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3936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2022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B.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2.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分析错误的是

A.钻木取火——降低着火点B.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

C.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D.风助火势——-提供充足的氧气

3.下列解析错误的是

A.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空气中含有氧气

B.洗洁精能清洗餐盘上的油脂——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C.碘升华变为碘蒸气——碘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D.KNO3是一种复合肥料——-KNO3含有K、N两种营养元素

4.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和水,该物质(  )

A.只含氮元素

B.一定含氧元素

C.一定含有氮、氧、氢元素

D.一定含有氮、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5.欲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固体B.

称固体

C.

量取水D.

溶解

6.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A.t℃在60℃到80℃之间

B.t℃时,K2CO3和KNO3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C.a曲线代表KNO3,b曲线代表K2CO3

D.20℃时,用55gK2CO3配制其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50g

7.大蒜中主要成分大蒜素具有消毒杀菌作用。

大蒜素的化学式为C6H10S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蒜素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0∶3

B.1个大蒜素分子含有19个原子

C.大蒜素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大蒜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8.下面区分物质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

被区分的物质

区分方法

A

羊毛织物、化纤织物

各取一小块燃烧,闻燃烧时发出的气味

B

硬水、软水

各取50mL分别滴加等量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多少

C

生石灰、熟石灰

各取一药匙分别置于20mL水中,搅拌,测量温度

D

烧碱、纯碱

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A.AB.BC.CD.D

9.如图,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

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加B.溶剂质量减小

C.溶液质量不变D.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10.“化学棋”游戏规则:

①每粒棋子代表一种物质;②吃子:

所选棋子能与棋盘(如图)中的某棋子发生反应,则棋盘中的该棋子被吃掉;③连吃:

前一次反应的生成物能与另一棋子发生反应时,则该棋子也被吃掉。

若一次就可连续吃掉棋盘上的所有棋子,应选择的棋子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1.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1)海洋为我们提供了营养丰富的食材。

鱼虾富含的______(填一种营养素)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海带富含的______(写元素符号)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

(2)海域可燃冰开采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我国科学家创造性地构建了“单中心铁催化剂”,可使甲烷高效转化。

甲烷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图中所涉及的物质中表示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海水碳储存,可以缓解空气中CO2过多的问题,但海水的pH也在逐渐减小。

①根据海水pH变化趋势判断:

2000年时海水呈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②“海洋酸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12.小明利用12种元素制作了一张如图所示的“元素钟面”。

按12小时制,该钟的整时数表示相应位置上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

(1)该“元素钟面”里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写元素名称)。

(2)若用

表示氮元素原子结构,x=______,y=______。

(3)此刻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分别指向三种不同元素。

在这三种元素中选择元素进行组合:

①阴离子______(写离子符号)。

②氧化物_________(写物质名称)。

13.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某次学习任务:

研究学习铝。

【研究铝的应用】大飞机C919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的航空强国梦又迈出了一大步。

大飞机使用的化学材料如图所示。

(1)铝锂合金属于______(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2)铁比铝的强度大,但制造飞机却用铝合金而不用铁合金,主要原因是铝比铁的密度小且抗腐蚀性能强。

①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的原因是:

__________。

②铁制品生锈是由于铁制品同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和______接触而锈蚀;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研究铝的性质】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3)AB段压强几乎不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4)A点盐酸浓度______(填“大于”或“小于”)C点盐酸浓度。

(5)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

14.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多角度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能发生反应。

实验一:

将收集满CO2的两支试管(相同规格)分别倒立在水和NaOH溶液中,轻轻晃动试管,产生了如图所示现象。

(1)根据________,判断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

实验二:

将实验一乙中反应后试管里的溶液分装于两只洁净试管A和B,如图分别往其中滴加试剂。

(3)A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4)B中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X可能是______。

(5)A、B实验均能证明实验一乙中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依据是______。

实验三:

查阅资料:

(6)若如上图进行实验,CO2和NaOH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

①该实验看不到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②利用以上资料信息改进该实验,证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改进的方案为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三、推断题

15.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相邻两物质都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分别生成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部分生成物已经略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B为杀菌剂波尔多液的成分之一,其溶液呈蓝色;C为应用最广泛的金属;D为氯化物。

(1)B的化学式是_____;A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

(2)B的溶液与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

四、流程题

16.过氧化钙晶体(CaO2·8H2O)较稳定,白色,微溶于水,广泛应用于环境杀菌、消毒,也在食品、牙膏、化妆品等制造中用作添加剂,还可以作为鱼池增氧剂。

以贝壳为原料制备CaO2的流程如下:

(1)X的化学式为______。

(2)反应Y不能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已知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则反应Y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将过氧化钙晶体与溶液分离的方法是______;过氧化钙晶体中常含有Ca(OH)2杂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验证过氧化钙晶体能用作鱼池增氧剂:

取适量过氧化钙晶体加入装有水的试管中,用_____伸入试管检验产生的气体。

五、实验题

17.下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图2是家庭小实验装置。

(1)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可选用图1中的装置______(填标号)收集CO2,验满方法是________。

(2)用图1中的装置A制取氧气,试管中应加入的药品是______。

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集气瓶需余留少量水,目的是防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固体物质______(写化学式)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3)某同学在家尝试制取CO2,发生装置如图2。

①眼药水瓶中的固体是碎鸡蛋壳,快餐盒中的液体可能是厨房中常用的______(填标号)。

A.盐水             B.糖水             C.白酒             D.白醋

②眼药水瓶可以上下移动,该装置相当于图1中的装置______(填标号)。

六、计算题

18.三星堆文明令世人瞩目,考古发现众多青铜像。

青铜是铜锡合金,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曾记载下列炼锡(Sn)方法:

理论上消耗15.1t的SnO2可以炼制多少吨的锡?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详解】

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是利用了镁燃烧时能发出耀眼强光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A不正确;

B、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是利用了钨能导电且熔点高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B正确;

C、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故C不正确;

D、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故D不正确。

故选B。

2.A

【解析】

【详解】

A.钻木取火的化学意思是摩擦可以生热,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可燃物就燃烧起来,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A不正确;       

B.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添加可燃物,添加可燃物能够帮助燃烧,故B正确;

C.釜底抽薪的化学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也说明了燃烧需要可燃物,故C正确;       

D.风助火威的化学意思是增加空气的流动性,流动的空气能够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故D正确。

故选:

A。

3.C

【解析】

【详解】

A、由于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能支持燃烧,故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故选项解释正确;

B、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洗洁精能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故选项解释正确;

C、碘升华变为碘蒸气是因为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大小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由于KNO3含有K、N两种营养元素,所以KNO3是一种复合肥料,故选项解释正确。

C。

4.D

【解析】

【详解】

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一氧化氮和水,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一氧化氮中的氮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一定来自于该物质,因反应有氧气参加,所以该物质是否含有氧元素无法确定。

故选D。

【点睛】

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5.D

【解析】

【详解】

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6.C

【解析】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时碳酸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60℃到80℃之间碳酸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有交集,故t℃在60℃到80℃之间,A正确;

B、t℃时,K2CO3和KNO3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它们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正确;

C、根据表格数据可知60℃之前,碳酸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故a曲线代表碳酸钾,b曲线代表硝酸钾,C错误;

D、20℃时,碳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则100g水最多溶解110g的碳酸钾,故用55gK2CO3配制其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50g,D正确。

故选C。

7.A

【解析】

【详解】

A、大蒜素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6):

10:

(32×3)=36:

5:

48,符合题意;

B、大蒜素由大蒜素分子构成,每个大蒜素分子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3个硫原子共19个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由A可知,大蒜素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6:

5:

48,故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D、大蒜素含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D

【解析】

【详解】

A、区分羊毛织物与化纤织物可以用火灼烧,如闻到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且燃烧后的灰烬可以用手指挤压成粉末状,则为羊毛织物;如无焦煳味,且燃烧后的灰烬用手指挤压不成粉末状的,则为化纤制品;闻燃烧时发出的气味,可以区别;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各取50mL分别滴加等量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多少,出现较少的泡沫的物质为硬水,出现较多的泡沫的物质为软水,可以区别;

C、用等体积的水区别生石灰和熟石灰且测量温度:

液体明显温度升高的原物质为生石灰,而无明显温度变化的原物质为熟石灰,可以区别;

D、用酚酞溶液区别烧碱和纯碱:

由于两者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不能鉴别。

故选D

9.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溶液的组成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分析。

【详解】

A:

加压后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溶质的质量不发生变化,故错误;

B:

加压后水分子通过淡化膜,右侧水的质量减少,则溶剂的质量减小,故正确;

C:

加压后水分子通过淡化膜,右侧水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减小,则溶液的质量减小,故错误;

D:

上述分析得出溶剂的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质的质量比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减小,则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错误;

故选D。

【点睛】

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加溶剂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质的质量比溶液的质量。

10.B

【解析】

【分析】

位于氢元素前面的金属都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酸和碱发生反应。

【详解】

A、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硫酸镁和氢气均不与铜反应,硫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硫酸钠,硫酸钠不与铜反应,不能连续吃掉棋盘上的所有棋子,故A不正确;

B、氧气和铜加热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故B正确;

C、氢氧化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硫酸钙和水与氢氧化钠均不反应,不能连续吃掉棋盘上的所有棋子,故C不正确;

D、氯化钠和稀硫酸、铜、氢氧化钠均不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B。

11.

(1)    蛋白质    I

(2)    H2    

(3)    碱    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

【解析】

(1)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碘元素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故填:

蛋白质;I;

(2)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图示中属于单质的物质的化学式为H2;甲烷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①根据海水pH变化趋势判断:

2000年时海水的pH应该是介于8.1和8.2之间,大于7,呈碱性,故填:

碱;

②“海洋酸化”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

12.

(1)锂、铍、钠、镁

(2)    7    5

(3)    

    氧化镁(或水)

【解析】

(1)

该“元素钟面”里属于金属元素的是锂、铍、钠、镁;

(2)

氮原子的质子数为7,x表示质子数,故x=7,氮原子最外层电子层上电子数为5,故y=5;

(3)

①时针指向的是氧元素,分针指向的是镁元素,秒针指向的是氢元素,三种元素中选择组合形成阴离子的是氢氧根,离子符号为

②三种元素选择组合可形成的氧化物可以是氧化镁,也可以是水。

13.

(1)金属

(2)    铝在常温下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    水##H2O    +3

(3)氧化铝先和稀盐酸反应,没有气体产生,所以压强几乎不变

(4)大于

(5)温度

【解析】

(1)

铝锂合金中含有铝和锂两种金属,属于金属材料

(2)

①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的原因是:

铝在常温下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②铁制品生锈是由于铁制品同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接触而锈蚀;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Fe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3=0,x=+3,故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

(3)

AB段压强几乎不变,是因为铝条表面的氧化铝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没有气体生成,压强几乎不变;

(4)

从曲线可知A点是反应的起始点盐酸浓度应最大,C点是反应的终点盐酸浓度最低,故A点盐酸浓度大于C点盐酸浓度,是因为随着反应进行,氯化氢不断减少;

(5)

因为铝与稀盐酸反应放热,CD段压强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即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14.

(1)    乙试管内的液体比甲试管内的液体高    

(2)作对照实验

(3)    产生白色沉淀    

(4)稀盐酸

(5)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钠不能发生上述反应

(6)    碳酸钠易溶于水    向饱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

(1)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甲中能观察到试管内的液面升高,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乙中也能观察到试管内的液面升高,通过观察到乙试管内的液体比甲试管内的液体高能够证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

通过甲、乙两支试管内液面升高的高度不同能够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甲的目的是作对照实验;

(3)

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化学方程式为:

(4)

B中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稀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有气泡产生,故X可能是稀盐酸;

(5)

A中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B中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而氢氧化钠不具有这样的化学性质,故A、B实验均能证明实验一乙中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

(6)

①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性是易溶,故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

②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性为难溶,故可将题目中的实验方案改为向饱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当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时,证明CO2和NaOH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15.

(1)    CuSO4    碱

(2)减小

(3)    Fe+2HCl=FeCl2+H2↑    复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

B为杀菌剂波尔多液的成分之一,其溶液呈蓝色,推出B为CuSO4,C为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推出C为Fe,D与Fe能反应,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并且D为氯化物,硫酸铜属于盐,D不可能属于盐,可推出D为盐酸,A分别能与CuSO4、盐酸反应,又因为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不可能是盐、金属,所以A为碱,可以是NaOH或Ca(OH)2。

代入关系图,推断成立。

(1)

B为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A所属的物质类别是为碱;

(2)

B为CuSO4,C为Fe,反应的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依据方程式可知每160份质量硫酸铜生成152份质量的硫酸亚铁,溶液质量减小8份,所以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溶液质量减小;

(3)

C与D的反应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A与B的反应是可溶性的碱与可溶性的盐发生的反应,该类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的,属于复分解反应。

16.

(1)CO2

(2)    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3)    过滤    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4)带火星的木条

【解析】

(1)

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X为CO2;

(2)

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该反应不能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该反应为氧化钙、水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CaO2·8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过滤可实现固液分离,故将过氧化钙晶体与溶液分离的方法是过滤;

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故过氧化钙晶体中常含有Ca(OH)2杂质;

(4)

验证过氧化钙晶体能用作鱼池增氧剂,可验证过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故取适量过氧化钙晶体加入装有水的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检验产生的气体,如木条复燃,说明产生了氧气。

17.

(1)    

    D    将燃着的木条平置于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满

(2)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3)    D    B

【解析】

(1)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装置D;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平置于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满;

(2)

装置A是固体加热型,且其试管口没有堵棉花,故选用药品氯酸钾和二氧化锰;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填:

(3)

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故快餐盒中的液体可能是厨房中常用的白醋,因为白醋中含有醋酸,醋酸属于酸,能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醋酸钙,故选:

D;

眼药水瓶可以上下移动,可以控制固液是否接触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该装置相当于图1中的装置B,隔板把碳酸钙和稀盐酸隔开,当关闭止水夹时由于气体增多使试管内气压变大,把酸溶液压入长颈漏斗的管体内,液面低于隔板,固液分开,不再反应,打开止水夹则气体导出,液面回升,固液接触继续反应;故选:

B。

18.11.9t

解:

设可以炼制锡的质量为x,

答:

消耗15.1t的SnO2可以炼制11.9t的锡。

【解析】

【分析】

【详解】

见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