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沟施工方案06.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47310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缆沟施工方案0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电缆沟施工方案0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电缆沟施工方案0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电缆沟施工方案0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电缆沟施工方案0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电缆沟施工方案0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电缆沟施工方案0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电缆沟施工方案0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电缆沟施工方案0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电缆沟施工方案0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电缆沟施工方案0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电缆沟施工方案0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电缆沟施工方案0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电缆沟施工方案0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电缆沟施工方案0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电缆沟施工方案0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电缆沟施工方案0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电缆沟施工方案0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电缆沟施工方案0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电缆沟施工方案06.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缆沟施工方案06.docx

《电缆沟施工方案0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缆沟施工方案06.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缆沟施工方案06.docx

电缆沟施工方案06

 

京城新能源陇阳200MW风电场工程

 

基础混凝土施工方案

 

施工单位(章)

2019年03月20日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电缆沟形式有800mm×800mm、1000mm×1000mm、1400mm×1500mm为素混凝土电缆沟,本工程有所电缆沟沟壁均为150mm,垫层为C15混凝土,沟壁及沟底为C30混凝土。

电缆沟伸缩缝15m设置一个,电缆沟盖板施工时需掺入防裂纤维。

二、编制依据

《京城新能源陇阳200MW风电场工程升压站建筑安装施工组织设计》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1)

《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Q/GDW183-2008》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基建质量(2013版)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2011版)

三、质量目标:

强化质量管理标准和工艺标准应用,全面提升施工质量;

分项工程合格率90%,单位工程优良率90%,观感得分率≥90%;

四、工期安排及机械、劳动力配置

1、工期计划

屋外电缆沟计划2019年3月15日开始施工,2019年4月18日全部完成。

2、机械与劳动力配置

2.1机具配置

主要施工机具配置计划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

需用数量

进场时间

备注

1

挖掘机

PC-200

1台

2019年3月

2

混凝土收光机

/

1台

2019年3月

3

装载机

ZL50G

1台

2019年3月

4

木工机械

多功能

2台

2019年3月

5

钢筋切断机

GQ40

1台

2019年3月

6

钢筋弯曲机

GW40-1

1台

2019年3月

8

切割机

HLQ-18

1台

2019年3月

2.2劳动力配置

屋外电缆沟计划由一个施工队完成。

施工高峰期需木工30人,钢筋工15人,砼工10人,普工20人,管理人员5人。

五、工艺流程

六、施工质量标准、技术措施及管理制度

7.1、施工测量

就近从站区测量主控网的控制桩进行引测。

引桩布置完成后必须从不同的控制桩对测量成果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引桩四周砌砖灌混凝土进行保护,做明显标识,防止被堆土埋没,堆土时要考虑轴线可以通视。

7.2、土方开挖

7.2.1土方开挖工艺流程

7.2.2计算开挖边线

基底工作面按300㎜考虑。

挖方边坡坡度根据现场土质、地下水位、挖方深度、地面荷载、土体稳定等实际情况确定。

常规情况按下表数值计算。

临时性挖方边坡值

土的类别

边坡值(高:

宽)

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

1:

1.25~1:

1.50

一般性粘土

1:

0.75~1:

1.00

硬、塑

1:

1.00~1:

1.25

1:

1.50或更缓

碎石类土

充填坚硬、硬塑粘性土

1:

0.50~1:

1.00

充填砂土

1:

1.00~1:

1.50

7.2.3土方开挖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机械开挖至设计底标高上200mm,余下为人工清基);

7.2.4挖出余土就近摊平,如确需在坑边堆土,堆土坡脚距坑边距离不得小于1.5米。

7.2.5当基坑挖到接近设计标高时,要在基坑的四壁或基坑边沿及中央打入小木桩,在木桩上引测标高控制点,按标高控制点拉线修整坑底。

7.2.6基坑挖至设计标高,经项目部质检员验收合格后,必须向现场监理工程师报验。

报验合格后立即进行垫层与基础施工。

7.2.7土方开挖过程中由施工队负责自己施工区域内测量控制桩与定位引桩的保护。

7.3土方回填

7.3.1挖方与填方就近平衡,不再倒运至其他地方。

7.3.2角砾与粉细砂填在填方区的下部,黄土状粉土填在填方区的表层;碎块、草根和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淤泥或淤泥质土不能用作回填土料。

7.3.3场区保持一定坡度,以利排水;防止雨水或施工用水浸泡地基与回填土;已填好的土如遭水浸,应将稀泥铲除更换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7.3.4回填土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分层夯实。

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250㎜,施工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控制在-4%~+2%范围内。

采用蛙式、立式打夯机或平板激振夯夯实,尤其边角地方都要认真夯到。

每层夯实后按施工规范要求取样进行试验,单独基坑:

每层20㎡~50㎡取样一组,密实度必须符合要求。

7.4地基处理

(1)基槽底部素土需夯实,夯填过程中,若基坑边坡有坍方应及时组织清理坍落土,防止夹杂在地基处理材料中一起夯填;大石块、杂物应拣出。

(2)深度<1.00m的电缆沟下设置200厚碎石垫层,深度≥1.00m的电缆沟下不设置碎石垫层。

碎石垫层粒径:

15≤d<20的占35%,20≤d<40的占65%,碎石垫层须使用蛙式、立式打夯机或平板激振夯夯实,尤其边角地方都要认真夯到。

7.5模板

7.5.1沟壁支模

(1)砼底板施工完成,依据电缆沟定位桩在底板上定出电缆沟中心线,并弹墨线标示作为支模的依据。

(2)电缆沟沟壁模板采用镜面胶合板,外侧采用角钢框或木方加固。

竹胶合板基本规格:

“2440mm×1220mm”,加工制作时必须确保牢固,不出现涨模、跑模现象,胶合板与龙骨的连接采用沉头螺钉正钉连接,钉头沉进板面1~2mm,并用腻子将凹坑补平。

组拼合格的模板在背面进行编号。

(3)首次使用竹胶模板不用涂刷脱模剂,重复使用时,须涂刷油性脱模剂,可使用柴油、清机油以2:

8比例调制而成。

(3)支设时采用对拉螺栓拉结,根据沟深由下至上竖直设置一至二排对拉螺栓,模板上部主要采用钢管加固。

预埋扁铁采用M6×50的平头螺栓与模板连接,螺栓间距200mm。

(4)沟壁内通长接地扁铁固定前先将扁铁整平、剔除毛刺及锌坠。

预埋通长扁铁固定时,采用在安装高度对应位置的模板及扁铁上打孔,再用螺栓固定,通长扁铁与内模间距采用钢筋顶棍固定。

在通过马路电缆沟桥时,加工异型扁铁预压。

(5)模板组装要求:

选用规格、厚度一致的镜面胶合板,加固用角钢要统一规格,以确保尺寸精确统一。

模板缝间要用腻子补齐、刮平。

加固用钢管严禁挠曲、变形,且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确保砼表面平整。

电缆沟转角处采用异型模板支设。

(6)模板加固:

纵肋每面采用2根φ48钢管加固,间距500mm,对拉螺栓穿于钢管间,横肋上口采用1根φ48钢管将纵肋与对侧钢管连接起来。

(7)模板支设完毕后,使用经纬仪及水准仪校正轴线和标高。

(8)伸缩缝设置采用分段浇筑时预留。

在浇筑第一段时,沟壁内用竹胶板进行封堵,待第一段砼初凝时,将竹胶板改为12mm厚聚氯物板或3mm钢板封堵,封堵完毕后开始浇筑第二段。

电缆沟止水带设置在沟体伸缩缝处。

7.5.2沟壁模板拆除

(1)侧模拆除时的砼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2)拆除模板顺序与安装模板顺序相反,先拆下对拉螺栓铸钢螺母,再松口横档,

取下立档,使模板向后倾斜与沟壁脱开。

若模板与砼沟壁吸附或粘结不能离开时,可用撬棍撬动模板下口,禁止在沟壁上口撬模板,或用大锤砸模板,应保证拆模时不晃动砼沟壁。

拆除模板后,用切割机将对拉螺栓和预埋件螺栓沿沟壁切除,用手持砂轮机磨平即可。

拆除沟壁模板时,先拆沟壁外侧模板,再拆除内侧模板。

(3)在沟壁砼浇筑8~12小时后,即可进行养护工作。

养护时间一般为7~14天。

浇水次数应保持砼处于湿润状态,砼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4)镜面胶合模板使用后每次应及时清洁板面,严禁用坚硬物敲刮板面。

竹模板每次周转完成,边角对齐堆放在平整地面上,板面不得与地面接触。

长期存贮,要保持模板通风良好,防止日晒雨淋,并定期检查。

7.5.3盖板框加工及盖板支模

(1)在砼沟壁施工完毕后,根据图纸对盖板框进行放样。

角钢的切割应根据其截面对接形状,进行机械切割(剪板机剪切,不允许存在毛刺)。

(2)首次采用的钢材和焊接工艺必须进行焊后工艺评定,焊工应根据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焊接。

(3)角钢的焊接程序宜按“先短后长、先横后纵、先对焊后角焊”的方法进行。

焊接后,应及时清理焊缝表面溶渣及两侧飞溅物,并检查焊缝的外观质量。

焊接完毕,挂通线顺直,盖板边框顺直度偏差不超过±1mm。

加工电缆沟盖板框,应先按预先设计弹线定位后进行加工。

(4)电缆沟盖板模板采用镜面胶合模板,胎膜采用钢模板,立档用50×100mm方木。

模板规格根据现浇盖板尺寸进行加工,两块模板拼缝处采用密封胶带粘贴,盖板下加两块方木,并与拼缝对齐。

两块现浇盖板在中间活动盖板处必须断开,防止盖板砼浇筑时发生连动效应。

(5)电缆沟活动盖板采用钢盖板及钢筋混凝土盖板。

7.5.4盖板模板拆除及养护

(1)盖板模板拆除时的砼强度应达到盖板砼设计强度的50%。

(2)在盖板砼初凝后,立即覆盖棚膜,8小时后,采取毛毡进行养护工作并每6小时测温一次,养护时间为7~14天。

浇水次数应保持砼处于湿润状态,砼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7.5.5沟底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底板浇筑前应将垫层上的杂物清理干净。

(2)将橡胶止水带固定牢靠。

(3)沟底为C25混凝土,浇筑时应振捣密实,第一次浇筑时,顶面标高较设计标高低50mm,待二次找平时,根据排水坡度进行二次施工,随时对坡度进行测量,保证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找坡、收光工作。

(4)沟底浇筑时,在沟壁位置处设置插筋。

插筋为光园钢筋φ12,间距:

300mm,

长度:

两端180°弯钩,底板内全高锚固,沟壁内锚固长度40d。

7.5.6沟壁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采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采用翻斗车及手推车水平运输。

(2)因镜面胶合模板在砼浇筑过程中排水、透气性差,故砼振捣的质量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于混凝土表面气泡的多少。

(3)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送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混凝土离析、砼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现象,若混凝土运输到浇筑地点发生离析现象,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4)混凝土浇筑:

a、沟壁混凝土浇筑前应剔除沟底接缝处的浮石,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b、检查沟壁钢筋及止水带,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C、混凝土应分层浇筑,用测杆检查分层厚度,单层厚500mm,待第一层混凝土振捣密实,直至砼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和产生气泡为止,再浇筑第二层混凝土,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混凝土振捣设备应插入下层砼50m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接缝。

d、混凝土振捣应插点均匀,快插慢拔,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防止振捣时间过短砼未捣实、气泡未排出,振捣时间过长可能造成砼分层离析现象,使砼表面颜色不一致。

混凝土振捣时,振动棒应与模板保持50mm左右间隙,利于气泡排出。

e、浇筑时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浇筑,振捣完毕后先用木抹子收平,然后再用水抹子原浆压光。

在浇筑过程中,要防止振捣棒振动预埋件,如有预埋件移位,应立即停止浇筑,将预埋件校正后,重新浇筑。

7.5.7电缆沟盖板浇筑

(1)混凝土采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采用翻斗车、手推车水平运输。

原材料的备制:

水泥、砂材料同沟壁。

石子:

采用5~10mm碎石,含泥量控制在2%以内。

(2)混凝土搅拌时、砼中掺入防裂纤维,防裂纤维单根长度12mm,每立方盖板砼用量为900g,搅拌砼时,根据每盘用量将防裂纤维与骨料一同送入搅拌机加水搅拌。

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为120s,自落式搅拌机搅拌时间为150s。

砼运输同沟壁。

(3)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

混凝土采用平板振动器,人工收平,机械压光,混凝土在收光过程中,必须不间断的进行收平,当砼强度达到0.5N/mm时,停止人工收光,开始采用机械压光。

(4)砼盖板表面平整度偏差≤±2mm。

(5)电缆沟盖板混凝土浇筑在风力≤4级时进行。

遇雨天及风力>4级时不得浇筑。

7.5.8跨道路电缆沟桥施工

跨道路电缆沟桥在施工时必须保证电缆沟沟底与沟壁同时支模、同时浇筑,以确保沟桥的整体性,满足道路使用要求。

7.6质量标准

7.6.1土方开挖质量标准

a、主控项目:

基底土性:

全数检查。

边坡检查:

每20米取1点,每边不少于1点。

长度、宽度和标高检查:

每20㎡抽查1处,但每个基坑不应少于1处。

b、一般项目

平整度检查:

基坑每20㎡抽查1处。

 

7.6.1挖方的允许偏差:

类别

序号

项目

质量标准(mm)

检验方法

规范标准

本工程标准

主控

项目

1

标高

-50,0

-50,0

水准仪

2

长度、宽度(由设计

中心线向两边量

+200,-50

+200,0

经纬仪、钢尺量

3

边坡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观察或坡度尺

一般

项目

1

表面平整度

≤20

≤20

2m靠尺和楔形塞尺

填土压实的质量标准:

a)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300㎜;

b)回填土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差值控制在-4%~+2%范围内

c)填土压实后干容重,100%符合设计要求;

d)采用环刀法取样时,基坑回填每坑每层20-50㎡取样一组,且不少于一组;

7.6.2模板工程

类别

序号

项目

质量标准(mm)

检验方法

规范标准

主控项目

1

模板及其支架

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度,能可靠的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

观察和手摇动检查

2

隔离剂

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观察检查

一般项目

1

模板安装要求

1、模板接缝不应漏浆,木模板浇水湿润,模板内不应积水;

2、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清理干净,并刷隔离剂;

3、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

4、对清水混凝土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

观察检查

2

地坪、胎模

平整光洁,不得产生影响结构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

观察检查

3

预埋件、预留孔洞

齐全、正确、牢固

观察、手摇动检查

4

标高偏差

杯型基础杯底

-10~-20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其他基础底板

±5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5

轴线位移

≤5

钢尺检查

6

截面尺寸

基础

±10

钢尺检查

7

垂直度

不大于5m

≤6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大于5m

≤8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8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钢尺检查

9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10

预留洞

中心位移

≤10

拉线、钢尺检查

截面尺寸偏差

+10~0

7.6.3混凝土结构外观及尺寸偏差(沟道)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类别

序号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mm)

检验方法

规范标准

主控

项目

1

外观质量

不应有严重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设计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观察检查,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2

尺寸偏差

不应由影响结构性能和施工功能的尺寸偏差。

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设计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量测检查,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一般

项目

1

外观质量

不宜有一般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观察检查,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2

沟道中心线及端部位移

±20

经纬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3

沟道顶面标高偏差

0~-10

水准仪检查

4

沟道地面坡度偏差

±10%设计坡度

水准仪检查

5

沟道排水管口标高

+10~-20

水准仪检查

6

沟道截面尺寸偏差

±20

钢尺检查

7

沟壁厚度偏差

±5

钢尺检查

8

预留孔、洞及预埋件中心线位移

≤15

钢尺检查

9

沟道盖板搁置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10

沟壁预埋件与混凝土表面偏差

≤2

钢尺检查

7.6.6钢筋混凝土沟道盖板外观及尺寸偏差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类别

序号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mm)

检验方法

规范标准

主控

项目

1

外观质量

没有严重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设计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重新检查验收

观察检查,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2

尺寸偏差

没有影响结构性能和施工功能的尺寸偏差。

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设计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重新检查验收

量测检查,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一般

项目

1

外观质量

不宜有一般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观察检查,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2

长度偏差

±5

钢尺检查

3

宽度偏差

±5

4

厚度偏差

±3

5

对角线差

≤5

7.6.7混凝土在拌制和浇筑过程中质检员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查:

a)检查拌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每一工作班至少两次。

b)检查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每一工作班至少两次。

c)在每一工作班内,当混凝土配合比由于外界影响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查。

d)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随时检查。

7.6.8评定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采用标准试件的混凝土强度。

试件强度试验的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

7.6.9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质量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制作。

试件的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b)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同一单位工程每一验收项目中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可根据需要确定。

7.6.10每组三个试件应在同盘混凝土中取样制作。

7.6.11混凝土强度的评定应按GBJ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进行。

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质量标准

主控项目

1

水泥检验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GB175等的规定。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2

外加剂质量及应用技术

应符合GB8076、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

3

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应按JGJ55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

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专门规定

一般项目

1

矿物掺和料质量

应符合GB1596等的规定,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

粗细骨料质量

应符合JGJ52、JGJ53的规定

3

拌制用水质量

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JGJ63规定

4

配合比鉴定及验证

首次使用的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

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的依据

5

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

 

7.7现场试验管理

7.7.1现场试验员必须持证上岗;对所有试验方法、试验手段、试验资料负责,记好施工试验日志,做好各种试块、试件和材料的复验工作,将试验资料及时交资料员整理。

7.7.2试验报告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依据,发出的报告、数据必须准确无误;试验报告可以为原始记录、正式报告、统计报告等,填写时应项目齐全、字迹清晰、数据可靠,报告与原始资料相吻合,不得随意涂改,试验室按阶段把各类资料整理成册、归类,以备查考。

7.7.3计量器具要定期进行检定,确保精度符合要求,仪器保管人按时提出申请,联系经国家认可的计量单位来进行检定,通过检定合格后,仪器才能继续使用。

7.7.4标养试块注明日期、编号,试验室在施工现场建立砂浆、混凝土试块的标准养护室。

并设专人管理,每天按时进行温度和湿度的测试,并记录。

当发现温度、湿度有差异时,及时进行调整。

7.7.5隐蔽工程验收

在回填土前,混凝土隐蔽工程必须经施工技术负责人、质量员、建设单位代表、监理代表一起检查验收,确认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在隐蔽验收报告签字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如在隐蔽工程验收中发现质量问题必须进行返工处理,然后进行二次隐蔽,直到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7.8设备材料检验制度

(1)进场设备、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复试报告。

(2)对进场材料作业前按规范、规程规定的批次进行取样复试,复试合格方准进行施工。

(3)对进场材料或半成品坚持验品种、验规格、验质量、验数量的“四验”制度。

(4)对于推广应用的新材料,必须进行相关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试验和技术鉴定,并按照相关质量标准要求和操作工艺规程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后,才能在工程上使用。

(5)严格计量管理工作,定期检查鉴定计量器具的准确性,保证砼、砂、浆材料配合比计量准确。

(6)设备进场后,及时组织业主、监理进行设备开箱检查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由三方人员共同签名认可。

(7)发现不合格品及时隔离并作出标识,立即上报监理工程师并清退出施工现场,对其去向有可追溯性的详细记录,防止流转到工程中使用。

7.9砼施工前签署“混凝土浇筑申请”制度

(1)为保证施工时砼强度正确,严格控制险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执行“混凝土浇筑申请”制度。

(2)“混凝土浇筑申请”签发的条件:

a)模板的支撑系统按施工方案施工完毕。

b)模板、钢筋及其支撑质量符合规定,验收合格。

c)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须确认签证。

d)施工范围内安全设施落实。

e)施工机具准备就绪且运转正常。

f)材料供应准备完毕。

七、关键工序控制及质量通病防治

8.1盖板裂缝

主要原因:

固定盖板过长,相互作用应力过大;钢筋保护层不符合要求;浇筑时未振捣密实;养护不够等。

控制措施:

(1)施工前应计算好盖板总长,尽量减少固定盖板长度,并采取盖板中间加设角钢断开的措施;

(2)钢筋保护层严格控制,避免钢筋错位,使钢筋受力合理;

(3)浇筑时应适当加入防裂纤维,振捣采用平板振动器,收面时应先人工拍实,再采用机械压光;实践证明,压光时间和压光次数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早期电缆沟盖板毛细裂纹的出现,避免后期裂缝的产生。

(4)养护必须严格控制养护时间。

青铜峡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多大风天气,不利于混凝土的养护。

施工人员应根据气候特点采取不同的养护措施,尤其是中午前后必须增加浇水次数,保证基础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8.2预埋件错位

主要原因:

加固螺栓不够,加固不牢固。

控制措施:

(1)浇筑前应认真检查预埋件位置和螺栓紧固程度,必要时应在预埋件后增加顶撑。

(2)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随时注意预埋件位置,发现错位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8.3活动盖板留置位置不当

主要原因:

施工前未对活动盖板位置进行规划

控制措施:

施工前,技术人员应考虑防火墙位置、马路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