)

6.(3分)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S版

1.问渠哪得清如许感时花溅泪横看成岭侧成峰干将发硎,有作其芒每空3分,错一字扣1分

2.(2分)距离3.(2分)全4.诸葛亮三国演义(每空1分,计2分)

5.先帝(刘备)称赞他能干,因此(所以)大家商议推举向宠任(做)中部督(采分点“能”“是以”,“先帝”可以不计较)6.亲小人,远贤臣

新教材

1.出师未捷身先死沉舟侧畔千帆过绝知此事要躬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每空3分,错一字扣1分

2.(2分)致使,让3.(2分)座位

4.(计2分,每个1分)宋(北宋)范仲淹

5.(2分)我曾经探求古时候品德高尚者的思想感情,或许和上面两种人的心情不同(采分点是“尝”“或”,大意对即可)

6.(3分,意思对即可)先人后己,以天下所有人得到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

7.(2分)A8.(3分)A9.(3分)是橘甘,欲怀而遗母(只答“是橘甘”,不得分;只答“欲怀而遗母”得2分;用自己的话答,不得分)

10.(4分,意思对即可)用现代汉语答“夫一样怀归,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怀物与儿,识者贱之,怀物奉亲,人皆敬之”任何一句均可。

11.(计2分,各1分)孟子,曹操

12.

(1)(3分)人们对苦的东西往往避之惟恐不及,但又往往视苦如命。

或:

在某些时候,苦确实如影随形,挥之不去;更有些时候,人们竟然视苦如命。

(2分)只答视苦如命。

(1分)只答苦的复杂性,没有具体解说。

(0分)人类从古至今最嗜好、最痴迷的三大饮料,就全都是“苦水”。

(2)(3分)人们对甜的接近也近乎是天生的(人们小时候喜欢甜的东西),当人们走向成熟之后(长大以后),对甜的东西却会逐渐疏远。

(3)(3分)一个人对苦与甜的感受也可以显示其审美价值。

13.(3分)苦之况味其实并非人的天敌,因为有了痛苦,我们的人生才变得多姿多彩,我们的精神才变得坚韧敏锐(多答本句的后面一句不扣分)

14.(计5分,答“是”“否”1分,例子正确3分,语言表述1分):

同意——要写出通过“苦”的事例使自己明白了什么较为深刻的道理(吃一堑,长一智)。

意思相近即可。

不同意——可以写通过“苦”的事例使自己没有明白什么较为深刻的道理(吃一堑,没长一智)。

也可以写不是“相伴相随”“须臾不可分离”的,因为人生不总是“苦”的。

15.(2分)A

16.(总计10分):

(1)计4分:

采分点一是拟人化笔法或解说相似点(2分);二是解说“聚精会神”的意思——形容精神高度集中(2分)

(2)(3分)我有一些题目没有做,练习册上有空白,让同学们看见了难为情(丢人)

(3)(3分)把座位从最后一排调到了前排(调座位)

17.(5分)一个人只要积极地努力,就一定会改善自己的处境(只写出位置不是固定的,是可以改变的,得2分;写出了改变的原因要靠努力,即可得全分),(写出后进经努力可以变先进的意思,最少得4分)

18.(5分)有必要:

主要原因是“我”没有受到重视,性格本身的孤僻与被忽略的感受加起来,导致了“我”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

当白老师对“我”加以重视时,“我”感到了“紧张、惭愧和欢乐”,才认识到自己的消极情绪导致了自己的不被重视。

通过“我”反思自己的原因,悟出要培养自己受人重视(尊重)的学识资本,为下文“我”的奋发努力做了交代。

无必要:

加上系多余,因为本文重在突出白老师的细心“明白”每一个学生,教育的真谛在于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的过程。

我的反思忏悔可以不写,加写的内容可以是“白老师让我尝到了成功,找回了自信”。

也可以写自己思考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应有“位置”。

答“有”或“无”得1分,原因3分,语言表述1分。

19.(计8分)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把我的生命与灵魂引向另一种温暖、亮度与高度的亲爱的老师——老师是爱心和自信心的培育者和传递者,是心灵唤醒心灵,以灵魂塑造魂灵的人。

要做一个明明白白的人——做一个对我的服务对象内心需求明明白白的人(颁奖语表达到位6分,可从“白”和“老师”两个角度评分;语言表述2分,字数不足每少10字扣1分)

20.(计63分)立意:

“心”系“爱心”“善心”“公德心”“责任心”“上进心”等等均可。

书写和错别字3分另计。

作文建议切入分为46分。

2006年中考作文书写分(3分)

1、书写2分要求:

字迹端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2、书写得1分:

字迹较端正,书写基本规范,卷面整洁。

3、书写为0分:

字迹不端正,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3项中符合任意一项,皆为0分)。

4、错别字总扣1分(满2个即扣)。

写字分3分,三分之一得满分,六分之一得0-1分。

中考作文分项相加评分表(满分60分)

等第

综合评分

中心与材料

(25分)

语言

(25分)

思路与结构

(10分)

A

60┃53分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明确;选材恰当,有新意;对生活的认识正确,且有自己的见解;感情真挚,想象力丰富。

能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

思路通畅;层次分明,且结构安排有特色。

分项得分

25——22分

25——22分

10——9分

B

52

43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明确;选材恰当;对生活的认识正确;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想象力。

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句通顺,用语得当。

思路连贯;条理清楚;结构合理。

分项得分

21——18分

21——18分

8——7分

C

42

33

题意理解基本正确;选材基本能为中心服务;对生活的认识基本正确。

思想表达基本清楚;语句基本通顺;用语基本正确。

思路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合理。

分项得分

17——14分

17——14分

6——5分

D

32

题意理解偏颇,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选材不合理;缺乏真情实感。

(四项中符合一项,皆为D)

思想表达不清楚;语句不通顺;用语不恰当,或病句较多(三项中符合任意一项,皆为D)

思路不清楚;结构不完整。

(两项中符合任意一项,皆为D)

分项得分

13分以下

13分以下

4分以下

说明:

1、A等基准分为56分;B等基准分为47分;C等基准分为36分;D等基准分为25分。

2、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达到B,可考虑A;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在A、B之间,可考虑满分。

3、严重偏离题意,或语病严重,或不足规定字数50%,得分不超过16分。

4、思想内容不健康,最多评C等。

5、标点不正确(标点不逗或一逗到底)总扣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