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中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38280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中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中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中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中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中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中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中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中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中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中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中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中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中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中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

《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中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中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中段考试题无答案.docx

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中段考试题无答案

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中段考试题(无答案)

试卷分数: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情志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的概念,是诗歌的内在本质要素,定传文学的"志”体现在以一字喻褒贬的春秋笔法中,在叙事中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

“情”表现为史官在书写历史时“发愤著史”,融入自己的心灵感悟,饱含深情。

用诗学范的“情志”来研究史传文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先秦时期,史官掌管祭祀、占ト、记事、共哥等一系列国家大事。

这些人知识渊博、地位崇高,不仅担负记录历史的贵任,还要向君王谏言、献策,有时还会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中。

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是分不开的,他们同其他臣子一样肩负励精图治的使命,这也就是史官要在史传中表现“志”的原因。

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因为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还是历史的参与者。

孔子慨叹:

“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史记・孔子世家》)如采是秉笔直书,只是客观记录历史,孔于何以想到后世“罪”他?

深层原因还是他在《春秋》中融入了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

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

史传在对事件和人物做点评时,往往会加一个点评的主体,这样就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区分开来,不会混为一体,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对事件的看法借“君子”、“仲尼”等之口表达,实质上是借他人之口抒心中所想。

这样的叙事技巧,既保持了历史的客观具实性,凸显了史学家的公正,也在字里行间暗含了作为一个当局者的态度一一史官并不是看客,而是切身为国家兴衰存亡忧心的正义保卫者。

钱钟书言“史蕴诗心”,史传亦是史官的心灵史,这一点在句马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尽管一直米秉持据事直书的信念,但在司马迁看来,史传不仅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也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他以诗性叙述,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示了历史蛋大的生命力。

例如《史记・刺客列传》中他合深情地刻画了刺客这样一类人物,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一个个有血有肉、肝胆相照,淋尽致地释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人生观。

历史记录的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痕迹的捕捉,史官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要与历史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他的使命就是饱含着深情把已经逝去的人物写出生命,把已经发生的事件写得生动,最终现呈现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让跳动的生命气息绵延不绝。

史传作者的“情”不同于抒情诗人的“情”,诗人多聚焦于一时一刻的客观世界和主观意志;史官有更加广阔的胸襟,不仅关注当代,也关注过去的人和事,在动态的社会和人生中表情达意。

诗歌的情是静中显情;史传的情是动中传情,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表面上有意避之,实则处处传情。

(摘编自魏玮《史传文学的“情志”)

1.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的一项是(3分)

A.史书中含着“志”:

在叙事中范合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

写史书时融入史官的心灵感悟。

B.史传往往借某个主体对事件和人物进行点评,这样就区分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而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

C.司马迁认为,史传不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而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他践行了自已的理念。

D.史传作者的“情”与抒情诗人的“情”不同,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有意是避开情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把于古诗学念的“情志”引入史学研究中,目的是深化对史使艺术本质的认识。

B.文章主体部分从记史官志和作史缘情两个角度进行述,后一角度与诗学进行了对比。

C.文章引用《史记》中孔子的言论,论正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是历史的参与者的观点。

D.文章列举《史记》中的束客这一类性格鲜明的人物,论述司马迁秉笔直书的治史观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的一项是(3分)

A.人史官个人的荣辱成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他们有一种使合感,因此在史传中表现“志”。

B.《春秋》中融入了孔子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主观内容较多,只能作为历史的参考。

C.史官在史书中表达自已作为当局者的态度,这是史官心忧国家,对国家兴亡的一种责任。

D.饱含深情地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出鲜活的人物、活的历史,这是史官的伟大之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春风夜

铁凝

俞小荷晚上睡觉前花了很长时间洗澡,洗得仔细,近于隆重。

等在门外的刘姐就隔着门喊:

差不多就行了吧,要是在别的主人家,谁能容你这么洗呀!

俞小荷站在淋浴间的莲蓬喷头下,把调好温度的水龙头开到最大,缩着脖子眯着眼,享受着热水沐浴的快乐。

她不理会刘姐的叫喊和不满,不搭她的腔,也不生她的气。

在赵女士家里,刘姐主管买菜做饭。

新来的俞小荷负责打扫卫生、洗衣服、照料室内的花卉,和刘姐两人同居一个房间。

俞小荷的老公名叫王大学,开一辆大车跑运输,夫妻俩半年没见面了。

明天王大学路过北京,两人约好见一面。

这一夜她睡得不好,早晨一起床,就又去洗了个澡。

这个澡洗得有点理亏,主人虽然不会说什么,可身为保姆一天洗两次澡,还是过分了。

三月的北京,春寒料峭。

俞小荷急匆匆地出了花源湾,跨着大步往公交车站赶。

她这一路要换两次公交车,再乘一段地铁,目的地是方庄。

王大学给她发短信说,方庄附近有个叫“春风”的旅馆,跑车的司机们常住,便宜,管一顿早饭。

五个多月前,因女儿在北京上大学,俞小荷从山西老家来到北京,经家政公司介绍到赵家上班。

为了给主人一个稳定、踏实的好印象,也为了保住这份工作,她连春节都没回家。

俞小荷找到了春风旅馆102房。

打着哈欠的王大学将她拖进了屋。

房间里黑咕隆咚,一股又一股烟臭、脚臭和汗酸气扑向俞小荷。

从前她对这些气味并不陌生,但是今天她觉得这房间的气味真是呛人。

他们和女儿见了面,一家三口就在同仁医院附近一个涮羊肉的小饭馆吃了晚饭。

吃过饭,女儿说学校还有事,要先走。

天已经全黑。

这样的春夜,是催人回家的夜晚,王大学和俞小荷在这样的晚上虽然无家可回,但有一个旅馆的房间在今夜属于他们,也足够他们心生喜悦了。

他们回到春风旅馆,掀起被人掀过无数次的厚重的旅馆门帘,走进已不陌生的前厅,他们被前台的服务员叫住了。

服务员向俞小荷要证件。

俞小荷恰恰忘了带身份证。

她对服务员说早上出来得急,忘带身份证了。

服务员说那就对不起了,你不能和他进房间。

俞小荷想过回花源湾去拿身份证,但她很快就打消了这念头。

一来一去需要两个多钟头,往返车钱得花12块。

不知不觉,到了晚上十一点十分了,坐在屋角的服务员站起来对俞小荷下了逐客令。

俞小荷对王大学说,那我就回了。

他们一前一后出了春风旅馆。

黑更半夜,人生地疏。

比起别处,还是旅馆门前最安全。

一会儿,俞小荷指着旅馆临街一扇亮灯的窗户说,那不是102房啊?

两人就奔到窗下。

王大学说,你看屋里屋外其实只隔一扇窗户,在这儿多站一会儿,没准儿我真当这外头是屋里,那屋里是外头呢。

看,咱这“屋里”的地方比那“外头”还宽绰!

俞小荷附和道,也是。

两人就又开始在便道上来来回回地走。

一阵夜风袭来,王大学“哼”了一声说,外头到底不比屋里,还是冷啊。

俞小荷说,再冷也不是冬天那股劲了。

夜深人静,如果不能安睡,就是诉说衷肠的好时候。

春风旅馆亮灯的窗户一扇接一扇地黑了,只有102的窗户亮着,就像为俞小荷、王大学的团聚固执地照着明。

他们在这扇明窗的照耀下说了很多总也没工夫细说的话,他们的儿女,积蓄。

也说到老人和买房。

他们盘算着一家人往后的光景,盘算着他们最终会在哪里安家……凌晨五点了,俞小荷看看手机提醒男人说。

王大学说,那你也回吧。

俞小荷说,下趟什么时候过北京?

王大学说,没个准头,哪儿有货,车就往哪儿开。

俞小荷回到花源湾时,赵女士一家还在安睡。

刘姐问俞小荷怎么回来这么早,俞小荷讲了缘由。

俞小荷的手机来了信息,是王大学发来的,上面写着俞小荷要他当面说给她听的那句话。

俞小荷鼻子一酸,就要掉下泪来,可她忍住了。

俞小荷打量着温暖、宽敞的厨房,打量着兴致不错的刘姐,一阵困意袭了上来。

这里也不是她的家,但这里能够让她歇息。

是人都需要歇息,不管你前边还有多远的路。

她有点不甘,又有点知足,在这儿闭一小会儿眼,她该去楼梯旁边的工具间拿她的拖把和抹布。

房间传出老人的咳嗽声,就这样,新的一天开始了。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俞小荷是千千万万农家主妇之一,在这个普普通通的女人身上,却深藏着优秀的品格,她干活踏实卖力,也是一个有责任心的母亲。

B.作者精心设计细节,俞小荷他们窝宿在与102房一墙之隔的街头,却无法穿越这个坚硬的壁垒,象征性地浓缩了底层民众的现实处境。

C.小说为我们展现了丰富的现实社会生活画面和情感内涵,底层民众的家庭现状和负担,以及在不无艰辛的生活中,对未来的憧憬,等等。

D.小说结尾部分,写俞小荷回到主人家里的感受,展现了她矛盾的心理,“新的一天开始了”暗示着俞小荷已经摆脱了内心的伤痛。

5.小说为什么要详细描写俞小荷洗澡的事?

请简要分析。

6.小说以“春风夜”为题,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为何失实信息屡屡出现在网络中?

在《2017年中国网络媒体公信力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这是因为信息供给严重过载和用户注意力严重缺失。

报告认为,尽管当前互联网新闻生产及传播的便捷性、时效性等优势已经充分获得网络新闻信息用户的认可,但新闻资讯的质量却没有得到同步提升。

在新闻的诸多属性中,真实性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核心属性,脱离了真实性,新闻便失去了其所有价值。

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闻媒体的被信任程度是相互作用的,新闻媒体信用程度越好,其生产的新闻可信性就越高,而新闻可信度越高,为受众带来的价值回报就越高。

(摘编自《让新闻回归本真一一记(2017年中国网络媒体公信力调查报告〉发布》)

材料二:

近年来兴趣推荐类资讯产品成为市场上一大趋势,并在2017年迎来井喷式发展,个性化推荐产品,符合用户对兴趣、娱乐化、个性化内容的需求,其用户活跃量增长迅猛也就不足为奇。

但从工信部的报告中不难发现,在信息过载的媒体环境下,用户对网络媒体的可信度、真实度、责任感,对高品质内容的需求和期待依然强烈。

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和高品质的内容相较于个性化资讯,更能获得用户的好感度。

兴趣推荐类资讯产品好感度排名靠后这一现象,也将会督促整个网络媒体平台行业提升其自身的媒体的公信力。

(摘编自《2017年网络媒体现状:

用户活跃量稳增公信力却没悉数跟上》)

材料三:

媒体公信力报告显示,体制内媒体的满意度整体高于商业类媒体。

人民网、新华网以及人民日报客户端、澎湃新闻客户端表现较好;商业类媒体平台中只有少数媒体如腾讯网、腾讯新闻客户端等跻身第一阵营。

在用户信任度与社会责任感方面,位于第一梯队的新闻网站有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同样位于第一梯队的新闻客户端有人民日报、澎湃新闻、腾讯新闻。

体制内媒体在用户信仕度和社会责任感方面表现非常好,商业类媒体较为欠缺,而腾讯网与腾讯新闻客户端位居商业新闻品牌第一位。

在覆盖率与影响力的维度上,商业类媒体比体制内媒体表现更好。

其中,位于第一梯队的腾讯网与腾讯新闻客户端,成为网民访问量最大、用户选择度最高的商业类网络媒体平台。

然而,越是有影响力的媒体,就越需要提高用户信任度和加强社会责任感,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更要认真审核信息、深度挖掘新闻、杜绝有偿报道等,这样,商业类媒体才能在高覆盖率和强大的影响力下树立自身的权威性。

(摘编自《工信部舆情中心报告:

网络媒体公信力有待提升》)

材料四:

新闻素养应该成为公民素养的一部分,全民都要掌握必要的新闻知识。

这要求我们判断:

新闻是什么内容;新闻的内容是否完整;信息源是谁,是否可靠;新闻提供了哪些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有没有其他可能性的解释或理解,有没有必要知道这些信息。

(摘编自江禾《如何在“后真相”时代坚守新闻真实》)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互联网新闻生产及传播已经呈现便捷性和时效性的优势,但是新闻资讯的质量却未同步提升。

B.新闻的真实性会影响新闻媒体的被信任程度,两者相互作用。

新闻媒体的被信任程度与新闻的可信性成正比。

C.兴趣推荐类资讯产品好感度排名靠后,是因为兴趣推荐类资讯在客观真实性方面较差,较难获得用户好感。

D.调查显示,体制内媒体的满意度整体高于商业类媒体,但也有少数商业类媒体跻身整体满意度第一阵营。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真实性的角度对《2017年中国网络媒体公信力调查报告》进行解读,认为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核心属性。

B.材料二分析了2017年兴趣推荐类资讯产品急剧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与解决的具体对策。

C.材料三运用比较方法解说体制内媒体与商业类媒体在媒体满意度、用户信任度、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异同。

D.材料四提出公民应当增强自己的新闻素养,负起公民自己的责任,并对公民的新闻素养的具体内容做了阐述。

9.要提高媒体的公信力,体制内媒体和商业类媒体各自应侧重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逊,字友道。

登进士第,辟襄阳掌书记。

复从事于湖南,颇有声绩,累拜池、濠二州刺史。

先是,濠州之都将杨腾,削刻士卒,州兵三千人谋杀腾。

腾觉之,走扬州,家属皆死。

濠兵不自戢,因行攘剽。

及逊至郡,余乱未殄。

徐驱其间,为陈逆顺利害之势,众皆释甲请罪,因以宁息。

元和初,出为衢州刺史。

以政绩殊尤,迁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都团练观察使。

先是,贞元初,皇甫政镇浙东,尝福建兵乱,逐观察使吴诜。

政以所镇实压闽境,请权益兵三千,俟贼平而罢。

贼平向三十年,而所益兵仍旧。

逊视事数日,举奏停之。

逊为政以均一贫富、扶弱抑强为己任。

元和十年,拜襄州刺史。

时逊代严绶镇襄阳。

绶以八州兵讨贼于唐州。

既而绶以无功罢兵柄,命高霞寓代绶将兵于唐州,其襄阳军隶于霞寓。

军士家口在襄州者,逊厚抚之,士卒多舍霞寓亡归。

既而霞寓为贼所败,乃移过于逊,言供馈不时。

霞寓本出禁军内官皆佐之。

既贬官,中人皆言逊挠霞寓军,所以致败。

上令中使至襄州听察曲直,奏言逊不直,乃左授太子宾客分司。

十四年,拜许州刺史。

是时新罹兵战难遽完缉及逊至集大军与之约束严具示赏罚必信号令数百言士皆感悦。

长庆元年,幽、镇继乱。

逊请身先讨贼,不许。

但命以兵一万,会于行营。

逊奉诏,即日发兵,故先诸军而至,由是进位检校吏部尚书。

寻改凤翔节度使,行至京师,以疾陈乞。

长庆三年正月卒,年六十三,废朝一日,赠右仆射。

(《旧唐书・李题传》)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误的一项是(3分)

A.辟聚阳掌书记辟;征召B.迁越州刺史迁:

升迁

C.逊视事数日视事:

视察、观察D.寻改凤翔节度使寻:

不久

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时/新罹兵/战难遽完缉/及逊至/集大军与之约束/严具示赏罚必信/号令数百言/士皆感悦

B.是时/新罹兵战/难遽完缉/及逊至集大军/与之约束/严具示赏罚必信/号令数百言/士皆感悦

C.是时/新罹兵战/难遽完缉/及逊至集大军与之约束严具示/赏罚必信/号令数百言/士皆感悦

D.是时/新罹兵战/难遽完缉/及逊至/集大军与之约束严/具示赏罚必信/号令数百言/士皆感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逊颇有治干,政绩翡然。

他曾在湖南、濠州、衢州、许州等地任职,都能足心尽力办事,展现了突出的治理才干。

B.李逊以身犯险,有勇有谋。

他不顾个人安危,进入叛军军营,向叛军陈述利弊形势,最终劝服叛军,平息濠州之乱。

C.李逊隐忍有义,委曲求全,当中使到襄州调查事件的是非曲直时,李逊虽是含冤受屈,但为了同袍之谊,并不作申辩。

D.李逊赤胆忠心,为君分忧,幽州、镇州作乱,他主动请求讨伐叛贼,但未获准,后接到行营会合的诏令,毫不拖延,当日发兵。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腾觉之,走扬州,家属皆死。

濠兵不自戢,因行攘剽。

(5分)

(2)既而霞寓为贼所败,乃移过于逊,言供馈不时。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过野人家有感①

陆游

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②映荆扉。

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③蚕饥待叶归。

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

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注】①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三月作于成都,其时陆游已被免去参议官之职。

从第一次罢黜,到这次再遭弹劾,其间恰好十年。

②井臼:

水井和石臼。

借指屋舍、庭院。

③箔:

养蚕用的竹筛子或竹席,也叫蚕簸。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这首诗的首联、颔联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祥和宁静、温馨质朴的农村生活图景。

B.颔联写足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农家院落各司其职,农村生活悠然而有序,淡泊而有味。

C.颈联暗示了虽有因看熟了世态而归去万里家山者,但作者陆游并没有真正看透。

D.尾联以诸葛亮之隐居南阳反衬,可见其仍是痴心不改,给自己奋起隆中留有希望。

15.全诗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是如何表现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游褒禅山记》中比喻要达到精深的学术造诣往往会困难重重,甚至是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报任安书》中表明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服饰和人类文化________________,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的发展可以体现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反映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关于服饰的起源,________________ ,观点众多,如保护说、装饰说、巫术说、遮羞说等。

不论服饰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的缘故,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

这种本能延伸的结果就是服饰。

人穿衣的第一动机是________________的,肯定是诸多因素的合力,这说明人类在选择“衣”时,已经赋予了其诸多的精神内涵。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人类早期,衣服作为一种奢侈品,自然多多益善,这使得衣服越穿越多,而衣服的花色品种也越来越多。

事物的发展往往________________。

经历了几千年的穿衣史后,人类开始厌倦繁复的穿衣,追求简约。

同时一批前卫的设计师打破内外衣界线,形成内衣外穿潮流,原来穿上的如今脱下,原来长的现在剪短。

繁复穿衣,对人体进行美化包装,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对人体的束缚;简约,把人们从自己罗织的樊笼中解放出来。

人们脱去了繁复的衣服,但仍保持着对华美的审美喜好。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论服饰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的缘故,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

B.不论服饰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

C.不论服饰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生存与繁衍,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

D.不论服饰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

18.下列补写到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发展状况从服饰这面镜子上得到折射

B.服饰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发展状况

C.服饰就像镜子一样,映照出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发展状况

D.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发展状况从服饰这面镜子上得到映照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休戚相关   众说纷纭    扑朔迷离    否极泰来

B.息息相关   见仁见智    扑朔迷离    否极泰来

C.息息相关   众说纷纭    错综复杂    物极必反

D.休戚相关   见仁见智    错综复杂    物极必反

20.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

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21.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个字(6分)

 

22.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断崖效应,又叫海底断崖、深海断崖。

如果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

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被称为“海中断崖”。

潜艇在水下航行如突遭海水密度(盐度)的突然变化,会立即失去浮力,就像在平地行走突然跌落万丈悬崖一样,急剧掉向海底。

大多数常规潜艇的有效潜深为300米,潜艇不受控制的掉到安全潜深以下时,遭遇巨大的压差,会造成艇毁人亡。

中国372潜艇在执行战备远航期间,遇到断崖,在训练有素官兵们的努力下,几分种内关闭了众多水阀,阻止了潜艇中下潜,使潜艇成功上浮而脱险,创造了潜成功脱险的世界奇迹,受到中央军委的表彰。

以上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请把作文立意分析在答案中)

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