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28452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天水市一中—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的家训文化最早产生于周代,之后陆续出现了班昭的《女诫》、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代表著作。

家训文化在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方面作用十分突出。

古人一方面强调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向贤德之人学习;另一方面,也身体力行,将家风形成文字,使之能够代代相承。

  家训文化绵延至今,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训家风曾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

当下,发掘家训文化的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的文化精神,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家训包含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的内容,兼及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

  传统家训文化的教育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家风重陶与个体自觉并举。

传统家训一般流传于家族内部,是特定历史时期,某个家族的全体成员需要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

家训代表着祖先对后人、族长对族人、长辈对幼辈在关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重要教诲和训示。

全族成员都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家训,维护良好家风。

  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并用。

  “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

古代家训强调礼法并重,既有劝导性教育,更要加之以强制性的惩罚,以训诫没有遵循家规之人,从而维护家训的尊严。

  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并重。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

这与古人在教育方面讲求以身示范、身体力行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是较为一致的。

他们都是通过言传身教,营造正面而健康的家庭氛围,以期对晚辈的人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风熏陶深深融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影响颇为深远。

家训文化展现了道德的力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诸多内在一致性,弘扬家风对于引导人民群众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优秀的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刻的价值追求。

良好家风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亦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和丰富滋养,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传承优秀家训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同。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进步则社会进步。

要使精神文明建设适应于现代化建设的的需要,就要更注重家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施教导民、上下和合的良好局面。

  (摘编自王西维《家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内心、精神、思想及其生活。

  B.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意蕴丰富,在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均有其行为规范,它还包括传统文化及其价值倾向。

  C.我国的家训文化在周代就已经产生,家训文化的作用非常明显,如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

  D.传统家训文化教育,讲求的不外乎是家风熏陶与个体自觉、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三方面结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举《女诫》

  《颜氏家训》

  《家范》家训代表著作之例,旨在论证家训文化早已有之。

  B.文章摆事实,讲道理,正反论证,有力地阐述了家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

  C.文章论证了发掘家训文化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文化精神、弘扬家风的现实意义。

  D.文章阐述古代家训的劝导性功能和强制性作用,旨在论证古代家训强调礼与法并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一步注重家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施教导民、上下和合的良好局面,是使精神文明建设适应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的前提。

  B.“三纲五常”强调君、父、夫分别为臣、子、妻的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旨在以此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

  C.现代教育理念肯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子女的首所学校。

这一理念与古人讲求以身示范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基本一致。

  D.优秀的家风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它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将成为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西魏的微笑薛林荣麦积山石窟第四十四窟,西魏造像,距今约一千四百七十年。

  石窟中主佛高约一点六米,水涡纹高肉髻,结跏趺坐。

举右手,五指前伸,掌向外,作“释迦五印”之一的“无畏印”;左手下垂膝前,作“与愿印”。

舒指仰掌间若有甘露流焉。

鼻梁高而修直,额头宽广。

通肩袈裟自然下垂,衣褶如花朵般盖过双膝,覆于佛座前,比重几乎占到了整座雕塑的一半,质感厚重,线条飘逸,层次分明,具有浓厚的装饰趣味。

佛坐姿势极为沉静,衣褶的曲线却动感十足,其雕刻之精妙,光影之分配,开北朝造像之新境。

这显然是西魏泥塑的巅峰之作,也是北朝石窟造像中的至尊之作。

特别令人惊叹的是,这尊佛长眉入鬓,眼光下垂,细而长的眼角和微翘的嘴角流露出深情的笑意,慈悲庄严中有着温暖娴静的人间表情,她的微笑使密如蜂房的洞窟瞬间生动起来!

  那么,她的原型是谁?

  是西魏文皇后乙弗氏。

  史料载,乙弗氏是河南洛阳人,容貌端庄,仁慈宽厚,是西魏文帝即位后册封的第一位皇后。

南北朝时期,东魏强大,西魏弱小。

后者存世仅二十二年,政权事实上掌握在权臣宇文泰的手里。

作为弱国傀儡皇帝的皇后,乙弗氏显然是弱势群体,悲剧命运是必然的。

彼时,东魏、西魏均对北方强敌柔然国采取和亲的乞求政策,先是东魏将公主嫁给柔然,西魏见状,慌忙废掉乙弗皇后,迎娶柔然公主,立为“悼后”。

乙弗氏被悼后威逼西走秦州(今甘肃天水),在麦积山削发为尼。

但这还远远不能令柔然国的公主心安。

当柔然国再次兴师百万进犯西魏时,开出的退兵条件,竟然是要求西魏处死乙弗氏!

积贫积弱的西魏连打仗的血性也失去了,魏文帝只好敕令乙弗氏自尽。

乙弗氏一人自尽,可以退兵百万。

在这种情况下,乙弗氏只能自尽。

她选择了“引被自覆而崩”,自己活活蒙死了自己,年三十一岁。

  一代皇后悲壮地退隐在历史的深处,但西魏雕塑史上最精湛的一笔才刚刚入题。

以乙弗氏皇后的形象为蓝本,约一千四百七十年之前的麦积山,新落成了一尊佛陀的造像,后人编号第四十四窟,是麦积山唯一的皇家石窟。

普遍的说法是,第四十四窟坐佛是乙弗氏之子武都王为纪念母亲所塑。

  乙弗氏的儿子武都王应当从首都长安带来了最高水平的工匠,他们从渭河的下游溯流而上,为麦积山石窟发愿造像。

这是一次技术、精神、思想乃至情感的支援,工匠们秉持先进理念,同时兼顾渭河流域对于“美丽庄严”的审美要求,所造西魏坐佛,比例尺度十分完美,庶几无纤毫遗失,人物的慈悲本性和内在神韵反映得恰到好处。

第四十四窟的造像技术远远胜于同类石窟,不难理解,这是由于皇宫的眷顾。

  她是渭河流域最雍容华贵的一尊佛。

  印度的佛、菩萨造像,都是男性,传入中土后,逐渐趋于女性化。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所造佛像无不面相圆润、弯眉细目、鼻挺嘴小,女性化特征十分明显。

这一趋势在西魏得到了延续。

麦积山石窟第四十四窟更是创立了西魏“美丽女佛”的无上典范。

  佛像的女性化,与其说是一个宗教学话题,不如说是一个民俗学话题。

大慈大悲、美丽矜持、和蔼可亲……这些最能打动天下苍生的柔软词汇,更多地与女性联系在一起,佛陀在浩大的看不见的民族审美心理结构的作用下,由男相而女相,从至高无上的神坛走向众生,渗透着世俗化的情感。

于是,工匠们以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塑造了庄严而又漂亮的佛陀女相!

  初夏的麦积山,雨过天晴,烟树隐隐。

二十年来,我去过很多次麦积山石窟,但拜谒第四十四窟,生平只有一次殊胜的机缘。

美丽端庄、恬淡微笑的西魏坐佛,有着脱俗的仪容和正大的仪表,庄严如法,安详自在。

我感到那股笑意从佛陀的曲眉丰颊间荡漾开来,由佛而人,由人而山,由山而树。

  (节选自《散文》2014年第4期)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二自然段写第四十四窟主佛像,先工笔细描写它的高度、手形、坐姿、装束等基本特征,再写它的微笑,形神兼备。

  B.第五自然段交代这尊微笑佛像的原型是西魏文皇后乙弗氏,她被废掉后来到秦州,但仍难逃厄运,最后被逼自尽。

  C.文中讲述印度的佛、菩萨造像都是男性化,是为了突出佛教中国化后,无论是佛像女性化还是女性的地位在北方民族都普遍得以体现。

  D.文章写法灵活,开头描写精雕细刻,以微笑为线,贯穿起历史和现实,中国和印度的材料,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交替运用。

  5.结合文本,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5分)6.结合文本,探究标题中的“微笑”包含哪些丰富意蕴。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中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

  随着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相较于毒副作用相对较大的化学药,中成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

中成药学优势日益凸显,中成药服务业发展迅猛。

  目前,中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系统的现代经济产业之一。

  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中药流通业构成了完整的经济产业链。

我国每年向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大量的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的逐渐规范,中成药工业发展态势良好,进入较为平稳的发展阶段,销售收入由2011年的

  3318.72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

  6223.9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17.02%。

  (摘编自2017年1月16日中国报告网)附图:

材料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植物药市场销售额已超200亿美元,而作为中药起源地的中国,却无与之相称的国际地位。

2012年在中药出口品种中,中药提取物出口额仅为

  11.3亿美元,占中药出口额的

  48.5%。

中药材和饮片的出口额为7亿美元,仅占出口额的33%。

  (摘自2013年11月20日中国经济网)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中药秘方大量流失,商标在国外屡遭抢注。

据统计,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药被国外企业抢先申请专利。

中医药如今成了发达国家的“摇钱树”,“老祖宗的宝贝”沦为人家碗里的“肥肉”,难道不该警醒吗?

中医无国界,技术有归属。

中医药扬帆起航,走出国门,不能丢掉国际话语权,必须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用法律手段保护好知识产权,筑牢“防火墙”,烙上“中国印”,让中医药这座宝库永远姓“中”。

  (摘自2016年8月19日《人民日报》)材料四:

  2017年初,浑身布满穴位的针灸铜人,在瑞士日内瓦世卫组织总部亮相,而早在2011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发表了中药治疗甲流的临床研究成果,这两件事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标志事件。

  在西医看来属“不治之症”,中医依然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中医彰显了其独特的优势,可以解决一些西医无法解决的难题。

  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中医药目前已遍及183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建立的中医药中心已有10个。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数据不包括中国)中医药团体有1200多个,目前受过专业培训的中医针灸师有50多万名。

  (摘自2017年2月15日《人民日报》)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表明随着疾病种类的增加、健康观念和医疗模式的转变,中成药学凭借自身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成药服务业发展迅速。

  B.材料一显示,由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和中药流通业构成的我国中药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是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C.材料三表明中药秘方大量流失,专利被抢先申请,商标遭抢注,知识产权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D.材料四指出了中药治疗甲流的成果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发表和针灸铜人在世卫组织总部亮相的意义,这两件事标志着走出国门的中医倍受世界推崇。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比较合理的两项是(5分)

  ()

  ()

  A.材料一通过图表反映出2011年至2015年我国中成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增长率不断攀升,体现出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积极态势。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引用了精确数据,客观反映我国中医药发展的喜和忧,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也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

  C.材料四中,同一病症,西医视为“不治之症”,中医却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彰显了中医的优势,点明了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的原因。

  D.材料一中和材料四陈述新闻事实的先后顺序是一样的,都从客观角度报道了时效性较强的内容,并有一定的延伸,拓展了报道的广度。

  E.材料三中,以“摇钱树”

  “肥肉”比喻那些流失海外的中药秘方、被外国抢先申请的专利和抢注的商标,形象而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遗憾和愤懑。

  9.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最关键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

你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建议?

请简要分析。

  (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余懋衡,字持国,婺源人。

万历二十年进士。

除永新知县。

征授御史。

时以殿工,矿税使四出,骄横。

懋衡上疏言:

  “与其骚扰里巷,榷及鸡豚,曷若明告天下,稍增田赋,共襄殿工。

今避加赋之名,而为竭泽之计,其害十倍于加赋。

  ”忤旨,停俸一年。

  巡按陕西。

税监梁永辇私物于畿辅,役人马甚众。

懋衡奏之。

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永虑军民为难,召亡命擐甲自卫。

御史王基洪声言永必反,具陈永斩关及杀掠吏民状。

巡抚顾其志颇为永讳,永乃藉口辨。

帝疑御史言不实。

而咸宁、长安二知县持永益急。

永党王九功辈多私装,恐为有司所跡,托言永遣,乘马结阵驰去。

县隶追及之华阴,相格斗,已皆被系,懋衡遂以反逆闻。

永窘甚,爪牙尽亡,独纲在,乃教永诬劾咸宁知县满朝荐,朝荐被逮。

永不久亦撒还,关中始靖。

懋衡寻以忧归。

起掌河南道事。

擢大理右寺丞,引疾去。

  天启元年起历大理左少卿,进右佥都御史,与尚书张世经共理京营戎政。

进右副都御史,改兵部右侍郎,俱理戎政。

三年八月延推南京吏部尚书,以懋衡副李三才;推吏部左侍郎,以曹于汴副冯从吾。

帝皆用副者。

大学士叶向高等力言不可,弗听。

懋衡、于汴亦以资后三才等,力辞新命,引疾归。

  明年十月再授前职。

懋衡以珰势方张,坚卧不起。

既而奸党张讷丑诋讲学诸臣,以懋衡、从吾及孙慎行为首,遂削夺。

崇祯初,复其官。

  ..(选自《明史·卷二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B.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C.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D.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里巷”有乡邻之意。

  “里”是古代居民区名,一里所含居民家数,说法不一,历代也有变化。

  《周礼》有“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的记载。

  B.“畿”指古代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

后来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京畿”

  “畿辅”都指京城附近地区。

  C.“忧归”是指因父母丧事,回乡守丧。

在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表达当事人对已故父母的崇敬和不舍。

  D.“崇祯”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

年号纪年从汉武帝开始,此后,新皇帝即位,都要确定自己的年号。

如汉武帝、崇祯帝等都是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余懋衡在御史任上,因上奏被朝廷派往各地的矿税使骄横无礼骚扰百姓一事,而被认定违背圣旨,停发了一年俸禄。

  B.税监梁永役使众多人马搬运个人财产到畿辅,余懋衡和王基洪等御史官先后把这件事上奏皇帝弹劾梁永,但皇帝怀疑御史的话不真实。

  C.咸宁知县和梁永的对抗更为急迫,梁永的手下乐纲指使梁永诬陷咸宁知县满朝荐,朝荐随后被逮捕,不久梁永也被撤回朝廷,关中才安定下来。

  D.皇帝不听大学士叶向高的规劝,任命第二人选的余懋衡担任南京吏部尚书,但懋衡竭力推辞新的任命,最后不得不称病辞职回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与其骚扰里巷,榷及鸡豚,曷若明告天下,稍增田赋,共襄殿工。

  (5分)

  

(2)既而奸党张讷丑诋讲学诸臣,以懋衡、从吾及孙慎行为首,遂削夺。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寒食书事

  【宋】赵鼎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注】①赵鼎:

南宋贤相,支持岳飞抗金并荐其为统帅,后因与秦桉论议不合而罢相,连续被贬詹不食而卒。

本诗作于他被贬潮州期间。

②庞老:

庞德,东汉末年隐士,不肯出山,但清明节均携全家上坟祭扫。

  1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写偏远僻静的村子里,农家门口即便清静冷落,也还插着柳条,标记寒食节到来,与诗歌题目照应。

  B.颔联对仗工整,语言朴实,运用庞老的典故,点明广东广西一带虽然不遵循寒食节禁烟的习俗,但也像庞德一样全家扫墓祭祖。

  C.“麦饭”指粗糙的祭品。

五六两句寓情于景,运用对比的手法,意在突出宫廷无情、山野有趣,表达诗人对乡野生活的喜爱之情。

  D.作者被贬后生活寂寞、无人来访,门前长满青苔,通过喝酒来排遣心中郁结,率性而为,对傍晚城墙上传来的笳声置之不理。

  E.尾联第一句用了拟人手法,以酒杯倚靠着青苔睡卧的样子,写出诗人凌乱的生活状态,突出经历政治风波后他内心的愁苦和失望。

  本诗通过描绘山野村头的春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三四联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拂晓行船所见,生动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

  

(2)辛弃疾《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从眼前斜阳照射的街道和树木写起,又想起了跟京口有关的另一个历史风流人物。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长沙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我们可以整合旅游资源,巧立名目,以重大旅游项目为载体、全....域旅游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展项目合作,打造生态旅游圈。

  ②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强劲,许多企业对此垂涎三尺,中外汽车生产商都将目光投向新....能源汽车市场,尽管政府减少此类补贴,但相关需求却持续上升。

  ③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在知识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我们要师心自用、终身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

  ....④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开启“雨雪冰冻降温”模式,8日终于放晴。

不过,扰人的雨水并未偃旗息鼓,在短暂间歇期过后,新一轮雨雪天气将再次来袭。

  ....⑤长安街十字路口,车来人往,交通协管员再三劝阻行人们不要闯红灯,还是有人对此置之..度外,一旦发生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⑥于是,以培养孩子某些特殊能力为目的的各种特长教育应运而生,如书法班、美术班、舞蹈班、音乐班等等,应有尽有,不一而足。

  ....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18.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据在美国联合航空公司航班上遭遇暴力驱逐的越南裔乘客的律师证实,他们已经与这家航空运营商达成和解,但双方都不愿透露具体赔偿金额。

  B.2017年4月1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设立的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C.4月6日,中美两国元首举行会晤,双方高度评价中美关系取得的历史性进展,同意在新起点上推动中美关系取得更大发展,更好惠及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

  D.德国媒体此前曾指出,据欧委会初步计算,英国因脱欧需向欧盟交纳各项欠款至少600亿欧元左右,而欧盟委员会主席表示,这一数字只是“保守估计”,实际费用尚未计算完毕。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邻居小伙平时总是西装革履,每次见到他,我都由衷地对他说:

  “在下真是风度翩翩!

  B.台上,李教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带领我们探索科学的奥秘,我们洗耳恭听,收获颇丰。

  C.您的鼎力相助使我获得比赛的成功,送您一点礼品以示感谢,敬请笑纳!

  D.刚才李教授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希望他的发言能为各位抛砖引玉,下面请大家畅所欲言!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

①,但只要自己的文化还在,就能重新凝聚人心,还有复兴的希望;如果②,即使没有敌军入侵,民族实际上也已经灭亡。

顾炎武把历史上朝代的更选归纳为“亡国”与“亡天下”两种情况,前者是民族内部的政权兴替,但文化的性质没有变化;后者是亡国加上灭种,③,而且民族本身作为文化意义上的一个“种”已不复存在。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为各行各业所必需。

宣传工匠精神,就会改变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即时利益的弊病。

只要加大宣传力度,全社会就能形成尊崇工匠精神的氛围。

而有了工匠精神,就能使我们国家发展创新,品牌树立。

工匠精神应该成为我们社会的不懈追求。

  ①宣传工匠精神,不一定使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即时利益的弊病改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