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4253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2019-2020年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

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

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

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

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

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

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

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

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

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

(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

必修:

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

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

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一章

走进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

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

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

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

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引入新课

 

(二)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难点)

 

小结

课后练习

教师活动

以“病毒是不是生物?

”问题引入,简单复习病毒的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核心,但是能复制)。

举引起SAS的冠状病毒为例,提出问题,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

……冠状病毒在那些细胞里面复制呢?

小结上面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的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为什么呢?

)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

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提出问题:

细胞能表现出那些生命活动呢?

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开展讨论。

小结:

(幻灯片展示提纲)细胞为什么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在在细胞生命活动基础上实现各种的生命功能。

(举出一些实例)

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谓是恒河沙数,但是这些生物,小到组成它们身体的细胞,大到一个生物个体,一个物种、甚至一个生态系统、整个生物圈,都可以一个一个的生命系统(什么是系统呢),而且这些生命系统之间还有层次的关系。

(以一只龟为例分析)

单一个心肌细胞就是一个生命系统,(为什么呢?

)因为细胞各个部分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而使细胞能表现生命特征;心肌也是一个系统(分析略)。

引导学生分析心脏、循环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等也是一个系统。

学生活动

讨论、思考问题:

病毒是怎么样复制的?

(在细胞内)

汇报冠状病毒的相关的资料

 

阅读资料并讨论:

(实例一:

草履虫除了分裂和运动,还能镊食、排泄,生长,应激;实例二:

精子和卵细胞作为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系;实例4:

例如疟疾、非典感冒等等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生物系统的层次性、以及尝试分析后面几个层次作为生命系统的原因。

(着重引导说出多个组分互相配合影响成为整体)

 

完成资料后的“思考与讨论”。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

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技能】:

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制作临时装片

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情感态度】:

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是本课的重点。

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用具:

实验材料、显微镜、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

准备好实验的材料(选取多少种细胞?

)。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使用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集中细胞

 

(二)第一课时的课后练习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彩图,回忆4种细胞的来源以及复习在初中阶段所了解的细胞的结构。

简单复习一下显微镜的使用。

用幻灯片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并以问题作为引导:

你观察的是什么细胞;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后,视野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并将其移动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

尝试用简图来描述一下你观察的细胞;你认为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比较)

小结,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由于功能上的差异。

课后联系第1、2题

第一题:

答案是B

第二题:

(1)上皮组织细胞、角质保护层细胞、皮下结缔组织细胞;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叶肉细胞、导管细胞、筛管细胞。

(2)共同点: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相异点: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3)因为两者都有多种组织有机结合,并有一定生理功能。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

 

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

思考讨论老师的问题,并作出回答交流。

 

完成练习

 

(二)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第二课时)

 

(三)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课后练习

科学前沿

本章小结

自我测试

引导学生比较上一节实验课所绘制的细胞图与大肠杆菌相片、模式图的差异。

提出问题:

两种细胞之间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导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代表生物。

(真核细胞如动物、植物、真菌;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

以蓝藻作为例子介绍原核细胞的生活习性。

1.什么是蓝藻,身边熟悉的蓝藻有那些代表生物?

(发菜、水华)水华对环境的影响和禁采发菜的环保意义。

2.形态:

比较小,营养方式。

细菌主要以寄生、腐生为主,而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3.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

4.用幻灯片比较一下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不同点。

然后比较两者的相同点,突出细胞核与拟核物质组成的共同性。

设问:

被誉为现代生物学三大基石是什么?

(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尔遗传理论、细胞学说)

简单地解释细胞学说的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描述了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第二要点描述了细胞的生命活动;第三要点描述细胞的繁殖。

(可以以设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讲)

以讨论题引导学生阅读“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资料。

 

课后练习3:

根本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共性是细胞核的组成物质。

(略)

 

比较两种细胞的差异,讨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都有成型的细胞核,而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尝试解释细胞学说的内容

 

阅读资料,讨论问题并进行交流汇报。

(1、例如科学发现是曲折,漫长的;2、主要是阐明了生物界的同一性;3、例如对神创论有力的打击等。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

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技能】:

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情感与态度】:

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本课的重点,用实验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几种物质是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

实验材料、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实验过程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引入

 

(二)组成细胞的元素

 

(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四)实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五)练习

(六)总结

教师活动

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对于生命是有什么物质感到非常神秘,认为生命是特殊物质构成的,一直到19世界,仍然人们仍然认为生物产生出来的物质,在体外是不可能合成的。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两年的化学化学知识,知道自然界的物质都是有元素来组成的,那么组成生命的元素有哪些呢?

分析p16的表格,提出问题,从这个表格中,同学们能对组成生命的元素有什么印象。

概述组成生命的元素。

结合p17两个饼形,引导学生观察、归纳。

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

提出问题:

在两个统计图中显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最大的?

可以简单解释一下碳在生命物质中的地位

指导学生完成讨论题

 

以问题引导:

你的实验材料选择了什么?

你预测你的实验材料还有什么有机物比较多?

你选择的试验仪器和试剂是什么?

 

幻灯片展示本课的要点: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C、H、O、N);组成细胞重要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检测糖类等物质的方法(包括试剂、操作、反应结果)

学生活动

 

分析资料,发表自己的看法(组成生命的元素在地壳中也存在,说明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另外细胞中的各种元素与地球组成的比例不一样,也说明了生命物质的特殊性。

观察图表,归纳。

 

分析数据,完成讨论题:

1(略)2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最多的无机物是水;3如土豆的块茎的细胞还有糖类多;肌肉细胞含有蛋白质多;皮下组织的细胞还有脂肪多。

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

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情感态度】:

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关注蛋白质的新进展

二、教学重、难点:

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重点;而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和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蛋清、试管、熟鸡蛋、食盐、清水。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引入

 

(二)氨基酸

 

 

(三)蛋白质的结构

教师活动

以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设问作为引入。

婴儿要以奶为主要食物,因为奶是一种还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蛋白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安利蛋白粉实际上是水解植物蛋白,里面还有氨基酸,那么氨基酸与蛋白质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把蛋白质水解后,可以得到一类有着共同结构的物质,叫做氨基酸。

用幻灯片展示几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式,引导学生观察,找出氨基酸化学结构的共同点。

然后进行小结:

氨基酸的共同结构是什么;造成有多种氨基酸的原因是什么——R基团。

让学生看一些课本没有的例子,以及一些不是氨基酸的例子让学生尝试分析。

介绍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可以把9种必需氨基酸展示给学生看,指导学生选择食物时如何注意氨基酸的均衡吸收。

必须氨基酸:

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

设问: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种,但是蛋白质的种类成千上万,单单一个细胞里面的酶估计就有8000种以上,这20种氨基酸是怎么样组成千差万别的蛋白质呢?

引导学生观察P2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示意图”,以问题作为引导。

1、蛋白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2、20种氨基酸为什么能构成多种的蛋白质?

3、氨基酸与氨基酸之间是依靠什么进行结合?

4、你怎么理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归纳总结氨基酸的结构:

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虽然只有20种,但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种类不同,就可以构成各种不同的蛋白质;2、氨基酸是怎么样通过肽键相连的(板书或者幻灯片展示缩合的过程)(可以尝试让学生

学生活动

 

观察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式,找出共同点。

 

阅读P2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示意图,讨论问题并进行交流。

 

教学内容

 

(四)蛋白质的功

 

(五)课后练习以及扩展内容

(六)科学史话、科学前沿

(七)本节小结

 

教师活动

跟着老师做一两个范例)3、肽链最后如何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可以简单渗透一点蛋白质的各级结构。

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蛋白质的种类、空间结构。

旁栏部分:

用实际的例子推导出,水分子数量=肽键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数目。

用演示实验简单介绍关于蛋白质变性的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P23内容,然后进行归纳。

1、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物质:

肌肉干重80%、皮肤70%、血液90%;2、生命化学反应的主要物质,简单讲讲酶的重要性;3、有运输能力;调节生命活动,例如某些蛋白质类的激素;免疫功能。

 

1、对、对;2、A(羧基与氨基要连在同一个C上);3、B。

学生活动

 

举出一些蛋白质相关功能的其他例子。

 

与老师共同完成练习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

能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技能】:

用实验的方法,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核酸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实验材料(略)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引入

 

(二)核酸的种类和分布

 

(三)核酸的结构

 

(四)归纳与总结

教师活动

以利用DNA侦破案件、寻找灾难死难者或者亲子鉴定为例子,并以问题作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

1、DNA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比较精确地定位一个人的身份?

3、你还了解那些关于DNA鉴定的应用?

阐述核酸的种类:

DNA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是核酸的一种,还有一种叫做核糖核酸的物质,简称RNA。

这两种核酸就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核酸与生物的遗传、变异、蛋白质合成有重要的关系(为后面的留下伏笔)

实验:

使用染料对细胞进行染色,观察DNA、RNA在细胞的分布。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但是叶绿体、线粒体中也有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为什么核酸很储存遗传信息呢?

那还得从学习核酸的结构入手。

(设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阐述核酸的结构:

核酸也象蛋白质一样,是一种大分子,而且也是由一种叫做核苷酸的小单位组成的。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彩图中的两种核苷酸,展示问题)1、核苷酸的化学组成是什么?

2、组成DNA、RNA的核苷酸分别是什么,它们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3、核苷酸之间是怎么样连接的?

4、DNA、RNA分别还有什么碱基础?

5、尝试作出假设,为什么核酸能储存遗传信息?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更正和总结:

核苷酸的共同点是一分子核苷酸是由一份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还有一份子碱基组成的;组成DNA的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是核糖核苷酸;核苷酸之间是通过磷酸与五碳糖交替连接而成的;4、DNA还有的碱基是A、T、G、C(如何去去记忆),RNA中不还有T,U代替了T;5、DNA和RNA上4种碱基就好像4个字母,可以记载任意长度的内容。

用图表比较DNA、RNA的差异;理顺DNA、RNA、核酸、核苷酸、碱基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

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并尝试作出回答。

 

完成实验,并根据观察,提出推断:

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的什么位置。

 

阅读相关的教材,展开讨论并回答问题。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

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二、教学重难点:

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为本课的重点;而多糖的种类及其结构、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引入

 

(二)细胞中的糖类

 

(三)细胞中的脂质

 

(四)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五)本节小结

(六)练习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1.作为早餐,你会选择牛奶鸡蛋还是面包开水?

2.很多人对脂肪类食物敬而远之,脂肪真的如此可怕吗?

通过解答上面的问题,指出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糖类的概念:

关于碳水化合物名称的起源,可以举出一些例子。

哪些糖类是不符合“碳水化合物”。

糖类的分类。

单糖:

着重强调葡萄糖是细胞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

单糖的概念,常见单糖(可以适当写出它们的分子式)。

二糖:

着重阐述二糖的种类、几种二糖水解产物;多糖:

介绍淀粉、糖原(动物淀粉分布在什么地方)、纤维。

从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引入。

脂质的一般特性:

分布、组成元素、溶解性、种类。

脂肪:

完成讨论题,1,脂肪主要分布在动物的皮下组织、内脏周围。

2,例如花生等。

3,略。

总结脂肪的作用:

储存能量(为什么);保温;保护

磷脂:

作用——组成细胞膜、多种细胞器的重要成分。

分布

固醇:

代表的物质(维生素D、性激素、胆固醇),各自的作用。

以问题作为引导:

1,三种有机物共有那些特点?

(都有C、H、O,都是有小单位连接而成)2,这些小单位以什么相连?

 

“本节聚焦”

学生活动

思考问题,展开讨论并自由发言回答问题。

 

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糖。

 

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对脂肪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回忆前面学习的3大有机物的化学组成,回答老师的问题。

六、板书提纲: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细胞中的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一)化学组成:

C、H、O,多数糖类的化学组成符合Cm(H2O)n,

(二)糖类的分类:

1.单糖:

葡萄糖(理科班写出分子式和结构式):

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果糖(可以写一下分子式和结构式)、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化学式)

2.二糖(化学式):

写出几种二糖的水解产物

3.多糖:

概念,化学通式

淀粉:

分解产物:

葡萄糖

糖原:

分布、分解产物

纤维素:

分解产物

二.细胞中的脂质

化学组成:

C、H、O、(P、N)

通常不溶于水,脂溶性

(一)脂肪

1.作用:

储存能量的物质、保温、保护。

2.分布:

动物的皮下、内脏周围

(二)磷脂:

1.作用:

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2.分布:

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种子

(三)固醇

胆固醇:

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脂质的运输

性激素:

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维生素D:

协助钙、磷的吸收。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

说出水在生物体内存在的形态和功能

说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功能以及在不同生物体内分布的情况

二、教学重难点:

水、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分布、功能是本节重点;学生理解结合水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蒸馏水、佳得乐、绿茶各一瓶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细胞中的水

 

(二)细胞中的无机盐

 

(三)练习

教师活动

直接引入。

设问:

非洲的角马、大象不远千里进行迁徙、沙漠中的植物地下的根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几倍,这些生物都在苦苦地寻觅什么呢?

举例说明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生命的诞生、沙漠植物的特殊形态、人胚胎发育的环境、人最长缺水时间和缺食时间比较。

水在不同生物、同一生物,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含量变化:

细胞中水分的含量最大(在解题时,注意看清楚问的是干重还是献重)。

水分的减少对生物的影响(植物的枯萎、人的衰老)。

结合水和自由水:

请学生说说认为人体什么结构中有水?

指出生物体内的水除了能流动的水的形态以外,还有一种方式是水分和一些物质结合在一起。

(可以举无水硫酸铜和五水硫酸铜的关系为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结合水的概念、含量、自由水的的概念。

自由水的作用:

1.良好的溶剂(味觉的产生)。

2.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种子遇水才能发芽、光合作用)。

3.为细胞营造液体内环境。

4.物质的运输(血液)。

 

无机盐的种类;着重讲无机盐的作用:

1.生物体的组成部分(血红蛋白的铁离子);2.参与生命活动(钙离子对人体的作用)

P36旁栏部分:

1.不同种类细胞中的化合物有区别,例如淀粉与糖原;2.含量有差别:

如肌肉细胞中蛋白质教多,而脂肪细胞中脂肪较多。

学生活动

简单回答老师的问题。

 

根据p35图,分析人不同生长时期体内含水量的变化。

(广告词:

女人是水做的,男人也是水做的)

 

列举人体中有水分的结构或者物质。

 

讨论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

阐述细组成胞膜的成分

了解细胞膜的功能

【技能】:

设计实验证明细胞膜的存在。

二、教学重难点:

细胞膜的成分、功能是本课的重点;使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细胞膜的存在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实验材料

四、教学准备:

要预先准备动物的血液稀释液体。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引入

 

(二)细胞膜的成分

 

(三)细胞膜的功能

 

(四)练习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

生物体都一个共同的特点,身体与外部的环境总是怎么样的?

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有结构使细胞和外界隔绝开来,那就是细胞膜。

(可以提出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