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解剖及生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4045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肾脏解剖及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肾脏解剖及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肾脏解剖及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肾脏解剖及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肾脏解剖及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肾脏解剖及生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肾脏解剖及生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肾脏解剖及生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肾脏解剖及生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肾脏解剖及生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肾脏解剖及生理.docx

《肾脏解剖及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脏解剖及生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肾脏解剖及生理.docx

肾脏解剖及生理

肾脏解剖及生理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排出机体新陈代谢中产生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肾脏是泌尿系统中最重要的脏器,其主要功能包括:

将体内的代谢产物和进入体内的异物排出体外;调节体内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肾素、前列腺素、前列环素、1,25-双羟维生素D3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肾的这些功能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起重要的作用。

肾生成尿液的过程受神经、体液及肾自身的调节。

下面我们从大体解剖和微观解剖两大方面进行讲解

肾脏的大体解剖

一.肾的形态

肾是实质性脏器,位于腹后壁,左右各一,形似蚕豆,其表面光滑,质柔软,新鲜时呈红褐色。

肾分内外侧两缘,前后两面及上下两端。

肾内侧缘中部四边形的凹陷为肾门,是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

由肾门伸入肾实质的凹陷为肾窦,由肾血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所占据。

肾门是肾窦的开口,肾窦是肾门的延续。

肾的前面凸向前外侧,后面紧贴腹后壁,上端宽而薄,下端窄而厚。

成年人肾脏长约10cm(8~14cm),(随人的身高有所浮动)宽约5cm(5~7cm),厚约4cm(3~5cm),约120~150g重。

(一)肾的位置与毗邻

1.肾的位置肾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间隙内,属腹膜外位器官。

肾的高度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体下缘,下端平第2腰椎体下缘;右肾上端平第12胸椎体上缘,下端平第3腰椎体上缘。

(因受肝的影响,右肾较左肾约低1~2cm)两肾上端相距较近,下端相距较远(外八字)。

肾门约在第1腰椎椎体平面,相当于第9肋软骨前端高度,在正中线外侧约5cm。

在腰背部,肾门的体表投影点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称肾区。

肾病患者触压或叩击该处可引起疼痛。

(肾内科体格检查很重要的一项)

2.肾的毗邻肾上腺位于两肾的上方,两者虽共为肾筋膜包绕,但其间被疏松的结缔组织所分隔。

故肾上腺位于肾纤维膜之外,肾下垂时肾上腺可不随肾下降。

左肾前上部与胃底后面相邻,中部与胰尾和脾血管相接触,下部邻接空肠和结肠左曲。

右肾前上部与肝相邻,下部与结肠右曲相接触,内侧缘邻接十二指肠降部。

两肾后面上1/3与膈相邻,下部自内侧向外侧与腰大肌、腰方肌及腹横肌相毗邻。

(二)肾的结构

观察肾的冠状切面,肾实质可分为表层的肾皮质和深层的肾髓质。

肾皮质厚1~1.5cm,新鲜标本为红褐色,富含血管并可见许多红色点状细小颗粒,由肾小体与肾小管组成。

肾髓质色淡红,约占肾实质厚度的2/3。

可见15~20个圆锥形、底朝皮质、尖向肾窦、光泽致密、有许多颜色较深、放射状条纹的肾锥体,肾椎体的条纹有肾直小管和血管平行排列形成。

2~3个肾锥体尖端合并成肾乳头,并突入肾小盏,肾乳头顶端有许多小孔称乳头孔,肾产生的终尿就是经乳头孔流入肾小盏内,伸入肾锥体之间的皮质称肾柱。

肾小盏呈漏斗形,共有7~8个,其边缘包绕肾乳头,承接排出的尿液。

在肾窦内,2~3个肾小盏合成肾大盏,再有2~3个肾大盏汇合形成一个肾盂。

(尿液经集合管在肾乳头的开口进入肾小盏,再进入肾大盏和肾盂。

肾盂中的尿液经输尿管进入膀胱,发生排尿反射时膀胱中的尿液由尿道排出体外。

(三)肾的被膜

肾皮质表面包被有由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肌织膜,它与肾实质紧密粘连,不可分离,进入肾窦,并覆于肾乳头以外的窦壁上。

除肌织膜外,通常将肾脏的被膜分为三层:

由内向外依次为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

(四)肾的血液供应

1.概述人的每个肾约重150g,两肾共300g,以人的体重为60kg计算,肾占体重的0.5%,但两肾的血流量大约为1200ml/min,占心输出量的22%(也就是说每4-5分钟人体内的全部血流可流经肾一次)。

以单位质量计,肾的血流量是脑的7倍,冠状动脉的5倍。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肾脏的血液供应是非常丰富的,那么肾脏充足的血液供应仅仅是为肾组织提供营养吗?

事实上)肾循环的高灌注量有双重的功能,其一是给肾组织提供氧和营养物质,其二是形成尿液。

2.肾脏血液系统的组成

(下面我们就具体的看一下肾脏血液系统的组成)

肾动脉由腹主动脉垂直分出,经肾门进入肾,其分支形成叶间动脉、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再分支成入球小动脉。

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体后分支形成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后离开肾小体。

(以上是肾小球的血液供应,下面是肾小管的血液供应)出球小动脉离开肾小体后再次分支,行成毛细血管网,包绕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周围,然后再汇合成静脉,经小叶间静脉、弓形静脉、叶间静脉,汇成肾静脉。

肾静脉从肾门出肾,汇入下腔静脉。

(所以进入肾的血液要经过两次毛细血管网后才汇入静脉)

 

3.肾血流量的调节

(肾血流量对于肾脏发挥滤过功能很重要,而且肾脏纤维化的基础就是肾脏的血流灌注减少,因此我们需要学习一下肾血流量的调节机制)肾血流量受自身调节机制及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

由于肾血流灌注以肾皮质部最高,所以肾血流量的调节主要是对皮质血流量的调节。

(1)肾血流量自身调节

肾血流量自身调节机制对于肾小球滤过功能稳态的维持有重要意义,所谓的肾血流的自我调节是指当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波动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可保持相对稳定,从而使肾小球滤过功能保持稳态。

但是当动脉血压低于80mmHg以下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就会下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减退。

(临床上比较常见于急性大失血导致的急性肾衰)

(2)肾血流的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肾交感神经活动加强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血管收缩,从而使肾血流量减少。

反之当交感神经活动抑制时,肾血流量增加。

体液调节

a.血管紧张素II(AngII)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是调节肾脏活动的一个重要体液系统,在血液循环中,AngII作为一种缩血管物质,可产生强烈的缩血管作用,使外周阻力增大,动脉血压升高。

在肾脏局部AngII可使肾脏小动脉血管平滑肌收缩,因而使肾血流量降低。

出球小动脉对AngII的敏感性较入球小动脉高,低浓度的AngII就可使出球小动脉收缩;而在入球小动脉,AngII可使血管平滑肌生成前列环素(PGI2)和NO,这些物质能减弱AngII的缩血管作用。

b.缓激肽在肾脏内也存在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

缓激肽可使肾脏的小动脉舒张,也能促进肾脏内NO和前列腺素的生成,导致肾血流量增加。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在功能上互相制约,互相协调,两者之间又存在密切的联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是使AngI转化成AngII的酶,同时也是使缓激肽降解的酶。

(临床上应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即ACEI类药物在减少AngII生成的同时也可以减少缓激肽的降解,从而发挥其降解作用)

c.一氧化氮(NO)NO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种舒血管物质,在肾脏入球小动脉血管内皮生成的NO可使入球小动脉舒张,从而使肾血流量增加。

d.内皮素(ET)ET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族肽类物质,是已知的最强烈的缩血管物质之一。

在肾脏中起作用的ET是ET-1,它的主要作用是使小动脉收缩,血管阻力升高,故肾血流量减少。

e.前列腺素前列腺素的作用主要是对抗交感神经和血管紧张素的缩血管效应。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肾脏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现在我们要更深入地了解肾脏的微观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肾脏的微观解剖

肾是由肾实质和肾间质组成,肾实质是由肾单位和集合管所组成,肾间质是由少量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构成。

一.肾单位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肾约有100万~200万个肾单位。

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及与之相连的肾小管两部分。

肾外伤、疾病或年龄的自然增长都会导致肾单位数目的减少。

40岁后,有功能的肾单位每10年约减少10%,由于肾有强大的功能储备,年龄增长引起的肾单位减少并不会明显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

(一)肾小体

肾小体呈卵圆形,直径150~250μm,肉眼可见,致使皮质呈颗粒状。

肾小体一侧是小动脉出入处,称为血管极。

与血管极相对的一端,与近端小管相连,称为尿极。

每个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两部分组成。

1.肾小球、系膜及毛细血管壁的构成

(1)肾小球:

肾小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

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后,即分为4~6支,每支又再分出许多小分支,组成许多袢状毛细血管小叶,每一小叶以肾小球系膜为轴心而缠绕。

各小叶的毛细血管汇合成出球小动脉离开肾小球。

肾小球具有滤过作用。

(2)系膜:

由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组成。

系膜位于毛细血管间,构成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小叶的中轴,并与毛细血管的内皮直接相邻,起到肾小球内毛细血管间的支持作用。

系膜细胞的形态呈星形,在单个系膜区系膜细胞不超过3个系膜细胞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①球内血管系膜细胞的胞质中含有大量致密的微丝,通过这些微丝系膜控制了毛细血管的收缩,平衡毛细血管内较高的静水压,以保持毛细血管的管径恒定。

②系膜细胞能吞噬和清除滤入基质内的小分子或大分子物质,包括残留在基膜上的沉积物。

系膜细胞还能通过溶酶体酶的分泌作用,释放多种蛋白水解酶,降解大分子物质或免疫复合物。

细胞的吞噬和清除功能对于维持系膜的通透性及防止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有重要生理意义。

③系膜细胞能合成多种酶及生物活性物质,如系膜细胞能合成和释放肾素,能产生纤溶酶原激活因子I、尿激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以及纤维蛋白酶原激活抑制因子I,系膜细胞能分泌白介素-1(IL-1)(以上物质都参与了肾脏纤维化的发病机制)④系膜细胞有合成和分泌基质成分的功能⑤系膜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在病理情况下系膜细胞大量增生。

系膜基质为系膜细胞所产生,是一种基质样物质。

系膜基质主要有两个功能:

①基质内IV型胶原蛋白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对血管球毛细血管提供强而有韧性的支持作用。

②系膜基质的结构呈亲水的多阴离子水合凝胶状,为血浆成分的滤过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3)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构成从内到外有三层结构

1)内皮细胞层:

构成肾小球滤过膜的内层。

为附着在肾小球基底膜内的扁平细胞,很薄上有无数的直径约70-100nm的小孔,称窗孔。

在内皮细胞表面覆有一层细胞衣,富含带负电荷的唾液酸糖蛋白。

内皮细胞的孔是形成原尿的第一道屏障。

一般认为内皮孔能阻挡血液内的血细胞、血小板及较大分子物质的滤过,少量大分子物质可由内皮细胞通过吞饮活动而转运。

2)肾小球基膜(GBM):

为肾小球滤过膜的中层,位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与足细胞之间。

光镜下GBM是一均质状薄膜,呈PAS阳性。

成人的GBM厚约270~350nm,而婴儿期和儿童期的GBM较薄,约110nm,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厚。

GBM在电镜下可分为三层,从内到外为:

①内疏松层厚约20~40nm,内含微小细丝,横跨在内皮细胞与基膜中层之间。

②中层为致密层厚约200~240nm,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细丝和小颗粒组成。

③外疏松层厚约40~50nm,内含细丝,横跨于中层和足细胞的足突间。

GBM是肾小球选择性滤过的主要屏障,主要成分包括胶原(IV型胶原为主)、层粘连蛋白、硫酸类肝素等阴离子蛋白多糖、纤维连接蛋白、内动蛋白及其他糖蛋白。

IV型胶原构成GBM网状超级结构,基本骨架,其间填充着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硫酸类肝素和蛋白聚糖等。

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将细胞黏附于基膜上,而带负电荷的硫酸类肝素和蛋白聚糖则形成电荷选择性屏障。

另外基膜上有直径约4-8nm的多角形网孔,是阻止血浆蛋白滤过的重要屏障。

3)上皮细胞层:

上皮细胞即肾球囊的脏层上皮细胞,从其胞体伸出几个大的初级突起,每个初级突起又分出次级突起,也称足突。

相邻足细胞突起之间或足细胞本身的突起之间形成如指状交叉的栅栏状,突起间的空隙称裂孔,直径约40nm。

足细胞和裂孔膜表面覆有一层唾液酸糖蛋白,因此足细胞表面也带有负电荷。

通过对一些遗传性肾病的研究先后确立了多个位于足细胞及裂孔隔膜的蛋白分子,如Nephrin、podocin和CD2相关蛋白(CD2AP)等,这些分子成分对于维系“裂孔隔膜复合体”的正常结构和滤过屏障的完整功能其关键作用。

其中Nephrin为跨膜蛋白,特异性表达于肾小球,其细胞外部分由免疫球蛋白样区域组成。

Nephrin分子自相邻的足突向滤过隙内延伸,并相交形成二聚体。

Nephrin胞质内部分在足突内与podocin和CD2相关蛋白(CD2AP)分子结合,并通过CD2AP与细胞骨架中的肌动蛋白相连。

这样足突可以通过其收缩和舒张,改变裂孔的大小和滤过膜的面积,调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另外足细胞在生理情况下可以分泌GBM的主要组成成分IV型胶原和纤连蛋白。

在促纤维化因子的刺激下还能分泌MMP,从而在GBM的代谢平衡中发挥作用。

(近年的研究显示Nephrin蛋白的缺失是导致蛋白漏出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膜性肾病的患者。

滤过膜:

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成分滤入肾小囊腔必须经过有孔内皮、GBM和足细胞足突间的裂孔隔膜三层结构总称为滤过膜或滤过屏障。

滤过膜的选择性通透作用:

滤过膜对血浆成分具有选择性的通透作用,这一作用的发挥主要是取决于蛋白分子的大小和所携带电荷的正负。

分子体积越大,通透性越小;分子携带阳离子越多,通透性越强。

2.肾小囊又称Bowman囊,为肾小管起始段膨大并凹陷而成的双层囊,外为壁层内为脏层,之间为球囊腔。

壁层是由壁层细胞(单层扁平上皮细胞)与其下面的基膜一起组成,围成囊球腔的外壁(在一定的疾病情况下如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壁层细胞增值形成新月体);在血管极壁层向内反折而成脏层。

壁层细胞下面具有非常特别的结构的基膜,称为肾小球周围基膜,是由小球基膜在血管极处演变的,尔后在尿极处转变为肾小管基膜。

(二)肾小管

肾小管包括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各段管径、长度以及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所不同。

肾小管的管壁均由单层上皮围成,上皮外方为小管基膜及少量网状纤维。

1.近端小管紧接肾球囊的尿极,是肾单位最长最粗的一段,分曲部和直部,近端小管直部即髓袢降支粗段。

近端小管的特点是在上皮细胞刷状缘有许多密集的微绒毛,是近端小管发挥重吸收作用的形态学基础。

2.细段也称髓袢,为连接于近端小管直部与远端小管直部之间的细直部。

该段特点是管径细、管壁薄,呈单层扁平上皮,无刷状缘。

在浅表肾单位只有很短的细段,构成髓袢降支细部。

在髓旁肾单位细段较长,分为降支细部和升支细部。

其上行和下行细支均认为不具有主动转运功能,但具有逆流倍增功能,对于尿液浓缩有重要作用。

3.远端小管可分为远端小管直部和曲部两部分。

远端小管直部也称髓袢升支粗段,其上皮细胞能主动转运钠离子,对水的通透性低,以至小管内液渗透压比血浆低;远端小管曲部简称远曲小管,它是离子交换的重要部位,有吸收钠排出钾的作用,此过程受肾上腺盐皮质激素的调节。

远曲小管还可以分泌氢离子和氨,对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有重要意义。

在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的影响下,这段小管还可以继续吸收原尿中的水分。

(三)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的区别

根据肾单位在肾中所在位置的不同,可分为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两者在结构和功能上有明显的区别。

分布

占肾单位总数的百分比

肾小球体积

髓袢长度

出球小动脉特点

皮质肾单位

外皮质层和中皮质层

85~90%

较小

较短只到达外髓部

分支形成血管网包绕肾小管

近髓肾单位

内皮质层

10~15%

较大

较长可深入到达内髓部

形成缠绕临近肾小管的毛细血管网和细长的U形直小血管,直小血管形成毛细血管网包绕髓袢升支和集合管

二.集合管

集合管分为三段:

弓状集合小管、直集合小管和乳头管。

正常人每天由两肾生成的超滤液总共约180L,而最终排出的尿液仅约1.5L。

这表明超滤液在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过程中,其中的水约99%被重吸收。

超滤液中的其他物质也有选择性的被重吸收,有些物质还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入小管液。

例如,超滤液中的葡萄糖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Na+、尿素等被不同程度地重吸收,而肌酐、尿酸和K+等被肾小管分泌至小管液中。

因此最终排出的尿液成分和肾小囊内的超滤液的成分有很大差别。

三.肾小球旁器

肾小球旁器又称近球复合体,由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和极周细胞组成,在肾小球血管极处组成三角形区域。

1.球旁细胞为入球小动脉的平滑肌细胞在进入血管球处演变而来,常呈群分布。

球旁细胞的体积较大,细胞质丰富,其功能是产生肾素及促红细胞生成素。

2.致密斑是远曲小管起始部的上皮细胞,呈高柱状,使管腔内部呈现斑纹状隆起,故称为致密斑。

致密斑是离子感受器,感受远端小管液钠离子浓度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球旁细胞。

当原尿中钠离子浓度降低时,则促使球旁细胞分泌肾素。

反之肾素分泌减少。

3.球外系膜细胞是位于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和致密斑之间的一群细胞。

球外系膜细胞与球内系膜细胞相连,并且与包曼氏囊壁层基膜相连,所以它除与球内系膜细胞有相同的收缩功能外,尚可看成是包曼氏囊的一个关闭装置。

三.肾间质

肾脏的剪纸由肾是指中学管外肾小管之间的空间以及伴随的细胞成分和细胞外的物质一起组成。

(一)肾间质的成分

肾间质由细胞和细胞外的原纤维结构、蛋白聚糖、糖蛋白和间质的液体组成。

1.肾间质细胞

(1)成纤维细胞

(2)易变细胞(3)充满脂质的间质细胞(4)血管周围的细胞

2.细胞外成分间质细胞外成分主要由基质组成。

(二)肾间质组织的意义

1.纤维及基质的产生和退化充满脂质的间质细胞合成氨基葡聚糖,可能是内髓中透明质酸的来源。

2.组织结构的支撑间质凭借细胞外有弹性的网状纤维和基质支撑肾小管和血管。

3.交换和隔离在间质小管和血管之间所有的交换都需要通过间质的分隔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