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4341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docx

《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docx

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

2017年全国Ⅰ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

精读是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法,既可以积累文言词汇,又可以形成语感。

只要真正读懂了文章,试题就是小菜一碟。

所谓技巧,不过是实力不济时的一种补救办法。

翻译全文比做注释要省事得多,我选择做注释,一来帮助大家积累词语,二来强迫大家去思考。

只读翻译,不过是看了一个无趣的古人故事而已。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

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

“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注释

1、从叔:

堂叔。

2、嗣:

继承人。

3、内讳:

指母亲、祖母等的名讳。

4、以字行:

仅称呼此人的“字”代名。

5、端审:

稳重谨慎。

6、时然后言:

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

7、知人:

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

8、异之:

认为他与众不同。

异,意动用法,“认为……非同一般”。

9、深中夙敏:

深,非常;中,符合;夙敏,早慧。

非常符合早慧孩子的特点。

10、佳器:

有用的人材。

课文回放

*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

1、<名>早,早年。

《陈情表》: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名>早晨。

《出师表》: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3、<形>平素;过去的;旧有的。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死者冯渊与薛蟠原系夙孽相逢,今狭路既遇,原应了结。

原文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注释

1、素:

向来,一向。

2、所继:

“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情况下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

如“所见所闻”,意即“所见到的事情(东西)所听到的事情(东西)”。

这里的“所继”就是弘微过继的家庭。

3、遗财禄秩:

多馀的财产和俸禄。

4、关豫:

关心,过问。

5、高峻:

清高,超凡脱俗。

6、交纳:

这里指与人结交。

7、族子:

这里指家族中的晚辈。

8、以文义赏会:

因欣赏探讨文章的义理而聚会。

9、才辞:

才气辞章。

辩富:

雄辩。

10、约言:

简要之言。

11、特:

特别。

12、敬贵:

敬重推崇。

课文回放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

1、<副>平素;一向。

《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2、<形>朴素;不加修饰的。

《陋室铭》: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形>白色。

《三峡》: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名>白色的生绢。

《孔雀东南飞》: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原文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注释

1、刘毅:

晋末群雄之一,东晋末年北府兵将领。

不服在刘裕以下,后暗地与建康朝中的谢混等大族联络,扩充自己的势力,并欲以荆州为本,意图举兵攻打都城建康,412年刘裕抢先讨伐之,刘毅兵败自杀。

(刘裕,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小名寄奴。

2、见诛:

被诛杀。

见,表示被动。

3、晋陵公主: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之女,下嫁谢安之孙、谢琰之子谢混。

4、委:

委托;托付。

5、经纪:

料理,安排。

6、生业:

产业;资财。

7、文簿:

记录收支的文册簿籍。

8、高祖:

指(南朝)宋高祖武皇帝刘裕。

9、受命:

受天之命。

古帝王自称受命于天以巩固其统治。

即,登上帝位。

10、降为东乡君:

东晋灭亡,晋陵公主自然不能再称公主。

乡君是我国古代妇女封号。

课文回放

*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

1、<动>委托;托付。

《过秦论》:

“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2、<动>抛弃;放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3、<动>卸落;散落。

《庖丁解牛》:

“磔然已解,如土委地。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

1、<副>用在动词前,表被动,译为“被”。

《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动>召见;接见。

《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3、<动>拜见;谒见。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

4、<副>在动词前,表示说话人自己,可译为“我”。

《孔雀东南飞》: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原文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注释

1、仓廪:

贮藏米谷的仓库。

2、门徒业使:

门徒,这里指跟随者。

业使,供役使之人。

3、田畴:

泛指田地。

4、中外:

中表之亲,父亲一脉亲属和母亲一脉亲属。

5、姻亲:

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

6、道俗:

指出家之人与世俗之人,这里偏指世俗之人。

7、义旧:

故旧,老朋友。

课文回放

*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

1.<名>米仓。

《论积贮疏》:

“管子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

2.<名>官府供应的粮食。

《送东阳马生序》: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原文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注释

1、严正:

严肃正直。

2、循:

遵循;依照。

3、党:

亲族。

4、镇:

以武力维持安定。

5、文学:

官名。

6、母忧:

母亲的丧事。

7、服阕:

守丧期满除服。

阕﹐终了。

与“服除”同义。

8、菜蔬不改:

仍然吃守丧期间吃的粗劣的食物。

9、历:

担任;先后担任各种官职。

10、积时:

形容时间长久。

11、过礼:

超过常礼。

这里指比正常哀悼兄长的礼节更重。

12、孤:

幼年丧父。

课文回放

*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1、<名>亲族。

《列子·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2、<名>集团。

《张衡传》: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3、<名>朋辈;同伙;同党。

《狱中杂记》:

“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人索财物。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

1、<名>幼年丧父的孩子。

《祭十二郎文》: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2、<形>孤独;单独。

《陈情表》:

“祖母刘悯臣孤弱。

3、<名>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赤壁之战》:

“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原文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

“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

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

追赠太常。

注释

1、臧否:

品评;褒贬。

2、薨:

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3、钜:

通“巨”,大,多。

4、私禄:

个人的俸禄。

5、鄙:

鄙俗。

6、分多共少:

财产多就分着使用,财产少就合起来使用。

7、见关:

关心。

8、二卫:

天子的左、右或前、后两护卫军。

9、追赠:

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

课文回放

*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1、<形>鄙陋,鄙俗。

《曹刿论战》: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形>轻贱。

《孔雀东南飞》: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3、<名>边远的地方。

《为学》: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4、谦词。

《滕王阁序》:

“敢竭鄙诚。

试题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试题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试题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

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

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

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

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

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

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试题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5分)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5分)

答案/解析

【试题1】D

【试题2】B

B项,“姻亲”不是血亲中的一部分,两者是并列关系。

选项解说不正确。

A项,“以字行”指的是弘微本名密,他的名字犯了所过继家中的忌讳,所以以字行世。

选项解说正确。

C项,“母忧”指弘微在母亲去世后离职。

选项解说正确。

D项,“禄”是指弘微的薪水,“私禄”强调个人薪水。

选项解说正确。

【试题3】B

B项,见原文“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可知“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的主语是谢混而不是谢弘微。

选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A项,见原文“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可知“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正确。

选项概括和分析正确。

C项,见原文“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可知“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正确。

选项概括和分析正确。

D项,见原文“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可知“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正确。

选项概括和分析正确。

【试题4】

(1)(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超过常礼。

(2)而谢曜喜欢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2017高考语文全国二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

【原文】

赵憙xǐ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

“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注释】

1、节操:

指人的气节、操行、正义感。

2、从兄:

堂兄。

“从”表示堂房亲属。

“从弟”即堂弟。

“从父”指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

3、挟兵结客:

带着兵器,约上朋友。

4、距:

通“拒”,抵御,抵抗。

5、因:

趁着。

6、仁者:

指有德行的人。

7、去:

离开。

8、顾谓:

回头看着说。

9、尔曹:

你们。

曹,辈。

【课文回放】

*顾谓仇曰:

“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1、<动>回头;回头看。

《荆轲刺秦王》:

“荆轲顾笑武阳。

2、<动>视;看。

《行路难》:

“拔剑四顾心茫然。

3、<动>看望;拜访。

《出师表》: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副>只是;不过。

《荆轲刺秦王》: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5、<副>但;却;反而。

《廉颇蔺相如列传》: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不敢加兵于赵者。

【原文】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

“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更始乃征憙。

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注释】

1、更始:

指公元23年二月,绿林军领导者王匡、王凤等人拥立刘玄为帝,恢复汉朝国号,建立的更始政权,自称玄汉王朝。

消灭王莽政权后统治天下两年。

公元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都城长安,投降赤眉,更始政权告终。

2、大姓:

指世家大族,人口众多的姓氏或某一地域人数众多、势力强大的姓氏。

3、拥城不下:

占据城池不肯投降。

4、降:

使动用法,使……投降。

可译为“劝降”。

5、征:

征召。

6、引见:

旧时皇帝接见臣下或外宾,须由官员引领,叫“引见”。

7、除:

授予官职。

8、行……事:

做……工作。

9、诣:

到……去;前往。

【课文回放】

*更始乃征憙。

1、<动>征召。

《张衡传》:

“公车特征拜郎中。

2、<动>征伐;征讨。

《赤壁之战》:

“挟天子以征四方。

*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

1、<动>任命,授职。

李密《陈情表》:

“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2、<动>清除,去掉。

《荆轲刺秦王》: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原文】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shuò遗wèi书切责之,而谗者因方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

“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注释】

1、光武: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

2、被创:

受伤。

3、侯:

秦汉以后仅次于王的爵位。

4、素:

向来,一向。

5、善:

亲善;友好。

6、数:

多次。

7、遗书:

投书;寄信。

8、切责:

严厉责备。

9、谗者:

进谗言的人。

10、方:

正在。

11、长者:

指有德行的人。

【课文回放】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

1、<副>平素;一向。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2、<形>朴素;不加修饰的。

《陋室铭》: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名>白色的生绢。

《孔雀东南飞》: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4、<形>白色。

《三峡》: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动>亲善;友好。

《鸿门宴》: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2、<副>好好地。

《荆轲刺秦王》: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3、<形>表示赞许。

同意的应答之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

“王曰:

‘善。

’乃下令。

4、<动>善于;擅长。

《劝学》: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动>喜欢;羡慕。

《归去来兮辞》: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原文】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

“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

“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gèng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注释】

1、相:

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

2、豪猾:

强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

3、并兼:

兼并;吞并。

这里指李子春不守法纪,兼并土地。

4、下车:

官吏到任。

5、穷诘:

深究问责。

6、收考:

拘捕拷问。

7、车驾:

代指皇帝。

8、枉:

歪曲。

“枉法”,执法者出于私利或某种企图而歪曲、破坏法律。

9、更:

另;另外。

【课文回放】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

xiàng

1、<名>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

《张衡传》: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2、<动>帮助;辅助。

《游褒禅山记》:

“至于幽暗昏惑而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3、<名>辅佐君王的大臣;宰相。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4、<名>相貌。

《孔雀东南飞》: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5、<名>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宗庙之事。

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Xiāng

1、<副>互相。

《陈情表》: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副>表示动作偏向一方。

《孔雀东南飞》: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这里翻译成“我”)

*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gèng道它所欲。

gèng

1、<副>另;另外。

《荆轲刺秦王》:

“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2、<副>再;又。

王维《送元二使西安》: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副>还。

《孔雀东南飞》: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4、<副>重新。

《琵琶行》: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gēng

1、<动>改正;改变;更换。

《庖丁解牛》: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2、<量>古时夜间计时单位。

一夜分五更,一更约二小时。

《孔雀东南飞》: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原文】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

“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注释】

1、迁:

调动;重新任命。

2、渠帅:

首领。

旧时统治阶级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也泛指魁首。

3、坐:

牵连治罪。

4、恶恶:

憎恨邪恶。

5、止:

通“只”。

只是;仅仅。

6、徙:

迁移。

7、悉:

全,都。

8、擢举:

选拔荐举。

9、辄:

就。

10、有年:

丰收;年成好。

【课文回放】

*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1、<动>牵连治罪。

《苏武传》:

“副罪,当相坐。

2、<介>因为;由于。

《陌上桑》: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3、<副>空;徒然。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名>座位。

《鸿门宴》: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原文】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注释】

1、关内侯:

爵位名。

秦汉二十等爵位中第19等,仅次于彻侯(即列侯,亦称通侯)。

有其号,但无封国。

一般乃对立有军功将领的奖励,封有食邑数户,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

2、入朝:

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

3、典:

掌管;主管。

4、规:

法度;准则。

5、幸:

帝王到某处。

幸视:

皇帝亲自探视。

6、薨:

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7、车驾:

帝王所乘的车,指帝王。

8、谥:

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

【课文回放】

*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1、<名>法则;制度。

《张衡传》: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2、<名>重要的书籍、文献。

《张衡传》: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3、<动>抵押。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三千贯。

【按】

高考题中的关键词、疑难词大多在课文中出现过,认为学习课内文言文没用的同学,请深思慎取。

【试题1】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答案】A

【试题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答案】B(“收考”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通“拷”,意为拷问,不是“考察”的意思,“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的说法错误。

【试题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憙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

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憙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

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

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

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憙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

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

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答案】C(“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错误。

原文为“憙上言:

‘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句意为:

赵憙上书说:

“恶人做了恶事罚及他们自己就行了,可将余党迁徙到京师附近的郡域。

”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将他们移置颖川、陈留。

赵嘉在那时提拔荐举有义行的人,诛杀奸恶之徒。

【试题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帝曰:

“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答案】

(1)皇上说:

“官吏奉行法典办事,法律是不能随意违犯的,(你还是)另外提出要求吧。

”赵王没有再说话。

(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赵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